最优区分视角下内部创业绩效的前因构型分析

2022-09-10 11:02郭长伟王凤彬朱亚丽瞿庆云
管理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高绩效母公司合法性

郭长伟 王凤彬,2 朱亚丽 瞿庆云

(1.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2.中国人民大学企业管理哲学与组织生态研究中心;3. 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4. 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 5.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1 研究背景

内部创业是在位企业发展新业务、谋求战略转型以及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1],其过程主线是孵化组织内的新业务单元[2]。企业实践中,不同的内部创业模式孵化出了腾讯微信、阿里钉钉和海尔雷神等明星案例[3]。作为实验举措的内部创业单元能够代替母公司开发新机会,在其成长后亦能反哺母公司的战略更新。与普通的新产品开发不同,内部创业活动通常追求与母公司现有核心业务相异的创新价值,这一“求异”目的驱动了内部创业单元的独立与自主决策[4]。例如,孵化初期的钉钉团队选择远离阿里巴巴园区的湖畔花园作为根据地,以确保独立的运作空间[5]。然而,自主发展的内部创业单元可能偏离在位企业的制度化实践和组织规范,致使其内部合法性缺失并成为被母体组织抵制的“局外人”[6]。因此,内部创业单元必须应对自主创新导致的合法性挑战。

已有研究将差异化策略与整合机制相结合,为解决这一实践难题提供了一些思路[7, 8],但仍存在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①现有研究大多考察自上而下的整合措施与内部创业单元的自主性相结合[7]。然而,这一观点忽视了内部创业单元作为能动性的创业主体[9],可能主动实施旨在获取合法性的“求同”策略[10]。②已有研究侧重考察内部创业单元是否应该维持、以及维持多少自主权或独立性的问题[4, 11]。这是一种单维视角,将“求同”和“求异”视为同一概念的对立面,忽略了两种类型的活动互补相依的可能性[12]。③大多数研究将具有不同目的和属性的内部创业活动同质化对待,试图寻找自主程度的“最优解”,而未能考虑情境多样性对组织策略的影响,导致自主权研究的实证结果缺乏共识。

本研究借鉴了最优区分理论来解决上述理论缺口。最优区分理论关注企业如何平衡战略差异化和制度依从性之间的张力[13],从而在塑造独特性竞争优势的同时确保合法性基础。相关研究发现,组织的最佳绩效并不局限于单一组织维度中“求同”或“存异”的权衡,而是取决于战略、结构和利益相关者需求等多个要素相匹配的构型[14]。这种构型观为内部创业的组织策略权衡以及情境复杂性提供了整体性思路。基于此,本研究构建了基于最优区分策略的内部创业绩效构型分析模型,并采用适合构型分析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15,16]来探究以下核心问题:内部创业单元的组织策略如何适配不同情境因素以实现高绩效?

2 理论基础

2.1 最优区分视角下的内部创业:从悖论观到构型观

承载新业务孵化的内部创业单元是母体组织内部的创业企业。对于如何提升内部创业单元的绩效,文献中存在两种相悖的解释视角:①战略视角聚焦于内部创业活动的独特性,即与母公司“求异”。通过差异化的组织设计将新业务与母体组织分离[7],确保内部创业单元能够自主塑造与母公司现有业务相异的创新价值。②制度视角关注内部创业活动的合法性,即与母公司“求同”,为内部创业绩效提供了另一种解释。从制度视角来看,创新活动通常代表着对既定组织规范和当前战略概念的挑战,致使内部创业单元陷入合法性危机。因此,内部创业单元需要与现有规范保持一致,以获取母体组织授予的合法性和资源[9]。

战略视角和制度视角分别提供了“求异”与“求同”策略的相悖解释,这种冲突视角导致已有研究通常将“同”和“异”视为同一连续体概念的两端情况,考察某一类条件(如自主权)对内部创业绩效的影响[4, 17]。然而,这种观点忽略了组织战略和活动的多维性,以及影响战略有效性的情境特征。

为了解决这一缺口,本研究引入了基于制度和战略交叉的最优区分理论。最优区分是指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合法且独特”战略定位的积极感知,是战略管理与制度理论交叉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13]。最优区分理论的相关研究指出,组织可以在不同战略维度进行差异化或合法化活动,然后以互补的方式进行组合,从而实现最优区分[13]。最优区分视角将一致性和独特性视为两个独立维度,发掘出两种悖论需求的互补组合潜力。一方面,合法性作为制度资本,能够增强企业的资源利用,从而有助于企业开发独特的能力组合[18];另一方面,对于期待新颖性的受众而言,企业可以凭借其独特性(即与受众感知的规范期望一致)而获得合法性[12]。

最优区分视角为内部创业的悖论需求提供了一个组合解释。因此,对内部创业绩效的考察,需摒弃非此即彼的权衡观,换以共存互依的构型观来看待“求异”与“求同”策略的关系。此外,最优区分定位并不是唯一固定的静态平衡点,而是在不同情境中存在多个平衡组合,即存在多种等效的解决方案能够实现最优区分[14]。因此,“求异”与“求同”策略的组合还应包含内部创业的情境因素。

2.2 内部创业绩效的构型分析框架

最优区分视角为解决内部创业悖论提供了整体性的解决思路。然而,与最优区分相关的组织策略和情境因素有哪些,以及它们如何组合以促进内部创业绩效,仍然是有待探寻的重要问题。本研究构建了内部创业悖论的构型分析框架(见图1),其中包含两类条件:①组织策略,包含旨在塑造独特性的自主策略和旨在获取合法性的依从策略;②情境条件,包括关系嵌入和战略逻辑。

2.2.1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包括如下两类。

(1)自主策略保持自主是公司内部创业和传统独立创业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因素[4],对于内部创业单元绩效存在如下优势:①内部创业过程的实质是搜索、变异和实验[7]等环节的快速迭代,自主策略能够确保内部创业单元不受成熟组织内部严格规范和控制系统的限制,提升内部创业单元快速响应和灵活调整的能力;②自主策略有利于内部创业单元发展与独特的能力组合,从而与母公司其他业务区分开来;③内部创业活动通常涉足母公司未了解的新兴领域,母公司的先验知识难以机械地复制到新的竞争领域[17],沿袭先验知识甚至会阻碍内部创业的成长。因此,内部创业单元需要通过自主学习以培育适应性能力。

(2)依从策略内部创业单元需要在一个既定的规范体系内被视为合理的实体,这导致了与母体组织保持一致以获取内部合法性的依从压力[10]。为了谋求内部合法性,内部创业单元会采取依从策略,即与母公司内部制度化的组织结构、政策和实践方面保持一致[10]。依从策略确保了内部创业单元表现出母公司更加熟悉的风格,减少利益相关者对其行动中的误解与质疑,从而规避了“局外人”风险[6]。

2.2.2情境条件

最优区分的实现路径要考察特定的组织策略与不同情境因素相匹配,尤其需要对内部创业情境做出清晰的形态界定。内部创业活动具有二重性,不仅具有嵌入母公司关系网络的独立创业实体特征,而且具有承载母公司创业战略的特征[1]。因此,本研究考察了影响内创企业异质性的两类重要情境因素:①内部创业与母公司之间的关系嵌入[2];②蕴含内部创业孵化使命的战略逻辑[19]。

(1)关系嵌入内部创业单元是内生于母公司整体架构之内的组织实体,这种孵化关系使得母子单元之间存在一个由经济投资、人员友谊和利他情感组成的多元关系网络。HILL等[2]认为,关系嵌入指内部创业单元所嵌入企业内外部资源持有者关系集合的程度。关键资源持有者,包括母公司的高级经理、母公司其他业务部门的经理以及相关社区成员等。嵌入母公司关系网络能够促进内部创业单元在母体环境内的资源共享、合作和相互适应,并且降低与其他部门的协调成本。此外,关系嵌入通常是长期导向和主观评估的,伴随着信任和互惠意识,能够提供更加稳定的内部支持。然而,内部创业单元是母体组织内的积极参与者与相对独立的行动者,对于快节奏和不可预测性的内部创业活动,要与母公司维持嵌入式关系也需要较高成本。综合来看,与母公司的关系嵌入程度高或低,可能并非是影响内部创业绩效的单一因素,而是作为一个重要情境条件影响内部创业单元的策略选择的有效性。

(2)战略逻辑战略逻辑是内部创业的孵化目的,既作为母公司探索未知市场的工具,同时也作为母公司开发内部存量资源的手段,因而兼具探索与利用的逻辑,两种逻辑的差异化侧重点导致了内部创业活动的异质性。探索逻辑涉及“试验新的替代方案”,其回报是“不确定的、遥远的、往往是负面的”,并与母体组织对适应性的需要相关[19]。探索逻辑下的内部创业活动更多地强调非财务标准,如新产品开发、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2]。利用逻辑旨在通过新业务完善和扩展母体组织现有能力、技术和范式,其回报是积极的、近期的和可预测的,并与组织的协调需要相关。利用逻辑下的内部创业活动着眼于利用母公司的闲置资源以产生财务回报[19]。

从构型视角来看,内部创业单元内的组织策略与情境因素存在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不同关系嵌入程度和战略逻辑主导的内部创业活动在新颖性、复杂度以及目标优先级上都有所差异,需要做出相应的策略选择。此外,关系嵌入程度也能够与战略逻辑互补。一个支持性的关系情境可以缓解资源约束,使内部创业单元避免陷入单一的学习模式,有利于保持探索逻辑和利用逻辑之间的平衡。然而,这些因素之间具体的相互作用,以及影响内部创业绩效的组合结构仍然有待发掘。

3 研究方法

3.1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

本研究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来回答“内部创业单元的自主策略与依从策略如何适配不同情境,以实现高绩效”。fsQCA是一种集合分析方法,借助布尔代数及集合论原理来进行运算,其核心思路是借助真值表和逻辑最小化思路,以达到对于案例数据所呈现模式的归纳目的[20, 21]。选择该方法基于如下考虑:①本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组织策略与情境因素的哪些组合能够产生内部创业绩效,属于多重并发因果问题[15]。fsQCA通过集合运算得出导致给定结果发生的条件构型[20],能够服务于本研究拟探讨的问题。②最优区分的等效性是近期研究关注的重点。因此,可能存在多种策略与情境的匹配组合均能促进内部创业单元获取高绩效。fsQCA方法能够探寻导致同一结果的多个等效构型[16],从而超越对最优区分唯一最优解的理解。③同一情境下的不同策略组合以及不同情境下的相同策略组合未必产生同等效用,有时甚至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内部创业单元难以获取高绩效。因此,高绩效与非高绩效的前因构型在组合结构上并非镜像对立,可以通过fsQCA进行单独分析,以探究该问题的因果非对称[16]。

3.2 数据收集

由于内部创业活动通常涉及成熟企业的新兴战略方向和技术前沿,有关的商业机密性使得大规模数据收集面临较大挑战[22]。为获取到相对充足且质量较高的案例数据,本研究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数据收集:①选择技术主导的科技型企业作为抽样目标。因为产品技术是企业向新业务多元化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所以科技企业在实施内部创业活动方面更具参考价值[22]。②考虑到内部创业活动可能涉及企业的商业机密和重要知识。笔者与目标公司高层管理进行直接联系,获取高管的认可和授权。③为了获得更加全面的案例信息,首先对目标公司高管和业务经理进行了初步访谈。访谈内容涉及公司的基本情况和内部创业活动概况,为进一步的问卷设计与调查奠定基础。④在完成初步访谈后,向目标公司的高管和直接参与内部创业活动的内部创业活动经理发放一套配对问卷。高层管理者负责填写母公司基本资料和内部创业活动的绩效评判,然后指定对应的内部创业活动经理完成另一份配套问卷。本研究一共接触了42家公司的53个内部创业活动。剔除无效样本后,最终样本包含21家公司的25项内部创业活动,案例企业的基本信息见表1。尽管采用更大样本量具有增强结论普适性和稳健性的优势,但增加样本量也会降低研究者对个案和条件的熟悉程度。因此,当前样本数量对于5个条件的fsQCA设计是合理的。

表1 案例企业基本信息(N=25)

3.3 变量测量与校准

变量测量与校准如下。

(1)结果变量内部创业绩效。相关研究指出,最优区分应该反映在企业的高绩效中,即高绩效代表一种区分程度的最优情况[14]。因此,本研究以内部创业绩效作为结果变量。结果变量使用公司高层管理者对内部创业活动发展预期的主观评判作为绩效测量标准[22],共4个题项。由于内部创业单元通常针对新兴市场创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处于新业务的孵化和探索阶段,未建立成熟的营利模式,因而许多常用于企业战略研究的客观财务绩效指标(如销售增长率、资产回报率等)并不适用于测量内创企业绩效。因此,公司高管的主观评判是一种合适且可靠的绩效评估方法。

(2)条件变量包括如下几项:①自主策略的测量。参考COVIN等[8]对内部创业活动决策自主权的研究,共6个题项,如“我们通常自主制定自己的经营战略”。②依从策略的测量。参考万妮娜[23]的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内部同构策略量表,共7个题项,如“我们更倾向复制母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③关系嵌入的测量。参考MCEVILY等[24]的研究,包含母公司的信任、关系的紧密度和规范整合3个维度,共计9个题项,如“我们与母公司之间沟通的频率很高”。④探索与利用逻辑的测量。参考JANSEN等[25]对组织内单元层面的创新活动特征的研究,其中探索逻辑包含4个问题,如“我们经常在新的市场上利用新的机会”;利用逻辑也包含4个问题,如“我们能够提升公司现有产品和服务的效率”。

在条件和结果变量的处理上,fsQCA的一个关键步骤是将每个研究变量转换成模糊集,以确定案例在各个变量上的隶属度[21]。本研究采用直接校准法,通过设立3个锚点将变量转换成对应的模糊集合。锚点的选取参考MIKALEF等[26]的研究,分别使用6、4.5和3作为完全隶属点、交叉点和完全不隶属点。选择这种校准方式的原因如下:①对于采用李克特量表的研究,量表刻度本身可作为校准参考,因此可以对所有变量使用相同校准锚点[21]。②使用李克特量表的校准并不总是遵循这些量表直观提供的自然锚定。现实中,受访者在填写问卷时会存在对肯定问答的偏向(即倾向于回答“同意”而回避“不同意”)[26],导致了问卷数据分布的偏高趋势。将交叉点和完全不隶属点提高有助于抵消数据偏斜。③考虑到隶属度为0.5的案例会在随后的分析中被丢弃,参照CRILLY等[27]的做法,在初次校准后,将所有0.5的隶属度替换为0.499,以保留所有分析案例。

4 实证分析

4.1 必要条件分析

依据QCA方法的使用惯例,本研究进行了单一条件的必要性分析(见表2)。必要性分析是探寻促成结果产生所必须存在的必要条件,缺乏这一条件,结果就不会产生。由表2可知,所有条件的一致性均低于0.9的判断标准[28],说明没有条件满足可以作为内部创业高绩效和非高绩效的必要条件。

表2 必要条件分析结果(N=25)

4.2 充分性条件构型分析

构型分析的阈值设定标准如下:①针对本研究的中小样本设计(N<50),设定最小案例频数为1,保留所有可观察的构型。②对高绩效和非高绩效结果均设定一致性阈值为0.85,以排除子集关系较弱的构型。③对高绩效结果使用PRI自然截断值0.69来避免同时子集关系,该值接近推荐标准0.7[29],并且可以在后续分析中容纳更多案例;对非高绩效结果使用0.7的PRI自然截断值。④进行标准化分析获得解。从文献梳理和必要条件分析发现,已有研究关于各前因条件与内部创业活动绩效之间的关系,并不存在固定方向的理论预期,因而不进行任何中间解的方向性假设。后文主要报告复杂度适中的中间解,并根据简约解来区分核心条件和边缘条件[21]。构型分析的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存在4种高绩效构型和2种非高绩效构型,单个构型和总体解的一致性均高于0.85的可接受值。

表3 构型分析结果(N=25)

4.3 结果解读

对QCA结果的解读与讨论,除清晰描述每一构型的条件构型之外,还应该从理论角度阐释特定构型背后的因果效应机制。与研究问题相呼应,本研究选取最优区分理论视角来探究内部创业绩效的成因。为此,首先基于内部创业活动的依从和自主策略的采用情况进行构型主要特征比较,由此识别出依从型(H1)、自主型(H2a/H2b)以及兼顾型(H3)3类基本构型,并进行相应命名。其次,对高绩效结果不存在的情况进行了分析,识别出脱缰型(NH1)和盲从型(NH2)两类构型,从因果非对称角度为内部创业活动产生高绩效和非高绩效的原因差异提供了对比性的构型解释。最后,鉴于关系嵌入和战略逻辑是区分内部创业活动异质性的主线,所以在构型适用性解读中针对这两种情境条件进行权变解释。

4.3.1引致高绩效的前因构型

引致高绩效的前因构型包括如下3类。

(1)依从型构型(H1)该构型包含的条件有依从策略、利用逻辑和关系嵌入的存在,以及自主策略和探索逻辑的不存在。其中,利用逻辑、依从策略和关系嵌入作为核心条件出现,表明该构型的典型特征是对母公司现有规范的趋同,同时伴随着利用逻辑和关系嵌入的情境条件。利用逻辑的存在和探索逻辑的缺乏,表明该类内部创业活动以利用母公司现有资源和能力为主要目的,且遵循内部合法性要求。通过依从策略,内部创业单元能够稳定获取生存发展所需资源。自主策略的不存在,说明在利用逻辑下缺乏自主权未必产生消极影响。现有主流观点强调内部创业单元缺乏自主权可能会受到母公司科层制度的干扰[11],但忽视了母公司在原有领域的经验价值及高管人员在组织内部拥有广泛的网络和社会地位的影响。在关系嵌入较高的情况下,母公司内部各方利益相关者对内部创业单元持有较高信任,能够赋予其一定程度的自主决策空间。

(2)自主型构型(H2a、H2b)这两个构型均包含自主策略以及探索逻辑的存在,且二者都作为核心条件。自主策略伴随探索逻辑出现,表明高度的自主权是确保其探索未知市场的重要前提。分开来看,H2a中还包含利用逻辑和关系嵌入的存在,前者表明该类内部创业活动兼具探索与利用的双元性特征;并且,在关系嵌入较高的情况下,内部创业单元能够从母公司的信任中获取授权,从而自主但又不脱嵌。在构型H2b中,创业单元对母公司的非依从策略和关系脱嵌,支撑了内部创业活动的独特性优势。一方面,由于母公司所具备的成熟商业模式未必能够很好地适应新商业环境,所以,以探索逻辑为主导的内部创业活动需采取自主且非依从的策略,以确保内部创业单元能够自主决定行动轨迹和战略方向;另一方面,与母公司保持关系脱嵌,有助于避免认知障碍及降低内部依赖,从而为内部创业活动在自主决策中探寻独特性优势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3)兼顾型构型(H3)这一构型同时展现了依从策略和自主策略的存在,是一种平衡的策略选择。其中,内部创业单元既需要通过对母公司的依从来获取合法性,也需要能够自主决定目标制定和战略规划。自主策略和依从策略的共存,表明合法性需求和独特性需求能够同时满足甚至相互促进。这意味着,对于旨在探索新市场的内部创业活动,独特性并不必然会抵消合法性的实现[12]。相反,在内部创业活动中,既可以实施一定程度的依从策略以满足生存所需的合法性门槛,也可以维持较高的自主权以探索未知市场。较高程度的关系嵌入有助于内部创业活动共享母公司的已有知识和关系网络。以探索逻辑为主导的内部创业活动对自主策略提出了要求,因而两者均为核心条件。

4.3.2引致非高绩效的前因构型

引致非高绩效的前因构型包括如下两类。

(1)脱缰型构型(NH1)该构型中出现的战略逻辑是利用且非探索,表明这是纯粹利用类内部创业的情形。将其与体现同战略逻辑但结果却迥异的构型H1对比,可看出处理悖论的策略与情境条件不适配的情况。在内部创业单元与母公司之间关系脱嵌的状态下,创业单元自主策略的存在与依从策略的缺席并存,将导致内部创业活动缺乏合法性,进而难以取得高绩效。构建与母公司相异的结构、文化和管理实践不仅不利于合法性的获取,而且可能加剧内部创业活动与母公司其他业务单元的隔阂与冲突,阻碍必要资源的供给。对于利用类内部创业活动来说,关系脱嵌进一步导致其创业活动难以获得母公司高层管理的信任,缺乏组织各层次的管理协调会使创业单元难以在企业内部获取必要的资源与支持。在这种情境下,采用自主策略不但未能对内部创业绩效做出贡献,反而与关系脱嵌条件一起导致了非高绩效。

(2)盲从型构型(NH2)与高绩效的构型H2对比,非高绩效的构型NH2指向典型的双元类内部创业活动。其引致非高绩效的条件是,采用依从策略且不具有自主权的创业单元注重获取外部合法性,但与母公司在关系上却处于脱嵌的状态,对应的情境条件很不适配。一方面,自主策略的缺失导致了内部创业活动难以灵活地处理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这与探索逻辑严重不一致。而采用依从策略,实行与母公司相似的成熟框架,更是加剧了这一问题,致使内部创业活动囿于母公司现有的知识结构,甚至陷入公司成功历史所构建的“制度化陷阱”之中。并且,关系脱嵌作为核心条件存在,说明成熟企业在实施探索与利用兼顾的双元类创业活动时,采用依从策略但却不能匹配以关系嵌入的条件,将导致内部创业单元处于盲从的状态。可以说,非高绩效的产生,是多方面条件相结合与不能有效适配的结果。

4.4 构型间比较

对比高与非高绩效构型的异同,且根据不同战略逻辑主导和关系嵌入的情况,可以辨析出依从策略与自主策略的组合使用在各种情境下的有效性。从依从策略与自主策略的关系来看,二者并非完全对立。自主策略既可与依从策略共存,在特定情境下产生互补效应,亦可在另一些情境下相互替代。这一发现与HILL等[2]的观点相符合,即最优区分的实现并不意味着合法性机制和独特性机制的简单平衡,而是在不同情境下两种要素的权变调和。对于利用导向的内部创业单元,在低探索且高嵌入的内部创业情境下,采用依从策略能够获取高绩效,但在高探索且低嵌入的情境下,相同策略却导致了非高绩效。与此类似,高探索且高嵌入情境与低探索且低嵌入情境实施了同样的自主策略,亦得到了相异结果。这些说明,内部创业单元在权衡合法性与独特性时需要权变地选用合适的策略。

上述的单构型描述和跨构型比较还显示,内部创业活动绩效高和非高的前因构型都呈现组合性和等效性特征,各个前因条件之间具有复杂的交互关系。分情境来看,4种高绩效构型和2种非高绩效构型涵盖了不同的战略逻辑和关系嵌入类型。首先,对于利用逻辑主导的内部创业单元(H1),其主要的目的并非探索未知市场或新知识,而是将母公司的既有技术或产品通过创业方式加以开发利用。因此,依从策略和关系嵌入是成功关键。依从策略使内部创业单元获取合法性和资源支持,关系嵌入则有助于将这一支持情况稳定化,从而有助于实现创业绩效。对比之下,当内部创业单元与母公司关系脱嵌,同时又采用自主策略时(NH1),很可能导致有损绩效的合法性危机。

其次,对于实施探索逻辑的内部创业单元(H2b、H3),不论是否出现利用逻辑,自主权都十分关键,而依从策略与关系嵌入是互为依存的条件,两个条件共同存在或共同不存在。至于采用自主策略的内部创业单元,要么在关系嵌入下选择依从策略,以获取足够的合法性和必要资源,要么匹配脱嵌情境而选用自主策略,确保内部创业活动不受外界干扰。

最后,探索与利用逻辑并重的双元类内部创业单元,利用逻辑替代了依从策略的必要性,使与母公司保持关系嵌入状态的双元类内部创业单元,仅需通过自主策略来塑造独特性,即可获取高绩效(H2a)。这与HILL等[2]的发现相一致。双元性作为一种重要的象征性因素,能够帮助内部创业单元克服认知和社会政治障碍,从而促进关键利益相关者对内部创业单元的合法性感知。这意味着合法性未必一定要基于依从策略。对比而言,探索逻辑与利用逻辑之间的固有张力往往对内部创业单元维持双元性提出了较高的自主权要求。缺乏自主性的内创企业(NH2),若在关系脱嵌的情况下盲目地采用依从策略,则会因情境不适配而难以兼顾探索与利用的双重使命,从而导致非高绩效的产生。

4.5 稳健性分析

通过调整最小案例频数、原始一致性以及PRI一致性的截断值来确保QCA结果在不同阈值设定下的稳健性。首先,将最小案例频数由1上调至2,在保留仅70%样本量的同时精简琐碎构型,并且保持0.85的原始一致性和0.69的PRI一致性截断值不变,得到3个构型。其次,将原始一致性分别提高至0.86和0.90,对应的PRI一致性截断值为0.72和0.81,同时保持最小案例频数为1不变。最后,将交叉点隶属度由0.499改为0.501,使用最小案例频数1,原始一致性阈值0.90和PRI一致性截断值0.81。基准模型和各调整模型的中间解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各调整模型与基准模型基本一致或具有清晰的子集关系。参照SCHNEIDER等[28]提出的稳健性标准,即不同参数模型具有明确的子集关系,表明不需要进行不同的实质性解释,亦可认为解是稳健的。

表4 对基准模型的稳健性检验(N=25)

5 结语

为探究内部创业活动如何应对合法性与独特性的张力,构建了包含自主策略、依从策略、关系嵌入、探索逻辑和利用逻辑5个条件的定性比较分析模型。研究发现:内部创业单元实现高绩效的构型可分为依从型、自主型和兼顾型,每一种构型包含嵌入关系和战略逻辑的不同构成。然而,自主和依从策略的错误使用也导致内部创业单元难以实现高绩效,缺少合法性与协调的自主策略可能导致脱缰,而缺少灵活变通的依从也可能演变为盲从,难以兼顾探索和利用两种活动。

本研究的理论贡献有如下方面:①通过整合内部创业研究中倾向于割裂的合法性观点与独特性观点,为处理内部创业悖论提供整体性的解释逻辑。整合的视角打破了原有对内部创业活动“异”或“同”的两极认知局限,也为内部创业研究的制度理论和战略管理之间的对话提供了良好接口。②基于构型分析识别和阐释了内部创业单元最优区分的并发性和等效性,为明确最优区分理论的适用边界做出贡献。“异”或“同”权衡并非零和命题,而是取决于时间、空间和利益相关者环境的复杂性[13, 14]。基于内部创业情境,本研究发现最优区分定位需要同时考虑悖论条件和适配情境,由多个前因条件在互补中形成“殊途同归”的路径。因此,研究结果丰富了最优区分的理论讨论,并深化了悖论应对之策的权变观。

本研究也为管理者制定内部创业孵化和发展战略提供借鉴与启发,具体启示如下:①自主权确保了内部创业单元的自由创新空间,但未必越强越好。当缺乏关系嵌入时,自主策略反而成为内部创业活动成长的抑制因素。②依从策略有利于合法性获取,但未必利于内部创业活动开展。同步推进探索和利用的内部创业单元,籍由依从策略获得的合法性优势无法弥补这种盲从而产生的与母公司关系不和谐的管理缺陷。③依从策略与自主策略并非简单的平衡关系,内部创业单元应综合考虑其战略逻辑和关系嵌入情况来实施对应的策略组合。

鉴于内部创业现象的错综复杂和商业私密性,数据收集是本研究的一大难点,对研究结果的外部效度产生了一定影响。具体而言,在数据丰富性方面,因所用数据主要来自同一时间点的横截面问卷调查,难以捕捉各要素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对个案资料掌握的深度和完整性不够,也影响到构型分析后结合具体个案深入地分析各维条件之间的互动特征与机理。此局限带来了本研究的第二点不足,即仅回答了“各要素是如何组合以实现最优区分”的机制问题,但未能回答“各要素如何能够组合”背后的机理问题。鉴于最优区分讨论中纳入时间管理的重要性[13],未来可以收集更加丰富和动态的个案资料,通过纵向案例研究,深入发掘内部创业活动实现最优区分的动态过程机理。

猜你喜欢
高绩效母公司合法性
强制性组织公民行为对高绩效员工创造力的遮掩效应研究
别让高绩效员工过劳
Westward Movement
基于国企集团化改制背景的母公司“空心化”问题及对策
合法性危机:百年新诗的挑战与应战
即将成为全球最大?Cervelo母公司Pon正式报价Accell
新准则下境外子公司合并报表编制的研究
高绩效工作系统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执政合法性视阈下的全面从严治党
浅谈汽车养护品生产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