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琪 王 睿 张新平 刘建军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 陕西杨凌 712100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陕西杨凌 712100 3 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西安 710054
森林公园的作用是保护其范围内的一切自然环境和资源,为人们游憩、疗养、避暑、文化娱乐和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1],其概念源于1832年美国艺术家卡特林(George Catlin)[2]提出的“国家公园”。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国有林场的基础上建设森林公园[3]。在建设规模方面,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自1982年建立首个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以来,截至2019年我国森林公园数量达到3594处[4]。在管理发展方面,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等的颁布为森林公园的管理和质量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在分类研究方面,按森林公园景观的观赏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旅游条件和知名度等,划分为国家、省级和市(县)级3级;按地貌景观划分为山岳型、江湖型等10个基本类型;按旅游半径划分为城镇型、郊野型和山野型[4]。我国森林公园的研究已具备系统的理论基础[5],需要进一步探寻提升森林公园质量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研究方向。
森林公园是森林与旅游相“结合”而形成的产物,涉及森林经营、旅游管理、生态保护、景观格局、景观设计、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诸多领域[5],学科交叉特征明显。系统性文献综述能够综合领域内原创性研究成果,评估领域内最新研究进展,多维度、系统性地呈现文献的主要信息,为交叉学科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思维启发[6-8]。本研究从文献计量和系统综述视角,探讨森林公园的多维知识网络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森林公园研究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
本研究于2021年5月15日在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WoS)数据库中分别以检索式(主题=“森林公园”、Theme= “forest park”,检索时段= “1992—2021”)获取文献信息数据。去重后最终得到中文文献1315篇、外文文献1082篇。
根据陈悦等[8-9]提出的知识图谱分析方法,运用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 V5.7、R语言文献计量程序包bibliometrix[10]对文献进行去重和可视化分析。分析参数设置参考张新平等[11]的研究方法(筛选条件设置为:k=25,LRF=3.0,LBY=5,e=1.0)。借助发文量、被引频次[12]等文献计量指标分析学术影响力,同时评述高被引用文献、关键文献和经典文献,文献数据可视化分析图分别在CiteSpace V5.7和R软件中完成。
2.1.1 文献数量年际变化
森林公园研究的发文量与被引频次年际变化趋势表明,CNKI与WoS年文献量的时间序列模均为复合指数函数,所处阶段为学科知识发展初期的繁荣发展阶段[8-9]。由图1可知,1992—2003年发文量增长相对缓慢,2004年后相关文献逐年增长,在2020年文献发表数量分别达到了66篇和73篇,其中2001年国内学者陈戈等[13]涉足森林公园的概念、类型和功能研究,为我国森林公园研究的概念引入做了准备。总体来看,国内外森林公园的研究进展分为2个阶段:1)1992—2003年为起步阶段,年发文量较少,呈波动增长的态势;2)2004—2020年为快速增长阶段,学术交流日渐频繁,学术研究得到充分发展。
图1 森林公园研究领域论文数量与被引频次年际变化趋势
2.1.2 作者-关键词-期刊耦合分析
国内森林公园研究领域(图2)主要作者有兰思仁、黄秀娟等,关键词除研究对象(森林公园)外,主要有生态旅游、森林旅游、旅游资源、物种多样性等。刊登研究成果的主要期刊有《绿色中国》 《林业资源管理》 《林业经济问题》等,期刊来源相对集中,主要聚焦在林业科学与资源利用方向。
图2 CNKI中森林公园研究领域主要作者-关键词-来源期刊三基图
国际森林公园研究领域(图3)主要作者有Taylor、Chapman等,关键词主要有climate change、conservation、biodiversity、disturbance等。刊登研究成果的期刊主要有《African Journal of Ecology》《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等,期刊来源同样相对集中,主要聚焦在生态管理与生物保护方向。
图3 WoS中森林公园研究领域主要作者-关键词-来源期刊三基图
2.2.1 国家(地区)间的科研合作
在森林公园领域的研究中,发文量和国际合作排名靠前的国家(地区)为美国、德国、瑞典、英国、中国和刚果等,其中欧洲和美国是森林公园研究领域的主要阵地。国际间主要合作纽带为“美国-欧洲”和“美国-非洲”,中国在国际合作方面联系纽带较少,有待进一步加深。
2.2.2 机构间的科研合作
国内森林公园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是以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农林类高校为主。机构间合作呈现跨区域合作和区域合作两种类型,其中,福建农林大学与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与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15]等机构呈跨区域合作关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与湖南工业大学[16]、中国科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大学[17]等机构呈区域合作关系。国内研究机构中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在国际期刊发文量和国际合作上不断增长。
国际上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以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美国林务局、华盛顿大学、耶鲁大学和马凯雷雷大学等森林公园管理机构和高校为主,位于美国的研究机构贡献最大。机构间合作以国内合作为主、国际合作为辅,其中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与缅因大学[2]、华盛顿大学与美国林务局[18]等机构为主要国内合作,马凯雷雷大学与耶鲁大学、麦吉尔大学[19]等机构为主要国际合作。
2.2.3 作者间的科研合作
国内外森林公园研究的作者合作网络中,聚类的节点整体呈连接状态,但聚类连线都比较少,说明主要作者间已经形成较成熟的合作关系,且合作对象相对固定[12]。国内作者间的合作关系网络比国际作者间的合作关系网络连线更多,说明国内作者间的合作更加多元[8]。国内作者间的合作网络主要有:以福建农林大学兰思仁教授为核心的合作团队在森林公园旅游服务[20]、景观评价[21]、群落结构[22]、物种多样性[22]和发展策略[23]等方面的研究;以福建农林大学董建文教授为核心的合作团队在森林公园生态服务功能[24]、健康效益[25]、空气环境[26]等方面的研究。国际上作者间的合作网络主要有:以Heurich和Fahse为核心的研究团队利用遥感信息在森林公园物种空间分布[27]及干扰因素[28]等方面的研究;以Parker和Fastovsky等为核心的研究团队对森林公园地质及古生物[29]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聚类分析能够获得更客观的热点研究领域的分类[30]。由1992—2021年CNKI数据库中1315篇森林公园研究文献形成共现关键词聚类时线图谱(图4)发现,关键词共聚类成15个组,包括森林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区系、旅游资源、景观资源、森林植被、混交林、城市森林等,分别代表国内森林公园研究的热点领域。由1992—2021年WoS数据库中1082篇森林公园研究文献形成共现关键词聚类时线图谱(图5)发现,关键词共聚类成11个组,包括protected area、forest biodiversity、ecosystem、China、fir、ectomycorrhizas、nitrogen和fire regimes等,分别代表国际森林公园研究的热点领域。
图4 CNKI数据库中森林公园研究共现关键词时线图谱
图5 WoS数据库中森林公园研究共现关键词时线图谱
2.4.1 国内研究热点变化
1992—2003 年,热点关键词集中在森林公园规划、风景区、森林旅游业、森林旅游资源、景观资源等,研究区域主要为张家界、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等。这一时期是我国森林公园建设的快速发展期[31],1992年,原林业部召开全国森林公园及森林旅游工作会议,要求凡森林环境优美、生物资源丰富、自然和人文景观较集中的国营林场都应建立森林公园,由此我国森林公园建设速度加快,森林公园相关研究开始迅猛发展,研究方向主要为森林公园规划[32]与森林旅游开发[33]。
2004—2012 年,热点关键词集中在生态环境、发展对策、生态旅游、旅游活动、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等,研究区域主要为昆嵛山、天童国家森林公园等。这一时期我国森林公园进入规范发展阶段[31],相关部门对建设森林公园和发展森林旅游提出了明确要求,工作重心由批建森林公园转向提升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研究方向开始转向森林公园的管理[34]、保护[35]和可持续发展[3]。
2013—2021 年,热点关键词集中在经济价值、游憩价值、空气负离子、景观格局、评价体系、生物量、城市森林公园、风景园林、郊野公园等,研究区域主要为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等。这一时期我国森林公园建设进入质量提升阶段[31],森林公园的发展更加注重国民休闲需求[36]和价值评价[37]。
2.4.2 国际研究热点变化
1992—2012年,热点关键词集中在有关森林公园的动植物研究、群落生态研究和生态环境研究,其中,动植物研究的热点有鼠、鸟类、啮齿动物、种群增长、繁殖等;群落生态研究的热点有流域、树干茎流、群落交错区等;生态环境研究的热点有季风、降水、雨林等。2013—2021年,热点关键词集中在森林公园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旅游休闲、生态服务功能、促进人类健康等方面,其中,保护方面的研究热点有群落、多样性、栖息地等;应对气候变化的研究热点有气候、变化、供给等;生态服务功能的研究热点有生态效率、补偿等;促进人类健康的研究热点有娱乐休闲、适宜性、保健、疗养等。
主题战略坐标图是利用文献主题向心度为横坐标,密度为纵坐标构建二维直角坐标系[10]。根据密度值和向心度值将直角坐标系分为四个象限:第一象限为成熟度高的核心主题;第二象限为成熟度高的边缘性主题;第三象限为新主题或即将消失的主题;第四象限为成熟度低的基础主题,该主题可能成为研究热点或未来发展的趋势[9]。
如图6所示:种子植物、植物区系等是国内已经研究成熟的核心主题;游憩价值、旅行费用法、旅游活动等是国内已经研究成熟的边缘性主题;层次分析法、景观格局、园林植物等是国内研究的新主题或即将消失的主题;(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森林旅游、生态旅游等可能成为国内研究的热点或未来发展的趋势。如图7所示:disturbance、fire、climate change、regeneration等是国际上已经研究成熟的核心主题;diet、mortality、reproduction、throughfall等是国际上研究成熟的边缘性主题;tropical forest、vegetation dynamics、taxonomy、biodiversity等是国际研究的新主题或即将消失的主题;conservation、species richness、remote sensing、protected area等可能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或未来发展的趋势。
图6 国内森林公园研究的关键词主题分型
图7 国际森林公园研究的关键词主题分型
森林公园研究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虽然国内外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但所处的研究阶段相同,均为学科知识发展初期的繁荣发展阶段。我国在国际合作方面联系纽带较少,有待进一步加深国际合作。国内森林公园研究热点整体上围绕我国森林公园的建设与发展阶段进行,主要聚焦在生态旅游、(物种)多样性、森林生态学方面,研究热点演进路径为森林公园规划→场所分析→生态旅游→森林植物→风景园林。国际研究热点主要聚焦在保护区、气候变化、演替等方面,研究热点演进路径为森林更新/森林碳→森林/热带森林→恢复/保护→质量管理/生态系统服务。综合对比发现,国内的研究导向逐渐向动植物保育、旅游开发和可持续性[38]等实际综合问题靠拢,国际研究则逐渐向整合土壤、指数、模型、微生物、行为、景观、气候等多维度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与功能[39]的耦合研究[40]拓展。
未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重和城镇化率的提高,森林公园的康养价值将会得到进一步的重视[41],德国、日本等老龄化和城镇化较早出现的国家在相关方向已经有了一定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42],关于森林公园的健康促进研究可能是未来新的研究热点。同时,为了更好地为人类提供各类生态福祉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未来我国的森林公园研究还需要在在碳中和、碳达峰和国家公园建设的顶层框架下,强化国际合作,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碳封存与交易转换、生态旅游开发、游憩使用评价、生态系统服务与功能耦合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