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特大城市消费层级的影响因素及建议

2022-09-09 07:07:42陈西川陈冠邦
农村.农业.农民 2022年17期
关键词:特大城市层级住房

陈西川 陈冠邦

(郑州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为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特大城市是所在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对推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不可或缺。根据国务院2014年下发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及住建部于2020年年底公布的《2019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我国特大城市有东莞、武汉、成都、杭州、南京、郑州、西安、济南、沈阳、青岛等10个城市。10个特大城市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的5.047%,GDP占全国的16.6%,其中2019年10个特大城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57 824.88亿元,占全国同期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08 017.2亿元)的14.17%,对我国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影响显著。本文试图从与新市民从业结构紧密相关的制造业技术发展、社会环境变迁、要素禀赋结构改变等方面,对提升特大城市消费层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一、要素禀赋结构改变、技术变迁影响消费升级

(一)要素禀赋结构改变

1. 改革开放前30年要素禀赋结构。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要素禀赋结构极不均衡,1980年我国主要生产要素中劳动力是丰裕生产要素,占全球总量的22.4%,资本形成总额、石油、研发投入是稀缺生产要素,全球占比分别为1.8%、1.5%、0.5%。充分发挥丰裕劳动力要素的优势,进行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贸易决定了当时的产业结构。

外贸依存度是经济体对外贸易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重的高低反映了该经济体经济发展对外部市场的依赖程度。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在2006年达到最高值64.48%,同期我国的每百万元增加值就业密度(就业人数/百万元增加值)工业全行业平均值为6.73,外贸依存度及每百万元工业增加值就业密度表明,我国在当时条件下,扩大出口能够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要素丰富的优势、增加就业、提高收入。

外贸依存度数据充分解释了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农村劳动力集中涌向沿海城市是增加收入的手段。2004年沿海地区以出口为主的6个城市中,制造业中农民工的收入高出内地农民工收入1/3。10个特大城市中的东莞市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城市人口只有9.86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02%,至2018年人口为237.21万,增长了24倍,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到0.31%,外部经济因素对经济及禀赋结构的影响与改变,从一个侧面说明要素禀赋结构对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贡献。

同时期10个特大城市中其他城市的产业数据也与上述分析高度相关,表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充分利用劳动力丰富的资源优势,加强同外部市场间的贸易往来,从而增加就业增加收入,提升社会整体消费能力,提高社会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2. 21世纪第2个10年的要素禀赋结构。21世纪第2个10年我国要素禀赋结构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2018年我国主要生产要素中劳动力全球占比为20%,资本形成总额全球占比为26%,研发投入为21.2%,淡水、耕地、石油分别为6%、7%、1.5%。资本形成总额成为我国丰裕的生产要素,研发投入有了大幅度的增长,淡水、耕地、石油仍是稀缺资源。

10个特大城市中的武汉市1980年的人口为293.25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69%,2018年武汉市的人口为610.72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81%;武汉市的资本形成总额从1980年的10.08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7 871.66亿元,增长约781倍,资本形成总额全国占比从0.63%增长到1.96%。消费能力随人口增长的变化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可见一斑。

(二)技术变迁

1. 新一代信息技术界定。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是2010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主要由下一代通信网络、三网融合、物联网、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以云计算为代表的高端软件组成。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引发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在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2. 新一代信息技术影响市场走向。从产品生产供给端来看,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生产者可以及时获取消费者的信息,从而快速生产出消费者需要的产品;管理者能够及时把握生产产品所需各种原材料的品种、数量、性能、位置等参数,从而根据生产的需要即时获得完成产品生产所需要的零配件,提高生产产品的效率;从产品的生产过程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可使生产产品的设备、人员、在制品状态、在制品质量等参数即时可控,并可根据市场或消费需求的变化随时调整在制品的品种和数量;从消费需求来看,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消费者可依托商家或者生产商提供的平台,随时了解自己喜欢的产品性能、价格等参数,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向商家或生产商定制产品。

二、新市民从业结构变迁影响消费升级

(一)新市民从业结构变迁

1. 特大城市产业结构及发展规划。特大城市的产业结构是城市未来发展和集聚人才的基础,城市规划表明管理者对未来经济发展走势的判断。特大城市2019年的产业结构及“十四五”制造业发展规划见表1。

表1 2019年特大城市产业结构及“十四五”发展规划

由表1可以看出,特大城市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占比均在30%以上,郑州的占比为39.8%,在各城市中占比最高;在未来的5年发展中,各城市对制造业引领经济发展寄予厚望,西安有明确的指标要求,“十四五”期间“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70%”。因此,制造业对人才的吸引及保留对制造业的发展至为关键,成为影响特大城市消费层级的重要因素。

2. 新市民从业结构变迁。2019年我国农民工总量达29077万人,比上年增加241万人,增长0.8%。其中本地农民工11 652万人,比上年增加82万人,增长0.7%;外出农民工17 425万人,比上年增加159万人,增长0.9%。在外出农民工中,年末在城镇居住的进城农民工13 500万人。从年龄看,5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比逐年增加,从2015年的17.9%增加到2019年的24.6%。从所从事的行业看,从事第二产业的农民工占比从2018年的49.1%下降到2019年的48.6%,下降0.5%,其中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占比从2018年的27.9%下降到2019年的27.4%,下降0.5%;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工占比从2018年的50.5%增加到2019年的51%,增加0.5%,其中从事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的农民工占比从2018年的6.6%增加到2019年的6.9%,增长0.3%。从收入看,2019年从事制造业的月收入(3 958元/月)低于从事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的月收入(4 667元/月)。

(二)从属的市场规则制约

从2019年我国农民工就业情况及收入变化可以看出,制造业在农民工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下降,交通运输仓储邮政行业的竞争力上升,明显与我国制造业强国的地位不相称。究其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领域形成了与跨国公司产业配套的庞大企业群体,这些企业的技术标准及执行的市场规则以服从跨国公司的要求为前提,限制了制造业企业独自进行技术创新和改造升级的动力和能力,降低了制造业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从业者的收入,影响了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及发展潜力。

三、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满足程度影响消费升级

(一)住房消费

住房消费尤其是特大城市的住房消费是影响我国消费层级提升的重要因素。以中部某特大城市为例,截至2021年年末,该市常住人口1 274.2万,比上年增加14.62人,增长1.1%。而在2019年该市暂住人口已达352万,占常住人口的1/3,暂住人口的住房满足程度影响了该市整体消费升级。针对该市新增就业人口住房情况的调查数据显示,有接近一半的新增就业人口住房以租赁为主,其中新增就业大学生租赁比为46.2%,外来务工人员租赁比为47.1%。由此可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构建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对于特大城市吸纳外来人口、提升消费层级非常必要。

(二)其他消费

引领及辐射周边城市的发展是特大城市的核心功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消费需求是特大城市发展的基础。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来看,特大城市提升居民消费层级,就要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即从衣食住行、工作方便性、健康保障性、教育可获得性等方面提升消费层级。2020年10个特大城市公共服务的全国占比见表2。

表2 2020年10个特大城市公共服务全国占比

表2的数据显示,10个特大城市的博物馆数量占全国的18%、公共图书馆数量占全国的38%、文化馆数量占全国的16%、国内旅游收入占全国的76%、医疗卫生床位占全国的9%、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占全国的11%。除旅游收入外,其余几项尤其是医疗卫生床位和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全国占比较低,这与人民生活全面实现小康后,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满足程度有较大差距。

四、提升特大城市消费层级的建议

(一)构建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

住房不仅是提升居民消费层级亟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更是影响城市未来发展集聚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解决住房供需结构不平衡不匹配、构建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实现住房保障全覆盖,对于促进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居民消费层级及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如,郑州市探索土地、财政、金融、税收等优惠政策,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保障住房项目建设的积极性等举措,目的就是保障本市户籍住房困难家庭和特殊行业从业人员、外来常住人口及新落户大学生为主体的阶段性住房困难新市民群体,对于特大城市未来发展、提升特大城市的消费层级产生积极作用。

(二)产业技术创新引领经济发展

在既定条件下对居民消费具有决定作用的是收入,与收入直接相关的是就业,产业技术创新既能通过创造新工作岗位带动就业,又能通过对就业者技术水平的要求影响就业者的收入。因此,提升居民消费层级应走产业技术创新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说,提升消费层级的过程就是产业技术创新的过程。如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圳,2019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超过1.7万家,在全国排名第2,仅次于北京;按照深圳的市域面积,平均每平方公里诞生8.51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2.62万亿元,各级创新载体2 258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和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116个,部级创新载体604个;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5年的1 915元提升到2019年的6.25万元,34年增长31.6倍,年均增长10.7%;成就了华为、腾讯、万科、平安等8家本土世界500强企业。

(三)形成与新发展理念一致的市场交易规则和产品技术标准

提升居民消费层级,使特大城市承担起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使命担当,形成新发展格局,助力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就要从根本上破解制约居民收入的瓶颈,形成与新发展理念一致的市场交易规则。对此,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8部门印发《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从我国市场体制的完善、市场体系基础制度的完善、要素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加快培育新兴消费、构建与新发展理念相一致的市场交易规则等方面,为形成新发展格局提升居民消费层级、完善相关规则标准进行布局。如,“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国际经贸规则。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依托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及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和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加强与相关国家、国际组织的经济发展倡议、规划和标准的对接”“推动消费品国内外标准接轨”“健全标准体系”。另外,我国制造业若要改变在全球产业链整体中所处的中低端位置,除遵从现有的产业链标准,还要逐步形成自身产品的技术标准体系、行业标准体系,对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制造业从业者的收入等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特大城市层级住房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房地产导刊(2022年4期)2022-04-19 09:03:50
走街串巷找住房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跻身特大城市,郑州跨河发展大郑北箭在弦上
人大建设(2019年2期)2019-07-13 05:41:04
北京的特大城市巨灾情景构建
劳动保护(2019年3期)2019-05-16 02:37:34
资源紧约束下特大城市耕地占补平衡的思考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住房保障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10:04
关于创新特大城市社会治理新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