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得知之味,方为智慧人

2022-09-09 00:50周玉龙长沙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
十几岁 2022年24期
关键词:无涯圣人敬畏

文/周玉龙(长沙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

知,会意,从口矢。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玉篇》中说:“知,识也。”“知”得多了,就“智”了。《列子·汤问》中说:“孰为汝多知乎?”《荀子·劝学》中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里的“知”通“智”。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知”得多了,就有智慧了,小知就是小智,多知就是大智,无知便会无智。

大知与小知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是在说我们不能满足已有的“知”,这是“小知”。庄子后面紧接的一句话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此句是说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很危险的,这便是“大知”。

人生于世,就像庄子笔下的鸟,有的像斥鴳:“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有的似蜩与学鸠:“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有的如鲲鹏:“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

由此看来,知道自己“小知”或“大知”,这也是一种智慧。

有知与无知

因为无知,所以求知;因为求知,所以有知。人非生而知之者。无知并不可怕,因为无知就会生出对知识的渴望,所以无知是求知的基础。人生的成长就是知识累积的过程,不断地求知就会不断地积累知识,从而变成一个有知识的人。

承认无知,是需要勇气的。可怕的是有的人知道一点点就以为自己“有知”,甚至到处炫耀这点知识。这种炫耀的心理,往往会妨碍他进一步求知,最终沦为无知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有知不如无知,无知未必是坏事。

知道自己“有知”或“无知”,是一种清醒。

无知之知

一些很有知识的人常常觉得自己无知,正如笛卡尔所说:“越学习越发现自己的无知。”他提倡的“无知之知”,即“知道自己无知的知识”,对后人影响至深。

《论语·子罕》:“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朱熹集注:“孔子谦言己无知识。” 知识越丰富的人越觉得自己无知,这种“无知”并非客观的描述,而是主观的称认。越是这样的人,越是可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有谁会觉得自己无知呢?只有通过观察外界、扩展知识领域,才能警醒自己、减少误判。通过“无知之知”的智慧向内自省,尽可能地从更多方面认识自己,再去了解,甚至化解无知之惧,进一步打开人生视野,挖掘更多无知之识。

因为无知,所以敬畏。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这样的无知,会遵循自然规律,会尊重历史规律,会敬畏道德法律。

因为无知,所以无畏。什么都不知道的人也就什么都不会害怕,就像初生牛犊不怕虎一样。这样的无知,常常会有破旧立新的豪气、逆天改命的胆气、以弱抗强的勇气、以小博大的志气。

每个生命都要完成他自己,“完成”的前提就是“知”。这世间,有知与无知,有自知与他知,有大知与小知,有真知与伪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无知不如有知,他知不如自知,小知不如大知。当然,有时候我们并不需要无所不知。我们需要做的,是要学会如何与无知相处。

猜你喜欢
无涯圣人敬畏
学习三个敬畏,践行当代民航精神
如意剑
《学有恒艺无涯》
张山毅
一些敬畏
敬畏“签字权”
官场圣人范仲淹
临江仙·好景正无涯
官场圣人范仲淹
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