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华 王泽锋 陈志昌 肇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在全球能源革命与供需格局深入调整的现实背景下,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广东省作为我国的制造业强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处于领先地位,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53.5万辆,产业规模位居全国首位。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阵地,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分析其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战略选择对于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已引起学界的持续关注,研究内容集中在核心技术、基础设施和政策扶持等领域。例如,孙腾等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技术尚不成熟,产业发展定位不够明确。王小峰和于志民发现,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无法形成有效的产业配套。曹霞等认为,政府对推进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具有主导作用,要不断完善政策扶持并建立有效的惩罚机制。黎仕增认为,应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联盟,促进上下游企业深度合作进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白玫从培育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与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对策。唐葆君等认为,“车电分离”的销售模式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并讨论了政府统一规划布局的重要作用。吴文劲等发现,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整体运营成本较高,需要进一步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并从碳排放权交易角度提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路径。抄佩佩等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需出台多样化的消费端激励政策,以高性价比为核心,提高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意愿。
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仍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和政策机制,攻克核心技术难关,逐渐从政策导向转向市场导向,进而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目前,多数文献集中在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较少关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地域差异,政策建议的匹配性有待提高。以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为研究对象,并使用SWOT分析考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并围绕产业现存的主要问题,针对性提出产业发展战略与实践路径,并为其他省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近年来,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新能源汽车产量由2016年的7.08万辆增长至2021年的53.5万辆,年均增速高达49.85%。从销量来看,2021年广东省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突破40万辆,深圳、广州、佛山和东莞四个城市进入2021年国内城市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的前二十位。随着消费者绿色、低碳、环保等消费理念的不断增强,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也将进一步增长趋势,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广东省是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的聚集地,比亚迪、广汽埃安、小鹏三家企业进入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产销前十强。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乘联会)统计,2022年1-6月的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中,亚迪汽车以63.3万辆的销量位列第一、市场份额占有率高达28.2%,广汽埃安和小鹏汽车则分别以10.2万辆和6.8万辆的销量位列第五和第七位,两者的市场份额占有率分别为4.6%和3.1%。
除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制造环节,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其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重要的环节。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智研咨询整理的数据,2021年中国充电桩保有量为261.7万台,同比增长55.7%。公共充电桩保有量114.7万台,同比增长42.1%,其中广东省公共充电桩的数量最多,达到18.1万台。此外,为了提升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发展的速度,广东省还对充电设施的建设给予了一定的财政补贴,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充电需求,积极采用大功率直流充电技术,充电桩从数量增长转向数量和质量并重发展。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广东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本文使用SWOT分析,对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系统评价,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支撑。
广东省地理位置优越,毗邻港、澳等地,面向东南亚,是中国与东盟之间贸易往来最重要的物流通道,海陆运输快捷方便,市场辐射力强,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运输和进出口贸易。广东省经济发展全国领先,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2021年,广东省GDP首次突破12万亿元,占全国的10.9%,连续33年保持全国第一。同时,广东省居民消费水平持续上涨,消费者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购买新能源汽车,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虽然广东省已经建成了全国最大规模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但覆盖面仍需进一步扩张,存在充电装置不完善、充电桩布局不合理、配套硬件缺失等问题,导致部分设施使用效率低下甚至无法使用。与新能源汽车的产量规模相比,广东省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仍滞后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普及的重要障碍。同时,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整车技术、电池与管理技术、智能化等关键技术领域仍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自主创新水平也不突出,缺乏优秀的研发和技术人才,产业发展仍落后于世界领先水平。
广东省委、省政府已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列为重点支持和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早在2018年,广东省政府便出台了《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在产业技术创新方面,广东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建设,汇聚国内外创新资源,加速建立系统、完备、高效的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体系,为新能源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
随着新能源汽车迅速发展,消费者的认可度日益提高,政府将逐渐减少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补贴。2021年12月,财政部、工信部等四部委发布《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指出2022年的补贴标准较2021年减少30%,并宣布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将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随着政府补贴的逐步削减,动力电池、金属原材料等带来的高昂成本将给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严峻挑战,也倒逼着企业进行技术与经营管理创新。此外,相对于特斯拉、丰田等汽车制造商,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竞争优势存在较大追赶空间,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
综上所述,本文提炼出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SWOT分析矩阵(见表1)。笔者认为,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外部机会与自身劣势较为突出,应选择WO战略(扭转型战略),借助外部机会扭转自身劣势。一方面,外部机会大于威胁。我国已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市场需求旺盛且热度不减。广东省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地,产业规模仍呈现出迅速扩张的趋势,在比亚迪、广汽埃安、小鹏等龙头企业的引领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时,广东省委、省政府正在加强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帮扶力度,协助汽车企业与相关芯片企业开展供需对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另一方面,扭转内部劣势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应该在现有产业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政府政策优惠,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并以此为契机建立完善的充电网络等基础设施,同时注重自主创新,加大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电池管理等核心技术研究方面的投资,进而提高核心竞争力。
表1 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SWOT分析矩阵
第一,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下游企业联动,逐步优化并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不断提高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摆脱车载芯片、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依靠进口的问题。第二,引导新能源汽车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大力支持燃料电池的技术创新,加快汽车芯片功能升级,加强供需上的对接,为新能源汽车企业打通芯片等关键部件的供求信息渠道,为构建安全稳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提供重要支撑。第三,集中解决动力电池的回收与循环利用问题,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体系与安全标准,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技术创新,进而降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生产成本。
为了支持 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运营服务的完善,构建便利合理的充电桩、换电站网络布局,加快解决充电设施存在布点不合理、数量少、利用率低等问题。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还要优化乘车和使用环境,可以采用峰波分时电价机制,进一步减少消费者的用车成本,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此外,为解决高速公路的“充电难”问题,应加快广东省内主要高速公路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和管理,提高新能源汽车充电的便利性。
行业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扶持,激励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产品研发与技术攻关,不断深化产学研之间的合作,提高龙头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而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同时,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内部的协同创新,突破产业链的关键核心技术,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为自主创新的科研成果提供产权保障。此外,新能源汽车企业还应加快培养行业技术人才,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起符合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而服务于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
目前,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一路高歌猛进,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本文以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为研究对象,使用SWOT分析考察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从产业链、基础设施、核心技术等方面剖析其主要问题,并从扭转型战略视角提出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政府补贴逐步削减、竞争压力不断加强、新能源汽车市场日渐成熟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企业要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发展,提高消费者的认可与市场占有率。在战略导向上,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应逐渐从政策推动转向市场推动,大力推动产业链与资源整合力度,在充分开发外部机遇的同时,克服产业发展内部存在的劣势。此外,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还要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