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睿
2022年高考,因为数学太难登上了热搜。还有人借着高考作文题编了段子:“世界上有四种手——本手、妙手、俗手,还有我考数学时的‘无从下手’。”甚至还有人说:“看了今年的高考数学题,还不如穿越回古代考数学。 ”
古代的数学更容易吗?这样想可就大错特错了。
我国数学发展源远流长,但唯一将数学(这里称为明算、算学)列入科考常科的朝代只有唐朝。算学是唐朝官方开设的数学专科学校,相当于现在的数学、天文学、经济学院,除了几何函数,还包括与数学息息相关的天文和历法,其难度比现在高考数学和奥数要大得多。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你在唐朝的数学科考之路。
唐朝有一个中央教育机构叫国子监,它既是政府机关,又是最高学府。国子监主要有六个部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其中,后四个专业对平民孩子开放,四门学前途光明,律学黯淡无光,书学和算学只有一个字:惨。而你,是算学专业的一员。
算学的学制是七年, 入学条件比较宽松,学费是一匹绢,在当时不算贵,通过了两轮考试就行。入学之后,有两个班可以选。
唐朝时期,算学入学名额是三十人,平均分为两个班。虽然人少,但课程可不轻松。唐朝官方算学教材《算经十书》,几乎囊括了唐朝以前中国所有著名的算书。它们分别是:《孙子算经》《五曹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张丘建算經》《夏侯阳算经》《周髀算经》《五经算术》《数术记遗》《三等数》《缀术》《缉古算经》。
这些算书虽然有些作者已不可考,但都是中国古代数学史上的著作。书中有些数学定理公式可谓闻明后世,如《周髀算经》中的勾股定理;有的已经失传,如圆周率计算者祖冲之及其子祖暅之的著作《缀术》,想想还有些遗憾;有些使用价值颇高,如《海岛算经》里关于海岛高度、涧谷深度、城市大小、河流宽度等算例,都是用来推算一些庞大的或是不可实际丈量目标的高、深、广、远度;还有些数学题,大家在教材上应该见过,如《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第一个班要学前十本,第二个班要学后四本。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想选第二个班?这里建议你选第一个班。毕竟,浓缩就是精华,想想同样的时间,为什么课本数量差距一倍之多,必然是难度更大啊!
算学是一门宽进严出的专业,入学时不考试,入学之后经常考试,有旬试、月试、季试、岁试。真可谓十天一小考,每年一大考,还有各种月考、季考,关键是没有寒暑假。而且,岁试三次不及格(下等),就会被逐出校门,回家去吧。看看这考试的密集程度,是不是感觉现在的学生幸福多了!
就这样,你度过了七年的寒窗苦读,也顺利度过了毕业考试,迎来了关键的一次考试——明算科科举考试。
唐朝常规举行的科举考试分六种:秀才科、明经科、进士科、明法科、明书科、明算科。当然,明算科依旧是最惨的。明算科考生考试有笔试和口试,笔试的考核标准是十道题中答对六道算合格。想要成功通过口试,则需要熟背基本教科书。
你是不是以为通过考试就熬出头了?其实不然,明算科的人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好的仕途,只能做一些不入流的小官。《唐六典》中规定由明算科入仕的,叙阶是从九品下,这是唐文官系统中能入品级的最低一级了。举个例子,我们形容官职小通常会说“九品芝麻官”,但“九品芝麻官”是“正九品上”,比你高。
你从明算科科举出来后,除了官职低,升迁也特别慢。唐朝官员一般每四年升迁一阶,你是“从九品下”,与七品的中层官职(县级)隔了八级,与五品的高官(州级)隔了十六级。相当于,你寒窗苦读七年毕业,立刻又考中明算科,想要做大官还要再兢兢业业坚持六十四年。
不过按照唐朝的惯例,像你这样的小官,七十岁的时候,上司肯定会各种劝你“荣归故里”的。所以,出身明算科的你,基本上与大官是没有关系了。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你在唐朝学习算学的时间也很重要。因为唐朝的皇帝们对算学的看法不一,算学时兴时废,再加上明算科科考及第后的待遇远远比不上明经、进士等科,因此应试者不多,到晚唐时期已经基本消亡。尽管如此,唐朝依旧是唯一将算学列入科举常科的朝代,是中国古代对数学最重视的朝代之一。
看到这里,你是否已经打消了穿越回古代考数学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