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宝珠
朱熹云:“學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元朝末年,也曾出了一个嵚崎磊落的人。这人姓王,名冕,在诸暨县乡村里住,他不喜奢华,不贪富贵,但求简约安逸。闭门就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我也喜欢读书,虽则颟顸冥顽,倒也落得襟怀磊落。案上一盏茶,门前一树花,一张硬椅,一本闲书,便足以抵消尘世一切烦扰。
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最喜《红楼梦》,日日琢磨锦词丽句,一字不落。看黛玉读《牡丹亭》,“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叹惋书中竟然有如此妙言,可惜世人只知忙碌,未必能领悟此间意趣。我如痴如醉,购买了《牡丹亭》《桃花扇》《西厢记》,仔细思索,从前至后,越读越爱读,不到三天,将三本书俱已读完,感觉辞藻雅致,齿颊余香。
我慕名买过许多书,其中有名盛而文句苟且者,一贯弃之。自此,买书先搜索,试读一二篇,能令人心下大悦者,方不薄新人、不重名家,开心购买。说也奇哉!一日,我欣然网购《青衣》,拆封后居然是电视剧本。编剧与原作者之间,到底还是有些微差距,退货,遂有了询问客服是原著还是剧本的习惯。客服的回答有两个版本:一种版本是,他只卖书,不晓得内容是什么;另一种版本是,书籍在库房且有塑封不可拆之。无论哪种说法,俱不能令人满意。
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心下有了郁结,读书可变通达。世俗生活,总难免尴尬之时,过拘谨恐生不虞,过随意又恐惹苛责。读《道德经》,“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意思是上天没有亲疏之分,但是经常会眷顾善良的人。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也认为:“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而国学大师曾仕强则坦言:“那些骂你的人,都是菩萨。为甚呢?在当面指责,不阿谀、不奉承,是不是就如‘良药苦口利于病’一样的珍贵。”一念之间,对笨嘴拙舌,在人前每每处于窘迫之地的我如醍醐灌顶!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偶然读到李佩甫的散文,只觉文字朴素,且寄情寓兴,不以词语拘泥意蕴,这种通脱明达的写作,甚为喜欢,情不能尽,一口气读完了茅盾文学获奖作品《平原客》,私下里认为赵光义所云,开卷有益实为至理。我所居者乃乡下荒僻之处,能与圣贤、智者日日交流,委实幸运。闲暇饱卧,称奇道妙,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脚奔忙之苦。再者秉性浅淡不以世俗功名为念,每日读书观花饮茶吟诗为乐,也是一种生活。
我在互联网上发表一些读书感言后,有朋友言是否可以借书?嘴上回答,可矣。实则万般不舍,凡借出去的书,也没想讨还。一则怕麻烦,二则书如遇着惜爱之人也是一种缘分。
《儒林外史》中杜少卿有吴敬梓的影子,真儒名贤令人钦慕;《简·爱》中简·爱的形象也有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自传的色彩,被誉为“现代女性小说”的楷模;《平原客》描绘的豫中平原是李佩甫的故乡,也与李佩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读闲书,赏春光,品清茶。哪怕恣睢忙碌,也可以随时将俗事搁放一边。盼望有朝一日我的诗集也能出版,如此方不负此生爱书之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