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英*,郑东昆,程庚金生
(赣南医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药物分析是利用分析测定手段发展药物的分析方法、研究药物的质量规律,对药物进行全面检验与控制的学科。药物分析是我国药学专业中规定设置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也是整个药学科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药学专业学生今后的考研、实习、就业及考执业药师等各项任务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学好本课程至关重要。
查阅相关参考文献可知,报道《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如PBL教学法[1]、案例结合问题教学法[2]、翻转课堂教学法[3]、混合式教学法[4-5]、开放式教学法[6]、网络教学法[7]等各种方法,而有关学生该如何学好该课程的文献报道则较少,如有合作学习[8]、项目学习[9]等的学习方法报道。因此本文使用串联记忆学习法来对药物分析课程的学习方法进行研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全国开设药学专业的大多数院校都是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药物分析》(第8版)为教材,该教材的一至五章是总论部分,六至十七章分别介绍了12类各类药物,该部分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比较散、比较碎,知识点多,学生不容易掌握,经常会把各类药物的相关知识记混淆。如果把同一章及不同章各类药物的相同知识总结归纳,并进行串联记忆,这样就像织一张学习网一样,同一章药物的内容织成网的横纹,不同章的内容织成网的纵纹,这样就把12类各论药物的内容全部串联起来(如图1),学生学习和记忆时就会更容易,也不易混淆各类药物的知识点。
图1 串联记忆学习法编织《药物分析》课程学习网
《药物分析》(人卫版第8版)的一至五章是分别介绍药品的质量标准、鉴别试验、杂质检查、含量测定和体内药物分析的总论部分,六至十七章按药理活性类别的不同分别介绍了芳酸类、苯乙胺类、对氨基苯甲酸酯和酰苯胺类、二氢吡啶类、巴比妥类及苯并二氮杂类、吩噻嗪类、喹啉类与青蒿素类、维生素类、甾体激素类、抗生素类、合成抗菌类等十二大类各论药物,而每一类药物又是按照结构与性质、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顺序来介绍的,所以十二大类各论药物与前面的总论部分联系非常紧密,而每一类药物根据其结构与性质可对其进行鉴别、检查与含量测定。把每一章各类药物的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与其性质相关的进行归纳总结(因每个药物的杂质检查项目不相同,所以杂质检查内容不列入归纳),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可以织成学习网的横纹(如表1,P128;表2;表3),这样学生学习各类药物时就更有系统性,记住主要知识点后再填充相关知识,就更容易掌握每类药物的主要内容了。
表1 芳酸类药物的性质、鉴别和含量测定小结表
表2 苯乙胺类药物的性质、鉴别和含量测定小结表
表3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和酰苯胺类药物的性质、鉴别和含量测定小结表
十二类各论药物的质量控制内容各不相同,但是有的药物之间又有一些相似之处,可以把不同类药物的性质、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中有相同知识点的部分进行归纳,织成学习网的纵纹(如表 4;表 5,P130;表6,P130;表7,P131),最终织出一张药物分析学习网,使学习拎起这张网,就可以掌握《药物分析》课程的主要内容。
表4 不同类药物的性质小结表
表5 不同类药物的鉴别试验小结表
表6 不同类药物的杂质检查小结表
表7 不同类药物的含量测定小结表
不同类药物之间如果是一般性的相同知识点则暂不归纳,因为这些内容在前面的总论部分已有介绍,如用红外光谱法、紫外光谱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进行鉴别,这里就不做归纳。主要归纳各类药物相对特殊又有共性的知识点。
通过编织《药物分析》课程学习网,使本课程的内容更加系统化,任课教师教授本课程时更容易教;学生学习本课程时使用学习网,学习也更加容易,学习效果也会有明显的提高。并鼓励学生自己去增加学习网的内容,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该方法成熟完善后,可以把该方法推广到其他各类药物较多、且相互之间有一些关联性的相关医学及药学课程的学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