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荷雅 李振蒙 莫日根高娃 孙维娜 梁陆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局
从水草丰美到黄沙漫漫再到大美之地,鄂尔多斯市曾创造奇迹,也曾遭遇坎坷。跨越世纪的坚持,代代接力的坚守,创造绿色家园、共享绿色财富是始终萦绕于鄂尔多斯人心头的梦想。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创造性地结合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在“一个战场”同时攻克“两场战役”,探索出一条兼顾草原保护修复与合理开发利用,低碳绿色、绿富同兴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为构筑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贡献了鄂尔多斯力量,也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新的鄂尔多斯方案。
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成色,要靠美丽乡村打底色,要以良好生态为支撑。鄂尔多斯市把加强荒漠化防治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以绿为底,多元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鄂尔多斯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采取先造后补等举措,大力发展以沙棘、山杏、红枣、肉苁蓉、文冠果、葡萄、海红果等为重点的经济林产业,以苜蓿、燕麦等优质牧草种植为主的牧草种植业。积极探索实施家庭林场、家庭草场生态治理模式,构建以家庭为单位的多种发展经营模式,这项极具创新的荒漠化地区生态建设与保护的“细胞工程”,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水定树,坚持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使农牧民从过去的林地草原使用者变为建设者、保护者,转型成为生态治理项目的直接承包人,充分调动了他们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市累计培育家庭林场(草场)示范户505 户,生态覆盖总面积达300 多万亩,并协调防灾减损资金620 万元,向家庭林场(草场)示范户发放拖拉机、割灌机、旋耕机等设备。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正徐徐铺陈。
每年4月中旬,准格尔旗沙圪堵镇福路村漫山遍野盛开着杏花,十几万亩杏树让这里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杏花村,并成功举办七届杏花节。普通的杏树在这里摇身一变,成了“致富树”。尝到甜头的村民并没有止步,他们计划将林沙产业纳入村集体经济未来发展的重点项目。福路村党支部书记段金华说:“现在村集体准备采用传统方法,用杏仁做杏茶,通过种植杏树,我们村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空气好了,还可以带动村里发展旅游。”
额尔定图是杭锦旗锡尼镇锡尼布拉格嘎查家庭草场户。他于2003年开始改良草场,截至2021年底,共改良草场8500 多亩,种植甘草、紫花苜蓿、柠条等经济作物,带动周边嘎查34 户贫困户稳定脱贫。
漫山杏花
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总体思路,鄂尔多斯市合理利用林下资源,科学发展林下畜禽养殖一体化的循环林沙产业。在准格尔旗布尔陶亥村,“80 后”农村姑娘郝海娥与丈夫承包荒山,种植苹果、李、杏和海红果等经济林110亩,用10年时间让荒山变成了花果园。果树林下养鸡5000 多只,形成林上产果、林下养鸡的立体生产模式,每天销售鸡蛋1000 颗左右,年均出栏鸡5000只,年纯收入达30 万元。
建立柠条、羊柴等灌木资源“天然饲草料银行”,利用沙柳、枯死树、树枝等材料生产颗粒饲料、生物质能源。家住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官井村的裴飞,2017年承包了4000 多亩沙地种植沙柳。在政策的支持下,裴飞家种植的4500 亩沙柳林挂上了家庭林场的牌子。沙柳是羊群的优质饲料。除了政策补贴,裴飞仅发展林下经济年收入就达到20 万元。阿拉腾德力格尔是锡尼布拉格嘎查巴音乃日呼惠农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从2003年开始从事灌木平茬工作,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牧户”的模式,实行市场化运营,带动了农牧民增收致富。2020年,阿拉腾德力格尔自主设计的饲料投喂器获得自治区级“牛羊自助餐”专利,合作社被确定为“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饲草料开发应用示范基地”。
鄂尔多斯市以绿美境、以绿兴业,开展生态旅游,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近年来,许多治沙企业纷纷投资沙漠旅游项目,大力发展林草旅游、健康养生、休闲度假等生态旅游产业,以生态旅游促进植树造林,以良好生态惠及旅游产业,实现良性循环发展,提振企业治沙信心,农牧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黄”与“绿”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画卷上着墨添彩。
毛乌素 沙地
银肯响沙,侧耳倾听,驼铃轻扬,隐约间还伴随着欢声笑语。以成吉思汗陵为代表的“天骄圣地”旅游景区,以响沙湾、七星湖为代表的“大漠风光”旅游景区,以恩格贝为代表的“沙漠文化”旅游景区,以萨拉乌苏、阿尔寨为代表的“古代文明”旅游景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响沙湾、恩格贝、七星湖等多处精品沙漠生态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000 多万人(次),累计实现收入20 多亿元。
巴音淖尔草原位于毛乌素沙地腹地,隶属乌审旗图克镇黄陶勒盖嘎查和达汉庙嘎查,有4 万多亩天然草原及9000 多亩天然湖泊,是内蒙古西部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原生态天然草甸草原。黄陶勒盖嘎查牧民哈斯巴亚尔的家就在巴音淖尔草原对面,他过去以放牧为生,如今开起了牧家乐,还经营着骑马、射箭等旅游项目,年均接待游客数万人(次),年均收入达数十万元,稳稳地走在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上。
“十四五”时期,鄂尔多斯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建设“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先行区、完成生态更优的绿色鄂尔多斯新任务中,把荒漠化治理与乡村振兴统筹结合,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和荒漠化治理全面融合。立足林草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条件,做强以沙棘、苹果、梨、枣、梭梭等为主的特色经济林产业,加大文冠果等木本油料林、林下经济建设力度,打造一批区域特色品牌,将林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强林草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积极培育壮大一批基础好、空间大、后劲足的新兴产业,重点挖掘灌木饲料林及颗粒燃料加工、生物质能源、林光互补发电、林草碳汇等产业发展潜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利用沙漠自然景观优势,加大对沙漠旅游项目的建设力度,着力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发展、服务质量提高上实现突破,打造集森林、草原、沙漠、湿地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为契机,积极探索多种经营形式和发展模式,不断推进家庭林场、家庭草场示范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既要有“金色”价值,更要有“绿色”颜值。曾经的鄂尔多斯人祖祖辈辈为沙所困、因沙致贫,经过不懈努力,更加深刻认识到:增绿才能增收,固绿才能稳定增收。随着生态环境逐步修复、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改善的多赢,在荒漠化地区找到了一条用绿水青山实现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取得了“点沙成金”的非凡效果。鄂尔多斯市将不断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新模式、新路径,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谱写生态富民、绿富同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