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涛(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珠海街道办事处)
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业发展迅速,规模化与集约化的程度不断增加,但在养殖过程中仍受多种疾病的威胁,给生猪健康养殖带来一定的挑战。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不同亚种的致病性链球菌引发的一类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给人类和生猪带来严重的危害,严重时还可造成死亡,已被我国归为二类动物疫病。该病为生猪养殖中的常见疾病,传播速度快,通常夏季发病率更高,具有突发性,若诊治不及时,还非常容易引发其他的继发感染,造成较高的死亡率,给养殖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实际养殖生产中,一定要了解该病的诱发原因,并对其临床症状和诊治方式掌握牢固,才能更好地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该病带来的危害性。
1.病原学特征。该病是由链球菌引发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链球菌经革兰氏染色后呈阳性,在显微镜下观察多呈串珠状存在。该致病菌无鞭毛,不形成芽孢,无法运动,随着培养时间的加长,细菌表面的荚膜会逐渐消失。链球菌在体外培养时需使用带有血清或血液的培养基进行培养。若使用血清肉汤培养该细菌时,刚开始可见培养基呈浑浊状态,随着细菌增殖,逐渐沉淀到底部,上层培养液逐渐澄清透明。该细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不强,高温、阳光直射等均可使其灭活,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5~38℃,最适pH为7.5。该病菌广泛分布于土壤、空气及水中,尤其在被污染的食物、乳制品及肉制品中较为常见,感染病菌后可造成急性腹泻或呕吐等情况,严重时甚至可导致动物死亡。
2.流行病学。猪链球菌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在7~10月气温较高的季节发病率更高,无论任何年龄段或品种的生猪均易感,特别是对仔猪和妊娠期母猪危害性更高。该病感染范围广泛、危害性较强,人、猪、马、牛、羊、鸡等多种家畜均可被感染。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也可通过生猪破损的皮肤和伤口传播,致病菌主要存在于患病猪扁桃体中,能存活7个月甚至以上,因此,检测隐性患病猪或病愈猪的扁桃体即可确诊该病。该病在老疫区多呈点状散发,新疫区呈暴发性流行,并且在新疫区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比较高,而老疫区则相对较低。
猪链球菌病的诱发原因较多,致病菌感染、饲喂管理不当、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发生应激反应及其他疾病继发等均可导致生猪感染该病。
1.饲养管理不当。在养殖过程中饲养不规范,饲粮营养水平较低,生猪营养摄入不足会导致生猪抗病能力降低,容易诱发链球菌病。其次,养殖场内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不达标,对粪污、病死猪、进出人员及运输车辆等处理不当,会导致大量病原菌滋生,增加疾病传播、感染风险;此外,对养殖场内外消毒不彻底、消毒无规律或消毒不科学、药物使用不当等均会增加致病原的传播和蔓延,导致生猪发病。在母猪配种过程中,种公猪或冻精所携带的病菌也可传播给母猪,造成母猪及仔猪感染该病。
2.环境卫生条件较差。生猪养殖场内的环境条件是关系到猪群健康情况的重要因素,如果养殖圈舍的环境卫生较差、饲养密度较大,猪群过于拥挤,或者圈舍内通风条件不良,会为病原菌滋生创造条件,同时粪污发酵产生的硫化氢和氨气等有毒有害气体还会刺激猪群呼吸道黏膜,导致猪群免疫力降低,从而容易感染多种疾病。其次,猪舍的保温条件也较为重要,突然的降温也会增加猪群感染猪链球菌病的概率。此外,养殖场与居民区或闹市区距离太近,不同年龄段的生猪混合饲养,犬、猫等其他动物随意进出猪场均可诱发该病。
3.生物安全防护不足。养殖场在对外引种时,若发生检疫不当,引入患病或带毒猪只,或者在运输过程中感染疾病都可能造成该病的发生及流行。其次,相关从业人员作为病毒携带者也可对该病进行传播。另外,对猪群免疫不当、疫苗质量不过关等均会影响对该病的特异性免疫效果,一旦养殖条件不适宜时非常容易诱发该病。
4.其他疾病诱发。当猪群感染猪附红细胞体后,会导致生猪自身免疫力下降,抵抗外界病原微生物侵袭的能力变弱,极易诱发猪链球菌等传染性疾病的混合感染。
1.败血症型。败血症型病猪多见于育肥猪及架子猪,最急性患病猪往往在感染后几个小时内即可发病,潜伏期较短,表现为突然死亡,有的患病猪可见呼吸急促、体温高达41~43℃,大多数患病猪无明显症状。病程长的患病猪主要出现精神不振,食欲降低,甚至废绝,体温可升高到41~43℃,同时伴有呼吸困难、卧地不起等情况,患病猪口、鼻等有较多淡红色泡沫状分泌物流出,眼结膜有出血点,患病猪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并且在患病猪颈、耳、腹下及四肢末端等部位还可见紫色斑点。还有些患病猪会有跛行出现,随后5天内逐渐衰竭、死亡。
2.脑膜炎型。脑膜炎型病猪多出现在哺乳仔猪及断奶仔猪之间。患病初期病猪的体温多升高到41~43℃,食欲下降,甚至废绝,并且有便秘情况,有黏性或浆性液体从鼻腔流出。随着病程的发展,患病猪开始出现共济失调、抽搐、转圈、磨牙、后躯麻痹及四肢划动等神经症状,最终死亡。
3.淋巴结脓肿型。淋巴结脓肿型通常又称为脓性淋巴结炎,大多发生于育肥猪、鸡,断奶仔猪。患病猪颌下、咽、颈等部位会出现明显的淋巴结脓肿、化脓等情况,并出现呼吸困难、采食量降低等症状。随着病情加重,脓疱会发生破溃,并流出大量浓汁,当浓汁排净后,患处会长出肉芽组织,并逐渐结疤愈合。通常在20~35天大多数为良性经过。
4.关节炎型。关节炎型大多是由败血症型和脑膜炎型转化而来。患病猪可见关节肿胀和跛行等症状,病情严重的还会出现卧地不起,逐渐消瘦,最终衰竭而死。一般病程可持续15~20天。
通过临床症状可对该病做出初步诊断,此后还需进行实验室诊断。可采集患病猪血液、病料等使用血液琼脂板,在37℃的环境下培养24~48小时,若出现0.5~0.75纳米的半透明或不透明光滑伴有乳光的菌落,并且革兰氏染色呈阳性,则可判断为猪链球菌病。
1.加强饲养管理措施。对于猪链球菌病应以预防为主,在日常养殖过程中,需加强饲养管理措施,保持养殖环境的干净、卫生,并保持猪舍良好的通风条件,维持空气清新,保持温湿度适宜。及时清除舍内污物,定期消毒,可使用浓度为1%的火碱溶液对圈舍地面及走廊进行彻底消毒,也可使用稀碘液、1%的心洁尔灭等消毒制剂进行带猪消毒,以避免病原微生物大量滋生。养殖场应尽量保持“自繁自养”的原则,若需要引种时,一定要做好防疫检疫工作,严禁从疫区引入生猪,通过检疫无异常、健康的猪只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引进,同时还需保证引种运输过程中的防护,当生猪引入猪场后,应先采取隔离饲养,隔离期满待兽医检查无异常后方可混群饲养。此外,在对仔猪进行断尾、阉割或对分娩母猪进行助产时一定要严格做好消毒工作,防止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一旦猪场发现患病猪只应立即进行隔离诊治,对病死猪及其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严防该病出现大范围传播。
2.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对猪群进行科学合理的疫苗免疫可有效降低该病的危害程度,可对断奶仔猪及成年猪皮下接种链球菌氢氧化铝甲醛灭活菌苗,每年接种2次。对种猪可接种猪链球菌Ftll7氢氧化铝弱毒菌苗,皮下注射剂量为1毫升/头。
3.治疗措施。林可霉素、阿莫西林及盐酸头孢噻呋等药物对猪链球菌病具有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但随着“禁抗令”的发布,对兽用抗生素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应特别注意药物的使用量和休药时间。此外,还可使用维生素、微生态制剂或免疫增强剂等提高患病猪免疫力。对出现高热的患病猪可使用氟尼辛葡甲胺等药物进行降温,对关节炎的患病猪则可使用氨基比林进行对症治疗。
综上所述,猪链球菌是生猪养殖中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具有较强的危害性,在实际饲养过程中,应提高饲养管理措施,合理制定免疫程序,做好生物安全防控,进而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