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恢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

2022-09-08 07:19刘莹汪文利
医药与保健 2022年9期
关键词:置换术髋关节关节

刘莹,汪文利

(1.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骨科二病区,河南 洛阳 471000;2.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普外科,河南 洛阳 471000)

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利用人工假体取代病变关节,重建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治疗手段,从最初的半髋关节置换到最后发展为全髋关节置换,现已在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创伤性关节炎等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促进髋关节运动功能恢复方面效果显著。但经临床实践发现,患者在该术后容易出现感染、假体松动、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加之受患者术后制动的影响,导致其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自我效能降低,术后关节功能及康复锻炼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加强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目前,常规护理措施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大多针对患者具体的疾病症状进行护理,该措施不仅对患者个体间差异重视度的不够,且大部分措施均为护理人员的经验之谈,缺少详细的护理流程,部分护理措施甚至缺乏循证医学依据,导致临床护理效果并不理想。系统性护理是一种以现代护理理念为指导,护理程序为核心,对临床护理措施进行系统化管理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体现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独立性,有效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对此,本研究对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6例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疼痛、生活质量和并发症四个方面观察系统性护理与常规护理的差异,为患者护理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纳入研究对象92例,采用随机排列法分为对照组(N=46)和研究组(N=46),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有分组比较价值。见表1。本研究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且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s ]

纳入标准:(1)符合手术治疗指征;(2)精神及认知功能正常;(3)具备基础的听说读写能力。

排除标准:(1)患有恶性肿瘤者;(2)既往有过髋关节手术治疗病史;(3)合并凝血功能障碍;(4)合并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者;(5)近6个月内刚接受过其他大型手术治疗者;(6)术前存在严重贫血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术前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的形式对患者展开健康宣教,普及疾病的相关知识,讲解髋关节置换术大致治疗步骤和预后情况,给予患者相应的心理疏导,协助患者完善相应的术前检查;术后指导患者饮食和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指导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

研究组实施系统性护理:(1)病情评估:在患者手术前对其下肢关节功能、步态类型和肌力等情况进行全面评估,调查患者的需求,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2)早期康复训练:在患者手术结束后当天外展患者患侧肢体髋关节15~20°,保持中立位,亦或者采用T型垫放置在患者双腿内固定1~3 d,垫高骨盆防止屈髋,对患者足趾、足踝关节开展被动伸屈训练;术后第2 d进行患侧踝关节的屈伸及抗阻训练,每个动作重复练习15~20次、每次8~15 s;术后第3 d进行被动屈髋训练,根据入路切口角度的不同选择屈髋角度,如外侧入路切口屈髋角度20~35°,后方入口切口屈髋角度90~100°;术后7 d借助步行器指导患者进行负重行走练习,初始负重量在15 kg以下,随后根据患者的耐受和病情转归情况增加至35 kg。(3)冰敷:待患者手术结束回到病房后选择一条干毛巾包裹着冰袋放置在患者的髋关节上进行附带加压,持续冰敷25 min,每间隔0.5 h冰敷1次,每间隔3 h更换1次冰袋;术后72 h后在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进行冰敷,冰敷期间注意监测患者关节周围的皮肤温度、颜色和血运情况。(4)按摩:待患者术后对其百会、胆俞及合谷等穴位进行按摩,同时指导家属从患者患肢的足踝部开始逐渐向上进行向心性按摩,重点对患肢的小腿比目鱼肌和腓肠肌进行按压,按压2~5次/d、20 min/次;若发现患者下肢存在静脉血栓需立即停止按摩。(5)心理护理:定期评估患者的心理情况,通过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了解的心理变化,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耐心倾诉患者的内心感受,尤其是针对年龄较大者更应耐心地疏导其负面情绪,解答患者的困惑及疑虑,通过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患者熟练掌握功能锻炼技巧;提醒患者家属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与支持,邀请患者家属共同参与患者的康复训练及日常护理中。(6)营养支持:患者术前2 h给予300 mL浓度为12.5%的葡萄糖溶液饮用,糖尿病患者可改为温开水代替;待患者术后6 h,意识清醒后先给予1 500~2 500 mL清水,之后逐渐由流质饮食过渡至普食,在食材的选择上宜用富含高蛋白和高维生素的食物,多食新鲜果蔬,给予适量粗粮,每日可溶性膳食纤维总量维持在15~20 g;食欲不佳者每日输注1次250 mL的复方氨基酸溶液,每日补液量需控制在1 500 mL以内。

1.3 观察指标

(1)分别于护理前和护理3个月后参考Harris髋关节功能评价患者的关节功能,其主要评价内容包括疼痛(0~44分)、功能(0~47分)、畸形(0~4分)和关节活动度(0~5分),分值越高,总评分范围在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关节功能越好,比较两组评分差异。(2)分别于护理前和护理3个月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的疼痛情况,评分范围在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比较两组间的差异。(3)分别于护理前和护理3个月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分量表(GQOLI-74)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评价躯体、社会、物质功能及心理健康四个维度,每个维度的评分范围均在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比较两组评分差异。(4)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关节功能各方面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两组关节功能各方面评分均高于本组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且研究组护理后关节功能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s )

2.2 两组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两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本组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且研究组护理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s )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且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 )

2.4 两组并发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70%低于对照组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5。

表5 两组并发症比较[n(%)]

3 讨 论

髋关节置换术是髋关节受损患者最常见的治疗方式,它可以利用人造关节代替已经功能丧失的关节,从而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但因该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创伤性,部分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并不理想,甚至会因疼痛症状而影响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导致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不理想,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改善,因此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对其预后转归有重要意义。

经本研究发现,研究组护理后关节功能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该研究结果与张晓妍研究结果大致相同,这表明系统性护理可以有效促进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究其原因可以发现,常规护理主要提倡患者术后绝对卧床休息,降低假体脱落的风险。但实践证明,该方式不仅无法预防假体脱落的风险还会增加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影响患者的预后转归。相比之下,系统性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以现代护理理念为指导、护理程序为核心,在实践过程中更充分将临床护理、护理教育以及护理管理整合为一体,以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全面提供患者的护理效果。在本研究中,术前对患者下肢功能的全面评估更有利于术后康复训练方案的制定,而早期康复训练方案的实施可以保障患者在无痛条件下尽早开始肌肉训练,预防肢体因被迫制动而引发的肌张力降低和肌肉萎缩。此外,循序渐进的关节被动伸屈训练,抗阻训练、屈髋训练以及负重行走练习有利于促进患者关节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关节假体的应力和平衡能力,进而促进关节软组织的修复与再生,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另外,本研究还发现,研究组护理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而在皇甫倩的研究中也证实,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的实验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实施常规护理的比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由此可以证实,系统性护理可以有效减轻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疼痛程度,推测其原因可能与术后冰敷、按摩等措施有关。经研究证实,术后冰敷可以有效刺激局部血管的收缩,降低其通透性,一方面有助于减少渗液,降低血流速度,另一方面可以减缓局部组织代谢来抑制炎症的扩散,减轻肢体的肿胀,降低末梢神经的痛觉敏感性,进而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而对于百会、胆俞、合谷穴等穴位的按摩更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便于患者积极开展康复训练,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本研究结果还证实,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该研究结果与芮春梅研究结果一致。由此可见,系统性护理在提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优势。除此以外,本研究还发现,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70%低于对照组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而在郑艳的研究中也表明,实施系统性护理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92%低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1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该结果进一步证实系统性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其其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系统性护理在促进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同时还可以减轻术后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置换术髋关节关节
Oxford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病变学习曲线早期病例的短期疗效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膝盖经常咔咔响,小心“关节鼠”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膝盖有异响 警惕“关节鼠”
关节才是关键
全髋关节置换术90例护理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在14例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