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及相关因素分析

2022-09-08 07:19王娜卢秀丽
医药与保健 2022年9期
关键词:胎龄闪光新生儿

王娜,卢秀丽

(周口市中心医院 新生儿重症监护,河南 周口 466000)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已经是临床一项重要的无创颅内压检测方式,其能够较好地满足临床对颅内压监测的需求。闪光视觉诱发电位主要是指由非弥散的、非模式的光刺激后,引起大脑皮层的电位出现变化,进而能够协助临床了解视网膜到叶皮质通路的状态情况。颅内压升高会使得脑干形成机械压迫,脑干血管也遭受一定压力,发生形变,进而影响脑血液正常循环,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无法获得充足血液,脑组织异常代谢,神经元电信号传导受到抑制,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波峰潜伏期有一定延长,波幅降低,波宽增加。而当有脑疝出现时,以上变化更加突出。由于其能够客观提示新生儿视觉神经通路整体功能以及发育程度,属于一种无创、操作简便、重复操作性强且客观性高的检查方式,并且不会受到药物、意识状态以及睡眠等影响,故在婴幼儿和不合作患儿无法始终注视图形刺激荧光屏者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次研究选择周口市中心医院102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以及102例普通新生儿病房足月患儿开展研究,对其分别开展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检查,现针对研究相关情况作出以下介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选择本院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间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共计102例,将其作为试验组。在试验组102例患儿中,女性患儿58例、男性患儿44例;胎龄30~36周,平均(33.21±1.02)周;出生体重1 540~2 951 g,平均(2 256.38±123.02)g。试验组患儿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高危因素,例如宫内感染、甲状腺功能减退、肺透明膜病、颅内感染、颅内出血以及吸入性肺炎等。另选择同时期在本院普通新生儿病房进行治疗的足月新生儿102例,将其作为常规组。在102例常规组患儿中,女性患儿60例、男性患儿62例;胎龄37~41周,平均(39.02±0.23)周;出生体重2 563~3 231 g,平均(2 863.52±136.98)g;Apgar评分8~10分,平均(9.26±0.15)分。常规组患儿母亲妊娠期间健康、非高龄产妇,胎儿时期和出生时未发生宫内感染情况,且无任何合并症。两组患儿均排除器质性眼病。针对本次研究内一般数据选择统计学软件实施分析,计算结果得出两组性别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0.05,证实该种分组形式具有可行性。将资料交由本院伦理专家审核后同意继续开展研究。

1.2 研究方法

选择CHI1000C型多通道恒电位仪(采购自上海辰华仪器有限公司)开展检测,检测时患儿需呈睡眠状态。于患儿头顶中间部位安放银盘状电极,并进行记录,处于枕外隆凸以上1 cm部位,前额中间区域安放参考电极,确保电极阻抗在5 KΩ以下。测试期间,使用发光二极管护目镜,其能够形成红色闪光并对患儿受试眼造成刺激,设定1.91 Hz的刺激频率,1 ms的持续时间,眼罩和眼睛之间维持2~4 cm的距离,300 ms分析时间。针对潜伏期延长的患儿,需要将分析时间延长到400 ms。滤波器制定2~100 Hz的工作频率,叠加次数是50,单眼必须进行2次及以上的重复测试,挑选其中波形相同的部分,开展P100潜伏期与波幅的测定。

1.3 观察项目

(1)针对检测情况进行两组比较。(2)针对试验组检测结果开展分析。(3)针对两组异常检查结果患儿随访情况开展分析。异常检查结果的判断依据: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正常波形存在三项主要成分,依次是N75、P100以及N145,其中P100分化最佳、潜伏期稳定、波形清晰,能够当作主要波形。结合本实验室数据进行参考,依据P100潜伏期以及波形分化的完全性、重复性等当作判断依据。例如具有以下任意一项则判断为异常:①在实施多次考证后,没有出现重复的P100波,代表缺失主波;②在本实验室参考值数据基础上±2 s则代表延长的P100潜伏期;③双眼P100潜伏期之间差值大于15 ms则判断为延长,当双眼P100潜伏期差值大于11 ms则判断为可疑延长,需要随访复查。由于波幅具有较大的变异性,本次研究仅将其作为一个观察指标,不当作判断标准。(4)比较两组患儿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左眼、右眼P100潜伏期侧差。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检测结果比较

常规组患儿左眼、右眼P100潜伏期均短于试验组,波幅均大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检测结果比较(± s )

2.2 试验组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检测结果分析

在102例试验组患儿中,出现P100潜伏期异常表现的共有14例24眼(13.73%),主要为主波缺失,有11例(10.78%)属于双侧缺失,分别是7例高胆红素血症以及4例窒息合并肺出血;有3例(2.94%)属于单侧缺失,主要为甲状腺功能减退。41例64眼(40.20%)延长潜伏期或是增大侧差(超过15 ms),共有88眼出现异常,异常率是43.14%(88/204)。试验组患儿不同胎龄间对比,胎龄在30~34周的患儿共有39例62眼(38.24%)出现异常,胎龄在35~36周的患儿共有16例26眼(15.69%),胎龄在30~34周的患儿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检测异常率高于胎龄在35~36周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55,<0.05)。

2.3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异常结果两组患儿随访情况分析

针对两组患儿均依次在3个月、6个月时开展随访,试验组患儿中,55例88眼(53.92%)早产儿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异常者中,有28例(27.45%)患儿恢复正常,3例(2.94%)无变化,依旧存在主波P100缺失情况,24例(23.53%)失访。在常规组患儿内,闪光视觉诱发电位14例21眼(13.73%)异常者,6个月随访后,P100潜伏期全部达到同龄儿童的参考水平,进一步说明患儿病情同胎龄存在差异性。

2.4 两组患儿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左眼、右眼P100潜伏期侧差比较

常规组患儿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左眼、右眼P100潜伏期侧差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在试验组内,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左眼、右眼P100潜伏期侧差不足10 ms者有82例(80.39%),在10~15 ms者有10例(9.80%),超过15 ms者有10例(9.80%)(其中超过20 ms者有7例)。在常规组患儿中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左眼、右眼P100潜伏期侧差不足10 ms者有95例(93.14%),在10~15 ms者有7例(6.86%)。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左眼、右眼P100潜伏期侧差比较(± s )

3 讨 论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能够抢救出现危重症的新生儿,其所接收的新生儿通常伴有各种严重疾病以及高危因素。近年来,伴随围产医学快速发展,在分娩期间出现窒息的患儿通常能够及时获得救治,因此此类患儿存活率不断升高,但是其神经系统后遗症呈现上升趋势。故而,准备诊断并开展及时治疗,对降低脑损伤、神经系统损伤等危重新生儿致残率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分娩期间出现颅脑损伤的新生儿而言,其病情变化较快,当脑水肿程度增加或是有大量颅内出血情况时,还会导致脑疝发生。颅内压是判断颅脑损伤的敏感指标,其在评估颅内状态改变方面,明显优于意识状态和常规生命体征指标。因此,选择有效方式检测颅内压,是及时制定相应治疗方案的基础,对改善疾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脑部皮层枕区在视觉刺激时形成的一簇电信号即为视觉诱发电位,其表示在节细胞以上部位传递视信息的情况,而将闪光当作刺激形式所记录的视觉诱发电位,临床将其称之为闪光视觉诱发电位。该种检查方式利用闪光刺激被检查者的视网膜组织,通过视路传输至枕叶视皮质的电活动,能够提示视网膜部位神经节细胞到达视皮质之间的功能情况。在滑会兰的研究中,其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开展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干预,观察研究结果后表明P主波潜伏期长于健康足月新生儿,而出生1个月以及出生6个月后,患儿闪光视觉诱发电位P主波潜伏期相较于出生时均有明显缩短。故而其认为对患儿开展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检查,能够了解其视觉神经通路损伤情况,进而协助临床诊断。通过开展本次研究后发现,试验组患儿左眼、右眼P100潜伏期均长于常规组,波幅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在102例试验组患儿中,出现P100潜伏期异常表现的共有14例24眼(13.73%),主要为主波缺失,有11例(10.78%)属于双侧缺失,分别是7例高胆红素血症以及4例窒息合并肺出血;有3例(2.94%)属于单侧缺失,主要为甲状腺功能减退。41例64眼(40.20%)延长潜伏期或是增大侧差(超过15 ms),共有88眼出现异常,异常率是43.14%。试验组患儿不同胎龄间对比,胎龄在30~34周的患儿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检测异常率高于胎龄在35~36周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针对两组患儿均依次在3个月、6个月时开展随访,试验组患儿中,55例88眼(53.92%)早产儿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异常者中,有28例(27.45%)患儿恢复正常,3例(2.94%)无变化,但依旧存在主波P100缺失情况,24例(23.53%)失访。在常规组患儿内,闪光视觉诱发电位14例21眼(13.73%)异常者,6个月随访后,P100潜伏期全部达到同龄儿童的参考水平,该结果进一步说明患儿病情同胎龄存在差异性,对于出现轻度损伤的患儿而言,积极干预后病情能够获得逆转。常规组患儿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左眼、右眼P100潜伏期侧差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针对研究结果开展进一步分析,在本次研究内,两组患儿主波P100波形接近,未出现明显改变,但是伴随胎龄增加而潜伏期不断减小,由此可知胎龄是影响视觉传导神经发育的关键因素。通过观察结果表明试验组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变化不仅包含单侧、双侧P100主波缺失,还存在P100潜伏期延长情况。对于主波P100缺失的患儿,其一般会伴有窒息以及高胆红素血症,但是足月儿只能观察到P100潜伏期延长表现。早产儿因存在多种高危因素,例如窒息以及高胆红素血症等,均会对脑组织产生损伤,并影响视通路,引起视网膜至视皮层通道损伤,进而可出现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异常情况。针对出现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异常的患儿,研究为其开展持续随访,发现大部分患儿在随访阶段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均达到参考值水平,提示依据病情不同,大部分患儿在出生后早期视功能损伤情况能够获得逆转,并且提示主波潜伏期伴随年龄增加而逐渐缩短。

通过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观察后发现,常规组患儿P100潜伏期侧差均低于15 ms,因此对于试验组内P100潜伏期侧差检查超过15 ms者,考虑该情况属于异常,需要定期开展随访。而针对结果呈持续异常者,需要考虑有视功能损伤以及神经系统损伤情况。尽管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在新生儿中能够发挥良好效果,但是其同样存在部分不足,例如视力出现严重异常状态和眼底有出血表现等眼部病变者,则会对检测开展产生影响。另外,对于颅脑中出现占位性病变,并对视觉通路产生损伤者,当其开展该项检查时,则会影响其对颅内压水平的表达。因此,在为早产儿开展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项内容:(1)由于个体两眼间变异较差,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若患眼发生异常时,尽量将其同健侧眼开展自身对照;(2)至少选择波形重复的两次以上,后结果开展分析对比;(3)检查操作需要规范化,需重复检测,针对多次P100潜伏期未引出或是超出正常范围时,才可判断为异常;(4)患儿需要在睡眠状态下开展检查。

综上所述,早产儿开展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检查能够准确、灵敏的检测视功能状态,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窒息以及高胆红素血症等则会增加早产儿发生脑损伤的风险性,另外,患儿病情同胎龄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猜你喜欢
胎龄闪光新生儿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我的闪光旅程:聪明护肤养成“上相美肌”
闪光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闪光的枝条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与出生体重及胎龄关系的研究
围生期窒息新生儿脑组织损伤后血清酶变化的胎龄差异性
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常用凝血功能参数变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