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点财经记者 何辉 通讯员 李晓军
“县域强则区域强。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实施强县工程,因地制宜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县域发展内生动力。我认为,枣阳的县域经济发展,将会迎来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
说这话时,周琰一边在网上看有关党代会的消息,一边与客户沟通订单的事儿。周琰是湖北兰博万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博万”)总经理。兰博万是一家以生产锂电池为主营业务的新能源企业。
在周琰看来,兰博万这类新能源企业在枣阳这样一个中部地区的县级市诞生,并带动当地发展成产值超20亿元的锂电池产业,正是枣阳在春天抢抓机遇播撒种子,如今迎来茁壮成长、跻身全国百强县的一个生动注脚。
枣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唐白河入汉水汇合处的东部,四季分明,雨量充足,适宜农作物生长。在很多人印象中,枣阳以农业出名,因为那里是著名的“中国桃之乡”,也是“全国十大粮食生产先进县(市)”,但实际上不仅如此,枣阳在改革开放后顺应经济发展趋势,确立了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枣阳加大工业发展力度,积极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培育实施精品名牌工程,全面振兴实体经济。1992年至1999年,枣阳连续8年进入全省县市十强,出产的“野马”牌自行车等名牌产品风靡一时。2003年,入选“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一时间在省内风头无二。
但受思想解放不够等因素影响,之后几年,枣阳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农业产业化进展缓慢,经济陷入低谷。面对发展滞后不利局面,枣阳市委市政府理顺干部思想情绪,统一思想认识,把目光引导到思发展、谋发展的轨道上来,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人心齐,泰山移。很快,枣阳经济发展重新焕发活力,顺利实现产业转型。2006年,该市经济结构发生历史性转变,产业结构比重排序由“一三二”变为“二一三”,工业经济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自此,枣阳实现由农业大市到工业大市的嬗变,并持续对标先进,力补短板,奋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枣阳先后获得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食 品工业强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 合示范试点市”“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全省县域经济先进县市”“全省‘三农’发展成绩突出先进县(市)”等荣誉,被 授予“中国桃之乡”“中国玫瑰产业与文化示范市”“中国最美 休闲小城”等称号。在2020年赛迪百强县(市)榜单中,枣阳排名第94位,比2019年前进了2位。
“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再启征程。
2021年11月,枣阳市第九次党代会上提出,未来五年,枣阳将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加快建设“五个城市”,打造“六个强市”,聚焦“全国百强再进位”,全力冲刺全国县域经济50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枣阳。
其中,“六个强市”是指打造双千亿工业强市、现代农业强市、文化旅游强市、科技创新强市、生态文明强市、社会治理强市。将工业强市排在“六个强市”首位,足见枣阳对发展工业的重视。
“工业强市”与“工业大市”一字之差,内涵完全不同。
做强工业,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项目都上,而是构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在工业上重点培育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精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集群,发展块状经济,推动优质企业向高端化转型,推动产业基础向高级化迈进。”枣阳发展的思路清晰。
要打造产业集群,必先做强产业链。枣阳将上述七大产业集群对应为七条先进制造产业链,并明确了产业链链长和责任单位。市委市政府按照“一个产业链、一位市领导牵头、一个产业规划、一个工作专班、一张招商图谱、一套支持政策”的模式,制定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并结合实际制定“N张清单”,包括龙头骨干企业清单、主要配套企业清单、锻长板重点领域清单、补短板突破环节清单等,通过科技赋能,聚焦延链补链强链,及时有效解决产业链建设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全力打造汉十经济走廊先进制造业名城。
有一种做实做强产业链的方式,叫作“无中生有”。周琰所在的兰博万就是“无中生有”的典型代表。
在兰博万成立之前,枣阳并无锂电池产业基础。周琰介绍,他之前在深圳打拼,深耕锂电池行业多年;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马红印是枣阳人,之前也在深圳打拼多年,拥有丰富的行业资源。2014年前后,产业转移如火如荼,相比深圳等沿海地区,中部地区人力、土地等要素资源更具成本优势,马红印便邀请周琰等团队骨干回家乡创业。2015年,兰博万落户枣阳。
枣阳是中部地区一个县级市,经济活跃度与大城市相比有差距,将总部设在枣阳是否会对企业发展有影响?对此,周琰认为“要算综合账”:公司骨干团队有技术、有资源、有渠道,落地枣阳设立工厂,利用中部地区成本优势进行生产制造,再利用枣阳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将产品运送到全国各地甚至出口海外。
兰博万抓住了机遇。数码时代,锂电池的运用无处不在,从儿童玩具到蓝牙耳机、从运动手环到美容按摩器、从智能家具到光电产品等。最初,兰博万给别人代加工生产锂电池,边打基础边扩张,不断进行智能升级,逐步形成完备的锂电池生产全产业链,成为全球专业的小型聚合物锂电池供应商。2018年至2020年3年间,兰博万产能每天都保持在150万只以上。“去年以来,受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产能有所压缩,但我们也在想办法,延伸产业链条,努力寻求突破。”周琰说。
兰博万的快速发展,给枣阳打造了一张新名片,各地锂电池订单纷至沓来,相关配套企业裂变式在枣阳落地生根。目前,枣阳已有锂电池上下游企业75家。一块小小的锂电池,在枣阳已形成日产500万只产能、提供5000个就业岗位、年产值超过20亿元,并且成为驰名广东沿海的锂电池产业基地。
相比兰博万的“无中生有”,枣阳传统企业的“强链”,则选择的是“有中生优”模式。
枣阳市万通棉纺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通棉纺”),始建于1987年,2002年5月改制为民营企业,主要生产各种型号纯棉、涤棉混纺普梳和精梳纱线。在很多人眼里,万通棉纺属于传统行业。
“传统产业不等于低端产业、夕阳产业。”万通棉纺综合办主任张秀成说,公司上下早就达成一致,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没有落后的行业,只有落后的产品;没有落后的领域,只有落后的思路。
自2002年改制以来,万通棉纺不是在实施技改,就是在实施技改的路上。近日,支点财经记者走进万通棉纺,偌大的车间里,几乎看不到工人在操作,装纱、接头、换筒等工序全是自动化操作,只有几名工人骑着小型电动车在机器间来回穿梭,查看机器是否正常运转。
“2002年,公司棉纱产量3万锭,员工总数达1200人。现在产量已达20万锭,满负荷生产,员工只要600人就够了。”张秀成说,通过技改,企业自动化程度大幅提升,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能,用工减少60%,用电成本节约1/4,产能提升20%。
技改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最有效方式。目前,万通棉纺已成为鄂西北单纺能力最大的纺织企业,年可生产精梳针织纱2万吨,实现年产值4亿多元。
张秀成介绍,2021年起,公司谋划分两年再投资1.5亿元,对15万锭棉纱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彻底淘汰老设备,实现全自动化生产,“届时公司将进一步提升质效,进一步筑牢市场竞争力”。
做强产业链,不仅需要苦练内功,还需要巧借外力。枣阳创新推行产业链+招商、重资产+招商等“七个+招商”模式,今年新签约招商项目120个,实际到位资金388.96亿元,11个省、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工。
枣阳市米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米朗科技”),就是枣阳招商引进的高科技公司,以科技力量赋能枣阳“优中有特”。
米朗科技总部位于深圳,是枣阳2007年的招商项目,是国内传感器设计、研发、生产知名企业,被工信部授予“工业强基工程一条龙应用计划示范企业”称号。
传感器有“电子五官”之称,是工业实现智能化的关键核心部件。“我们生产的直线位移传感器市场占有率位居亚洲第一,从电路设计到程序控制,完全自主研发设计,打破了国外传感器的技术垄断。”米朗科技财务总监陈爱国介绍,目前枣阳是米朗科技的华中生产、销售基地,已入选“湖北省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培育企业”。
2021年,米朗科技与枣阳市签约,投资2亿元建设传感器科技产业园项目。枣阳市科技经信局介绍,该项目投产后,深圳的传感器产能将全部转到枣阳,届时枣阳将成为我国最大的传感器生产基地。
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枣阳通过实施“百企百亿”技改工程、“百企登云”工程、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67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89家,“隐形冠军”“专精特新”企业达到22家。枣阳经济开发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襄阳第二个国家级经开区、全省9个国家级经开区之一。
招商引资是延伸补强产业链的重要抓手。对于招商,枣阳不是“捡到篮子里都是菜”,而是紧盯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好的龙头型、链主型好项目,有针对性引进集成配套项目、高端空白项目、终端产品项目。
2021年5月31日,枣阳铜基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这一重大项目的成功招引,让枣阳市营商环境发生了一次蝶变。
从项目接触、谈判、签约到开工建设,枣阳市向着项目聚焦,以最真诚的态度、最优质的服务、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服务项目。
枣阳铜基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是振烨国际集团重点布局的产业项目,产业方向与湖北省16条重点产业链中的新材料、汽车、智能制造装备、集成电路、光通信等5条产业链高度契合,对襄阳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发展新动能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将建成中部地区最大的电子信息新材料全产业链基地。
该项目是枣阳市引进的首个百亿级项目。建成投产后,这里生产的国际顶尖超导铜线、电子铜箔等产品将推动枣阳新材料产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2021年,枣阳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交出优异成绩单:位居赛迪百强县榜单第90位,较上年前进4位,是疫情发生以来湖北进位最多的百强县市;GDP达到756亿元,增幅15.2%;工业总产值预计实现972亿元,增幅28.2%;枣阳经济开发区成为国家级经开区;枣阳被纳入全省县域经济考核第一方阵,在考核中连续五年居同类县市前列,并入围全省高质量发展重点县(市、区)、全省新型城镇化规划中的10个中等城市。
“工业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城市强。枣阳将坚定不移做大做强产业,坚持实体筑基、产业兴城,突出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襄阳市委常委、枣阳市委书记孟艳清表示,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省委提出大力发展襄阳都市圈,支持襄阳打造引领汉江流域发展、辐射南襄盆地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枣阳将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襄十随神”城市群、“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随枣一体化组团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布局,拓宽视野、提升标杆、放大格局,在襄阳城市圈高质量发展中打头阵、当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