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融入“针织学”课程教学的探索

2022-09-07 03:53张佩华蒋金华陈南梁付少举李欣欣
纺织服装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经编针织织物

张佩华,蒋金华,陈南梁,李 炜,沈 为,付少举,李欣欣

(东华大学 纺织学院,上海 201620)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将思政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目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高校的思政工作,强调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各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2],培养学生成为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方式正逐步在高等教育界达成共识,即促使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贯通融合、同向发力,形成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课程建设体系[3-4]。

我校(东华在学)纺织工程专业开设的“针织学”课程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平台课程,由“针织学1”(纬编)和“针织学2”(经编)两部分组成,分2个学期教学,面向纺织工程专业大三学生。我校自1959年开设“针织学”课程以来,历经几代教师的持续建设,取得了喜人成果,2007年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2009年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2010年“针织学双语教学”获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和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针织学”教学团队获上海市级教学团队。自2019 年起,课程组开始了“针织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团队教师认真研讨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和教学案例,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针织学”课程的思政元素提炼

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针织学”教学团队教师优化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积极挖掘课程知识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根据“针织学”课程的专业特征、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科学精神、职业素养五个维度提炼思政元素。表1为“针织学”课程各章节内容、相关知识点与思政元素。

表1 “针织学”课程思政一览表

二、“针织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

“针织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主要以建设纺织创新强国为己任的使命感、全球视野与爱国情怀、辩证唯物主义思维、严谨的科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等角度融入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分析、设计、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高度的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课程讲授以知识教学为核心、思政案例为辅助,二者互相促进,巧妙融合,强调“润物无声”的自然渗透,使学生在提升能力的同时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1.增强民族自信,厚植家国情怀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爱国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也是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以“针织学”纬编概述为例,教师在讲解我国针织工业发展现状时,可以结合针织服装占服装总量60%以上,针织类纺织品占家用纺织品15%、占产业用纺织品20%、占全国纤维总量1/3等数据,以及针织服装每年出口数据(2005年首次在数量上超过梭织服装,2006年首次在金额上超过梭织服装,2013年针织物出口破千亿美元,占纺织服装出口额38%)等,阐述我国针织工业的发展及成就;通过电子技术、新型差别化功能性原料在针织产品中的应用,以及国内针织产业集群基地的蓬勃发展,融入以建设纺织创新强国为己任的爱国教育和民族自信教育。又如,在讲解经编花色组织结构中具有代表性的衬纬组织结构时,可介绍一些不同构型与应用,利用衬纬网格开发的“天宫一号”电池帆板,以及“北斗”“鹊桥”“天通”卫星天线反射面等航空航天用经编织物复合材料,通过这些我国自主设计的特色结构实例,使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再如,经编轴向织物具有特色,近几十年来我国轴向经编机及产品进步显著,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双轴向、多轴向经编机及织物的发展,经历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技术创新的过程,相关产品从国外引进到目前大量出口。这些例子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注重辩证意识,培养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指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应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思维习惯。理工类课程体系建设要注意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与科学思维培养结合起来,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这与“针织学”课程教学中的多个知识点相吻合。如纬编和经编基本组织结构与编织工艺、圆纬机选针与选沉降片原理及应用、导纱梳栉横移等。例如:教师在讲解纬编基本组织结构时,可以结合单面纬平针组织结构特点与圆机多路成圈规律,在引入色纱编织时形成横条花色效应;结合双罗纹组织结构特点与圆机多路成圈规律,在奇数、偶数路引入色纱编织时形成纵条、横条、方格等花色效应,说明纬编基本组织的本质特征,加深学生对成圈原理的理解;在讲解经编织物组织结构种类时,可以结合织物结构的多样性、变化性等,说明经编基本组织的本质特征;在讲解多针道变换三角选针机构、拨片式选针机构的选针原理、花型形成能力与上机工艺配置时,尽管不同踵位的织针排列与不同高度的三角排列,或拨片的位置与提花片的排列方式变化多样,但两种选针机构形成花纹的能力有其固有的规律,通过列举提花、集圈等典型组织结构变化,引出本质规律与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掌握不同选针机构的本质规律,认识本源与变化的相互关系;在讲解导纱梳栉横移时,通过花纹链块梳栉横移机构工作原理,链块排列方法,不同花型变化时链块排列组合变化的规律,不同梳栉组合、排列的变化对织物结构花型的影响等,激发学生抓住花型变化的根本,认识本源与变化的相互关系。

3.弘扬工匠精神,营造敬业风气

工匠精神讲究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将工匠精神融入“针织学”课程教学,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针织学”课程中不同纬编组织结构的创新应用、整经工艺的要求与整经方法、经编送经等的教学中,都可以融入工匠精神的教育。我国针织技术与产品发展迅速,纬编提花+调线+绕经技术的发展、双面提花技术的应用,以及纬编间隔织物、多层或集层织物、不同类别复合织物的开发等,使针织面料不仅用于内衣、T恤等贴身服装,还广泛应用于外衣、衬衫、时装、运动休闲装等领域,多产业结合、多领域合作以及针织技术人员的持之以恒不断创新,促进了针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经编送经量为动态参数,要保证千万根纱线协同一致、保持编织稳定,需要深入机理研究和动态快速响应,反复调整并优化参数以达到精准设计和测控,这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发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确保所有单根纱线单元与整体的一致性,以保证经编产品质量。这个案例可使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4.激发创新精神,突破技术壁垒

创新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之一,是“针织学”课程思政教学重点。课程中涉及创新精神融入的知识点较多,包括纬编花色组织与圆机编织工艺中结合功能性原料选用添纱、集圈、双层等纬编组织结构开发吸湿排汗针织产品;圆机成形技术与成形产品开发应用实例;横机成形产品与创新应用案例;经编花色组织与编织工艺中双梳经编组织结构与穿纱、对纱设计及结构效应,双针床经编组织结构的创新应用等。在讲解纬编复合织物时,可以结合不同面料展示与实例,总结设计特点、创新思路与实现方法,基于各种纬编花色组织结构特点,结合新材料、新工艺等多种元素进行创新设计。以吸湿排汗纬编产品为例,可以通过异截面、细旦或超细旦功能材料的应用,在织物内外层构成差动毛细效应;结合添纱、集圈、双层组织等织物结构,以及织物单侧、双侧不同的亲疏水性图文印花单向导湿功能整理,调控内外层织物的水分传输速率,开发适于大运动量、中运动量、小运动量、静态等不同场合穿着的吸湿排汗运动服装面料,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在讲解针织成形方式时,可通过实样与图片说明成形针织产品的应用。结合针织袜品的袜跟、袜头持圈收针与持圈放针等成形技术形成袋型立体结构,利用线圈控制技术形成压力袜,各种不同结构与款式、用途的无缝针织内衣立体塑身成形,成形鞋面,全成形横机服装、头盔、帽子、背包,全成形座椅套、室内装饰物、整形支撑、护膝、各种弯管等构件实例,说明设计创新、结构创新和工艺创新的意义,鼓励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积极投入创新实践,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在讲解经编少梳栉结构织物时,可以结合少梳栉结构的多样性、变化性规律等,总结设计特点、创新思路,结合新方法、新设备、新材料等多种元素进行创新设计,比如灯芯条效应、横条效应、凹凸效应等均是利用少梳栉织物的设计原理进行结构创新设计,实现了少梳栉组织丰富多彩的创新变化;在讲解多轴向经编机、织物结构种类及应用时,可以结合设计工艺的特点、多向可设计性等融入元素的无限可能,并结合织物结构图片实例,介绍多轴向织物设计的灵活性,指出设计人员必须具有创新精神,才能不断拓展新结构的新应用,如A380、波音787大飞机机身,高铁列车壳体增强结构材料,风电叶片,新能源汽车壳体增强材料等。通过大量的实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

5.注重职业素养,培养实践能力

职业素养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思想、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敬业精神、合作态度亦是十分重要的素养。“针织学”课程教学中涉及职业素养的知识点有纬编花色组织与圆机编织工艺中的纬编绒类产品开发与生态环保理念、不同纬编组织结构的创新应用、经编机成圈机件与成圈过程等。在总结纬编绒类织物时,可以结合不同面料展示与实例,说明衬垫组织、毛圈组织和长毛绒组织在纬编绒类产品中的应用。举例衬垫组织的卫衣系列针织服装,结合常规棉、涤棉、再生涤纶等纤维原料的应用,以及我国大量出口、快销服装品牌公司每年对可再生产品比例增加的实例,说明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经编过程中成圈机件复杂的配合需要精确协调,如何协调各机构的完美配合是成圈可靠性的根本,结合成圈位移曲线的设计实例分析成圈机构的相互配合关系,结合不同机型成圈动画视频分解成圈动作,使学生理解成圈过程中各机构的作用与相互协调等,培养学生追本溯源的敬业精神。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为了加强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设置团队合作的课程实验实践等。例如在讲完针织的基本概念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针织产品的应用开展课程实践,包括查阅资料、市场调研、小组讨论、报告撰写、汇报展示等,发挥团队成员的特长和协同工作能力;在讲完纬编、经编基本组织与花色组织结构特点后,可以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织物组织结构分析与创新设计,提高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具体工程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三、结语

结合“针织学”课程特点,优化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着力解决“思政之盐”如何融入“育人之汤”的问题,避免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现象,凸显专业课程的思政亮点,避免违背认知规律的牵强附会,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科学精神、职业素养五个维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民族自信、爱国情怀、辩证思维、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等思政元素贯穿“针织学”课程教学全过程,达成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实现价值塑造。

猜你喜欢
经编针织织物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优雅针织柔情秋意
《纺织品织物折痕回复角的测定》正式发布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会隐身的针织迷彩
针织与纱线
纱线与针织
海宁:“蝶变”经编新未来
老中青三代经编人的传承之路 中国经编十年变迁系列活动侧记
经编十年 辉煌与创新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