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白银市第二中学(730900)何书明
在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 年度课题立项名单公示中,本课题“新时代普通高中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与实践研究”被确立为劳动教育专项课题。课题立项后,课题组召开了三次专题会议,对最初制订的研究目标、计划、步骤等内容进行进一步研讨、剖析与改进,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并完成课题文献综述研究报告及课题相关理论的整理工作。目前,本课题的第一阶段研究工作基本完成,现将阶段研究成果予以陈述并分享。
针对劳动教育课程在普通高中大多沦为形式这一现状,开展新时代普通高中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针对劳动教育在中学被弱化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能够探究在普通高中开发与实施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可能性。其次,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指导,开展本课题研究,能够促进普通高中劳动教育实施细则的制定,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内容,创新劳动教育开课模式。最后,开展对新时代普通高中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课题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唯分数论”的不良现状,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厚植劳动情怀,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格和情操。
本课题主要有三个研究目标。第一,改变劳动教育观念,使本校与实验校的参研师生重新构建劳动教育观,重视劳动教育的作用。第二,整合现有劳动教育理论知识,完成关于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理论体系的研究报告。第三,编写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实践操作指南,将其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教学实践。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理论整理、课程观研究、教学模式研究、存在问题研究、实践路径研究、实施过程以及课堂评价标准研究。
本课题围绕“普通高中如何开发与实施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这一主题展开。研究对象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参与课题研究的实验校全体师生;二是劳动教育基地学校,包括白银市第二中学、白银市第六中学、银光中学的全体学生和大多数教师。
本课题致力于在普通高中开发与实施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并构建劳动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体系,对目前国内劳动教育研究相对缺失的理论部分进行整理和完善;在普通高中实施并检验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科学性,不断改进不足,期望最终能形成较为科学的、具有实效性的普通高中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范式。
按照这样的研究思路,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步骤:
1.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感为核心,强化学生对劳动教育的本质追求
本课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感和创造能力,倡导劳动教育实践对学生的指导和引领,厚植学生的劳动情怀,促使学生形成终身热爱劳动并能积极参与劳动创造的良好品质。
2.整理现阶段国内劳动教育研究的理论成果
对现阶段国内劳动教育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整合相关概念、内涵特征、实施程序、课程模式等内容,以形成准确表达。对现有的劳动教育理论进行提炼整合,构建多维度劳动教育理论体系。
3.编写劳动教育校本教材
许多教师认为劳动教育没有可以明确把握的目标,因而存在许多困惑,如劳动教育应该达到怎样的效果,执教者要具备哪些专业素养,如何把握劳动教育课程的高度和维度,劳动教育的实施要求学生具备怎样的实践能力,评判劳动教育最终是否实现的标准是什么等。课题组要在实践中创新,拟定普通高中实施劳动教育的标准,使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能在普通高中顺利开设。课题组以编写出一本高质量的普通高中劳动教育校本教材为目标,以期在当地普通高中得到推广,助力更多学校开展劳动教育,促进教师更好地发展、学生更好地成长。
1.文献分析法
课题组成员共同梳理现阶段国内外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研究文献,从理论上阐明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性质、目标与内容,厘清劳动教育在普通高中的开设方式与课程体系,分析劳动教育课程与学科课程之间的结构关系,为构建普通高中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做好理论准备。同时,搜集相关政策文件并进行全面分析,以此为参考,构建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体系。
2.问卷调查法
根据理论模型设计调查问卷,对不同学校的劳动教育校本教材展开调查,运用excel2009 和SPSS25.0等软件处理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运用平均值、标准差、百分比和方差等对数据进行分析。此外,结合实验校的劳动教育教师和通用技术辅导员的访谈结果,对劳动教育校本教材的来源情况逐一调查,全面收集和整理当地劳动教育校本教材的使用现状,分析存在其中的问题。
3.访谈法
首先,对进行问卷调查的实验校校长、副校长、部分中层领导、劳动技术或综合实践科目的授课教师进行深度访谈,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当地劳动教育校本教材的使用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访谈部分教育专家、综合实践科目的高级教师和教育研究机构学者,走访教育局主管教材发行部门的管理人员、实验校教务主任,结合当地劳动教育校本教材实际使用情况,探讨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
4.比较研究法
通过对比国内外关于劳动教育校本教材的使用情况,对照本地劳动教育实际水平,基于本地劳动教育校本教材的使用现状,为其他学校劳动教育校本教材的编写提供借鉴。
1.收集资料,细致准备
利用多种现代化手段和路径,包括杂志、报纸、专著、网络等,收集劳动教育研究相关资料,整理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在新时代的不同实施方案,结合近年来劳动教育研究成果,对新时代普通高中如何实施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这一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让广大教师对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对于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足及时进行弥补,完善方案措施。
2.明确路径,分段研究
课题组合理利用教研与课余时间,分阶段推进课题研究工作,将课题的研究内容细化、类化,按时间段有计划地推进,督促教师自觉参与课题研究。同时,做好对实验校教师的教育科研方法培训指导工作,推动课题的研究进程。
3.建立制度,高效激励
为能够按时、高质量地完成课题研究工作,取得对各校有价值的劳动教育研究成果并使其能推广使用,课题组先后开展多项工作,建立健全课题研究管理制度,主要有: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各阶段的分工管控机制;明确研究人员职责,形成规范的课题运行机制;定期召开课题工作会议,及时总结阶段性研究成果;对研究效果进行调控和评价,解决阶段性问题;交流成果、专题研讨、推广实践应用机制;参研教师要及时总结、反思、分析,撰写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教育科研论文等。课题研究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能够促进教师相互学习,有利于在课题组中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
本课题研究以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为教育实践的主要内容,以在中学开展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实践为切入点,以认知、实践、创新为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主题,借鉴课题组积累的校本课程研究经验,编写我校劳动教育指导手册。通过单独开设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将劳动教育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环节之中,在形式上将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依托实践基地、公益服务、创客活动等形式,形成新时代校内外整合式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研究新路径。同时,对学生进行适用性问卷调查及半结构化的项目评价,以指导课题组对课题研究内容进行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实施框架设计如图1。
图1 普通高中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框架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计划以研究报告、论文、校本教材和现场展示四种形式呈现。研究报告主要包括《劳动教育的文献综述、比较研究》《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实施程序》《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理念与内涵》等;论文主要有《劳动教育的定义、内涵、特征、构成要素》《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模式》《新时代劳动教育与课程建设》等;校本教材主要有《中学生劳动技术理论与实践教程》《劳动教育的学生评价标准及解读》等;现场展示主要为《劳动教育课堂实践展示》。
1.学生成长
本课题旨在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锻炼学生的劳动操作技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师发展
本课题希望通过劳动教育研究的开展促进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使教师产生劳动教育积极性。由此,教师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操作能力均得到良好的发展。
3.课程扩容
本课题以开展劳动教育的实验校的明显特色为基础,初步形成普通高中劳动教育校本教材,期望能立足校本教材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参与更多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促进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4.创新育人
本课题致力于在国内劳动教育研究领域走创新之路,以打造适合本校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和实践体系,引发同行对劳动教育的思考,推动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在普通高中的开展。
本课题致力于构建劳动教育理论体系,并将其落实到劳动教育实践中,但如何把握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如何掌握好二者之间的尺度,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近年来,劳动教育相关的研究百花齐放,如何做好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与其他学校劳动教育校本教材之间的比较研究,并在借鉴的过程中坚持学校的特色,走出一条新路,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本课题研究工作量较大,课题项目计划完成时间有限,形成了长期与短期的矛盾。课题组要在两年的时间内,力争通过鉴定,在省教科院的支持下形成社会效应,并将这一理念辐射到其他学校,推动其进行劳动教育的相关研究,最终使劳动教育成为一门适合本地区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
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作为重要的德育课程,将其纳入普通高中校本课程体系是可贵的探索。在中学阶段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对增强劳动情怀和劳动观念、端正劳动态度、形成热爱劳动和尊重劳动的意识、提升基础劳动技能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课题研究过程同时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与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过程,通过劳动教育可传承中华民族热爱劳动、勤劳勇敢之美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新时代培养创新型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