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高级中学(533000)黄华语
何谓课堂教学生态?这要从“生态”的概念说起。“生态”指生物在一定环境下的发展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良好生态”是指生物圈内的生物,不论是同种或异种,彼此间相互平衡,良性发展。教育视角下的生态即教育生态,是指教育各要素在相应环境下的育人状态和特质。良好教育生态是指顺应自然人性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育人活动,是全社会自觉形成的教育价值,师生、学校、社会、家庭等教育要素的价值取向一致,使教育得到良性发展,人民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综合以上概念,可归纳出课堂教学生态是指课堂教学在时代环境下育人的发展状态和特质,即课堂教学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育出具备优秀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学生。课堂教学是一个生态系统,主要包括三个内容:一是类生态,指的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彼此之间的良性互动;二是自然生态,指的是课堂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三是内生态,指的是师生在课堂中的情感体验,通过情感体验实现学生能力素养的提升和思想的升华。新时代背景下高中课堂教学生态的构建以育人为根本,要将课堂教学生态系统的三个方面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师生的共生共长。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人工智能在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科技创新是国家强盛之基,科学技术的国际竞争关键在于人才竞争,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育。“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新时期国家出台了系列促进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改革政策。要实现新时代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一是育人方式要从“育分为本”发展到“育人为本”;二是学校教育要从单一的应试教育发展为多元教育;三是育人内容必须从知识立意为主转变成以能力素养综合发展为主,立德树人;四是育人目标要从培养“读书人”发展为培养有能力、有素养、有情怀的人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填充,而是自主建构,即学生是独立的生命体。这一理论提出有效学习环境有四个要素,即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主张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主张教学任务是要引导学生建构新的知识经验;主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同探索、交流、质疑。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论述了学习者的整个成长历程,认为发展人性是教育的重要任务,要启发学习者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实现自我。由此可见,高中课堂教学生态的构建是多项教育理论研究达成的共识。
2019 年以来,我国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等新时代教育改革文件,强化教育改革的深度和力度。
国家教育改革政策在课堂教学方面主要有三个指向:一是减量提质,实现高质量发展;二是改革课堂教学,以育人为本;三是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要积极学习并运用优秀教学方法和信息化教学资源,鼓励教师改进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开展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活动,加强跨学科综合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进而形成在“合作+探究+共生”模式下以发展和育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生态。新时代国家课程改革、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均指向育人为本,要在立德树人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育人视域下高中课堂教学生态的核心是内生态,即以素养为本,通过教学使学生养成必备品格、形成关键能力。以情境为依托、问题为导向、自主合作探究为手段、成果展示为目的、总结升华为落脚点、实现师生共生共长为最高目标开展育人活动,把情境、情感、思维、探究、思想等方面联系为整体,让师生在情境中探索和体验学科魅力,有效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关键能力。
科学定位教学角色是构建良好高中课堂教学生态的前提。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师生间的和谐关系是平衡课堂生态、实现育人目标的前提,影响着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育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生态构建要注重对师生角色的科学定位,要建立新型的、平等共生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作用不是控制学生,而是使他们能自由地作出选择,并追求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教师既是教学者,又是学生潜能的开发者和成长的引路人;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意义的构建者,又是学习过程的自我监督者,还是与教师、同学一起成长进步的合作者。只有平等共生的师生关系,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交流平台,进而通过交流情感、分享见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构建幸福、和谐、共生的课堂教学生态。
构建育人视域下高中课堂教学生态是实现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法。育人为本的“五要素”课堂教学是情境与问题探究、情境与情感、思维与思想、品格与素养的有机结合,其基本结构如图1 所示。笔者从“五要素”出发,对育人视域下高中课堂教学生态的构建策略进行探讨。
图1 课堂教学“五要素”基本结构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对认知活动有动力、调节等作用,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到促进作用。创设课堂情境就是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首先要使学生形成从形象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顿悟,其次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积极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启迪,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设教学情境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七种,分别是文献材料展示情境、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像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例如,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深入走进历史。如在教学“明清晚期的内忧外患”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风云》等影视剧片段,并预设探究问题:“号称世界经济实力第一的大清帝国,为什么如此脆弱?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当年中华民族的沧桑,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问题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未知情境。问题导向是将问题辨识的结构和问题解决的结构作为教学生成基本要素的一种教学活动。合理、有效地运用问题导向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是课堂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步骤。
问题导向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师生合作探究的过程,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倡议者、激励者、组织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直接向学生提供正确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在激发学生思维的过程中适当保留,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方案。构建新时代高中课堂教学生态,必须正确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之间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也不过多牵引。
问题导向的实施主要包括六个步骤:一是分析课程标准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联;二是引入情境并发现问题;三是发布问题;四是分析问题;五是开发解决方案;六是评价解决方案。前两步由教师主导,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分析教学内容,归纳形成导向性问题。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参考问题导向所需要的时间,合理设置问题内容,尽可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概念和原理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讨论等途径,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进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是构建育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生态的有效路径。探究式教学活动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资源的示范作用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机联系起来,实现教与学的平衡;要求教师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不仅要实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探究式教学活动主要有四个环节。首先,要创设情境。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其次,要启发思考。教师设置的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能否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是探究式教学是否能取得效果的关键。再次,要让学生进行自主或合作探究。探究式教学活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在实施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师、学生、信息技术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师起到引导、支持的作用,学生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信息技术要成为学生探究的认知工具。不同学科所使用的认知工具不同,人文学科可以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而数理学科则可以让学生使用能发挥认知工具作用的软件,如仿真物理、化学实验室,中学物理作图工具等。最后,要进行协作交流。学生只有在经过认真地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后,才可能进入到高质量协作交流阶段。也就是说,协作交流一定要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之上,才能为学生提供思路交流、观点碰撞、成果分享的平台。教师在此过程中要起到组织、协调、引导的作用。
成果展示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的成果体现,是课堂共生的表征,能有效呈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环节的主角是学生,教师则扮演耹听者和主持人的角色。
本环节是师生实现价值目标的关键步骤,是课堂教学生态的价值追求。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对所展示的成果进行纠正、评价、分享,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回答与总结,对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归纳。此外,可联系实际对当前知识点进行深化、迁移与提升,形成知识规律,最终上升为高尚的情感价值。
如教学“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课时,为了打造有高度、有温度、学生为主体、师生平等共生的育人课堂教学生态,根据课程目标“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文化方面的新变化”,教师可设置问题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宋代是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这一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在历史情境中重新审视历史,恰当解释历史,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历史问题,思考现实和未来。学生可通过合作探究讨论此类问题。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组内大胆交流,随后组长综合交流成果并形成本组成果的汇报文本,最后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活动,使学生在成果展示活动中进一步审视历史、感悟历史。
总之,高中课堂教学生态之美,在于以爱育爱,在于师生共生共长,在于和谐幸福的育人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