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永攀 李玉亮 黄 艳 王旭东 王奉军
(兰州新区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
高产种植技术的有效应用和推广,对于提高玉米种植质量和产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需要做好玉米选种、田间管理、水肥管理等工作。同时,还要对大斑病、玉米螟、黑粉病、蚜虫等病虫害进行科学防治,减少各类病虫害对玉米种植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促进玉米产业增产增收,推动玉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玉米,在不同地区其名称有所差异,如玉蜀黍、包谷、苞米、棒子等,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现阶段,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呈稳定增长趋势。2021年总种植面积达4332万公顷,同比增长5%,总产量达2.726亿吨,同比增长4.6%。结合国内玉米市场发展形势,可以预测2022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有可能达到4588万公顷,产量将超2.9亿吨。[1]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对玉米需求量日益增加,推动了玉米播种面积、产量的逐渐提升,我国玉米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因此,加大对高产玉米种植技术的研究力度,做好玉米病虫害发防治工作,可以有效提升玉米产量,推动玉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对玉米品种进行优化选择,可以有效提升种植品质和产量,实现高产种植,推动玉米种植技术水平的提升。在选择玉米品种时,需要结合种植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抗病性能较强的品种,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发病几率。当前应用较多的优质品种有隆平206、中科11号等。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优质品种普及率,加大市场监督力度,避免劣质种子流入市场。在种植前,还需要做好催芽试验,了解出芽率,为促进高产种植技术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
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需要对玉米种子进行科学处理,从而强化其抗病虫害能力。要对玉米种子进行科学筛选,剔除干瘪种子,保留饱满种子;在太阳下晾晒、自然风干,并及时翻动,避免晒伤,这样做可以增加种子吸收能力,提高发芽率;在播种之前,需要结合当地病虫害发生规律,科学配置药水,将种子浸泡在药水中,减少病虫害的干扰。[2]
选择合适的土壤环境,由于玉米作物的根系较为发达,需要多元化的营养元素,所以需要进行换茬、轮值,避免出现连作、迎茬种植现象;要选择地势平坦的土地,完善排洪系统,避开低洼地带,避免出现田间积水,容易加大病虫害发生几率;要保障充足的水源,避免出现干旱问题;对土壤进行深耕30厘米最优,可以增加土壤透气性,保障玉米根系发达生长;对土壤持续晾晒两周左右,可以对土壤中的细菌、病原体、害虫虫卵等进行清除。
需要结合种植地具体的气候、土壤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播种时机,确保播种时期的温度适应玉米种子生长;要对播种深度进行合理控制,一般在5厘米左右,可以结合土壤性质适当调整,如土壤较为黏重,可以浅种,如土壤疏松,则可以深种。[3]为了提高玉米成长效果,需要对玉米密植技术进行合理使用,结合当地气候条件,科学控制种植密度,从而提高产量和质量,减少植株倒伏几率。同时,合理的密植还可以提高植株间良好的通透性,确保其获得充足的光照。在具体播种时,可以使用宽窄行的种植方式,即大垄双间种植,大行距与小行距交错种植,同时需要对植株间距进行合理调整,从而为玉米植株提供更大的生长空间,保障其健康成长。做好间苗处理,一般在玉米三叶期开始间苗,拔除杂苗、病苗、弱苗,为壮苗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多的养分。同时,还需要做好除草工作。
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需要结合玉米各个生长时期的具体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管理,保障秸秆茁壮成长,实现穗大多产的种植效果。在现代化科学技术支持下,机械化一次性施肥成为主要的施肥方法。利用专业机械设备缓控释肥料技术,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最大程度上延长肥效实践,增加土壤中的养分,为玉米健康茁壮成长提供充足且持续的养分。同时,还可以利用种肥分离技术、侧位深施技术,对施肥量进行精准掌握,并结合植物生长需求施加适量的肥料,既可以减少肥料浪费,控制种植成本,还可以减少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促进玉米产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综合性提升。在具体施肥中,需要施足底肥,同时在大喇叭期、吐丝期施加适量的肥料。[4]一般每亩需要施加有机肥4000千克,氮肥15千克,磷肥6千克。注意对氮肥的施加量进行合理控制,避免对雌雄穗的花期造成不利影响。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在叶面喷施微肥。
玉米作物不同生长期对水的需求量不同,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灌溉管理。出苗期需水量较少,可以减少灌溉量,保障蹲苗的良好发展;玉米幼苗期,一旦土壤含水量过多,容易形成涝害、影响幼苗健康成长,如果含水量过少,则会影响幼苗根系伸展。因此,需要对土壤中的水分进行合理控制;拔节孕穗期处于旺盛生长时期,叶面蒸腾作用增强,需水量增加,占据整体生长期需水量的六成左右,因此,要在该时期保障田间持水量的充足性,尤其是在抽雄开花期需水量最高,要及时足量灌溉,保障雄穗正常发育,为授粉创建良好条件;灌浆成熟期、蜡熟期,需要提供充足水分,保障高质量灌浆,促进籽粒饱满,提高产量和质量。[5]
当玉米进入成熟期后,主要分为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当其处于蜡熟期时,胚乳呈现蜡状,玉米籽粒与干重最为相近,籽粒乳线消失,基部出现黑层;完熟期籽粒进入生理成熟期,出现体积高峰,干质量达到最高值。在该阶段收获,可以保障玉米产量与质量的最优化。
大斑病是玉米作物常见的病害之一,对玉米的健康成长危害性较大。通常情况下,发病初期在叶片出现症状,随后逐渐向苞叶、叶梢方向发展。其初期症状为:叶片上出现灰色斑点,如果不及时治理,病斑面积以及影响范围会逐渐拓展,导致叶片中心呈现黄褐色,甚至脱落,危害玉米正常生长。[6]玉米大斑病的发病与环境湿度存在很大关系,一旦种植地的空气湿度过大,或者连续下雨,则会加大大斑病的出现几率,出现大量斑点、霉状物等,对苞叶、果穗造成严重感染,导致玉米减产。
针对大斑病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方法:首先,尽量选择抗病性较强的玉米品种,有效提升玉米作业的抗病能力,对大斑病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减少发病率。在选择玉米品种时,需要结合种植地的土壤性能、气候条件等,保障玉米健康成长;其次,需要对土壤进行深翻处理,并换茬、轮植等方式,这样可以对大斑病病菌的成活率进行有效抑制,还可以增加土壤透气性,优化玉米生长环境;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定期开展田间检查,及时发现叶片白斑问题,并将其及时摘除,减少互相传染几率;对化学防治方法进行合理应用,定期喷施化学农药,在玉米作物不同生长时期,采取合理的防治方案,[7]如表1所示。
表1 玉米作物不同生长时期防治方法
该病害主要出现在玉米植株生长发育期,在玉米叶片、玉米穗、玉米秸秆等部分发病率较高,如果不及时救治,容易对整体植株造成严重感染,影响玉米正常生长发育。黑粉病病原体粘贴在玉米植株上,致使玉米组织出现瘤状薄膜,而且其菌瘤颜色会随着植株生长而产生变化,由浅红到灰白,再到褐色,最后菌瘤逐渐开裂,洒落大量黑色粉末状物体,一般情况下,根部、茎秆部位的菌瘤形状较大,直径可达20厘米。[8]造成该类病害的主要原因为:施加的氮肥过量,引起玉米植株组织软化,不结果实;而且该病原菌会在残留叶、土壤中寄生,第二年春季随着温度升高,形成大量的细菌孢子在空气中传播,严重危害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针对该类病害的防治方法为:选择抗病性能较强的玉米品种,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性能,保障玉米正常生长,强化其抗病性能;避免在田间随意堆放玉米秸秆,要对其进行消毒、腐熟处理才能彻底消除黑粉病病原体;要做好土壤深耕工作、腐熟堆肥、土壤消毒,减少病原体残留;加大田间管理力度,定期检查,及时发现患病植株并对其进行清除,并进行药物防治。同时,需要对玉米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控制氮肥施加量。
玉米锈病主要是在玉米柄滋生大量锈菌,导致叶片、叶梢、茎秆、苞叶等受到锈病感染。该类菌病主要在高温潮湿环境中生存,当种植地的温度在29~30℃时最容易诱发该类病害,主要在玉米开花结穗到采收期的发病率最高。针对该类病害的防治,需要选择抗病性能较高的玉米品种,同时结合当地气候、土壤环境条件,合理控制种植密度,保持田间良好的通风条件,优化水肥管理。一旦发现锈病征兆,需要利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到玉米植株上,一周喷洒一次,持续施药三次,就可以对玉米锈病进行有效控制。
蚜虫主要是对玉米植株的叶片、嫩茎等造成危害,导致叶片卷缩、脱落,在玉米结果期的危害性较大,导致玉米产量减少、品质不佳等危害。蚜虫繁殖能力较强,主要是通过刺吸式口器向玉米植株输入汁液造成危害。对该类虫害进行防治时,可以利用蚜蝇、瓢虫等蚜虫克星进行防治,这是生物防治技术;在玉米孕穗期,利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在植株上进行喷洒,从而对蚜虫进行有效性防治。
玉米螟虫会对玉米植株的嫩叶、茎秆、雌穗等部位造成严重啃食,不利于玉米的健康生长和发育,甚至致使其受害部位功能丧失,严重减产。在对玉米螟虫进行防治时,需要结合该类虫害的具体生长特性、生长周期等进行针对性防治。可以在玉米抽雄之前,利用1%的百威颗粒剂或者1.5%的辛硫磷颗粒剂放在玉米喇叭口处,从而对玉米螟虫进行有效防治;在玉米穗期,当花丝蔫须后,可以把花丝剪掉,然后利用90%的敌百虫0.5千克、水150千克、泥浆250千克涂抹在剪口,也可以利用50%的敌敌畏乳剂600倍液、90%敌百虫1000倍液滴到雌穗顶部;利用生物防治技术进行处理,如在螟虫产卵期放蜂、叶蜘蛛、瓢虫、赤眼蜂等进行防治,还可以利用灯光诱杀法防治。
该病害会引起玉米叶片形态发生变化,如出现圆点、绿色细条等,导致玉米叶子逐渐变黄、枯萎。针对该类病害,可以利用生物防治方法进行处理,利用特定细菌对其病毒内部结构进行破坏;还可以采取化学防治方法,定期喷洒化学药剂;做好田间管理工作,优化玉米种植技术。
该病害主要是通过灰飞虱进行传播,在春玉米种植中较常发生,导致玉米大量减产、绝收。针对粗缩病的防治,需要选择优质品种,提高抗病能力;要对玉米种子进行优化处理,利用吡冲啉悬浮种衣剂对种子、包衣进行混合搅拌;一旦在田间发现该类病症,需要定期喷洒药剂进行防治。
该病害主要是由真菌引起的,当玉米作物感染该类疾病后,其叶鞘位置出现黑色纹路,随着时间推移,纹路逐渐拓展形成较大面积的不规则状云纹,甚至在对叶片造成感染。为了对该类疾病进行有效防治,可以对种植区域实施消毒管理,利用相应浓度的升汞溶液对种子进行浸泡,从而减少病害感染率。要对种植地进行适当翻土,进行热空气干热消毒,喷施专用药剂,从而减少病害扩散几率。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业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我国粮食安全息息相关。随着现代化社会经济的发展,玉米以及相关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对玉米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进行深度研究,同时对玉米作物的病虫害问题进行合理分析,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对玉米病虫害问题进行有效性控制,从而为提高玉米种植产量与质量创建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