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基因传承和发展研究》,南大伟著,郑州大学出版社,2019年出版,ISBN:9787564560287,定价56 元。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持续高速增长,人们的生活质量也直线上升。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精神上的满足。为了使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丰富人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明确是非观念,重塑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不失为可取之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具有普适性的行为准则,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能够引导人们的日常行为,更重要的是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使其像挖宝藏一样一点一点探寻出传统文化所具备的魅力,从而增强人们的人生幸福感。解决温饱是发展经济的第一步,在此之后,国家也应注重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底蕴,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
《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基因传承和发展研究》由南大伟著,2019年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有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强调了我国传统文化在当下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体现方式; 第二部分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相关概念; 第三部分讲述了在当下环境观念的转变及价值观的传承; 第四部分阐明了价值观的正确培养方式,并强调人与人之间建立平等关系的重要性; 第五部分强调了多层次价值观的构建与培养方式; 第六部分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该书用大量篇幅强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又详细说明了今后的发展路径。
在历经五千多年沧海桑田后,我国的传统文化不仅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变得面目全非,反而历经岁月的沉淀更显得难能可贵。时至今日,传统文化的传承早已不只是文字和历史的代代相传,它还肩负着弘扬信念、美德的责任。传统文化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也并不是由一个又一个朝代的文字符号堆砌而成,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也不断地变化。人们的印象里,传统文化总是刻板的,认为它仅仅代表上一个时代所遗留下来的文明特征,但事实上,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传统文化不再局限于某个时代,而是从一个时代跨越到另一个时代的媒介。我国自古以来秉持“和而不同”的观念,这个词汇用来阐述传统文化也并无不妥,它存在于各个时代,各个时代的它都不尽相同,但它所肩负的传承责任却一如既往。也许文化这个概念太过抽象,而以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事例作为参照物,证明这个理论存在的正确性: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人数最多的是汉族,虽然各个民族之间的风俗习惯不尽相同,但却并不影响人们之间的友好相处。我国疆土面积较大,地理位置不同,决定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各不相同。虽然各地的人文历史和风俗习惯差异较大,甚至连地方语言都不统一,但当人们行至一处时,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也可以心无芥蒂地和平共处。这些都侧面说明了传统文化很强的包容性,人们应深刻地意识到,它所包含的不仅是单一地继承古文字,也并非刻板地沿用某些教条,它是多种文化现象的表现形式。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人们不会为了传承而传承,根据文化去改变当下的时代规则,做出削足适履的行为,而要根据当下社会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取舍,从而使其迎来更长远的发展。面对传统文化,人们不必一味地全盘接受,要结合时代特点和当下环境有选择性地继承。
无论现代还是古代,文化的传承都很重要。现阶段我国很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了解不够深入,一味追捧欧美文化,这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但事实上,这些都无法取代传统文化的地位。由此可见,加大宣传,让更多人认清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这是目前教育界的重要目标。教学的内容是繁复多样的,将传统文化的内容穿插至各个学科中,与现代教学内容相结合,能让学生在熟悉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学生将其与所学内容融合,从而加深自己对知识以及文化的理解。为了让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更好地衔接在一起,教师在课堂上可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使两者的衔接方式更加自然。比如,在课堂上运用游戏教学法,设定游戏环节时,以古筝音乐作为开场或以诗词歌赋作为引导性话语,然后再引出所要教授的课堂内容,从而使现代文化内容与传统文化内容在课堂上共同得到展示。另外,教师可结合互联网现代信息手段在课堂上展示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更有效地接触到更多文化内容。仅凭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对传承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无异于杯水车薪,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针对当下现代人的需求,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们的不同需求分成多个类别,将传统文化的内容与满足人们需求的条件进行一一匹配,把文化穿插进这些选项中,从而让人们在寻求其他物质条件时,一并受到传统文化对自身的影响。人们不应把传承文化的界限仅限定至传统这个范畴内,先进西方理论及思想也并非不适合我国国情,比如马克思主义,它对我国的影响意义不亚于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这个概念在我国德育课程教材中并不陌生,它的出现对我国社会结构变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它的出现让一大批爱国青年找到了自立自强的方向,实现了思想上的觉醒。从马克思理论的提出到具体实践已积累百年经验,对人们的生活已产生深远影响。经历百年努力,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似乎无人再认为吃饱穿暖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而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随之而来的是精神世界的匮乏。精神世界是否丰富,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幸福指数,物质生活的缺乏可以通过双手的劳动来获取,而精神世界的匮乏却需要一个正确方向的指引才能填补。于是,注重对人们价值观的培养,帮助人们形成自我认知体系,能帮助人们丰富自己的精神层次,从而让人们在获得物质生活的满足后,也能得到精神层次的满足。
从广义上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对于当下社会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具有深远影响,它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底蕴,能让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可以这样说,坚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融入传统文化,让人们的灵魂不再空洞、思想不再迷茫。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的传统文化早已形成一套自己的价值体系,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效融合的这一目标,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区域差距、贫富差距也越来越明显。部分人迅速积累了大量个人财富,开始积极追求物质享受,但这样的消费观念并不能持续地给人们带来快乐。为了避免人们迷失在物欲膨胀阶段,社会需要大力宣传核心价值观,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以及人生观,通过向人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来达到洗涤人们心灵的目的,继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使大环境仍保持良好的社会风气,确保社会经济能持续平稳地向前发展。
仅仅依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并不能满足人们对精神世界的需求,将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核心内容,将其与价值观相结合,丰富人们的内心世界,才能有效提升人们对当下生活的认同感,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古代人历经多个朝代遗留下来的智慧结晶被现代人称之为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由古人所创造,现如今,又继续被现代人所传承。在当下这个时代,由于多元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被人们传承的内容逐渐变少,它渐渐悄无声息地消失于人们的生活中,甚至更可悲的是,无人重视它的默然退场,无人反省这将对人们造成多么大的损失。人们在生活方式变得更快捷、更简单之际,精神世界也逐渐浅薄,而这不利于社会的长期发展。将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将其具体观念与内容共同灌输给现代年轻人,增加这项活动的行为次数,通过频率的增加,实现年轻人更加了解传统文化的愿景,继而提升年轻人的精神层次。将两者结合发展不仅是提升人们幸福感的方式之一,更是两者协同合作实现长远发展的举措。社会价值观不只是一个符号,它是融合了当下社会环境以及经济体系之后,为人们量身定做的最合乎情理的观念,而这样的观念注定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生活,它需要走进人们的生活,在人们潜移默化的行为意识中逐渐形成。而作为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它无时无刻不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结合,让人们在接受德育教育培养时,领略传统文化对现代人品德的影响。
也许在这个生活节奏较快的时代,很多西方国家崇尚“利益至上”的观念,虽说国富才能民强,但证明一个国家富裕的方式不仅是通过经济实力来判断,更重要的是这个国家的文化底蕴是否深厚,民族基因里是否有历史积淀的痕迹。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是这些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底蕴帮助炎黄子孙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在以人为本的今天,将传统文化结合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发扬光大,能让人们以更加平和的方式接受历史悠久的古老文化,也让传统文化更具现代特色,避免使其在这个年代显得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