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实验小学东校区 周佳佳
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很多时候,学生看到作文题目常常不知道写什么,其原因是没有好的写作框架和写作思路。教师要利用想象类课文指导学生梳理写作思路,建立写作框架,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其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丰富多彩的想象世界遨游,找到贴合作文主题的素材,并灵活应用,写出优质的想象作文。
从整个小学阶段看,学生的写作兴趣呈现出从高到低的发展趋势,在低年级,学生刚接触口语表达,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强,非常渴望运用语言表达出想法和看法,愿意和别人分享情感和态度。到了小学三年级,开始接触写作,作为一个全新的学习领域,学生在此阶段对写作的兴趣比较浓厚,虽然掌握的写作技巧不多,但语言有童趣,可以看出来非常愿意并且努力想要写好文章。可是,这种兴趣随着年级的升高不断降低。小学高年级对作文有了更高要求,学生渐渐觉得写作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教师布置作文任务时,经常会听到台下的学生哀嚎一片,对写作有畏难情绪。即便有的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写作,也没有激活写作思维,完全处于应付了事的状态;有的学生一边写一边数字数,强行凑满字数,甚至还会出现照搬抄袭的问题。随着写作练习次数的增加,学生对于作文的抵触情绪越来越强,更不愿意写作了。
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常常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写作结构、写作思路、作文内容都没有太大问题,但是读起来终归是差了那么一点,主要原因是没有真情实感,学生没有在文章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和态度,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依照优秀作文的模板套用和模仿,甚至抄袭,导致作文雷同,不吸引人阅读。写作思路没有打开,想象力也不强,在面对同一个事物时,学生的看法大致相同,内心的想法也极为相似。
比如,以“诚信”为主题写作,大部分学生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拾金不昧,虽然这样写出的文章没有大问题,但是读起来索然无味,雷同度极高,不能称之为好文章,只能是合格的文章。
学生的成长背景、家庭环境不同,所以看待同一事物时,认识和感受也不同,在这种心境下写出来的文章,应该呈现丰富多彩,极具个性的特点,但是就目前的写作现状看,学生的文章中明显缺少想象力,没有自己的想法,自我意识不强。这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作文利益导致的,学生写作是为了得到教师的肯定,为了得到社会主流价值的认可,在文章中会编造自己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事,以凸显其具有一定的意义。论述某个观点时,只是一味地讲大道理,说空话,甚至还会引用网络用语,语言不规范,导致不能精准表达。有的学生过分追求词藻华丽,导致文章读起来非常浮夸,没有真情实感。学生在作文中没有发挥想象力,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发散思维,缺少个性化的表达,拔高立意,文章的深度不够,这样的文章不能打动读者,也不能取得较高的分数。学生不能感受到写作的乐趣,没有获得写作的成就感,从写作的过程到写作的结果,都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考试成绩服务,这种作文教学有违教学的初衷。
在很多想象类课文中,常常以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吸引学生阅读,并在学生的心里埋下想象的种子;文章在布局上会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给读者想象的机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文的留白部分,让学生续写,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指导学生从课文续写中获得灵感,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词汇积累,并发散思维,通过课文续写的随笔练习,不断提升想象力,并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产生写作灵感。
比如,教学《蛇与庄稼》,教师可以在讲解课文后,让学生发表对蛇和庄稼之间关系的看法,深化学生的认识。接着,指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如果没有蛇,庄稼会变成什么样呢?没有蛇,用其他的方法能不能获得丰收呢?是不是把田鼠抓起来,就不用放蛇了?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从蛇的角度续写文章。比如,上次发大水淹死的是我的朋友,我不会帮人类捉田鼠;把田鼠都捉起来,庄稼大丰收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续写,学生在续写文章的过程中,既对文章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又促进了想象力的发展,对农夫用蛇拯救庄稼的行为有了更多的思考。
中高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相比较于低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需要教师进一步指导和培养。小学阶段的写作,大多以模仿为主,需要从优秀的文章或课文中吸取灵感,再加工和美化,并融入自己的想法,以写出一篇质量上乘的作文。模仿是写作的必经之路,随着学生思想的成熟,慢慢将模仿转变为创造,一篇好作文就诞生了。在众多作文类型中,想象类作文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也是最愿意写的作文,然而,学生在发挥想象力构思作文时容易偏离作文主题,教师要利用课文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拓宽想象空间,并指导学生积累想象类素材。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教材,讲解完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询问学生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及时解决,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比如,教学《嫦娥奔月》,后羿为了找到嫦娥,拼命追赶月亮,可是,他前进月亮也前进,他退月亮也退,永远追不上,后羿只能望着月亮发呆。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如果后羿追到月亮会怎么样?嫦娥是怎么飞到月亮上的呢?嫦娥在月球上能不能看见地球上的后羿呢?他们什么时候才能团聚呢?这一个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不自觉地进入到想象的空间,并为后羿和嫦娥的爱情故事增添额外的剧情。教师还可以借助课文中的插图,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根据课文进行想象故事的练习,进而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类作文分很多种类型,比如科幻想象类、童话想象类、愿望想象类等,在考试中最常出现的是“如果我能飞”“给我一支马良神笔”等愿望想象类,这类作文需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合乎作文主题的想象创造。教师阅读学生的想象作文时,要进入到学生构建的想象世界中,认真感受,不要因为幼稚和简单而认为写得不好。
比如,教学《牛郎织女》,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牛郎织女的凄美爱情,还要指导学生梳理故事中的人物、情节等,让学生对想象类作文有清晰的认识。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后,心急如焚,迫切想要赶上天庭,将妻子救回来。怎么上天呢?老牛说过,自己的牛皮能飞上天,于是牛郎将两个孩子用竹筐担了起来,踩着牛皮飞向天空。这一情节十分感人,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品味这段描写,学习文中的描写手法,并指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然后提出问题:牛郎上天后找不到织女怎么办?王母娘娘会同意他们在一起吗?让学生大胆想象,设计更多有趣的情节,重新书写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在想象类作文中,学生会经常使用比喻修辞,过于单一。教师可以在想象作文教学中增加修辞类型,提高学生的多种修辞运用能力,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比如,《鹿与狼的故事》中运用了大量的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这些修辞丰富了故事内容,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有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人类为了保护鹿而猎杀狼,导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10万多只鹿在森林中横行霸道,啃光了树木,啃荒了草原,最终鹿群失去了食物,被饿死了。鹿的尸体导致疾病蔓延,最终鹿群只剩下8000多只。教师可询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狼不应该灭绝吗?如果不杀狼杀鹿的话会出现哪些问题呢?
教师讲解完课文内容和修辞,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练笔,以充分掌握修辞的作用和运用方法,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保证作文质量。在运用修辞的过程中,学生的作文更加生动活泼,更有可读性。
教师还可安排课堂活动,让学生获得暂时的放松,更有利于学生想象思维的激活,而且通过适当的课堂游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能得到一定的提升,进而在写作时,能将自己想说的话清晰地表达出来。比如,可以安排成语或歇后语故事表演活动,让学生通过成语故事或歇后语故事提高想象力,拓宽想象的空间。通过成语故事表演,既加深了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又促进了成语运用能力的提升。
根据课文内容,转换课文的表现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让学生在头脑中重新分析、思考、构建和重组,进而实现作文的多种形式表达,保证作文的主题不变,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促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进一步提升。
(1)转换人称
通过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的转换,学生能拓宽想象的空间,从角色的换位中获得新的思考,并进入新奇的想象世界。这种模式基于课文内容,但又有别于课文内容。学生从课文中汲取了一定的灵感,对故事结尾或故事人物有了不一样的见解,通过转换人称,将自己代入到故事中,从不同角度诠释故事,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形成了换位思考能力,对人物、剧情、结构有了全面的认识,进而写出富有想象力且独特的作文。
比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展开想象,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你想为地球做些什么?如果你有超能力,你想为地球做什么呢?如果地球即将毁灭,你最想获得什么能力呢?学生不由进入想象的世界,从第一人称角度出发,想象自己拥有哪些超能力才能拯救地球,进而立足于《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进行打乱、重组和再加工,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并充分发挥想象力,将自己代入到作文中,通过自己的力量拯救地球。这样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有东西可想,有素材可写,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写作能力。
(2)转换体裁
转换体裁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需要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和自身的想象力,激活想象力,灵活转变文章的体裁,使之体裁不同但主题相同。小学作文体裁包含记叙文、说明文和应用文,教师可以从文体的转化中进一步指导学生写作。
比如,教学《田忌赛马》,教师可以提问学生,田忌赛马的结果是什么?如果你来赛马,会怎么做?让学生将其转换为记叙文,从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情节方面充分发挥想象力,写出不一样的“田忌赛马”。
综上所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想象类作文水平,需要教师科学指导,激发学生的灵感,并运用合理的手段让学生打开想象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