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闫晓姣
如果说此前一个时期的书法史研究多采用平铺直叙、材料累积、现象描述等方法,对书法史基本脉络做出了翔实的梳理与论述的话,那么可以说,当今书法史学的研究出现了从整齐划一的断代、脉络研究转向细节化、碎片化的个案研究的现象。尤其是近年来,此类书法史研究成果大量涌出。“碎片化”书法史研究趋多,确实钩沉了众多前所未知的书法史料,拓展了书法史研究的读者与受众,丰富了书法史研究阵营。但掩卷之余难免让人反思,本该是多元、整体的书法史研究为何会形成“碎片化”研究趋势?究其根源,审视书法史研究“碎片化”的现状,能够让以下五个突出的问题逐渐浮现出来。
一、着眼点。书法史研究的发展,由框架脉络不断伸展,其趋势必然更加细致化、专业化,更接近于对现象的还原与描述,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现象。但仅有这种还原,难以形成自觉的价值判断。研究范围逐渐缩小,很难从根源处探究现象形成的源流问题、转型问题,得出的结论相对单薄,不能形成逻辑化的理论串联。问题意识通常是一项研究的逻辑起点,而书法史研究通常意义上的史料整理只是学术研究的前提,而非真正的起点。“碎片化”直接导致的一个后果,就是在史料运用方面缺乏对语境的追溯。问题溯源,一方面可以将史料的演变与传承系统化,另一方面可以顺应逻辑发展发现新的问题增长点。所以,书法史研究着眼点必然不能单一局限于史料,而缺乏史源追溯和问题意识。
二、风向标。书法史研究碎片化的又一根源,在于一部分研究者主观上的理论风向,显现为对“终身只做一件事”等观念的误读与曲解。这一观念的后果,不仅在书法创作上体现为“跟风”现象,而且使书法史研究同样具有这样的趋势。深入研究细枝末节,寻找出众多冷门史料,缓解了扎堆与“炒冷饭”的问题,却从根源上影响了书法史研究导向,使得书法史研究在叙述了众多个案的同时无法建立起通则式的理论脉络,无法建立起系统的书法发展演变的宏观知识体系,进而无法与其他学科(甚至是美术史学)形成有效的对话。所以,单一风向标不能够使书法史研究可持续发展。
三、积累度。知识积累的“匮乏”也是形成“碎片化”研究的重要因素。匮乏主要体现在“以专代全”,而非从全局意识出发推动学术范式转型。随着书法的专业化发展和不断进步,书法史的研究学者也多以某一研究领域的专家现身,诸如某种书体研究、某朝代书法研究、某书法家个案研究等领域专家。而怎样从更加宏观的史观角度审视和串联书法史问题,似乎也应成为未来书法领域学者关注的研究方向,否则极容易陷入一种“见木不见林”的弊端。这在高等教育《中国书法史》课程的讲授和教材编写方面表现得尤其明显。教材编写无小事,现象、趋势、转型的研究需要较为宏大的视野与坚实的知识沉淀。然而,这些年来,我们出版了越来越多的书法史个案研究,却仍然没有在七卷本《中国书法史》之后编写出一部有分量的、业界公认的教材。因此,不断学习前人优秀成果,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从某一研究领域发散出去,也许是弥补“碎片化”研究的基础需要。
四、学科化。中国书法专业如今已培育出众多学子,而许多书法学毕业论文写作,就成为在校生的首次论文写作。笔者本、硕、博分别在不同学校就读,涵盖了综合院校、师范院校及美术专业院校,深知这样的现象普遍存在。“毕业”两个字本身涵盖了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在此却显得些许滑稽。多数专业老师对于学生论文的指导就是将目标放于一个小范围的研究,这样做的根源在于学生的知识积累、个人素养等方面的缺失,似乎是一种无奈之举。但正因如此,当在校生的“初次学习”成为“最终学习”的时候,往往就会产生一种误区,即认为论文写作应当“如此”。不能持续思考的结果就是秉持一种小范围视野的写作习惯,且一再传承下去,形成恶性循环。
近年来,海外中国书法研究的成果陆续被介绍到国内,图为范景中主编《艺术史研究丛书》的部分书目
五、多维性。近年来,书法史的研究和写作范式开始以精细化的个案研究为中心,然而,在学术研究方面却没有体现出与其他学科的普遍联系来,或者说体现得还很不够。在这里,“碎片化”与“微观化”还有些许不同:微观主要强调了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的多维化,而碎片则更多的是针对研究对象的局限。反观20世纪80年代,书法研究的深度虽然远不如今天,但是在视野方面却显得更加多元化。当时,书法研究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小高潮,是因为“美学热”“文化热”热潮中,有众多来自其他学科的学者参与到书法研究中来,拓展了书法研究的视野。然而,时至今日,书法史研究似乎又越来越封闭和内卷了。其实不仅仅是考据,田野研究、生产机制、传播方式、历史定位、理论探讨等微观化的研究方法,都应该因书法史研究的多维探索得到重新的审视与讨论。
因式分解pa+pb+pc=p(a+b+c)本身就是为了转换思维,将一个复杂的关系表达为若干个简单的问题,进而清晰地预见下一招式。“碎片化”书法史研究现象是整个大学术研究环境的产物,换言之,现阶段的书法史研究对象体现为“碎片化”本身无可厚非,关键在于,要时刻注意将这种研究对象与书法史研究的脉络、多维化的研究视角和方法结合起来,进而让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共同推进,书法史才会获得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