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陈经纶中学 贺小兵
教育的这场变革,是时代赋予学校的崇高责任我们用变革的脚步去丈量社会的诉求、时代的脉搏与未来的呼唤。未来的无限可能性是这一时代的标志性特征,学校教育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应该是: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迎接未来、适应未来以及如何使他们在高不确定性的未来社会中始终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学校是课程改革的扎根之所,课程的结构决定人才的结构,课程的质量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开发课程资源,活化课程内容,其真正的意义在于促进“人”的发展,这里的人既指教师,也指学生。课程作为学生面向未来的引擎,我们把它作为培养社会公民的蓝图,课程是学生成就自我的旅行,也是我们追求的教育图景。陈经纶中学课程建设成为学校育人体系中的一个杠杆,它整体性地撬动了学校育人模式的变革,并借此形成了学校的育人特色。
学校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学校追求的是“让每一个人得到适切的发展,全面发展”,其核心是关注每一个学生,视他们为独特生命体,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成就学生的个体发展。生命成长存在着多样性,多样性体现在不同性格、不同个性、不同才能上。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根本追求,学生的未来发展是丰富多彩的,是存在很多可能性的。学生个体发展的目标不是唯一的,而是因人而异的。学生具有无穷的创造力,教育的任务就是将其潜能挖掘出来,促进个人成长,从幼稚走向成熟,造福人类社会。因此,学校教育不仅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积极的条件,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探究、体验的机会,为生命成长设置多样的课程,让每一个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经历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我们在课程的设置上最大限度贴近学生的需求,科学设计课程,合理组织课程,积极探索课程实施的多种方式,为学生充满灵性地成长提供最充分的课程保障。几年来,学校课程建设从分析课程情境开始,把握学校的课程优势,找准学校课程发展的问题和生长点。我们从规划学校整体课程开始,梳理学校课程的架构;我们从思考学校文化融入课程开始,确定学校的课程理念;我们从建构学校课程变革路线开始,把握育人目标的转化;我们从学校课程的多元评价开始,实现学校课程的良性运行,我们从开发校本课程开始,研制课程纲要和实施方案;我们从社团策划开始,以导师制实现对学生跟踪培养。
学校课程变革的逻辑起点在于“育人”,学校课程建设是在陈经纶教育集团“全面育人”教育思想指导下,让其成为学校育人体系建设的一个杠杆,从而整体撬动学校育人模式的变革,并借此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育人”目标在课程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校培养什么人,决定了课程的活性和学校的活力。我们在“育人”目标的指引下,建立学校的课程体系,因此,我们的课程体系是基于特定逻辑建构起来,并且组织化了的课程体系,是将各课程有机地组合成一个联系紧密的、有逻辑的“育人体系”。因此,我们学校的课程在建设中充满理性:不是简单的拼盘,而是在联系中进行统整;不是简单的拓展,而是丰富学生学习阅历;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理性地减负。同时,课程建设具有质地感,触及的是课堂教学变革,影响和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我们以教学有效性为目的建构起生命课堂模式,以补充和丰富学习内容为目的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以丰富学生学习方式为目的进行社团课程建设。
有人说课程即人生,选择一所学校就选择了一种人生,课程成为学校和人生的纽带和桥梁。有人说,课程即生活,是学生在学校生活的全部总和。学校课程建设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引擎,是学生成就自我的旅行,是培养公民的蓝图——这是我们追求的课程图景。
多年来,围绕“老实、宜强、勤奋、创新”的校训,结合“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内化于心,外显于形,由表及里不断积累、不断升华与渐进,已成为学校所有成员的精神追求和力量源泉。
我们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有潜质的,教育的责任就是要保护学生潜质,今天的教育不以牺牲明天的幸福为代价。学校针对学生的个性,提供多样的课程,将学生的潜能实在化。学校为了实现学生潜质整体平衡,学校教育目标定位为实现学生整体发展,学业成就是教育目标之一,同时交往、情感、体质、审美、灵性也得到相应的发展。例如,学校课程具有丰富性、精致性的特点,课程的设置与教学的有效性呈现出正相关的态势,课程设置不仅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还形成了多项研究成果——学校课程建设与实践成果、生命课堂建设与实践成果、阅读课程建设成果、校本课程建设成果、学生特长发展建设成果、学生研学课题成果、学生社团活动实践成果、课题研究实践成果、读写教材开发成果、框架式备课研究实践成果十大类,共计54种。
学校的发展力取决于教师的发展与成长,在学校发展的同时,陈经纶的教师形成了个性成长与自我发展目标,简单概括就是“精进、有效、创新、包容”。我们对其内涵解读如下。
精进:坚定终身学习理念,主动充实专业技能,持续实现专业发展。
有效:敏捷有效地执行教学,持续改进教学过程,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创新:求新求变,持续打破教学上的限制,向学生提供支持性的学习环境。
包容:真诚相待,打造和谐教研和备课氛围,营造和谐温馨的教育家园。
学校从规范管理到特色发展,从特色发展走向可持续发展。我们不追求单方面的发展,而是众多要素整体优化。以课程建设为例,我们用优化的课程,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环境,让每个生命的个性潜能都能充分发挥。
学校的办学目标决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我们将学校的办学理念“育有潜质的学生,办有发展力的学校”浓缩为四个字,即“发展为本”。
“发展为本”办学理念的基本特征是:平等、合作、尊重、扬长。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我校的教育哲学——生态教育,即以平等、合作、尊重、扬长为核心,以“生命课堂”为实施途径,激发全体师生的潜能。
“生态”(ecology)一词源于古希腊字,意思是指家(house)或者我们的环境。人们常常用“生态”来定义许多事物,并赋予其健康、美好、和谐的内涵。在当今这个时代“生态”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意义,沿着“生态”的文化内涵我们思考教育意义,挖掘出“生态”背后对教育的启示。学校好比是生命成长的自然界,自然界的“生态”追求物种的多样性,并以此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学校教育也应该成为生命成长和发展的生态世界,因此,回归教育的本真,我们在改革中不断摸索,逐渐发展和形成了我们学校的生态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潜能,发挥每一个生命的特长。
我们对生态教育的理解可以细化为八个关键点:第一,顺应生命成长天性,强调天人合一;第二,追求生命成长生态平衡,强调可持续发展;第三,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强调和谐均衡;第四,尊重生命个体差异,强调个性张扬;第五,关注生命精神世界,强调心理健康;第六,突破学校围墙,与社会、家庭合作,强调开放整合;第七,倡导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强调主体意识;第八,体现生命成长的幸福,强调快乐教育。以上八个理念互相渗透,有机结合,贯穿了生态教育的实践的全程。
浓缩学校生态教育的精华,包含上述几个核心词:平等、合作、尊重、扬长。进一步对核心词进行解读,就是如下的内容。
生态教育:是平等对话的教育。以平等的心对待生命,在尊重的前提下进行深度沟通,培养学生的智能。
生态教育:是合作参与的教育。建设学习型合作团队,提高师生合作意识和分享能力,培养学生的情商。
生态教育:是尊重多元的教育。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
生态教育:是适应扬长的教育。发现并拓宽学生发挥优势智能的领域,学校教育适应并发展其个性特长。
衡量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就是看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状况。依据“生态教育”这一学校教育哲学,学校的课程理念定位在:发展为本,让每一个生命演绎精彩。我们通过科学、规范、正式的基础课程,多元丰富、特色化的校本课程,凸显个性化的展能课程,让每一个生命在课程的滋养下快乐成长,让每一个生命在启迪引领下全面发展,让每一个生命在孜孜追求下演绎个性精彩。
学校课程不仅满足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需求,还为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提供最大可能性和条件,促进学生品德形成和人格发展,开发潜能和培养艺术素养,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体验。例如,学校化学备课组,以国家课程为设计基础,以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体系的建立为依托,以生活、社会、科学中的化学为设计情境,借助数字化校园平台,开发线上课程,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开展的指向深度学习的开放性实验课程的探索与实践,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发展学生的实验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与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组在探索与实施的过程中,遵循科学性、兴趣性、真实性、生成性、实践性、创新性等基本原则,形成了初中三年一贯式化学实验开放性课程体系。
此课程体系(见图1和图2)的建立,有利于对学生整体发展的设计,也能够促进国家课程的深度学习。
图1 三级开放性实验课程
图2 课程内容框架
在课程学习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学习。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式学习,参加集体活动,参与社会实践和校园活动。教师为学生构建适合其能力与兴趣的各种学习情境,用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媒介为学生提供参与和学习的机会。
学校为学生提供合作发展的机会,指导学生在合作中提升自身的学习力,教师以问题探究、实验探究、情境探究等多种情境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会进行学习、活动、团队建设,以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在分享成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交流和沟通能力。
课程设置为不同基础、不同个性学生创造发展的机会,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和发展需要。每一个学生都要成长,不要求同步成长;每一个学生都要进步,不要求按照一个标准进步。例如,学校的物理课程建设与开发,注重通过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从而落实国家课程,课程建设中,教师注重发掘实验在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制订计划、依照物理事实运用逻辑推理确立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运用逻辑和现有知识进行科学论证和解释的能力。特别是物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以选修为主,根据学生需要,教师将校内外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为学生提供了选择空间,开发学生潜能,唤起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既全面发展而又独具个性的人才。
孔子说:“禀受才智于自然,回复灵性以全生。”大自然启迪了我们的智慧,赋予了我们才干,恢复了我们原有的灵性和德行来保全自己的天性。在古人教育理念指导下,我校的教育工作秉承求真与信任、慧心与创造,使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让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中成为更好的自己,让学生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成为一个具有完整人格和全面发展的人。在改革的路上,我们会一路前行,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