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天宇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党员领导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涵养高尚道德情操,坚守共产党人精神高地,重视家教家风,本分做人、干净做事、严以律己。家风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家庭中的自然传承,既是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集中体现,又是道德追求和理想抱负的汇聚融合。领导干部家庭的社会地位具有特殊性,其家风关系到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威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守住亲情关,严格家教家风,既要自己以身作则,又要对亲属子女看得紧一点、管得勤一点。”要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构筑新型家风,我们不仅要弘扬传统美德,更要积极弘扬时代精神,今天的家风建设,应该站在政治发展的高度来开展,在反腐倡廉、民主法治的基准上融入时代精神,摒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提倡公正、廉洁、和谐的价值理念,进而厚植领导干部的廉洁基因,使党的领导能力和治理能力不断提高,拒腐防变防线不断夯实,抵御风险能力不断增强。
家风建设是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理念交织的纽带。一是在中华文化的岁月长河中,无论是《曾国藩家书》式的典籍传承,还是柳宗元祠堂式的庙阁传承,都揭示着中华家风的深刻内涵;无论是“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还是被誉为“治家之经”的《治家格言》,都展现出中华民族的无穷智慧;无论是家规名篇中的《诫子书》,还是脍炙人口的“孟母三迁”,都成为了中华文明的鲜明文化标识。先贤们的良好家风至今深深影响着后人,也是新时代推动家风教育的宝贵财富。二是百年党史珍藏几代人的红色记忆,融汇到时代中,是一个民族的前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从“齐家”做起,率先垂范,开创了红色家风。毛泽东立下“亲情规矩”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周恩来坚决不搞特殊化,要求家族成员自食其力;朱德教育儿子不当干部当工人,“德”字贯穿朱家家风。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让孩子“看白戏”是焦裕禄公仆精神的生动体现;不为子女“争取”好的工作岗位是谷文昌清廉为官的有力彰显;“公车不私用”是杨善洲公权为民的真实写照。三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家尽孝,在外尽忠”是父亲对人民英雄称号获得者张定宇的谆谆教导;在自律与勤奋的家风中,小提琴家吕思清一心为祖国的艺术事业添砖加瓦;“守护家乡就是守护祖国的土地”,这份信念是卓嘎、央宗姐妹三代人让国旗高高飘扬在玉麦乡——这个曾经的不毛之地的动力源泉。家风建设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响中,在时间与空间的激荡中,在中华民族代代相传中熠熠生辉,历久弥新。这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提供了难能可贵的精神食粮,这是检验党员领导干部能否认真履职的重要标准,也是检验领导干部有没有掌好手中权力的试金石。
家风建设是党风政风民风社风建设的关键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家风与党风政风民风社风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家风影响党风,党风是核心,社风民风是晴雨表。党风对民风起决定作用,民风深刻影响着党风。良好的党风是民众对执政党的期望,也理应是执政党努力的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显著成效,家风建设深刻影响着党风建设。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重回大众视野,从整治“舌尖上的浪费”到整治“车轮上的铺张”,再到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党中央的举措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极大拥护。各级党委政府从细处入手,向实处着力,不断实现积小胜为大胜。党风家风的改善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和社会风气的好转。
家风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着力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家风建设被党中央视为干部队伍管理的重要一环,是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范畴,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这充分证明家风问题不仅是道德问题,更是党性修养问题、政治纪律问题。全面从严治党,营造清风正气政治生态,必须严把“家风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管好自身,还要管好家人亲戚、管好身边人身边事、管好主管分管领域风气。”严把“家风关”,制度保障是关键,要织紧更为严密的制度网络,使领导干部的权力得到更加充分而有效的制约。同时,通过有效监督使领导干部的家属管好自身,从源头上斩断“亲属腐败链”。2015年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2016年发布实行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2018年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2019年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2022年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管理规定》,这些党纪法规从不同方面对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明确了要求、作出了规定,既管住党员领导干部的权力,也管住其家属,倒逼领导干部严肃家风、廉洁自律,管住手中权、管好身边人。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通过营造“从严治家”的好家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各项部署要求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