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创制作力量的外探与内视

2022-09-05 01:07韩玥
歌剧 2022年8期
关键词:音乐剧俄罗斯文化

韩玥

OUTLINE / On July 22, a forumwas held at the “2022 ShowLife: Shanghai InternationalMusic Festival” hosted at theShanghai Culture Square. Nearly100 professionals, experts andscholars active in the field athome and abroad from theUnited States, Russia and Chinaparticipated online and in person.

2022年7月22日,“演艺大世界——2022上海国际音乐剧节”音乐剧发展论坛在上海文化广场举行,来自美国、俄罗斯、中国等的近百位活跃在海内外音乐剧领域的业界人士和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与了当天的盛会。

“演艺大世界——上海国际音乐剧节”由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主办,上海市黄浦区文化和旅游局、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承办,是中国首个具有专业度和系统性的音乐剧节。通过“一季展演”“一届论坛”“一项计划”“一个活动”为多元面向,使其成为立足于上海、辐射全国的“音乐剧嘉年华”。作为音乐剧节的重要板块之一,音乐剧发展论坛已连续举办11届,邀请海内外专家、从业者通过案例分享、对谈讨论等形式,开拓新思路、引介新观点,触及音乐剧产业链多维领域。

本次音乐剧发展论坛的主题“音乐剧创制作力量的外探与内视”(Musical for Future Audiences)——聚焦在不确定性成为一种新的确定性的“后疫情”时代,需要从业者重新向内探寻产业和受众的真实需要,向外拓展行业的多样性。在国内舞台“内循环”持续加速的当下,论坛从如何厚植孵化土壤、讲好本土故事、扩大产业多样性和行业聚合力等话题展开讨论,希望在行业各主体探讨和碰撞中,激活音乐剧演出市场新的活力,共探音乐剧发展的新升级与新生机。

论坛设置了主题发言和嘉宾对谈两个板块。在本届论坛的主题演讲环节中,来自美国的泓洋国际(Harmonia Holdings,Ltd)总裁丁墾(Kenneth Dingledine)首先通过视频连线从纽约百老汇发来问候。他在题为《面向未来的音乐剧》的发言中,从技术、观众和内容生产三个方面出发,探讨在疫情影响和互联网线上演艺急速发展的当下,未来音乐剧可能的呈现形式和内容特征。在技术方面,他认为,疫情导致的困境也为演出数字化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例如备受观众喜爱的音乐剧《汉密尔顿》,根据数据显示,线上观看的人数已经超过了百老汇线下观演的人数;而另一方面,《汉密尔顿》与Disney+平台的合作,不光促进了流媒体平台的用户注册数,还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未来图景:居家观看音乐剧或将成为常态。“毋庸置疑,流媒体技术让音乐剧能够触及远比现场演出更广泛的观众,而线下演出则需要继续保持相对高的票价以保证收益,这或许将导致两种不同形式的消费体验。”丁墾表示,在未来将要影响观众的另一个重要技术因素,是经由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带来的沉浸体验技术,目前在业界已经看到了一些针对此类体验的尝试。另一方面,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前,根据百老汇联盟的统计数据,来自全球音乐剧观众中游客占比近七成,而现在,全球旅游业的恢复尚不明朗,百老汇和西区想要恢复到疫情前的游客规模,可能还要很多年。在这样的情况下,百老汇的市场就更需要依赖本土观众。“主打游客市场的长周期驻演剧目效应已经不复存在,而主打本土观众的新兴热门剧目的表现则越来越强势,尤其是当大制作们纷纷将重心转向流媒体,多剧目、短周期或许将成为新的趋势。”丁墾在发言的最后强调了内容的重要性:“未来的观众们想看什么样的音乐剧?从现在的趋势看来,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个原則:内心的联结、群体的归属感和对真实故事的触动”。“就像现在的世界一样,音乐剧似乎也会踏上一条交融的道路。尽管线下观演可能在整体上会比线上放映提供更好的感官享受,但在线技术也正发生着迅速的演变和进步。我们如何有效地将这些体验融合起来并为未来的观众凸显在不同媒介中不同作品的优势将会是剧目生产者、编剧、导演和制作人将要面临的挑战。”

著名作曲家高世章从创作角度出发,在题为《华语音乐剧创作特点及中西方比较》的发言中,讲述了音乐与歌曲创作要如何与作品叙事、戏剧节奏、舞蹈等元素协调融合,最终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音乐剧拼图。高世章认为,音乐剧可能是各类艺术体裁中最难写的一个,但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用歌说故事。“我处理音乐的方式一定是跟着故事去走,跟着角色去走,不用放进太多自我。让别人听出是我高世章的音乐风格,这对我来说其实并不重要。怎么让这个音乐排起来顺畅,可能更为关键。”音乐剧除了“歌”好听,叙事也很重要,而如何把很多很散的部分拼接成一部完整又好看的作品,这需要很高的技巧。“音乐的编排就是个拼图,但拼图是有成品图在的,而在‘拼音乐剧的过程中,最后的样子是慢慢聚焦形成的。”另外,高世章强调,处理好音乐剧中音乐、舞蹈和戏剧之间的焦点、平衡和接合尤为关键,“音乐剧最重要的不是写出好的音乐——好听的歌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接合的点怎么写出来”。最后,作曲家还强调了编曲对于整个音乐剧的重要性:“在音乐剧的大拼图里面,这个部分一定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来自俄罗斯的音乐剧研究者、制作人玛丽娅·库兹娜(Marria Kuzina)从俄罗斯的音乐剧几十年的发展出发,在《俄罗斯音乐剧浅析》的发言中,向大家介绍了独成体系的俄罗斯音乐剧创制特点及背后的文化构成,并结合具体案例,让大家对俄罗斯音乐剧作品特点和现状有更深入的了解。俄罗斯的音乐剧诞生于苏联时期。1990年,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传奇摇滚音乐剧《耶稣基督超级巨星》在莫索维特剧院的舞台上进行了俄语版首演,这成为俄罗斯音乐剧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俄罗斯第一部使用英美制作模式创作的本土音乐剧作品是根据卡维林的小说《两个船长》改编的《东北风》(Nord-Ost),于2001年进行首演并获得巨大的成功,也使得音乐剧这一艺术形式在俄罗斯开始流行起来。2002年开始,俄语版《巴黎圣母院》《罗密欧与朱丽叶》纷纷上演,之后荷兰国际公司Stage Entertainment进入俄罗斯市场,主攻国际知名音乐剧作品的俄罗斯化改编,与此同时,莫斯科轻歌剧院已经成为俄罗斯最重要的本土音乐剧创制机构之一,采用了长期驻场的演出策略,《安娜·卡列尼娜》《基督山伯爵》《奥尔洛夫格拉夫》等作品持续上演。玛丽娅·库兹娜表示,就像在中国一样,大家会将英语的音乐剧作品改编为中文版,大部分俄罗斯人还是更喜欢外国作品的俄语版本改编,而俄罗斯的原创音乐剧,大部分取材自世界经典文学作品。“俄罗斯人很喜欢取材于神话、故事、史诗、传说的音乐剧,比如《俄耳甫斯与欧律狄刻》;也很喜欢关于历史人物的音乐剧,如即将首演的《彼得一世在圣彼得堡》。”而俄罗斯音乐剧的推广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明星,以及专门针对音乐剧的电视竞技节目。“我觉得在我们彼此的国家的文化中都有许多有趣的东西,希望未来俄罗斯和中国能在音乐剧领域有愉快的合作。”

主题发言板块的最后,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洁的演讲主题为《以数据外探内视,推动产业共同成长》,从“看音乐剧”到“做音乐剧”,文化广场立足不同时期的发展目标,通过对剧院演出及制作项目的数据解读,不断沉淀、积累音乐剧演出和制作经验,逐渐找到在音乐剧专业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并在此过程中,与合作伙伴共同携手,共同成长。

而嘉宾对谈环节围绕三大主题展开。“讲好故事——音乐剧创作的文化需求和时代语境”对应创作者视野,“厚植土壤——音乐剧制作的文化环境与商业模式”复盘运营者思路,“产业聚合——音乐剧市场的多元样貌和模式创新”聚焦探索者视角,分层次地对内容讲述、商业经营和生态拓展三大板块进行了自由而深刻的讨论与交流,彰显出音乐剧产业不断催发内生动力、破局创新的勃勃生机。

论坛上,上海文化广场2023年度档期正式开放预订。2023年演出遵循“两个黄金比例”的排布原则,即主办与租场演出场次4比6,音乐剧/舞台剧与其他演出6比4。剧院依然坚持“四季分明”的排布节奏,春季原创展演、夏季时尚跨界、秋季周年庆典、冬季年末大戏。文化广场将在华语原创音乐剧展演季中为“首演首秀”及具备坚实合作基础的伙伴提供定制化的扶持政策,并为有一定周期规模、具备“大戏”品质的项目打开合作方式,鼓励投资入股等方式与伙伴共担风险、共享成果。而对于多年来一路同行的合作伙伴,“伙伴计划“将持续迭代项目运营与场地服务标准化流程,深度盘活文化广场37万会员和强大新媒体矩阵的优势,更好地为精品剧目和潜力新作赋能,实现伙伴诉求和观众体感的同频共振。在此基础上,文化广场将进一步明确演出项目的优先级序列,以阶梯式的扶持力度,打造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优质演出季。值得一提的是,论坛当晚,文化广场制作出品的音乐剧口碑佳作《粉丝来信》回归主剧场,座无虚席的场面印证了优质创制作内容对于市场活力的提振作用。

猜你喜欢
音乐剧俄罗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另辟蹊径
爆笑音乐剧的成功之路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
欲盖弥彰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