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斌
(广西国有高峰林场,广西 南宁 530001)
我国油茶种植历史悠久,种植区域多集中于长江流域以南。油茶是我国南方特有的油料植物之一,分布于18 个省,种植面积高达400 万hm2,年产量约80 万t。油茶林可以吸收林地的滞尘,对空气悬浮物具有杀菌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改善局部小气候。茶油为药食同源食品,美容保健功效显著,市场接受度较高。扩大油茶种植面积,探究其高产栽培技术,对提升当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油茶也被称为白花茶、茶子树,属于常绿小乔木,花期在每年的11 月至次年1 月,果期在9—10 月。油茶惧冷,喜温喜湿,尤其在花期,室外温度必须保持12~14 ℃。在油茶生长全周期,温度应保持为16~19 ℃,否则会出现低温落花落果现象,或者造成植株只长叶、不开花、不结果、含油率低等问题。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为16.8~23.1 ℃,全区降水充沛,干湿分明,气候温暖潮湿,可以为油茶种植提供良好的气候条件,进而促进油茶高产稳产。
2018 年广西全面启动实施油茶“双千计划”,5 年以来,该区将“双千计划”落实到位,“千亩油茶面积、千亿元产值”的发展目标得以实现。如今,广西油茶种植面积高达54.9 万hm2,居全国第三位,年产量约30 万t,综合产值高达317 亿元,油茶产业发展取得系列性新突破,平均产量逐年提升,如图1 所示。
通过图1 可知,2016—2021 年,广西油茶平均产量逐年递增,尤其在实施“双千计划”后,平均产量大幅提高,油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图1 广西2016—2021 年油茶平均产量
油茶的苗木培育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实生育苗和无性育苗[1]。
实生育苗在冬季和春季均可播种,春播时间为每年的2—3 月,秋播时间为每年的11 月中旬。播种前,可利用容器育苗法对种子进行催芽,露芽超过80%即可放入营养袋或营养杯中,从而加快油茶种苗生长发育速度,提高成活率,降低气温和季节变化对油茶产生的影响。但实生育苗法培育出的油茶林不整齐,在后续造林中可能出现后代分化大、茶果成熟期不一致、品种退化严重、盛果期推迟等现象。
无性育苗是指利用扦插育苗和嫁接育苗两种方法。在扦插育苗过程中,应选择叶片完整、叶芽健全、优良无性系品种作为母枝,将剪下的枝条放置阴凉处,剪成短穗喷水保湿,确保每穗带有1~2 片叶子,长度为3.5~5.5 cm,接口放在萘乙酸溶液中浸泡18 h。扦插育苗的土壤以黄心土为主,按照2∶1 的比例加入表土,确保土壤厚度为6~10 cm,pH 值不高于6。扦插育苗法可使油茶成活率达85%以上,扦插效果良好。嫁接育苗法指在嫁接前的35~40 d 取出裸根苗,用刀片劈开芽苗髓心处,开口为1 cm 左右,切成T 字形,便于套砧,之后进行接穗。叶柄一侧皮层要对齐,栽时压紧,可采用塑料薄膜密封,使接穗温度始终保持在25~28 ℃,确保罩内湿度不低于80%。嫁接育苗法可提升造林成活率,使得苗木根系发达,在嫁接繁殖的基础上提升幼苗抗旱抗病能力,实现油茶高产。
油茶对造林地的要求不高,在平原和山地丘陵处均可种植。为了确保油茶高产,应尽量选择土壤深厚、排水良好、透气性强、有机质丰富的微酸性土壤,禁止在石灰岩山地种植。种植前一年秋冬季需整地,整地方式为块状整地、带状整地和全垦整地[2]。块状整地主要呈“品”字型排列,栽植穴穴口规格为50 cm×50 cm×50 cm;带状整地主要按照行距开设水平带,定点挖穴,穴大开垦宽带,穴小开垦窄带;全垦整地指在坡度15°以内,需清除地表石块,种植穴规格为60 cm×60 cm×60 cm,确保土壤暴晒熟化。
在造林初期,播种密度应该根据经营目的、地形条件、品种特点确定[3]。在土壤有机质丰富的山脚或平原地区,播种1 125~1 350 株/hm2即可,株距为3 m×3 m;若种植地土壤肥力不均、坡度差异较大,应降低播种密度,播种1 125~1 335 株/hm2即可,株距为2.5 m×3 m。应采用合理密植方式,在播种前施加基肥或土杂肥,确保表土细碎、苗干端正、根土紧密、根系舒展,将盛果期覆盖密度维持在0.6~0.8。根颈低于地面2.5 cm,根部全部均匀蘸浆,播后覆厚度为5 cm 的土。
油茶树幼林根系较浅,固土保墒能力不强。如果杂草丛生,将会大量汲取土壤内的养分和有机质,与油茶幼苗争水争肥,不利于油茶成活。因此种植户应每年松土除草两次、除草抚育3 次,彻底铲除林地的杂草、灌木、藤类植被。根据林地杂草长势情况,确定除草间隔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两个月),确保杂草不会影响油茶生长。
油茶定植后应及时灌溉,灌溉时间不宜在土温较高的中午或下午,尽量选择10:00 之前和16:00 之后。在幼苗40 cm 范围内覆盖青草,一次性浇透水,浇水量为1.5~2 kg/株。广西干湿两季明显,如果遇到夏季高温少雨时节,将难以满足油茶生长所需,此时应采用机械化灌溉方式,补充土壤水分,满足油茶生长需求。尤其是中成林,要想避免其遭受日灼,最大限度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植株抗旱能力与造林成活率,在平原、山脚地区采取漫灌方式,在山地丘陵区结合喷灌和滴灌方法,满足油茶生长所需。以义禄和义丹品种为例,具体措施如下。
3.5.1 义禄
在平原、山脚地区应采用大水漫灌方式,雨天不灌溉。如果在雨天后3~5 d 仍未降水,可以采用人工灌溉和机械灌溉方式,恢复土壤补水,每3 d 灌溉1 次。
3.5.2 义丹
在山地丘陵区,种植户可以选择喷灌和滴灌方式。喷灌方法与漫灌类似,在雨天不灌溉,在雨天后1~2 d恢复灌溉,每日两次,每次喷灌时间持续1 h。需避开中午高温时间,在9:00 之前和16:00 之后进行。滴灌方式具有特殊性,如果当地未能持续降水3 d 或以上,就可以采用滴灌方式,24 h 不间断供水,依据“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遵循植株需水规律,满足油茶中成林的生长所需。
采用以上方法,油茶的鲜果产量如表1 所示。通过表1 数据发现,无论是喷灌、滴灌还是漫灌,平均鲜果产量均超过7 500 kg/hm2,成果率均大于90%,出籽率和出仁率均大于50%,产油量均高于405 kg/hm2,均可促进油茶稳产、高产。
表1 不同灌溉方式下油茶鲜果产量
油茶施肥应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在定植当年3 月可以施加25~50 g/株的尿素,结合0.2~0.5 kg/株速效氮肥。随着树体增长,适当增加施肥量,也可根据枝梢具体生长情况施加0.2%磷酸二氢钾溶液,充当叶面肥,保证油茶顺利越冬。油茶对温度较为敏感,进入冬季后应施入保暖越冬肥,具体施肥方式如表2 所示。
表2 油茶保暖越冬肥施加方式
根据油茶具体长势进行追肥,以调节生长为主,遵循根系生长需肥规律,提高施肥准确性,改良土壤结构。充分发挥肥料作用,避免出现油茶枝、梢、叶枯萎现象,从而提升油茶产量和品质。
新造林苗高约80 cm 时断顶,此时应在每个主枝上选留2~3 个强壮分枝(间距不小于5 cm)。同时,剪除弱枝、脚枝、枯枝、病枝。在早春(每年的12 月至次年2 月)适当修剪,一般以开心形、圆头形为主,确保树冠均衡发展,维持树体营养生长。
幼树前4 年应抹去花芽、叶芽。进入第五年后,每年11 月下旬至次年2 月整形修剪,要求枝条分布均匀、树冠通风透光。
3.8.1 软腐病
油茶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主要有软腐病、根腐病、炭疽病和煤污病[4]。软腐病是油茶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由黑黏座孢霉引起。发病初期,油茶叶尖、叶片部位会出现水渍状斑点,叶肉逐渐腐烂变软,2~3 d 内即可脱落。果实被害初期,表面呈现水滴状斑点,之后随着病情加重,果实表面出现褐色、黄色、黑褐色圆斑,导致果实软腐落果。软腐病的暴发期为每年5—9 月,暴发率为20%~95%。要想抑制该种病害,需制订特定防治方案,加强营林抚育。
种植户应在修枝剪叶过程中,探究植株发病规律,砍除病株,去除并集中焚烧交叉枝、过密枝、病枝、病叶,控制病原,避免病菌蔓延和扩散。同时,利用甲基托布津500 倍液结合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 倍液进行综合性防治,每间隔3 d 喷施1 次,对树冠和树干进行上下式喷雾,连喷3 次,可以控制病原。
3.8.2 茶梢蛾
油茶种植过程中,常见的虫害主要有茶梢蛾、象鼻虫、金龟子、白蚁和油茶袋蛾等。茶梢蛾幼虫在海拔800 m 以下的油茶林内发生频率较高,主要蛀食油茶的新梢部位,导致新梢枯死。茶梢蛾在广西一年发生1~3 代,幼虫在5—6 月化蛹,成虫羽化后开始产卵,幼虫孵化后爬至叶梢啃食背部叶肉,导致植株顶端芽叶枯死。
种植户应利用80%敌敌畏乳油1 000 倍液结合50%巴丹粉剂800 倍液综合性防治,也可以利用40%乐果乳油300 倍液结合2.5%天王星乳油2 500 倍液进行综合性防治,防治时必须喷施在有虫斑的叶背。此外,可以在油茶林内释放寄生蜂、步行虫、茧蜂、蜘蛛、蜻蜓、小蜂等茶梢蛾的天敌,抑制茶梢蛾,尽量少施用化学农药。
广西具备油茶种植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种植人员应利用扦插育苗和嫁接育苗两种方法,选择土壤深厚、排水良好、透气性强、有机质丰富的区域种植油茶。根据油茶具体生长情况,补充油茶生长所需的水肥,确保油茶可以顺利越冬。结合多种病虫害防治措施实现油茶高产稳产,为当地油茶种植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