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2022-09-05 07:21:02廖梦琳林晨志
右江医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波糖阿卡胰岛素

廖梦琳,林晨志

(福建省福州市第八医院内一科,福建福州 350000)

2型糖尿病为临床十分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以血糖升高、微血管病变、肾脏病变等为主要表现。患者多病程较长,需要长期规律使用降糖药物来维持血糖平稳,如若控制不良则将严重损害患者肾脏功能、眼部视力以及周围神经功能等,随着病程的延长还将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其发病主要是因为内源性胰岛素不足或发生胰岛素抵抗,是一种典型老年相关疾病。随着病程的延长,其将引起多种并发症,故针对病程较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选择药物干预时,在满足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还需关注用药安全性。阿卡波糖是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降糖药物,然而其单用效果有限,无法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故本研究主要探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0~74岁,平均(68.4±2.9)岁,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9~23年,平均(15.2±2.3)年,入组时体重指数21.5~25.5 kg/m,平均(23.7±0.4)kg/m;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61~75岁,平均(68.6±3.1)岁,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9~22年,平均(15.0±2.5)年,入组时体重指数21.6~25.7 kg/m,平均(24.0±0.5)kg/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纳入标准:诊断2型糖尿病明确,年龄60~75岁,既往精神状况正常,入组前签署同意书并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其他类型血糖升高、对拟用药物过敏、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确诊的恶性肿瘤、妊娠及哺乳期、既往使用本研究药物干预。

所有入组者均在糖尿病的健康宣传、运动与饮食干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针对周围神经病变使用甲钴胺胶囊(扬子江药业,国药准字:H20052315),每日3次,每次0.5 mg,依帕司他片(扬子江药业,国药准字:H20040012) 每日3次,每次50 mg。针对血糖控制上,对照组使用阿卡波糖(上海丽珠制药,国药准字:H20103077,批号:2019120518) 50 mg/次,每天3次,饭中与食物一同服用;观察组则联合应用二甲双胍(山德士中国制药,国药准字:H200023370) 250 mg/次,每天2次,两组均连续使用8周为1疗程。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控制相关指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外周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变化(双大拇指振动觉、针刺觉和温度觉变化)、外周神经运动觉传导速度(正中神经和腓神经),统计两组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大便不成形、低血糖、头晕)。

2 结 果

治疗前两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照组(<0.001)。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控制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外周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指标中大拇指振动觉、针刺觉、温度觉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观察组大拇指振动觉、针刺觉、温度觉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照组(<0.001)。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外周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比较(分,

治疗前两组正中神经、腓神经运动觉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观察组正中神经、腓神经运动觉传导速度显著大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照组(<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外周神经运动觉传导速度比较

两组发生恶心呕吐、大便不成形、低血糖、头晕的总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 论

2型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无法治愈,需要长期用药调控血糖。正常机体血糖通过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进行调节,血糖升高时机体自动分泌胰岛素以促进血糖转变为糖原或脂肪,降低血糖水平,血糖水平降低时则分泌胰高血糖素,提高血糖水平。针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是减少心脑血管、肾脏及眼底、周围神经等病变的关键,其不但可延迟糖尿病并发症出现时间,还对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阿卡波糖是一种糖苷酶抑制剂,可抑制各种α-葡萄糖苷酶,使淀粉分解成寡糖进而分解成葡萄糖的速度减慢,达到降低血糖水平的目的,口服给药后将显著抑制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尤其对于降低餐后血糖有重要价值。然而单用阿卡波糖其效果有限,往往无法达到维持血糖稳定的效果。

本研究观察组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后血糖控制相关指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照组。说明针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使用阿卡波糖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能更有效地调控患者血糖。另外,治疗后观察组外周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指标中大拇指振动觉、针刺觉、温度觉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外周神经中正中神经、腓神经运动觉传导速度显著大于对照组。证实针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感觉与运动神经传导能力均有重要价值。而且治疗过程中,两组恶心呕吐、大便不成形、低血糖、头晕等并发症差别不大。说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使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并不增加治疗不良反应。

二甲双胍为临床常用降糖药物,其通过降低肝脏葡萄糖运输量刺激肌细胞,促进机体吸收葡萄糖,有一定的提高内源性胰岛素敏感性能力。同时二甲双胍还具有显著的胰岛β细胞保护作用,可提高内源性胰岛素分泌,缓解胰岛素抵抗。且二甲双胍口服给药方便,吸收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与阿卡波糖联合使用可提高血糖控制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从而对患者生命健康保障起到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针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使用阿卡波糖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二甲双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改善周围神经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波糖阿卡胰岛素
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冬天来了!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大自然的一年四季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格列吡嗪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初诊Ⅱ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阿卡波糖抑制Ⅲ型α-葡萄糖苷酶动力学研究
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37例
中国药业(2014年19期)2014-05-17 03:12:15
临床常用胰岛素制剂的分类及注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