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扬州段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查及保护研究
—以扬州湾子街街区为例

2022-09-03 05:03唐溪远崔孜佳包广龙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文化产业 2022年22期
关键词:街巷扬州技艺

唐溪远 崔孜佳 包广龙 高 倩 唐 敏 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增强非遗认知、延续非遗传承的重要课题,非遗项目与相关物质项目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历史遗迹在调查非遗现存形态与历史演变进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研究非遗现状提供了新思路。以运河沿线乡镇街巷之一的湾子街为例,对湾子街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相关调查及研究,梳理出非遗项目与相关物质项目的特殊关系及保护对策。

大运河文化扬州段发展概况

中国大运河伴随着中华文明从农耕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缩影。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纽带,是各地区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的命脉。

中国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流经35个城市,总长1787千米。大运河“申遗”的牵头城市是扬州,二者关系密切。大运河见证了扬州古城的历史发展,也是扬州地域性文化的溯源之地,是商业贸易的汇集之地,也是昔日军事政治的必争之地,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历史上,前有隋炀帝巡幸,令这片土地上的人文景观崭露头角;后有清帝南巡,为扬州城的文化价值打下坚实基础,为这座城市留下了大量的遗产和景观。笔者在本文中就大运河扬州段沿线的湾子街历史遗迹进行调查和保护研究。

湾子街区域基本概况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

历史街区作为一座城市的历史遗存,能反映城市的历史、风俗、人文环境,展示城市丰富的文化风貌。湾子街历史文化街区地处扬州老城中部,是一条东北至西南方向的向斜街。街内建筑呈典型“自下而上”的布局形态,两侧枝蔓式小巷,构成“向心式”弧形城市空间肌理,这种布局在国内也难找其二。湾子街历史文化街区东至皮市街,南至风箱巷—梅花书院东—广陵路一线,西至国庆路,北至古旗亭街—莲桥东巷一线,规划用地总面积32.5公顷。街区内传统市井气息浓厚,街巷命名多与手工作坊、服务行业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于各个街巷,类型丰富。湾子街街区的街巷数量在扬州众多街区中名列前茅。

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根据《扬州市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

本文根据《扬州市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将扬州市湾子街两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规划,统计湾子街两侧区域包含的所有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分出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湾子街两侧没有传统体育和游艺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1)传统音乐(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2)传统技艺(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3)传统美术(传统美术、书法)

(4)民俗(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5)民间文学(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本文以湾子街两侧相关街巷与非遗项目为研究对象进行统计梳理,将重点汇集湾子街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空间分布、遗产等级、遗产分类、现状评估等方面的具体现状,利用调研数据,分析整理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营造湾子街文化空间提供数据支撑。

相关街巷

城市的主干路称为“街”,居住区内的道路称为“巷”,“巷”可直通“街”,街巷交错形成的这些道路网起着支撑和连接所有建筑的作用,如同组成城市的“骨骼”一般,并与城市的发展状况密不可分。而扬州因独特的城市历史进程使湾子街的街巷文化异彩纷呈。随着城市变迁与发展,湾子街产生了许多令人记忆深刻的街巷名称,而搜集的非遗样本与湾子街两侧相关街巷的现状特点颇有相似之处。据统计,与湾子街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街巷共有9例,分别为新民巷、打铜巷、得胜桥、花局巷、古旗亭街、富春巷、水致祥巷、大莲花桥、三义阁。

非遗项目

扬州古城街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它历经隋唐、明清的发展,其中孕育的文化数不胜数。在这些街巷中,有各种民间流传的民俗故事,有娓娓动听的民间音乐,更有惊艳绝伦的传承技艺。其间也包含着与湾子街两侧街巷密切相关的各种文化,将湾子街两侧街巷居民的生活往事娓娓道来。

据统计,与湾子街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13例,分别是古琴艺术、扬州装裱技艺、扬州漆器髹饰技艺、扬派盆景技艺、淮扬菜制作技艺、扬州玉雕、扬州富春茶点制作技艺、扬州三把刀、扬州理发技艺、水致祥巷故事、莲花桥巷传说、得胜桥故事、三义阁故事。

湾子街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分析

湾子街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属街道

湾子街两侧街巷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9处(如图1),湾子街东侧段有3处,西侧段有6处。从整体来看,湾子街西侧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湾子街东侧段的2倍。

根据使用属性将湾子街两侧的主要街巷分为6类(如表1):与功名、辟邪、吉祥用语相关的有3处;与手工作坊、服务行业相关的有2处;与花草树木相关的有1处;与民用设施相关的有1处;与寺庙祠观相关的有1处;与名人相关的有1处。

表1 湾子街两侧主要街巷名称表

表1 湾子街两侧主要街巷名称表(续表)

从整体来看,湾子街两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物质遗产项目(湾子街两侧相关街巷)的使用分类在街道全线分布较均匀。无论是各种民俗故事、民间音乐,还是传承技艺,它们与其物质载体都紧密相连。湾子街非遗项目的保护不仅要保留湾子街街巷的名称,还要对其内部的历史建筑、风俗文化进行整体保护。湾子街的非遗项目离不开物质载体相关街巷的支撑,这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离不开相关物质载体,应对相关物质项目与非遗项目进行同步保护。

湾子街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

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湾子街两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为:传统音乐有1处;传统技艺有6处;传统美术有1处;民俗有1处;民间文学有4处。

湾子街两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3处(如表2),湾子街西侧段有10处,分别为传统技艺4处、传统美术1处、民俗1处、民间文学4处;湾子街东侧段有3处,分别为传统音乐1处、传统技艺2处。从整体来看,湾子街西侧段的非文化空间类要素相对集中。

表2 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统计表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物质遗产项目中,非遗样本体现出与物质遗产项目(湾子街两侧相关街巷)相似的现状特点。例如扬派盆景技艺——花局巷,扬州富春茶点制作技艺——富春巷,水致祥巷故事——水致祥巷,莲花桥巷传说——大莲花桥,得胜桥故事——得胜桥,三义阁故事——三义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离不开相关物质载体,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湾子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级

根据《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记录情况,湾子街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处;湾子街东侧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处;湾子街西侧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处(如表3)。由此可知,湾子街东侧的国家级、省级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少于湾子街和湾子街西侧。

表3 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级统计表

现存问题与保护建议

现存问题

湾子街周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落实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1.相关建筑空间与活动场所减少

湾子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以遗存的方式展现,这与当地商业服务设施稀少,居民收入较低有着一定的关系。湾子街区域在历史的演变中,其绿化、商店、住房空间逐渐缩减,处于能够维持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临界点。街区原住民的迁出、公共休憩空间的缺失,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传承的机会,其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缺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部分人追逐物质文化遗产带来的利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懈怠,导致非遗传承流失,相关建筑空间失去原有特色。众多民间文艺、民间传说淡出人们视线,传统手工艺被现代化科技所替代,生活逐渐现代化与自动化。湾子街区域非遗保护现状不容乐观。

3.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划不当

湾子街区域的建筑空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不够紧密,主要源于当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不够重视。为求发展,各类原属于湾子街区域的资源逐渐外流,原属于这片区域的非遗文化个性逐渐消失。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空间的压缩、个性的消失,使居民和游客很难转化为受众,从而限制了街区文化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建议

1.让非遗文化融入生活

非遗是以人为中心,以生活为载体的,努力挖掘其多方面的内涵和价值,让非遗融入人们的生活。结合建筑本体的文物特色,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以增强互动体验,以湾子街特有的街巷、建筑等物质遗产为基础,让非遗在物遗中焕发新生机,进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物质遗产项目进行同步保护。

2.提高街巷居民的保护意识

积极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沟通,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当地非遗保护工作与其所在街巷之间的联系,力求加强居民的文物保护观念,让居民了解湾子街区域所蕴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如此既可以提升街巷与非遗的知名度,又可以增强公众对非遗与物遗的保护意识。

3.建立非遗保护的多元化资金机制

街巷空间狭小问题难以通过街巷居民进行改善,湾子街两侧相关街巷的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要想改善原住居民流失问题,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构建多元的资金机制。一方面是建立专项资金,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物质遗产项目的同步保护资金部分加入政府财政计划,建立非遗保护的多元化资金机制,在保障项目实施的同时做到资金收支公开透明化。另一方面是鼓励非政府部门的资金资助,结合湾子街的非遗实际情况制定保护机制。

根据当前我国对新农村建设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视情况来看,抓住运河带和周边农村建设融合的机遇,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手段,在治理与保护间寻求平衡点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整理分析了运河扬州段湾子街街巷的非遗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离不开相关物质载体,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应对相关物质项目与非遗项目进行同步保护。

猜你喜欢
街巷扬州技艺
王纬华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泥灰雕塑:青砖黛瓦上的技艺传承
扬州茶韵
人间烟火,最爱隐秘的街巷美食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蹉跎至暮年的初见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传授技艺
陕南乡村聚落街巷曲折特征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