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进潮
沮水是楚国的母亲河,发源于荆山之巅莲花池,始于泉眼,或潜或现,铮踪跋涉,汇流成溪,跌宕蜿蜒约八十余里,到了我的家门口,便成了汤汤不息的沮水河。
我是吃沮水长大的,也是在沮水里泡大的。我身上的血无疑是沮水变成的,我心中对沮水刻骨铭心的眷恋,贯穿生命。我对沮水最美好的记忆,除了在水里游泳嬉闹,那就是捣葛了。
说起捣葛,保康人就会自然联想起我的家乡宋家湾,那是一个因葛粉闻名的小山村。二十多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散文《故乡的天鹅蛋》刊登在《襄阳日报》上,描述了家乡采葛、捣葛、做葛的经过和场景,后来又在我的许多文章中零星地记述,我想把所有的文字都聚焦在对葛粉的热爱上,表达我对葛粉彻头彻尾的深情,甚至在无数次的梦中,我走到沮水岸边,抡起木槌捣葛。
宋家湾,我们都叫湾子。湾子里的人与葛相伴相生不知有多少年,从地下挖出来的千年坟砖,到地上几百年庙宇墙体,都有葛麻存在其中,增其坚韧不腐。宋家湾人对采葛、捣葛、做葛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仿佛血管里流着不是血,是葛粉。那黄不溜秋,粗皮厚糙的葛根,就像湾子里男人们的大腿和膀子,就连额头上的皱纹,也像缕缕葛麻。葛粉白得就像湾子里女人们未见过阳光的肌肤,嫩得就像点浆的水豆腐。女人嚼舌根的话,也带有葛粉的清冽味儿。湾子里的人,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用葛粉换来的。
湾子背后五六里的山岭下面,有孤儿山凹、牛栏凹、月亮凹三道深谷,谷底古树参天,虎豹出没,藤萝绕树,遮天蔽日,生长着无以数计的葛根。我大约五六岁时,随父亲来到这里,看见父亲挥动斧头,砍去杂树,豁开一片场子,吭哧吭哧地挖出盆粗碗粗的葛根,挑着或扛着回到家里。
采葛很有讲究,先说季节吧!必须在立秋之后,处暑进入高潮,到第二年春天惊蛰前后结束。惊蛰后葛根复苏萌芽,葳蕤繁茂,葛叶在接受阳光照射的同时,根浆饱满,在地下潜滋暗长,立秋后葛根收浆,藤叶枯萎,葛根成熟。除了头一年立秋和第二年惊蛰这段时间,是没有人上山采葛的,葛农懂得葛根的繁衍生长规律,不会无度的滥采。并且会把无用的根茎留下,待重新焕发生机。
湾子里的人把葛运用到极致,葛叶是很好的猪草,猪很爱吃,可以给猪肠胃清火,避免猪瘟。葛藤用来编筐子,做绳子。葛花用来凉拌做菜,拌懒豆腐。
一到盛夏,湾子里的媳妇们,挑起大箩筐,撅起小箩筐,上山打猪草刷葛叶。妈和姐姐经常说,刷葛叶时常常看到乌蛸蛇、黄安蛇爬上葛藤架吃葛叶,老远听见吃得呼呼响,蛇很大,有几庹长,小水桶粗,头上有“王”字,嘴有两个簸萁合起来那么大,能吞下一头小牛或山羊,吞人就像吸进一个蚊子。蛇吸引力很大,只要一张口,十几米外的人和牲口就被吸进肚子里。
湾子里的人眼睛比蛇毒,能从葛叶葛藤表面判断出几尺深的土下面是柴葛,还是粉葛。柴葛是不出葛粉的。只要看准一根粉葛,用斧头豁开场子,几挖锄下去,就能挖起几百斤的葛根,一个小伙子力气再大也挑不动。挖起的葛根,整体铺在地上,过细瞧瞧,大多像人形。这就是“巨参”或“南参”。“巨参”“南参”是相对于“东北人参”而言的。
葛根挖回来后就要刮皮,刮净后就得砸捶,叫捣葛。
捣葛的场面蔚为壮观。深秋的早晨,沮水河被雾霭笼罩着,男女老少涌向河面,女人刷起袖子,卷起裤子,踩进水里,用竹片、瓷片或铁皮刮去葛根厚厚的一层皮,男人把刮好的葛根垫在石头上,抡起木槌,一上一下砸个不停,响声映到对岸的红岩壁上,回荡着沉闷的“嘭嘭嘭”声,响声撕扯得悠长。男人累得上气接不住下气,鼻子和嘴巴里发出“黑哧黑哧”的聲音。女人们趁男人不备,捧起水,朝男人猛浇,惊得男人呲牙裂齿。男人一把抱住女人,踤进水里。这时候的男女疯狂,是不容自己的男人或女人发火的,否则认为你小气。至于回家后,怎样收拾自己的男人和女人,那又是另外一回事。总之,捣葛是男人或女人个性最释放的时候。
捣葛的场面,在《诗经·葛覃》早有记述:“葛之覃tan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yi是濩huo,为絺chi为綌xi,服之无斁yi。”葛藤长得长又长,漫山遍谷都有它,藤叶茂密又繁盛。割藤蒸煮织麻忙,织细布啊织粗布,做衣穿着不厌弃。葛麻成为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制作的布匹衣料,细腻美丽,清凉爽身。
湾子里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大腰盆,把捣烂的葛根放进去沉淀,上面是一层黄乎乎的水,用葫芦瓢舀尽,不断地用清水荡洗,就露出一层赭色葛油。葛油可以做成煎饼,味道精拽,是粮食的高级替代品。下层就是白生生的葛粉。用手抠出葛粉,在手心里上下抛动,魔术般地形成葛粉球,顺势往火灰里一滚,待水分吸干,就可以提篮小卖。
湾子里的人,把葛粉球叫做“天鹅蛋”。
在保康乡村、县城、大街小巷,凡是提篮卖葛粉的都是宋家湾人,葛粉一度成了宋家湾的代名词。
湾子里有了天鹅蛋,小孩子们就有了铅笔和本子,才走出了几位大学生,他们像天鹅一样翱翔在祖国的蓝天白云,有了天鹅蛋,姑娘们才能穿红挂绿,小伙子们才买上了双卡录音机、自行车、神牛拖拉机,老人们才能添衣增帽。湾子里过年的鞭炮声盖过沮水沿岸的村庄。天鹅蛋,成为村子里最珍贵的馈品,用来赠送远道而来的客人。
海峡两岸恢复往来后,我的六舅从台湾回来,带过去的就是天鹅蛋。临走前,他捧着天鹅蛋,泪流满面地说,我小时候最喜欢天鹅蛋。
我的在加拿大居住的好友,前几年回到保康,临走时,他什么都不要,只要几个天鹅蛋。
葛粉受人喜爱追捧主要是它的药用价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详细阐释了葛根的生长习性,采葛时间,配伍方法,根、茎、叶、花都是解毒生津良药。在我们那个医疗条件极其有限的年代里,牙疼喉疼眼红鼻塞胃火便结,葛粉就是灵丹妙药。倘若有人大汗淋漓,中暑呕吐,抑或酩酊大醉,葛粉搀白糖用泉水冲释饮下,立刻困顿即消,神清静智。葛粉生食生饮,才能最大的发挥药用功效。
随着时代的进步,大规模的产业发展,大面积的人工栽培,机械化生产方兴未艾,宋家湾的葛粉湮没在时代的海洋里,传统的手工制作,毕竟以繁重的体力为代价,效率效益低下,宋家湾人只好忍疼割爱,背湾子离沮水,选择其它的挣钱方式。城市乡村,再也看不到提着天鹅蛋叫卖的宋家湾人。前些年,我无意在县城看见有人提着天鹅蛋的叫卖者,带有怀恋的心情上前问是哪里葛粉,他竟说是宋家湾的,虽然我离开家乡已经三十多年,但湾子里的人大多都认识,当场指出他冒充宋家湾人,并且葛粉有假,正宗的葛粉不是纯白色,略带浅赭色,一捏就碎,呈三角形或多菱形,放在舌尖儿,一舔就化,点舌生津。我对那个冒充者非常恼火反感,充满敌意,事后我想,他是在给湾子里的葛粉做宣传,从他的身上,我找回了湾子里葛粉的记忆。
我还想过无数次,把湾子里葛粉传统手工制作恢复起来,也跟湾子里人商讨过,但都说很累,不划算。
去年春天受疫情影响,人们无所事事,湾子里人从居家隔离中走出来,重新拿起挖锄上山采葛,沮水岸边又响起阵阵捣葛声,天鹅蛋又装满葛农的大小筐子,被慕名而来买葛粉的人,一抢而空。疫情结束,人们纷纷走出村口,奔向祖国各地,沮水岸边的捣葛声又平息下来。
我正感到沮丧与失望,信步来到沮水边,忽然听见“嘭嘭嘭”的捣葛声,走近一看,竟是我的哥哥。我问他为什么没随人出去打工,他擦去额头上汗笑着说,眼下有千把个天鹅蛋订单,看样子还要请人帮忙,这生意一旦做起来,估计出去不了啦!他环望沮水河岸说,这真是捣葛的好地方啊!
我相信,沮水河边的捣葛声,会在一槌一槌的挥舞下,把历史与未来的长空连成一片,永不停息。
(作者单位:湖北省保康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