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天
(民航总医院皮肤科,北京 100123)
玫瑰痤疮(rosacea)原称酒渣鼻,属于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生在面中部,临床表现以脓疱、丘疹及毛细血管扩张等为主,目前尚未明确其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免疫、血管舒缩功能异常、毛囊虫、情绪、运动、日晒、酒精、辛辣刺激等因素有关,根据临床表现被分作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丘疹脓疱型、鼻赘型及眼型四种类型。大多患者自觉存在面部刺痛感、灼热感及干燥感,部分存在瘙痒感,少数易表现出神经系统症状,如失眠、烦躁等,甚至还会出现持久性或者一过性红斑。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具有易复发、病程长等特点,不仅影响到患者容貌,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心理负担。目前,四环类抗生素作为临床治疗玫瑰痤疮的首选药物,具有抗菌、抗炎作用,同时还能抑制皮脂腺分泌,但长期服用患者易发生嗜睡、头晕、细菌耐药及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而强脉冲光经凝固扩张毛细血管及对皮肤障碍进行修复,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还具备疼痛感轻微、光斑均匀等优点。临床对于多西环素和强脉冲光二者联合治疗痤疮的研究相对较少,其临床也效果存在差异。基于此,本研究结合2021年6月-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多西环素联合强脉冲光在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6月-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玫瑰痤疮临床诊断标准,临床分型为丘疹脓疱型;②入组前3个月无光敏性药物、糖皮质激素等使用史。排除标准:①瘢痕体质者;②合并光敏性疾病者;③孕期或哺乳期妇女;④合并精神疾病,无法配合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28~55岁,平均年龄(52.17±6.42)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病程(27.32±4.15)个月;体重49~75 kg,平均体重(61.78±7.15)kg。观察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30岁~58岁,平均年龄(52.74±6.57)岁;病程5个月~5年,平均病程(26.85±4.07)个月;体重50~77 kg,平均体重(62.54±7.23)kg。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多环西素治疗,给予盐酸多西环素肠溶胶囊(永信药品工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20030627,规格:0.1 g)治疗,使用频次:100 mg/次,2次/d,持续治疗8周。
1.2.2 观察组 采用多西环素联合强脉冲光治疗,分别在服用多西环素药物后第14 d、第35 d及第56 d各进行1次治疗。具体方法:选取QUEEN皇后光子嫩肤仪强脉冲光治疗仪(上海聚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鄂械注准20142091028),滤光片560 nm,设置双脉冲模式,将能量设置为22~29 J,设置光斑面积为34 mm×8 mm,将治疗部位存在淡红斑或中等红斑作为治疗终点反应;对于未达至终点反映部位,可适当进行1次重叠治疗;对于双侧颧颊部等特殊部位,其所需能量与其它部位相比较低。在第一次治疗前,对患者实施光斑测试,适当调整能量参数,对于不同的治疗部位可适当对调整能量参数。每次治疗前做好面部皮肤清洁,为患者及操作者佩戴上护目镜,将导凝胶涂抹在治疗部位,按照顺序进行治疗,每隔3周进行1次治疗,总治疗次数为3次;治疗完成后为患者清洁面部,并立刻冷敷胶原蛋白膜30 min,24 h后可清洗面部,并在48 h内不可使用任何的化妆品。治疗后叮嘱患者注意防晒,做好皮肤护理;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对于面部存在明显烧灼感或红肿症状者,可进行冷水湿敷或进行冷喷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面部红斑情况、表皮通透屏障功能及生活质量。
1.3.1 治疗效果 于治疗后8周结合患者面部瘙痒、脓疱、丘疹及红斑等情况进行评价,其中无效:积分降低幅度未超过20%;好转:积分降低幅度在20%~50%;显效:积分减少幅度在51%~89%;治愈:总积分降低超过90%。总有效率=(好转+显效+治愈)/总例数×100%。
1.3.2 面部红斑 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及8周后采用CEA红斑量表评估患者面部红斑情况,采用5级评分法:0分为无红斑,1分为轻微存在红斑,2分为轻度病变,红斑分布在面中部或者全面部,3分为明显冰面,红斑分布在面中部或者全面部,4分为严重病变,且红斑分布在整个面部,评分越高表明患者面部红斑程度越严重。
1.3.2 表皮通透屏障功能 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及8周后分别进行评估,包括:①角质层含水量,以皮肤水分测试仪(上海寰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京械注准20152260281,型号:HONKON-STC02)对面部对称区域的角质层含水量进行测量,同个位置进行3次测量后取均值;②经表皮失水量,以皮肤水分测试仪对面部对称区域的经皮失水量进行测量,同个位置进行5次测量后取均值。角质层含水量和经表皮失水量测量数据越低表明表皮通透屏障功能越好。
1.3.3 生活质量 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估,包括日常生活、社交体育、工作学习、个人生活、治疗感受5个项目,各项目评分以0~3分表示无、少些、严重及非常严重,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差。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面部红斑比较 观察组治疗4周及8周后的面部红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0.05),见表2。
表2 两组面部红斑比较分)
2.3 两组表皮通透屏障功能比较 观察组治疗4周及8周后角质层含水量,经表皮失水量低于对照组均高于对照组(<0.05),见表3。
表3 两组表皮通透屏障功能比较g/h·cm2)
2.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日常生活、社交体育、工作学习、个人生活、治疗感受评分均低于对照组(<0.05),见表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玫瑰痤疮属于慢性炎症皮肤病类型,临床表现为毛线血管扩张、持久性红斑与阵发性潮红等。目前,有关玫瑰痤疮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并未完全阐明,认为可能在一定的遗传基础上,受多因素诱导后出现天然免疫与血管收缩功能异常等表现。四环素类药物属于临床治疗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一线药物,临床常采用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其中多西环素属于第二代合成四环素类药物,其药代动力学较为良好,因其有较高的溶脂性,经口服方式用药后,吸收程度较高,且相较于第一代四环素类而言,此药物应用中患者发生胃肠道反应程度较轻,故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以多西环素药物对玫瑰痤疮疾病施治,作用机制如下:可对基质蛋白酶合成进行抑制,主要包括MMPs-3、MMPs-8、MMPs-9及MMPs-13等,促使KLK5与LL37合成降低,同时还能够减少炎性因子水平,如白细胞介素与肿瘤坏死因子等,进而对嗜中性粒细胞趋化与迁移进行抑制,降低活性炭与一氧化碳的产生水平;经对以上炎症通路进行阻断,以此来实现对炎性丘疹与红斑等症状的治疗,然而对于毛细血管的扩张效果并不理想。现阶段中,临床认为以强脉冲光治疗玫瑰痤疮疾病,具有以下优势:①选择性光热作用及热传导能够对扩张毛细血管进行破坏;②可作用在皮脂腺上,降低皮质分泌;③热效应能够参与到杀蠕形螨过程中;④具有光调作用,可加快皮肤屏障功能尽快修复。与此同时,此治疗方式还具有疼痛度低,易被患者接受、术后反应少等优点。现阶段,临床有关多西环素与强脉冲光联合运用于玫瑰痤疮疾病中的研究较少,且未明确其治疗效果。因此,本研究旨在明确多西环素联合强脉冲光治疗丘疹型玫瑰痤疮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观察组治疗4周及8周后的面部红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多西环素联合强脉冲光治疗丘疹型玫瑰痤疮,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面部红斑情况。分析认为,强脉冲光借助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对扩张毛细血管进行扩张,以此来发挥出治疗红斑作用,且经胶原重塑可对胶原纤维紊乱和皮肤弹性减弱现象进行有效改善,进而改善毛细血管扩张与红斑情况,降低了炎症发生;同时,观察组治疗4周及8周后角质层含水量均高于对照组,经表皮失水量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强脉冲光与多西环素联合应用提高了患者的表皮通透屏障功能,与阙冬梅等研究结果相符。分析认为,当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受到损伤后,易导致外界刺激因子侵入至表皮与真皮,不仅会导致炎症反应加重,同时还会进一步损坏皮肤屏障,增加经表皮的失水量,降低角质层含水量,多西环素联合强脉冲光提高了治疗效果,有效控制炎性反应,促进了患者皮肤屏障功能的改善。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日常生活、社交体育、工作学习、个人生活、治疗感受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多西环素联合强脉冲光治疗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康复。分析原因在于治疗后患者面部红斑与表皮通透屏障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增加了康复信心,从而提高了其生活质量。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如研究时间较短、病例数量较少、未深入分析远期疾病复发情况等,为了明确联用强脉冲光与多西环素对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还应加大样本量、延长试验时间、深入展开分析与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多西环素联合强脉冲光治疗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面部红斑面积,改善患者表皮通透屏障功能,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