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瑛琪
摘要:高校党建工作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具有传统兵工精神的沈阳理工大学来说,实行“党建导师制”不仅能搭建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桥梁纽带,让学生党建工作有制度、有温度、有力度,而且有利于创新党建工作方法,提升党支部的活力与组织力,推进学生党建工作的全面发展,提高新时代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文章从挖掘内涵、构建路径、创新载体等方面对“党建导师制”工作思路进行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导师制;高校党建;党建导师;兵工精神;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4-0007-03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青年的成长成才密切相关。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当代大学生的生长环境、学习环境都发生了极大变化,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丰富多元,大学生的思维差异越来越明显。所以,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大学生思想状态把握的难度也与日俱增。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结合,对推进学生党建工作、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为此,兵工高校实行“党建导师制”,逐渐成为促进高校党组织建设的热点话题。高校基层党组织安排专门的党建导师,可以为学生党建工作提供新的视角,促进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效,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自从我国部分高校基于“导师制”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实行“党建导师制”后,“党建导师制”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得以展开,并在学生党员培养和学生党建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全面实施班导师制度,即大一新生入学后学校党组织便为其配备与其专业相关的专业教师作为班导师,班导师会对其从提交入党申请书到发展成为一名党员,直至完成大学本科学业的成长过程负责,在专业知识、学业帮扶、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给予持续性的指导,以促进其全面发展。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则积极探索学生党员教育的长期发展体制,要求教工党员充当学生管理、学生服务、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领头羊。开展学生党建工作时,实行党员导师制,实现了工作体系和工作重心的创新。近年来,一些党建研究专家为深入探索兵工院校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径,促进学生党建工作的系统化、全方位开展,保证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中集美大学的林芳教授指出,党建导师制可以实现对学生党建工作的改革创新,能在极大程度上推动学生党建工作的发展。
通过文献查阅和整理发现,学者们从“导师制”内涵分析到“高校导师制”研究,再到“党建导师制”的提出,经历了一个较漫长的过程。目前学术界对党建与高校导师制相结合的研究还比较少,而且多是研究高校党建导师制的路径探索及引入载体,对高校党建导师制工作路径的研究较少。
1.学生党支部活动单一
就目前而言,学生党支部活动的开展存在活动方式单一、灵活性不够、探索性不强等问题。党支部开展学生党员教育活动时,大多是象征性地讲解一些政策性内容,或者是在重大节日开展一些红色活动,很少开展创新性的、能切实提高学生党员个人素质的有意义的活动,这导致党支部缺少组织力和活力,無法实现良性发展。此外,兵工类院校受招生政策及专业设置等因素影响,学生男女数量不均衡,党支部内男女生比例悬殊,再加上大学生思想特征较为单一,与其他类别高校相比,学生党支部的活力不足。党员党日活动通常是按照上级布置的任务来机械操作,不重视任务完成的实际效果,缺乏专业导师的引领和带动。由于学生党建工作缺乏长效的教育引导机制,部分学生在从提交入党申请书到成为党员的过程中表现得上进积极,但在成为一名正式党员之后,就逐渐变得懈怠自私。
2.基层党务工作队伍力量不足
新时期,兵工院校发展越来越快,办学水平持续提升,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学生党员的数量也逐渐增多,然而学校的基层党务工作队伍建设却相对滞后,党务工作者和学生党员的比例存在不协调的问题。部分院系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员、支部书记均非专职,甚至基层党委(党总支)的组织员配备也不足。这使得由高校辅导员及专业任课教师组成的兼职党务工作者成为学生党员培训、思政教育的关键力量。在基层党务工作队伍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及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势必会受到影响。
3.教师党员在育人过程中缺乏使命感
首先,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党建工作的主体之一,不仅负责学生日常管理教育工作,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然而,很多辅导员由于精力有限,通常每天在完成烦琐的事务性工作后,就很难再投入到党务工作中,无法从理论及实践方面给予学生党支部太多的帮助。其次,专业课教师在专业教学中没能很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进来,甚至一些专业教师根本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忽视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缺乏育人使命感。最后,党员专业教师虽然拥有较高的综合素养,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但除在课堂上开展教学外,无法通过其他途径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优势。
1.符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要做好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使每个师生党员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党建导师制的实行,创新了党建工作模式。党建导师制与兵工类高校兵工精神的结合,不仅契合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要求,而且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搭建了新平台。
2.弘扬兵工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爱国奉献、自强不息、求真务实、追求卓越”,是沈阳理工大学独特的精神财富。兵工人铸就兵工魂,沈阳理工大学充分发挥兵工精神的优势,将其作为红色精神的文化典范渗透于教书育人全过程,代代传承。党性修养的培育更需要真挚情感的投入,要让教工党员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发挥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的示范带头作用,将兵工精神转化为教书育人的情感,以党建工作推动学风教风的良性发展,利用兵工精神为党建导师制的实行,提供独具特色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充分发挥制度优势。
3.创新工作载体,提高工作效果
党建导师制的实行势在必行,其能够为兵工类高校培养政治素质过硬、综合素质一流的复合型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学校应以党建导师制为契机,充分发挥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作用。当前,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生源的持续增多、大学生党员数量的攀升,对学生党建工作的专业化、系统化和针对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党建工作迫切需要创新工作载体和工作模式,而党建导师制的实行,有利于创新党建工作载体,进一步培育争先创优的“亮点工程”和“示范基地”。
4.发挥党员专业教师的作用,搭建立德树人平台
高校是立德树人的主要阵地,教师是立德树人的实践者。高校基层党组织聘用党员专业教师作为党建导师,既能避免专职辅导员及组织员兼职党支部书记的交叉工作,解决工作任务繁重的问题,又能体现党员专业教师的重要价值,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在思政领域的传、帮、带作用。党员专业教师党性修养高,除了可以在专业上给予学生指导外,还可以与学生加强思想政治交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搭建更高水平的立德树人平台。党建导师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引导学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可以成立专门的工作室,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科研立项活动及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1.挖掘党建导师制的内涵
党建导师制的实行,有助于提高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力和活力,形成师生命运共同体。兵工类高校应该将自身特有的兵工精神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指引大学生党员的实践外化行为,以培养政治素质过硬、综合素质一流的复合型人才。党建导师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党建工作,以影响学生、指导学生,着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红色党史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
2.构建党建导师制路径
党建导师的选拔,简单来说就是在二级党支部的领导下,遴选出品行兼优、专业相适的党员专业教师担当党建导师。党建导师必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品德高尚,热爱教育,责任心强。开展学生党建工作时,党建导师要对提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进行全面考察,并定期开展党课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另外,党建导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等,帮助学生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给出相关启示,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学生。
3.创新党建导师制载体
(1)择优遴选,完善机制。学校要选择优秀的党员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担任学生党支部党建导师,使其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将兵工类高校特有的兵工精神融合到专业教学中,在基层党支部对所分管的学生进行长期的党性教育,深入学生党支部了解学生需求,探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途径,完善机制建设。同时,学校可以建立黨建导师制帮扶模式,通过“三会一课”党日活动、党员大会、组织生活会等形式,了解学生在基础课学习方面及专业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学生实时互动交流,突破时空限制,探索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党建导师要针对学生的个体特征,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并通过专业意识教育、科研训练、素质教育等方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学生党性修养、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帮助。
(2)付诸实践,凝聚合力。党建导师可以在学生党支部中成立工作室,带动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提高大学生的科研水平。对于有想法、有能力但没有寻求到合适团队的党员学生,党建导师可以通过学业引导、专项帮扶、优势梳理等方式帮助其创建科研团队,引导其参加科研立项和校内外各类实践活动。党建导师的引领,能够改变过去学生党支部活动方式单一、活动内容不足的现象,促进健康学风建设和整体素质提升,提高学生党支部活力,凝聚师生合力,建立师生命运共同体。党建导师要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探索个性化的真正受大学生欢迎的育人载体,从思想教育、专业、科研、创新创业等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培养,提升大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初汉平,姜莉莉,许腾,韩雪,李静芳.“党建导师制”模式建构进路———基于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制度创新的视角[J].菏泽学院学报,2020(03).
[2]林芳.“党建导师制”大学生党建工作新模式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9(03).
[3]张春伟,张尔秘.民办高校学生党建导师制模式的实践探索[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
[4]郭巧玲.构建“党建导师制”促进学生党建工作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04).
[5]郭巧玲.导师制引入学生党建工作的探讨和思考[J].北京教育, 2013(12).
[6]黄新建,姚冠新.大学生党建引入导师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9).
[7]代娅丽,谢媛媛,马伟宁.论在高等学校本科生党建中实行导师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04).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Party Construction Tutorial System" Model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ao Yingqi
(School of Automobile and Transportation,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enyang 110159, China)
Abstract: Party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ith the traditional military spiri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arty construction tutorial system" can not only build a bridge between Party construc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ke students Party construction work systematic, warm and vigorous, but also help to innovate the working methods of Party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the vitality and organizational strength of Party branches,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 Party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 Party members in the new era.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expounds the working idea of "Party construction tutorial system" from the aspects of excavating connotation, constructing path and innovative carrier.
Key words: tutorial system; Party build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arty building tutor; military spirit;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