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华,黄中建,张海霞,詹志超,廖丽亭,黄浦杰
(江西上饶市余干仁和医院肝胆外科,余干 335100)
胆管结石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为多发病种,研究发现,胆管结石的形成因素主要与胆道感染,胆道动力学异常及胆汁淤积等密切相关[1]。由于肝脏解剖结构复杂,致使长期以来,术后结石残留一直成为困扰肝胆外科的难题之一。根据肝脏解剖,胆管结石可分为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结石,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和内镜取石技术的进步,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逐渐简单,但肝内胆管结石处理仍然比较困难,尤其当复杂性肝管结石并发急性胆管炎时,由于感染重,胆管壁糜烂充血,手术取石风险大,术后结石更容易残留。早期,对于残留结石处理,我院大多术后采用纤维胆道镜从T管窦道进镜行碎石取石,取石效果欠佳;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疗器械的不断创新,我们联合应用斑马电子软镜和硬质胆道镜,先后从T管直接进镜,配合钬激光行碎石,取出残余结石[2],取得比较理想疗效。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近11年来采用不同方法对残余结石治疗的病例,以求探索一种更好疗效之治疗手段,现报道如下。
1.1 本组病例共62例,其中男21例,女41例,年龄27~75岁,均在我院或外院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1~5个月,并且T管都未拔除,T管型号24F或26F。经B超、CT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确诊肝内或(和)肝外胆管结石残留,其中胆总管残留结石5例,右肝管残留结石26例,左肝管残留结石15例,左肝管合并右肝管残留结石9例,右肝管合并胆总管结石残留7例。结石直径0.5~1.5 cm,胆总管直径0.7~1.7 cm。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斑马软镜+硬质胆道镜经T管碎石取石)与对照组(纤维胆道镜经T管窦道碎石取石)。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结石分布部位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s)
组别 例数(n)性别(n)男女年龄(岁) 胆总管直径(cm)肝左叶 肝右叶结石部位(例)左右肝管 胆总管 右肝管及胆总管观察组对照组t/χ2值P值31 31 10 11 0.072 0.788 21 20 54.39±13.84 54.55±14.51 0.045 0.964 1.11±0.27 1.07±0.25 0.502 0.618 78 0.088 0.767 14 12 0.265 0.607 54 0.130 0.718 23 0.218 0.641 34 0.161 0.688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已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T管型号≥24F,观察组留置T管时间≥1个月,对照组留置T管时间≥2个月。经磁共振胰胆管成像、CT与腹部B超、T管胆道造影等检查证实肝内或肝外胆管结石残留,具有手术适应证。
1.2.2 排除标准 T管型号过小,T管留置时间过短,合并肝内外胆管重度狭窄,或严重营养不良,凝血功能障碍,具有其他手术禁忌证。
1.3 手术器械 德国Wolf高清腔镜摄像显示系统,德国Wolf,6.0/7.5硬质胆道镜,深圳普东光电60 W钬激光碎石机,配200 um光纤,浙江桐庐JRG-Ⅰ医用灌注泵。国产斑马电子输尿管软镜及摄像显示系统,日本奥林巴斯P20型纤维胆道镜。
1.4 手术方法 观察组采用斑马软镜联合硬质胆道镜经T管碎石取石,对照组采用纤维胆道镜经T管窦道碎石取石。
1.4.1 观察组 患者取仰卧位,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术前留置胃管,常规消毒铺巾后,从T管管腔插入斑马软镜,根据CT片或磁共振片提示结石位置,寻找到肝内或肝外胆管结石,将钬激光设置能量2焦耳、频率20,医用灌注泵流量设置0.6~0.8 L/min,压力设置100~120 mmhg左右,镜下将结石粉碎(术中B超引导软镜寻找结石)。碎石完毕后退出斑马软镜,再采用硬质胆道镜从T管进入,将医用灌注泵流量设置0.8~1.0 L/min,压力设置180~220 mmhg左右,将肝内胆管结石碎片冲洗出体外,术中可配合使用取石长钳或套石网蓝取石。检查无活动性出血,术中B超检查无结石残留,手术结束,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术后2~3 d经T管胆道造影或CT、磁共振检查确定无结石残留再拔出T管,若结石仍有残留则2~3 d后可再次取石。
1.4.2 对照组 患者取仰卧位,采用连续硬膜外麻或局麻,常规消毒铺巾后,从T管插入斑马导丝至肝内胆管,拔出T管,沿斑马导丝从T管窦道小心插入纤维胆道镜,根据CT片或磁共振片提示结石位置,寻找到肝内或肝外胆管结石(术中B超引导寻找结石),若结石≤0.6 cm,则使用套石蓝直接取出,若结石较大,则从操作孔插入钬激光光纤,将结石粉碎后再用套石蓝取出,术毕另修剪相应型号引流管1根,从窦道重新插入胆管引流,术后2~3 d胆道造影或CT、磁共振检查确定无结石残留再拔出引流管,若仍有残余结石则3~5 d后再次纤维胆道镜取石。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治疗费用、术后住院时间、一次性结石取净率;疼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4分)、胆道感染、出血、窦道撕裂胆汁漏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第一次手术后复查CT、磁共振、或经T管胆道造影,判断一次性结石取净率。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中30例(96.8%)患者结石一次性完全取出,1例因残留结石数目多,分布较弥散,为手术安全,控制手术时间,3 d后采用同样方法经T管行碎石取石,成功取出。对照组中17例(54.8%)患者结石一次性完全取出,14例出现残余结石,术后3~5 d又经T管窦道行纤维胆道镜下碎石取石,其中8例经2次取石,其余6例取石次数在3次及以上。观察组一次性结石取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费用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治疗一般资料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治疗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 例数(n) 手术时间(min) 术后住院时间(d) 住院费用(元) 一次性结石取净率(%)观察组对照组t/χ2值P值31 31 34.84±11.70 69.77±15.60 9.974<0.05 4.16±1.04 7.29±2.96 5.560<0.05 7858.84±1193.95 7695.53±1066.36 0.565>0.05 96.8%54.8%14.862<0.05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术后两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有胸腔积液、腹痛、胆道感染、窦道撕裂胆汁漏、胆道出血等,观察组1例因术中钬激光灼伤胆管壁致少量出血,对照组1例为窦道损伤出血,另2例也因钬激光灼伤胆管壁出血,经过治疗均好转,观察组并发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n(%)]
肝胆管结石手术后结石残留发生率普遍较高,文献报道约35%~50%[3],具体原因很多,主要和以下因素有关:(1)急性炎症期行胆道探查时胆管水肿糜烂,容易胆道出血,不适于长时间取石。(2)胆管畸形狭窄,结石不易发现[4]。(3)复杂性肝管结石,且结石数目过多,分布较散。(4)合并严重肝硬化。(5)基层医院条件限制,医务人员技能有限或缺乏胆道镜及碎石设备。残留结石随着术后胆管水肿消退,肝功能改善,胆汁分泌增多,或因重力作用、体位改变,有可能逐渐下移至胆总管,重新形成梗阻,此时若拔除T型管,则窦道可能长久不能愈合,所以,对于第一次手术结石未完全取尽患者,T型管的选择与放置非常重要,更不能简单用内置管取代T管引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我们是尽量采用24F以上型号T管引流,并且术中应根据取石情况判断术后残留结石大致分布,正确选择T管引流方向,以便为Ⅱ期经T管取石提供方便。关于T管放置的要求和技巧,我们具体体会如下:(1)T管放置应遵循能够形成短、粗、直窦道的原则[5],放置位置应靠近肝门部[6]。(2)T管横臂应修剪适宜:横臂太长,影响日后斑马电子软镜进出胆管,太短则容易脱出,我们体会是靠近肝门横臂修剪成1.5 cm左右比较适宜。(3)如果考虑术后左右肝管都有结石残留可能,则T管出口应选择在右上腹直肌外缘1~2 cm处,术后取石可兼顾左右肝管;若只有左肝管残留结石,则T管出口应选择在右肋下3~5 cm交腋前线;若只有右肝管残留结石可能,则T管出口应选择在右侧锁骨中线交肋缘下偏左部位。
目前国内外报道对肝胆管残留结石治疗手段主要有[7]:(1)重新进腹手术。(2)经T管药物溶石。(3)经T管窦道使用胆道镜取石。(4)利用十二指肠镜行内镜下取石。重新进腹手术由于创伤大,患者难以接受,同时也容易引发医疗纠纷;药物溶石由于效果差、副作用大,且溶石药物据文献报道有降低细胞活力,对细胞线粒体和溶酶体有毒性作用[8],目前已很少应用;经T管窦道利用纤维胆道镜Ⅱ期取石是目前各级医院普遍采用方法,但由于纤维胆道镜镜体较粗(5 mm左右),进出T管或窦道费力,容易致窦道水肿出血,对Ⅲ级肝管及更细胆管残留结石显露困难,又由于弯曲过大,进入胆总管下段取石容易出现胆总管撕裂损伤,甚至损坏胆道镜,所以实际使用价值有限;十二指肠镜主要适用于胆总管结石,对肝内胆管结石基本上无能为力,而且,内镜下取石容易出现十二指肠乳头狭窄,消化道出血,胰腺炎等并发症[9]。
观察组我们将经T管路径取石进行改进,不需要拔出T管,采用斑马电子软镜和硬质胆道镜交替从T管直接进镜,行碎石取石。斑马电子软镜为我国近年研制产品,具有清、细、灵的特点,它的像素高,图像清晰,镜体细小灵活,直径只有2.7 mm,镜头端外形呈子弹头型,转弯半径很小,很容易经T管插入胆总管,可轻易进入左右肝管及每根分支胆管。它的操作通道3.6Fr,配合使用200 um钬激光光纤碎石,不影响进水出水,视野清晰,加上同轴性操作方式,利用斑马软镜寻找结石,及粉碎结石,犹如囊中取物,非常轻便[10]。但软镜操作通道只适合钬激光碎石及套石网篮取石,如果用以冲洗结石则通道偏小,硬镜操作通道比软镜通道明显大,故结石粉碎后,再改用硬质胆道镜,从T管进入左右肝管,利用冲洗水流能将结石碎片快速取出,同时,由于硬镜本身特点,术者操作更方便,对于胆管狭窄的处理,硬镜更有独到之处,可利用钬激光将狭窄部位烧灼扩张,取出嵌顿结石,硬镜对肝内胆管巨大结石、铸型结石的处理也比软镜轻松[11]。对照组中,由于纤维胆道镜弯曲半径大、镜体较粗,不但取石速度慢,而且难以到达Ⅲ级肝管,尤其左外下分支胆管及右前叶下段分支胆管结石[12],更难以寻找。本研究中,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取石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取石方式更有优势。
纤维胆道镜的取石手段主要依靠取石网篮,硬性胆道镜的取石手段相对更多更有效,既可用网篮取石,还可以用取石长钳或金属三爪钳取石,更适合用冲洗方式取石。笔者体会是:对于小于0.4 cm结石大多可用硬镜冲洗取出,大于0.5 cm小于0.7 cm结石适合用取石长钳或取石网篮取出,大于0.7 cm结石则用钬激光击碎后取出。
本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主要有胸腔积液,对照组并发症除胸腔积液外,还有窦道损伤、胆道出血、感染、腹痛等。观察组并发症相对较轻较少,对照组并发症则明显较多。在两组病例手术时,术前控制胆道感染非常重要,利用钬激光碎石时,要注意钬激光损伤镜头,及灼伤胆管壁[13],利用硬镜冲洗胆管时,要控制水压,冲洗时间不宜过长[14],取石时间通常不超过1 h[15],否则容易胸腔积液,甚至肠管积水急性扩张,我们术前插好胃肠减压管,可有效减少肠管积液扩张的发生。
综上所述,治疗肝胆管结石术后残留结石,经T管途径采用斑马电子软镜和硬性胆道镜结合,术中配合B超定位和钬激光碎石,能够更加有效取出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不但取石方便、速度快、成功率高,而且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