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鸿怡 章 静 张燕双
护理质量评价是评估医院临床护理质量好坏的重要部分,而护理质量应具备科学、量化的指标数据。护理管理者[1-2]认为,应使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检测和评估护理质量,但因缺少信息化支持,对于指标数据的收集、分析等较为困难。医院信息系统是通过电子计算机及通讯设备,为医院各科室及部门提供相关患者诊疗信息及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数据交换等用途[3-4]。信息技术对于医院临床治疗及护理管理均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为护士从手工劳动中解脱,从而提升护理工作效率[5]。目前,国外虽已有较为成熟的护理管理信息系统,但国内与国外相关制度、理念等均存在差异,因此其软件实用性不高[6]。本研究通过护理信息系统构建护理质量结构化体系,旨在为实现护理管理质量的科学性、信息化及高效性。
2020年1月-12月我院未使用护理质量信息系统,从护理部及各科室提取数据;2021年1月-12月我院依据护理质量结构化管理流程,由信息中心及护理部构建护理质量信息系统,从系统各模块提取数据,取相同45名护士的护理数据作为研究对象。
1.2.1质量管理工作台 建立护理部-大科-科室三级管理体系,并采取一、二、三级质控对护理质量和安全实施评估。工作台可充分展示登录人员全部质量管理工作及每项工作的当前状态,并可显示各级质控任务的已完成数、待完成数及工作总数,且能够直观的查看登录人员参与各项护理质量考评标准的当前状态及得分。
1.2.2质量管理(P) 包括质控指标和质控计划两个模块。(1)质控指标:三级质控组长(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年年初制定护理质量管理指标项目及目标值,且对每项指标项目与相应护理质量考评标准进行关联并下发给全院护理管理者;二级质控组长(大科护士长)根据片区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方案对下发的指标项目、目标值及关联的考评标准进行二次编辑后下发给管辖片区科室护理管理者;一级质控组长(科室护士长)根据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方案对下发的指标项目、目标值及关联的考评标准进行三次编辑。(2)质控计划:由一、二、三级质控组长根据各级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方案建立质控工作任务并下发给质控人员,包括质控计划名称、质控检查频次、质控计划周期、质控人员、检查范围和检查表单,并可实时查看质控计划的完成情况。
1.2.3质量检查(D) 包括质控检查和检查结果查询两个模块。(1)质控检查:质控人员在接受质控任务后实施检查,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均设置被查的患者及护士,且分别与NIS智能护理系统和护理人力资源系统(图特科技)对接,质控人员只需录入被查患者住院号和被查护士工号,相关详细信息即可自动获取保存。界面显示已结构化的护理质量考核扣分标准,质控人员只需进行勾选。(2)检查结果查询:根据三级管理体系进行权限设置,各层级质控组长可对该质控层级的所有护理质量考评标准的考核结果进行查看、撤销、修改、复制和删除,对进行中、未检查、未开始、超时未完成和已完成的护理质量考评标准进行实时管控。
1.2.4质量分析(C) 包括质控结果分析和质量改进计划两个模块。(1)质控结果分析:可形成护理质量改进书,运用鱼骨图对考核结果突出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寻找重要因素,制定改进计划与措施。(2)质量改进计划:该模块仅对三级质控和二级质控开放,三级质控和二级质控组长筛选重点或高频问题,提出整改要点,确定责任人,下发书面整改通知。
1.2.5质量改进(A) 包括上级检查整改、质量改进评价和质控讨论会议记录三个模块。(1)上级检查整改:该模块为质量改进计划后的流程,一级质控组长对三级质控和二级质控组长下发的整改要点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针对整改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后提交二级质控组长。(2)质量改进评价:二级质控组长对于一级质控组长提交的整改情况进行实地追踪后进行评价,并提交给三级质控组长;三级质控组长对于一级质控组长和二级质控组长提交的整改和追踪反馈情况进行再次追踪后评价,体现护理三级管理体系。(3)质控讨论会议记录:系统自行导入当月三级质控、二级质控和一级质控存在问题,按质控级别、表单、频次进行汇总,各层级组长组织讨论分析,确定要因和整改措施,并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评价;三级质控组长和二级质控组长可对各科室质控讨论会进行查阅审核。
1.2.6质量统计 包括护理问题反馈书、护理质量分析报告、护理质量反馈汇总表、统计分析四个模块。(1)护理问题反馈书:可根据层级权限查看书面整改和及时整改的内容。(2)护理质量分析报告:可根据层级权限查看书面整改项目、原因分析、整改措施和评价结果。(3)护理质量反馈汇总表:可根据层级权限筛选一定时间内各护理质量考核结果的平均分和合格率。(4)统计分析:包括科室综合成效统计、表单扣分问题的统计、表单综合成效统计、计划完成情况统计、抽检合格情况统计、被查护士层级统计和指标完成情况统计等模块。可对存在问题的频次、被查护士层级占比、无菌物品抽检合格率及护理质量管理指标实际值与目标值对比等进行统计,并采用柱状图、饼图和柏拉图等质量管理工具进行分析。
1.2.7系统设置 包括组织结构设置、检查表单设置和质控组设置三个模块。(1)组织结构设置:系统管理员可对三级质控、二级质控和一级质控人员,质控范围和组织结构名称进行新增和修改。(2)检查表单设置:系统管理员可对护理质量考核评价表名称、分类、检查类型、计算方式、总分、合格分及版本号进行新增和修改,同时可查看已停用和修改的表单。(3)质控组设置:系统管理员可对医院护理质控组进行新增和修改。
(1)护理工作效率:比较使用前后单次护理人力调配耗时、单项护理质控耗时、月护理培训分析耗时、月护理教学分析耗时、月护理绩效分统计耗时、问题点检出至分析整改耗时指标情况。(2)护理质量:护士长参照护理质量评价表进行评分,包含分级(基础)护理、护理安全、危重患者护理、消毒隔离、优质护理、文件书写、急救器材管理及急救技能7项,每项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高。
表1 使用护理质量信息系统前后护理工作效率的比较
表2 使用护理质量信息系统前后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 (分,
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后,单次护理人力调配耗时、单项护理质控耗时、月护理培训分析耗时、月护理教学分析耗时、月护理绩效分统计耗时、问题点检出至分析整改耗时均明显缩短(P<0.05)。分析原因主要为,传统管理过程中,相关检查任务分配、患者相关资料记录等均由护士进行人工操作和记录,而通过应用护理信息系统,即可携带移动终端至医院各科室实施检查[7],对存在的问题及困难,调查清楚后录入系统内,从而有效省略了由纸质版记录至电子版的部分[8-9]。此外,护理信息系统能够有效提升护理管理效率,使各人力资源管理更具动态化[10]。通过模块管理功能能够实现医院护理部-大科-科室三级垂直管理信息化,使分级管理能够被监控,充分提升工作效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后,分级(基础)护理、护理安全、危重患者护理、消毒隔离、优质护理、文件书写、急救器材管理及急救技能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分析原因主要为,传统护理质量评价难以至现场评价,且无法进行大数据采集。而通过建立护理信息系统可实施大数据分析,利于管理者了解实际护理工作情况,从而找到各问题存在的关键原因,并制定相应措施加以改进,最终有效提高护理质量[11-12]。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通过PDCA循环改进模式,以各类数据分析图寻找背后存在的规律和问题,利于管理者科学做出正确决策,使护士长在管理各病区时能够保证同质化[13]。此外,护理部能够做到实时监控,并对护士长工作进行实时指导,评估各部门质量分值以找到薄弱处实时改进,最终可显著提升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护理信息系统构建护理质量结构化体系可显著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