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产妇孕晚期睡眠质量对婴儿睡眠模式的影响研究

2022-09-02 12:45李阳平
临床护理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月龄孕产妇初产妇

李 阳 李阳平

睡眠障碍是妊娠期常见问题,约有40%~80%的孕晚期女性有夜间睡眠质量差情况,多表现为睡眠时间短、睡眠效率低等,其影响因素为初产妇、妊娠压力、焦虑抑郁情绪等[1-2]。临床对初产妇孕晚期睡眠保持着高度关注,但侧重于对孕晚期睡眠与妊娠结局、胎儿生长发育相关性的分析,而鲜有文献关注其对婴儿睡眠模式的影响,难以为婴儿睡眠-觉醒模式形成促进护理提供参考[3-4]。本研究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初产妇及其分娩婴儿150例为研究对象,并分别于婴儿出生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测定其睡眠数据,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初产妇孕晚期睡眠质量与婴儿睡眠的相关性,明确初产妇孕晚期睡眠质量对婴儿睡眠模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初产妇及其分娩婴儿15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初产妇;我院规律孕检孕产妇,且足月分娩;单胎妊娠;孕期未出现妊娠合并症;孕晚期未经历重大创伤性事件;无造成睡眠障碍的相关疾病;对研究知情,同意参与。排除标准:婴儿伴有出生缺陷或相关疾病;孕期有镇静剂用药史;婴儿伴有可能影响睡眠的相关疾病;研究期间孕产妇或婴儿因疾病或其他原因退出研究;未配合完成睡眠数据采集者。

1.2 方法

1.2.1调查工具 (1)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5-6]:采用PSQI问卷分别于孕28~31周(Q1)、孕32~35周(Q2)、孕36周至产前(Q3)对初产妇孕晚期睡眠质量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紊乱、使用睡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7个因子,共19个自评条目。采取4级评分法,每个因子0~3分,总分0~21分,评分≥7分为睡眠障碍,5~6分为睡眠一般,≤4分为睡眠良好。(2)睡眠质量核心指标:包括日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夜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夜间醒次数。(3)一般资料问卷:初产妇资料包括年龄、孕周、分娩方式、居家睡眠环境等。婴儿资料包括性别、出生体重、喂养方式、日喂养量、睡眠环境等。

1.2.2调查方法 (1)资料收集方法:回顾分析母婴临床资料,确定一般资料问卷调查项目对应信息并录入,通过口头问询了解母婴居家睡眠环境并做出评价,分别为良好、较差。(2)孕晚期睡眠监测方法:借助智能手环或运动手表监测初产妇孕晚期睡眠,获取孕28~31周(Q1)、孕32~35周(Q2)、孕36周至产前(Q3)3个阶段的睡眠数据,手机下载手环或运动手表匹配APP,登录后进入后台获取统计数据,包括各阶段日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夜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夜间醒次数。(3)婴儿睡眠监测方法:借助智能手环或运动手表按初产妇相同方法监测婴儿睡眠质量,监测时间分别为出生后2周(T1)、1个月(T2)、2个月(T3)、3个月(T4),取月龄满月当周数据反映阶段睡眠质量;如仪器监测失败,则由家长自行监测、记录婴儿睡眠数据,夜间睡眠数据可通过录像监测、回放视频获取。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初产妇孕晚期睡眠质量监测结果,表1

表1 初产妇孕晚期睡眠质量监测结果

2.2 婴儿睡眠质量监测结果,表2

表2 婴儿睡眠质量监测结果

2.3 初产妇孕晚期睡眠质量与婴儿睡眠模式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3

表3 初产妇孕晚期睡眠质量与婴儿睡眠模式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r值)

3 讨论

3.1 初产妇孕晚期睡眠质量与婴儿睡眠质量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初产妇孕晚期睡眠质量呈下降趋势,其他睡眠质量核心指标随孕周增大变差。朱丽霞等[7]研究显示,孕晚期妇女PSQI评分为(5.56±2.69)分,孕晚期妇女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焦虑、抑郁情绪状态相关。初产妇因缺乏分娩经历,对分娩疼痛及不良妊娠结局的认知不全,产前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分娩恐惧,且越临近分娩恐惧情绪越严重,对睡眠质量的影响越大。研究显示,孕晚期妇女睡眠质量受体内雌孕激素变化影响大,且随孕周增大,孕产妇体型变化越明显,导致其躯体不适感显著增强,且孕晚期产妇多伴有腰痛、皮肤瘙痒、尿频等不适感,导致其出现入睡困难、睡眠潜伏期长或夜间易醒等问题,睡眠核心指标出现相应变化[8-9]。本研究结果显示,婴儿早期随月龄增大日睡眠时间及夜间睡眠时间延长、睡眠效率增高、睡眠潜伏期缩短、夜间醒次数减少。闻芳等[10]对6月龄婴儿夜晚睡眠觉醒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婴儿出生前后3个月是睡眠-觉醒模式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其后期睡眠质量影响极大。婴儿出生后睡眠环境与宫内完全不同,故出生早期婴儿需适应睡眠环境,随着月龄增大,婴儿逐渐熟悉并适应睡眠环境、照护模式,加之生长发育需求,婴儿睡眠质量得到显著改善,睡眠潜伏期、夜间醒次数显著缩减,而日睡眠时间、夜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显著延长或增大[11]。

3.2 初产妇孕晚期睡眠质量对婴儿睡眠模式的影响分析

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初产妇孕晚期睡眠质量与婴儿睡眠指标相关,证实初产妇孕晚期睡眠质量对婴儿睡眠模式形成有影响。出生~3个月是婴儿睡眠昼夜节律形成的关键性阶段,而夜间睡眠时间、日睡眠时间是评价其睡眠质量的重要指标。既往研究显示,睡眠昼夜节律的形成可追溯至胎儿期,孕妇保持健康、充足睡眠能为胎儿生长发育创造有利条件,以促进其神经系统健康发育[12]。孕期反复觉醒可造成孕产妇体内交感神经兴奋度提高,导致机体皮质醇浓度发生变化,胎儿觉醒时间也会受到影响,该效应可持续至新生儿期,且以出生早期最为显著,而随月龄增大,加之相关手段干预,能实现对婴儿睡眠-觉醒模式的调节,促进新模式形成,孕期影响显著下降。郭灿等[13]通过对母亲孕晚期睡眠、新生儿睡眠实施监测获取睡眠数据,结果显示,母亲孕晚期睡眠质量可对新生儿睡眠产生影响,但该研究并未明确母婴各睡眠指标的相关性,其影响程度不明。本研究虽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明确了初产妇孕晚期睡眠质量与婴儿睡眠模式的相关性,并未考虑到产后母婴同室情况下,产后初产妇睡眠质量对婴儿睡眠模式的影响。杨丽等[14]研究显示,产妇孕晚期睡眠质量对产后睡眠质量有影响,孕晚期睡眠质量正常产妇产后睡眠正常保持率可达到60%,但孕晚期伴有睡眠障碍产妇产后睡眠质量转归率不到10%,而此类孕产妇睡眠问题可继续影响婴儿睡眠模式,如产妇产后夜间反复觉醒造成婴儿睡眠环境变化,进而影响其睡眠质量,如对该因素缺乏考虑,则易造成潜在偏倚。

综上所述,初产妇孕晚期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且对婴儿睡眠模式有一定的影响,临床应密切关注初产妇孕晚期睡眠质量并加以调节,以促进婴儿形成良好的睡眠-觉醒模式。

猜你喜欢
月龄孕产妇初产妇
初产月龄对奶牛泌乳性能及长寿性的影响分析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贫血及生长发育现状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在自然分娩初产妇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
2014—2018年陕西省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护理干预在预防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下分娩镇痛的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分析自由体位护理在初产妇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认识和了解HIV感染诊断和疾病进展的预测指标——CD4+T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