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诊推拿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效果研究

2022-09-02 12:45麦少云刘牧军王禹燕刘映霞
临床护理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单纯性腹部脾胃

麦少云 刘牧军 王禹燕 阎 闯 刘映霞

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内脂肪大量堆积,超出正常范围。研究证实[1],肥胖能够引起多种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已经成为许多疾病的危险因素或直接致病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模式与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的肥胖、超重人群数量逐年增加,并出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2]。因此,控制肥胖进一步发展,寻找有效的体重控制手段十分必要。目前,采用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饮食管理、运动干预等为主,但常用的减肥药物副作用较为明显,手术则存在受益小且风险较大的情况,运动与饮食法减重的持续可行性低,见效较慢[3-6]。循经腹诊推拿法与穴位贴敷法根植于“脏腑-经络”理论,是中国传统医学外治法中的重要方法。本研究探讨腹诊推拿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就诊的单纯性肥胖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单纯性肥胖临床诊断标准;(2)属于脾虚湿阻证型;(3)患者对研究知情同意,配合度高。排除标准:(1)内分泌疾病导致的肥胖;(2)因库欣综合征、垂体瘤等引起继发性肥胖;(3)患者处于妊娠期或是哺乳期;(4)存在继发性高血压;(5)精神状态异常,存在抑郁症或有精神类药物使用史;(6)患者存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7)近期(3个月内)有减肥经历。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性33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38.69±5.49)岁;平均腰围(120.59±15.69)cm;平均脂肪率(39.23±2.36)%;肥胖程度:轻度23例,中度25例,重度12例。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38.72±5.63)岁;平均腰围(121.64±15.74)cm;平均脂肪率(39.31±2.43)%;肥胖程度:轻度22例,中度24例,重度14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腹诊推拿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

1.2.1干预准备 (1)组成干预小组:由科室护士与中医科医师2名组成,中医科医师给予科内护士推拿与穴位贴法理论及操作教学,护士经学习并由中医科医师考核合格后方可参与研究。(2)材料与器械准备:将人体经络图张贴于护士站明显位置,以便护士查看。将泽泻、枸杞、荷叶、佩兰、川芎、黄芪、草决明、荔枝核、丹参、桑葚、山药按比例研磨成粉状,以适量姜汁调制成糊状,将药糊均匀涂抹于3cm×3cm的空白穴位贴上,制作完成备用。准备适量玉米淀粉备用。将腹诊推拿法及穴位贴敷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相关知识印刷备用。

1.2.2患者宣教 将腹诊推拿法及穴位贴敷法宣教手册发放给患者,实施干预操作前由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相关宣教,并现场演示部分操作方法,消除患者疑虑,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认知度及对操作的配合度。

1.2.3实施干预

1.2.3.1腹诊推拿法:(1)摩腹法。操作者手掌掌面贴于患者腹部皮肤,以肚脐为中心实施操作,脐部行顺时针方向摩腹。操作时动作要轻快灵活, 频率适中,禁止带动皮下组织。(2)运腹法。操作者手掌掌面贴于腹部,以肚脐为中心进行操作,掌根为发力重点部位进行顺时针方向运腹。操作时注意手部动作要沉稳着实,频率适中,并带动腹部皮下组织。 (3)推腹法。操作者两手拇指指腹或者大鱼际叠加在患者腹部的任脉、脾经、胃经、肾经及肝经的循行路线,自上而下实施推法。操作时腰部、肩部、手腕部须同时平稳发力,频率适中并带动皮下组织。 (4)拿腹法。操作者双手拇指与其他四指分别放于腹部一侧,提捏患者腹部肌肉和皮下脂肪,频率与力度要适中。(5)点腹法。操作者拇指指腹在患者腹部中脘穴到中极穴的连线上循经脉点按,注意下手的力度要适宜。(6)振腹法。操作者示指、中指与无名指并拢后发力振动腹部(以神阙穴为中心),注意频率与力度适中。

1.2.3.2穴位贴敷法:将制备好的穴位贴分别贴敷于患者中脘穴、胃腧穴、脾俞穴、关元穴、天枢穴、丰隆穴、足三里穴、气海穴、水道穴,单侧交替敷贴,每2天敷贴1次,每次敷贴8h,干预12周为1疗程。

1.3 评价指标

(1)体重指标:检测患者体质量指数、脂肪率与腰围变化,检查由同一医师进行。(2)中医症候:观察患者肥胖、水肿、肢体困重、身体乏力、尿少、腹胀、舌苔薄腻等症状的发生情况,依据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赋分0、1、2、3分,分值高表明症状改善程度越差。(3)糖脂代谢指标:记录两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体重指标水平的比较,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体重指标水平的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的比较,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的比较 (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糖脂代谢指标水平的比较,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糖脂代谢指标水平的比较

3 讨论

肥胖作为现代社会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元凶之一,患病率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进步而持续攀升,肥胖可造成一系列社会与心理问题,已被社会重视。单纯性肥胖与发病机体脂肪细胞的形态变化密切相关[7-8]。中医认为,单纯性肥胖的病机在于患者饮食无节制,喜好肥甘厚味,导致脾胃受损,运化异常,反化为浊脂,注入机体肌肤之间,导致痰、瘀、湿浊不断产生,机体经络受阻不畅,痰湿内生,而发肥胖。在朱震亨的《格致余论》中提出“肥人多湿,瘦人多火”,认为肥胖的主要形成因素是病者体内痰湿积聚,故而在肥胖症的临床治疗中健脾运胃,燥湿化痰是首要治疗原则。《脾胃论》中云:脾胃俱实则能而肥,脾胃俱虚则不能而瘦,或食少而肥,虽肥四肢不举,盖脾实而邪气盛。单纯性肥胖患者应给予健脾胃,袪痰湿,益气活血之法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中医症候积分、体重指标水平、糖脂代谢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腹诊推拿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能降低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腰围和脂肪率,降低中医症候积分及FBG、TC、TG、LDL水平,且在单纯性肥胖的对抗中较单纯常规护理方案具有更好作用。

腹诊推拿法是以经脉脏腑理论为基础,以脾胃经脉为主而行的腹部推拿法,该法既能够抑制胃腐熟水谷的功能,还能够促进脾脏运化升清的功能,从而实现了对单纯性肥胖患者食物摄入与排泄两方面问题的干预。手法操作强调对患者的肌肉、脂肪与内脏相结合进行调理,兼顾整体与局部,可实现标本同治。腹诊推拿法所选择的穴位、经络与手法有机结合,第一步使用摩腹、运腹、推腹、拿腹法进行脏腑功能的调节,使患者上中下三焦的气机通畅,使肺气得以宣发,脾胃得到健运,调整患者的水液代谢与大肠传导功能,从而消水降脂。第二步对患者的中脘穴到中极穴的水平线间进行循经脉点穴,足三阴经与任脉在小腹相交,任脉循证人体前正中线,经过整个腹部,刺激任脉经穴可治疗经脉循行部位的相关病症,起到舒畅气机,健脾祛湿之功能。神阙穴禁针,振法作用于神阙穴及其附近区域可补脾益肾,养血活血,宁心安神,消积导滞。振腹法对丹田与脾胃部位适当刺激,抓住人体元气升发与输布两大环节来调节患者元气的升发运行。

穴位贴敷法所用药糊配方具有健脾益气,活血祛痰之功效,黄芪、山药与佩兰为君,可补益正气,壮其脾胃;丹参与川芎共为臣药,可行气活血,通经袪瘀;佐药分别有草决明、泽泻、荔枝核及荷叶、桑葚、枸杞,前三味具利水行气,温经散寒之功;后三味可补肾益精滋阴,清热利湿。在穴位选择上以胃经、脾经、任脉及脏腑腧穴为主,其中中脘穴、胃腧穴、脾俞穴、天枢穴、足三里穴主治脾胃病变,可促进脾胃功能恢复;关元穴、气海穴培元固本,补益正气;丰隆穴去湿化痰;水道穴调理经气,健脾行气。研究证实经络的循行路线具有低阻抗、低流阻、高导声等特征,机体阴阳之变化在同一腧穴不同时间内可产生系列变动,可证实传统经络理论具有较强可靠性[9-10]。穴位局部分布有丰富的神经并与脏腑配对,刺激穴位时神经刺激传入中枢,激活人体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系统而实现治疗、抗病目的[11-13]。

综上所述,腹诊推拿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能更好的改善单纯性肥胖患者症状,纠正体重指标及糖脂代谢状态,且安全性高,操作简单,可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单纯性腹部脾胃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微创小切口术在单纯性阑尾炎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当归芍药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单纯性卵巢囊肿的临床研究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中医专家谈养胃之道
黄精治乏力
新年心愿宝宝有个好脾胃!
细嚼慢咽护脾胃
小肠旷置术治疗单纯性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