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玉仙 祝鸣兰 杨媛 叶小云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浙江 杭州
2019年4月,《国务院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正式颁布,国家高度重视并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建立。2021年,浙江省在工作部署中高度重视优化政务服务,对浙江数字化一体化建设提出了要求,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服务的一体化平台。
入院患者的院前准备“一站式服务”是指,将入住病房后完成的术前准备工作前移进行。患者根据医生开出的住院申请和相关检查项目,在入院前完成检查,手术患者需要完成麻醉评估、护理评估、健康宣教等,为后续的住院和疾病诊疗节约时间,节省人力资源成本。在平均住院日、床位周转率、住院费用等方面,都有着显著成效,有效提高了医患满意度,使临床医护人员能够将更多时间精力投入患者诊治工作。
院前准备“一站式服务”是在我院2013年开展预住院日间手术模式的基础上,整合相关医疗资源,创立入院“一站式服务”模式,对于缓解医院床位紧张、缩短住院日和降低患者住院费用等具有积极作用。
特别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下,我院就诊患者的背景复杂、高峰时段人群密集,收治患者入院面临巨大挑战。我院不断探索创新,在预住院管理模式下进一步探索并实施一站式院前准备中心模式。
联合党政办、医务部、护理部、麻醉手术部、检验科、B超室、IT中心、财务科、客服中心、质量管理办公室、后勤等多部门,联合创立一站式院前准备中心,历时半年准备工作,通过责任分配,多次协调会议,工作进展反馈,磨合改进,最终在门诊一楼大厅落地实施。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用最短时间、最佳质量、最优效率、最低成本,服务更多患者。
在此之前,患者按“预住院”流程办理入院,患者需要辗转于多个部门及窗口办理手续,登记缴费,再打印预住院检查单据,最后到各楼层等候完成相关辅助检查,等候时间长,流程烦琐,尤其对外地就医患者极其不方便。
通过多次流程改进,在院前准备“一站式服务”模式下,患者在一个窗口享受集成服务,减少患者来回奔波;通过科学设置窗口,实现“一窗办理”。结合智慧医疗建设,减少患者现场预约,实现患者网上自助提交住院申请服务要求,定制个性化服务,集约相关流程,入院后的检查项目前移到一站式院前准备中心完成。
(1)一窗办理。医生开立住院申请单,选择住院类型,患者到一站式服务窗口登记、缴费、打印检查单据。医护人员指导患者整个检查步骤流程及注意事项;负责预约特殊检查,如PET、骨密度、特殊部位B超、听力测定等。窗口工作人员还负责入院患者的流行病学史筛查、健康码核查、耳温测量等工作,为患者入住病房把好疫情防控“第一关”。
(2)一站检查。经过“一窗办理”后的患者,信息会传送到一站式院前准备中心。患者通过预约号,“一号到底”地完成相关检查工作,以及麻醉和护理相关准备,为病房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对年龄大、行动不便的患者,引导至单独窗口,优先提供服务,由工作人员或志愿者提供帮助。
(3)一站评估宣教,健康教育。待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后,系统自动导入评估队列,患者在此完成麻醉门诊评估、手术评估及相关宣教,建立院前档案。详细情况如图1所示。
图1“一站式服务”流程图
(1)建立危机管理制度。床位协调中心加快安排病情变化患者前往相应病房。护理评估设立随访机制。
(2)针对病情变化、病情严重患者,医生及时根据病情,快速预约合适的检查时间,避免患者多次往返于门诊。一站式院前准备中心由于空间集中,对于病情严重和恶化患者,便于及时跟麻醉医生、护理评估团队协调沟通,及时通知床位协调中心通过绿色通道,将患者安排或跨科收治到相关科室住院。
加速康复外科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应激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围绕相关影响因素,结合患者个体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指导;积极转变患者观念,提高患者参与度与依从性,减少术后并发症。
床位协调中心根据患者登记时间、病情急缓、手术档期、检查完成情况,合理安排床位,结合跨科收治原则,合理利用床位。
在入院前,患者一站式地完成检查、评估、健康宣教,自动进入床位队列排队。床位协调中心根据每日科室床位和患者排队情况,安排患者入院。工作人员负责相关禁忌证排查,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完成筛查;协助患者完成住院流程,帮助患者顺利住院,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患者的不同住院需求。
秉承“一窗办理”“一站式服务”,医保关系转接、费用缴纳、出院手续、费用结算、清单打印、基本信息采集、门诊挂号、开立各种证明、咨询投诉等,在综合服务窗口办理。设立全能岗培训考核、岗位轮转,让各位工作人员熟悉工作业务,合理设置服务窗口,减少患者往返次数,实现集成服务,集中办理各项业务。
以本院滨江院区为例,比较实施后(2020年7月―12月)与实施前(2019年7月―12月)的患者平均住院日、平均待术日、床位利用率、床位周转率、入院检查耗时、住院费用消耗、护理人力资源、临床医护满意度、患者满意度等。连续1个月收集固定时间的患者一站式院前准备中心的检查耗时,结合传统“预住院”方式下的患者检查耗时,进行对比分析。
应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频率或构成比,进行统计学描述;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则以均数、标准差描述,不满足则用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描述。运用方差分析探讨模式实施前后是否有差异,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住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平均待术日比较。实施后的平均住院日减少0.54天,平均待术日减少0.52天,详情见表1及图2。
图2 各月平均住院日、待手术日比较
表1 住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和平均手术日
(2)住院患者的入院检查耗时明显减少,有效节约了人力资源,提升了床位利用率和周转率,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见表2)。
表2 住院患者的检查情况
(3)各临床医护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医护从服务态度、工作效率、床位总体安排、跨科收治等方面进行评价反馈,临床医护满意度有所提升(见表3)。从患者角度,分别从环境满意度、服务态度、等候时间等方面进行评价反馈,患满意度有所提升(见表4)。
表3 医护满意度调查
表4 患者满意度
《2020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公布了全国十大最拥堵的三甲医院,表明患者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非常迫切。以某发达国家为例,20世纪90年代至今,在总量减少23%、病床数下降39%的情况下,平均住院日持续降低,近年来已稳定在5.5天左右。
因此,切实推进“效率医疗”改革,提高每张床位的利用率,才能从短期和长期两个维度,真正破解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困境。平均住院日、费用消耗指数、床位利用率、床位周转率等指标,都是“效率医疗”的直观反映。
我院通过落实“一站式服务”模式,患者办理入院的检查耗时、待术时间、平均住院日等都显著降低;床位利用率提高0.63%,床位周转率提高4.74%,人均住院费用降低,节约了人力资源;同时,有效提高医患满意度,提升服务体验,主动地缓解患者无法第一时间住院所产生的焦虑感。由于医护人员在工作上高度专业化,也会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患者诊疗。
公立医院迎来新发展阶段,无论是面对我国优质医疗资源短缺的现状,还是总结世界其他地区的医疗事业发展经验和教训,一味扩建新院、增加床位,并不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根本途径。
运用高效协同工作机制推动效率医疗势在必行,完善数字信息系统,建立一体化服务平台,将大数据技术融入医疗服务流程的每个环节,打破部门之间的业务壁垒,提升信息的流动性,打造一个为患者服务的综合型服务平台,增强医务人员和患者对政策的理解与认同,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高制度运行的稳定性。
通过应用“一站式服务”新模式,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保障医疗信息流通,整合医疗资源,创造了高效的患者就医模式。国家需要、患者需要、医院需要、员工需要,在效率医疗背景下,“一站式服务”模式应运而生,这也是当前新医改的新思路和大胆尝试。
可以在医院大厅内设置专业的引导人员,通过召集志愿者或者配置专业的引领人员的方式,让各类病患及其家属更多地了解入院准备“一站式服务”的各项功能服务。不仅要继续深入推进优质护理,还要保证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人员素质,建立管理制度,可在“ACCEPT”方案基础上形成标准化流程,确保每一环节的规范和有效,包括评估和决策(assess-ment)、控制和管理(control)、有效沟通(communi-cation)、动态评价(evaluation)、充分准备(prepa-rationandpackaging)、安全转运(transportation)。
院前准备“一站式服务”,就是围绕“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的目标,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将智慧医疗、一体化和现代化贯穿到医院内部管理工作,对医院体制机制、组织构架、方式流程、工具手段等,进行全方位和系统性重塑,这是一项集成创新。
在患者的入院准备工作过程中,传统入院模式存在准备时间过长、工作效率较低下、人力资源成本浪费等问题。医院建立“一体式服务”模式,对所有人员的工作方法、工作成效及软硬件设备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高度协同,有效沟通交流,惠及居民就医。
综上所述,本研究仅在一家三甲医院进行调查研究,缺乏全国各地医院的样本调查,存在一定局限性。下一步将加大样本量收集,在多中心开展该模式的应用效果验证,收集与分析入院患者一站式院前准备中心检查的相关影响因素,从而进一步改善流程。目前,院前检查还存在医嘱漏开、错开、欠完整等情况,尽管已经采取住院医嘱系统套餐、窗口工作人员核对等机制,但还是时有发生。一站式院前准备中心将一边推进、一边完善、一边改进、一边创新,不断改进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