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初探

2022-09-01 06:22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2年8期
关键词:资产事业单位管理

金 城

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 甘肃 兰州

新时期事业单位要不断提高资产管理水平,以适应时代发展。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有助于准确把握战略发展目标,规范资产管理行为,促进资产管理水平提升。对此,事业单位要深刻认识加强内部控制的意义,剖析基于内部控制的资产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策略优化资产管理工作。

一、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主要内容

1.货币资金管理

事业单位开展货币资金管理,要注重控制货币资金风险,完善预算体系,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契合单位实际,选用合适方法管理货币资金。事业单位要增强预算编制科学性和约束力,规范货币资金使用流程。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货币资金管理的监管,杜绝虚列支出、以拨列支等违规行为。事业单位要加强事前审计,保障项目资金使用安全,并公开公示审计结果,根据审计形成的反馈实施整改,有效完善货币资金管理。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内控制度,规范会计行为,保障内控制度的落实执行,明确各部门的内控实施权限。事业单位要强化货币资金付款业务审核力度,明确审批权限、程序和方法,尤其是大额现金支付,完善其借款审批和报销制度。

2.存货管理

事业单位开展存货管理,要注重控制存货风险,建立健全存货周转流程。事业单位要综合考虑外部环境和内部运行状况,根据实际需求,科学制定周转流程。事业单位实施存货管理,要准确掌握存货信息,详细核查相关信息记录。财务人员要全面掌握单位财务情况,为后期采购原材料提供数据依据。事业单位申请采购时,应根据实际需求,制订合理的采购计划,形成科学决策。事业单位在实施采购的具体过程中,要加强内控管理,详细制订采购方案,避免过度采购;对采购人员加强管理,保障采购质量;规范采购验收程序,准确判断采购物资的性能、质量。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内部稽核机制,加强仓库稽核和实物盘点,确保账实相符。

3.固定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要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契合自身实际,对固定资产购置、维护、使用、处置等环节提出具体要求,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流入流出。事业单位要构建固定资产监督机制,加强内外部监督,对固定资产实施全过程监督管理,落实执行各项监管制度,保障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事业单位明确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成立专职部门,明确其管理权限,对固定资产实施定期盘点,加强固定资产账务处理,通过构建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对固定资产进行合规处置。事业单位要统筹固定资产,全面掌握家底情况,合理购置和充分利用固定资产,加强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提取和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固定资产效用,避免资产浪费和资产闲置。事业单位要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对固定资产实施高效的信息化管理。

二、加强内部控制对于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意义

1.准确把握战略发展目标

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能增强单位的资产管控力度,有效应对环境变化,并引导工作人员加深对资产管理工作的理解,有助于准确把握战略发展目标。

2.有效规范资产管理行为

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能促进对各部门的监督调控,并规范资产管理行为,能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和资金浪费,还有助于灵活调整资金支付方式和时间,能有效规避潜在风险。

三、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设计

1.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要清晰梳理和重新设计资产管理流程,清晰划分资产管理各项职责,增强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促进各部门构建高效有序的业务流程,采用先进的资产管理手段,构建统一的资产管理标准。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要明确核心问题,为重新设计资产管理流程夯实基础。要编制资产管理流程图,明确资产管理涉及的关键问题和风险点,构建上下一致、高效有序的资产管理系统。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相对较少,其业务较为简单,具有较清晰的流程。此类事业单位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强化内部控制,紧扣资产管理涉及的关键环节,弥补资产管理存在的缺口,有效完善资产处置流程,加强资产监督力度,将绩效评价与风险管理贯穿于资产管理全过程。

图1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图

2.公益二类事业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面存在一些特殊性,其单位业务的复杂性和专业性相对较强,从整体上看,缺乏清晰流程,难以对其进行整合。对此,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要在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内部监督的基础上,强化内部控制,实施流程化的资产管理模式,并加强资产管理与其他业务的整合,构建实时性、集成化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并配套构建反馈机制和事务公开机制,将绩效评价与风险管理贯穿于资产管理的全过程。

图2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图

四、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实现路径

1.加强信息化建设

事业单位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单位各部门信息沟通,并对实物资产管理、价值管理、资产使用、预算管理等内容进行集成,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资产流转出现管理缝隙。事业单位要依托信息化技术,实现实时全面的资产管理,对各项资产数据进行高度共享。事业单位在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要统筹规划,综合考虑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建设措施,并注重增强安全性。

2.加强制度适用性

事业单位要针对资产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适用性较强的管理制度,对资产管理目标形成清晰准确的认识。事业单位实施资产管理,要以资产保值为主要目标,在此基础上,促进资产实现合理增值,同时兼顾资产管理效率。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其资产管理目标要契合单位发展战略,增强公共服务效果,不能片面追求资产收益,而忽视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对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而言,要制定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的资产管理目标,以资产保值为主要目标,避免资产管理商业化,杜绝权力寻租现象;对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而言,其资产管理要以促进资产实现合理增值为主要目标,以市场为标准,讲究资产管理效率,摆脱对公共财政的依赖。

3.推动资产管理流程规范化

部分事业单位具有较为庞大的资产规模,涉及复杂的业务工作,此类事业单位要推动资产管理流程规范化,对资产管理流转涉及的各项环节加以梳理,按照相关制度,对各项环节构建规范化的程序。事业单位如果有条件,可对一般业务实施流程化梳理,依托信息系统对资产管理流程与其他业务流程进行集成,督促资产管理工作遵循相关制度运行。

4.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过程中,也要不断完善绩效评价体系,明确评价角度、度量指标、绩效评价与薪酬管理的关系等。事业单位要将资产管理与个人绩效评价结合起来,激发各部门人员参与资产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5.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事业单位要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全面开展风险管理,促进资产管理工作与风险管理紧密结合。事业单位强化风险管理,要做好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警等内容。事业单位可邀请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资深的财会人员,契合单位资产管理实际情况,构建高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实现对资产管理潜在风险的有效规避。

五、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良好的内控管理意识

事业单位在运营管理的实践过程中,沿袭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缺乏良好的内控管理意识,对内部控制对资产管理的重要作用缺乏深刻认识。同时,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工作中,未能契合自身的运营管理需求构建科学的资产管理体系,对资产内控管理功能缺乏正确认识。部分资产管理人员重视资产采购、忽视资产管理。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人员疏于考核,难以形成规范的资产管理制度,对资产管理造成阻碍。

2.未能科学使用单位资产

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部分事业单位未能契合自身实际科学管理和合理调配单位资产。部分事业单位现行的资产管理制度存在漏洞,资产使用呈现出较强的随意性,资产消耗较大。同时资金使用合理性、科学性有待提高,给资金管理的后续工作增加了难度。部分事业单位部门之间缺乏高度的信息共享和顺畅的沟通交流,影响资产管理相关数据的传递共享,不利于资产管理相关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影响资产管理成效。

3.缺乏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

部分事业单位缺乏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内审部门和机构缺失,部分事业单位虽设置了内审部门,但缺乏较强的独立性,难以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成效。部分事业单位缺乏对内部审计的关注,在审计单位资产时,仅由财务部门实施核查,难以对单位资产形成严格有效的内部监管,影响资产管理的实际效果。

六、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优化策略

1.增强资产内控管理意识

事业单位要引导资产管理人员增强内控管控意识,增强责任感,提升资产管理工作力度,开展高效有序的资产管理,从整体上促进资产管理水平提高。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引导员工树立良好的资产内控管理理念,使他们深刻认识内部控制对于资产管理发挥的重要作用。事业单位要严格遵守资产管理各项制度,契合单位运营管理实际情况,科学构建资产内控管理制度,制定统一的资产管理规范,明确相关岗位职责,督促资产管理人员严格按照规范对自身行为加以约束。

2.加强内部控制

事业单位为保障资产管理高效安全,要加强内部控制,从整体上提高内控人员的思想觉悟。事业单位要对资产管理人员实施绩效考核,准确评估其业务能力,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事业单位要针对资产管理工作配套构建责任制度,对于资产管理人员人为因素导致的财产损失,要分辨责任,对违规人员进行惩处,督促资产管理人员端正工作态度。

3.完善资产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要完善资产管理体系,具体可从如下方面着手:一是构建科学的资产管理体系。事业单位要遵循资产管理各项要求,科学构建资产管理体系,增强资产管理的规范性和有序性,确保内控管理的高效有序开展。二是要对单位资产使用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为资产管理人员制定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三是综合考虑时代发展需求,在开展资产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引进应用ERP系统,实现资产管理信息化。

4.优化内部审计监管

事业单位在开展资产管理的实践过程中,要保障内审工作的独立性,避免内审工作受其他因素的制约影响,促进内审部门充分发挥其监督功能。事业单位要从整体上提高内审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增强其责任意识。事业单位不仅要增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还要增强其权威性,保障公正公平的内部审计,及时跟踪资产管理的实际状况,及时发现资产管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审计工作完成后,事业单位要剖析资产内控管理存在的漏洞,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优化,通过书面形式向各部门反馈,保障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5.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事业单位在开展资产管理的过程中,要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对资产管理潜在风险的及时预警和有效控制。事业单位要对各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分析,梳理资产、资金、采购、存货等方面存在的风险点,找准风险管控的关键点,开展有针对性的风险管控工作。事业单位要科学构建风险预警模型,对各项业务活动加强监督调控,对经济业务活动中潜在的各类风险隐患加强预防。当风险发生后,要及时应对处置,尽量消除风险危害;事后阶段,要构建应急调整机制,降低资产损失。

6.完善内部预算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要不断完善内部预算管理体系,优化资产管理模式。资产管理要渗透融入预算管理,构建完善的资产管理模式。在编制预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资源配置的各项要求,对资产购置具体方案和配套预算进行上报,加强预算编制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的衔接,形成合理完整的预算。事业单位对于土地、房屋等固定资产存在的账实不符问题,要采取针对性较强的处置方法进行处理,要落实内控评估,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控。

综上所述,当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缺乏良好的内控管理意识、未能科学使用单位资产、缺乏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等。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对于资产管理的意义在于有效规范资产管理行为、准确把握战略发展目标。事业单位可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制度适用性、推动资产管理流程化、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和风险管理机制等路径实现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

猜你喜欢
资产事业单位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