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宾 陈恬 吴美女 江小香
在呼吸专业中,呼吸危重症医学是一个亚专业,也是一个重要分支,通常情况下涉及临床上各个专业,在医院急危重症医学发展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窗口和标志[1]。在这门学科的日常工作中,临床操作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2]。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由原来的呼吸内科或者肺内科发展而来,改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因为在中国医师协会和中华医学会的专家看来,呼吸内科医生不仅对呼吸内科疾病会治疗,应该也会对呼吸内科相关的危重症进行治疗。呼吸内科常见病,比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炎、肺癌、间质性肺疾病,是呼吸内科医生经常会碰到的疾病。危重症科是指呼吸相关的危重症科,比如各种病毒性肺炎引起的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引起的呼吸衰竭,哮喘引起的呼吸衰竭,以及各种大咯血,各种严重的肺血管栓塞,都是与呼吸系统相关的危重症,也是呼吸内科医生的诊治范围。所以作为呼吸内科医生不仅要诊治一般性呼吸系统疾病,还要诊治和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的危重症疾病。现阶段,由于我国缺乏良好的医疗环境,具有紧张医患关系,因此实习生直接在患者身上进行医学技能操作具有极为显著的困难和弊端[3]。医学模拟教学将一个过渡的纽带建立给了医学理论与临床操作实践[4]。本研究统计分析了2019 年10 月—2020年10 月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科实习生87 名的临床资料,探讨了呼吸科危急重症临床实践教学中综合模拟人系统的应用。
回顾性选取2019 年10 月—2020 年10 月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科实习生87 名,依据危重症临床实践教学方法分为综合模拟人系统组、常规性临床带教组两组。常规性临床带教组40 名实习生,年龄20~25 岁,平均年龄(22.1±1.3)岁,女性37名(92.5%),男性3 名(7.5%)。在学历方面,本科12 名(30.0%),大专28 名(70.0%)。综合模拟人系统组47 名实习生,年龄21~26 岁,平均年龄(23.3±1.4)岁,女性42 名(89.4%),男性5 名(10.6%)。在学历方面,本科15 名(31.9%),大专32 名(68.1%)。两组实习生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1 常规性临床带教组
采用传统带教方法,首先由带教老师将呼吸道急危重症临床实践教学内容示范及讲授给实习生,然后带领其进行练习及病房实践。
1.2.2 综合模拟人系统组
采用综合模拟人系统(CAE-爱恩斯坦),应用美国心脏协会《高级生命支持》《基础生命支持》培训教程,带教老师由获得美国心脏协会培训导师资格的老师担任。依据标准教程进行基础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其中基础生命支持包括除颤仪使用、成人心肺复苏、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包括心律失常、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呼吸衰竭、大咯血、心跳骤停、基础生命体征评估。最后进行团队整合学习,采用模拟病例方式,导师设计模拟病例,学员组成一个团队,每个组员轮流担任队长,指挥协调其他队员,完成抢救工作。
(1)考核成绩。统一命题考试、统一阅卷,总分0~100 分,基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核分别0~40分、0~60 分,其中操作技能考核内容包括呼吸机使用、气管插管配合、心肺复苏3 项,每项0~20 分;(2)教学效果。依据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标准对实习生的基础、高级生命支持技能进行测试,内容包括遇到紧急情况时应急反应能力、心肺复苏技能、临床思维能力、团队配合能力4 项,统计其提升情况[5];(3)教学满意度。自制调查问卷,总分0~100 分,分为不满意(0~69 分)、一般(70~79分)、较满意(80~89 分)、很满意(90~100 分)四项。满意度=(很满意+较满意)/总人数×100%。
使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合模拟人系统组实习生的操作技能考核中呼吸机使用、气管插管配合、心肺复苏成绩均明显高于常规性临床带教组(P<0.05),但两组实习生的基本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实习生的考核成绩比较(分,)
表1 两组实习生的考核成绩比较(分,)
综合模拟人系统组实习生遇到紧急情况时应急反应能力、心肺复苏抢救技能、临床思维能力、团队配合能力提升率95.7%(45/47)、93.6%(44/47)、66.0%(31/47)、97.9%(46/47)均明显高于常规性临床带教组77.5%(31/40)、75.0%(30/40)、57.5%(23/40)、82.5%(33/40)(P<0.05)。见表2。
表2 两组实习生的教学效果比较[名(%)]
综合模拟人系统组实习生的教学满意度95.7%(45/47)明显高于常规性临床带教组的87.5%(35/40)(P<0.05)。见表3。
表3 两组实习生的教学满意度比较[名(%)]
从理论上来看,患者是临床医学最好的学习对象,但是在患者身上演练和学习临床技能将很多弊端和困难暴露了出来。同时,对麻醉学、重症医学来说,麻醉药中毒、恶性心律失常、心跳呼吸骤停、急性气道梗阻等突发事件的发生会在极短时间内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将诊断抢救该类突发事件的技能从患者身上学习[6]。在学习该类危重症知识的过程中,如果只是纸上谈兵,那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会被削弱,思维和想象力也会受到限制。通常情况下,学生在单独面对该类紧急情况时无法第一时间将准确的诊断与紧急处理做出来,出错后极易造成重大损失[7]。综合模拟人系统还能够对实习生的组织协调能力、配合团队成员的能力、快速准确与团队成员沟通的能力进行考核,医学伦理、医疗安全等因素不会干扰训练过程,能够使实习生对临床技能进行更好的掌握,促进实习生团队沟通技巧、组织能力的提升,和传统教学相比具有无比的优越性[8]。相关医学研究表明[9-10],在呼吸科危重症临床实践教学中,综合模拟人系统能够使实习生对基本操作技能进行熟练掌握,提升其临床能力及心肺复苏质量。本研究结果表明,综合模拟人系统组实习生的操作技能考核中呼吸机使用、气管插管配合、心肺复苏成绩均明显高于常规性临床带教组(P<0.05),但两组实习生的基本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上述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在呼吸科危重症临床实践教学中,综合模拟人系统能够使临床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为综合模拟人系统在对教程进行应用的全过程均和理论知识密切联系,在整个模拟培训中贯穿心血管急救、气道急救的相关流程,使实习生能够身临其境地对模拟病人进行抢救,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不断学习应用,从而使其理解与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不断加深[11]。
研究结果表明,综合模拟人系统组实习生遇到紧急情况时应急反应能力、心肺复苏抢救技能、临床思维能力、团队配合能力提升率95.7%(45/47)、93.6%(44/47)、66.0%(31/47)、97.9%(46/47)均明显高于常规性临床带教组77.5%(31/40)、75.0%(30/40)、57.5%(23/40)、82.5%(33/40)(P<0.05),和上述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在呼吸重症临床实践教学中,综合模拟人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实习生的临床应急能力、临床思维、临床技能及团队配合能力。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为综合模拟人是智能化、仿真度均较高的标准化模拟患者,不同于一般的仿真模拟模型的某项操作训练,能够对临床真实病例的程序预置模拟,按指令再现患者的相关症状、体征,同时将施加各种治疗措施后的效果客观反映出来,使临床医师和学生能够随时与各种重症患者极为逼真地接触,整体培训学生,使其全面掌握某一病例从检查、诊断到操作、用药等各个方面,并通过对抢救某一病例进行模拟,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起来,促进其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的提升,并促进其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12-13]。本研究结果还表明,综合模拟人系统组实习生的教学满意度95.7%(45/47)明显高于常规性临床带教组87.5%(35/40)(P<0.05),说明在呼吸重症临床实践教学中,综合模拟人系统能够有效提升实习生的教学满意度。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为综合模拟人系统培训后实习生能够更规范、更标准地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基本操作,更及时、更准确地评估判断心律失常,更合理、更规范地应用复苏药物、电击除颤,从而一方面对基本操作技能进行熟练掌握,另一方面在临床更好地应用理论知识,在临床实践中对治疗流程进行更好的依从,进行更为规范的治疗,从而有效提升实习生的教学满意度[14-16]。
综上所述,呼吸重症临床实践教学中综合模拟人系统的应用效果较常规性临床带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