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勇山 曹韦韦 杨炳松
世界首套60MW亚临界高炉煤气发电项目,是将原有低效中温中压发电机组停用,规划新建全新超高温亚临界发电机组,通过回收厂区高炉煤气再利用进行发电,从而减少煤气放散污染,达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目的。
该工程采用超高温亚临界一次中间再热机组,机组全厂热效率可达40%,比改造前中温中压参数机组效率提高了82%,每年实现CO2减排47.9万吨。该工程开创了超高参数、微型化发电机组技术领域的先河,实现了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对于全球亚临界微型发电工程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引领意义。
本项目应用Bentley的解决方案,目标是通过三维设计,实现项目的精准设计,同时创建全部工厂的数字化模型,基于AssetWise进行工程数据资产的交付,并基于iTwin打造全场煤气排放管控平台,对全部厂区的煤气放散进行监测和管控。
在设计阶段建立了统一的建模、交付及数据接口标准,建模精度达到了LOD400,各专业设计人员及设备供应商都基于统一的标准工作。
工 程 师 应 用O p e n P l a n t P I D 做P I D 设 计、OpenPlantPiping做管道设计,BRCM做电气设计、AECOsim做建筑设计、Prostructures做结构设计等(见图1)。
图1 BIM协同平台
在可视化的协同空间中,通过相互参考,每一位工程师都能观察到其他工程师的设计内容,从而最大限度避免了碰撞问题。即使再紧凑的设计,在可视化的协同设计中,都能完美解决。
中间管线的密集程度,在传统的二维设计中将会产生大量的错误,而Bentley的方案解决了这些问题。同时,因大部分管线为高温高压管线,管网安全和管网的应力计算成为难点问题。由于应用了AutoPIPE对整个管网进行静力和应力分析,快速生成了计算结果,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和质量。
施工前,应用模型做设计交底,在有限的空间内布置设备和管线,依托于模型,可以在任何一个剖面观察模型,帮助理解设计意图,这种直观性对设计和施工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施工阶段,应用SSYNCHRO模拟整条产线的施工进度,依赖于可视化的进度计划,通过项目各方共同确定了进度目标,在施工过程中按照预定的目标逐步完成。
项目完成后,基于AssetWise整合工程设计、采购、制造、施工、安装信息,形成了工程数据资产,更重要的是,基于iTwin开发了全厂煤气排放管控平台,对全厂的煤气放散情况进行监测。
管控平台可以查看排放量总览,包含TSP、PM10、PM2.5等数据,可以查看全厂各监控点的位置,点中按钮后可以对厂区内各点的排放进行更为详细的查询,并可查询该点位详细的设备信息。本项目实施后,全场高炉、转炉等监测点的煤气放散为零,本项目燃烧废气经过脱硫处理后,污染物达到了超低排放的要求,成为绿色钢铁厂的典范。
依托BIM技术应用,有效缩短设计周期,减少现场返工,加快施工进度。与同类工程相比,该工程设计周期节省了15天,建设工期减少了30天,提前投产为用户带来近2000万的收益。
该机组的投运,将厂内富余高炉煤气集中进行发电处理,每年累计减少高炉煤气放散13.68亿Nm3,节约标准煤19.2万吨,减少CO2排放47.9万吨,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做出了贡献。本项目年发电量约4.8亿kWh,相当于60万居民的全年用电量,实现了变废为宝。
该工程全面采用BIM技术。基于统一的模型与信息标准,整合设计模型、实景模型以及第三方模型,构建出与现实工厂完全一致的数字化模型。通过数字化工厂的建设,依托于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厂区的全方位三维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目标,为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推动了微型亚临界发电技术在钢铁行业的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