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先起,王紫鹤,陈 翔
(青岛科技大学 传媒学院,山东 青岛 266061)
近年来,“剧本杀”作为一种角色扮演的社交游戏,凭借沉浸式的体验与逻辑严密的交流,吸引了许多青少年的关注和参与,其产业生态也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跨界属性。在这一新型传播媒介与社交形态中有效融入红色基因传承的精神内核,有助于党史学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入脑入心。同时,“剧本杀”也具有较高的创新创业价值,是一个充满机会与挑战的领域。引导大学生在红色文化场景中发挥专业特长,将所学理论充分运用到创业实践当中,能够促进“剧本杀”行业的良性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基于此,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文献分析法等对“剧本杀”行业的发展现状展开了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提出高校和博物馆深度合作框架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剧本杀”融合创新模式,旨在为提高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质量、助力思想政治教育持续深化和丰富创新创业教育主题内容提供参考。
“剧本杀”是一个舶来品,源于20世纪的实况角色扮演游戏。所谓实况角色扮演游戏,即基于一定的剧情背景设定,一名宾客在他人不知道的情况下秘密扮演“杀人凶手”,其他宾客则作为玩家扮演平民和侦探。平民和侦探通过寻找“证据”和聊天推理调查出凶手。这款游戏兼具戏剧体验和推理特性,外在的社交属性被持续放大,已经流行多年。2013年,一款名为《死穿白》的剧本传入国内,标志着“剧本杀”行业在国内的起步。彼时国内桌游①市场中,以“狼人杀”②和“三国杀”③为代表的“杀”文化广为流行。2016年,以“剧本杀”为立足点的真人秀综艺节目《明星大侦探》热播,使得这款以悬疑推理和角色扮演为核心的社交游戏迅速流行起来,也为其线下商业运营的变现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消费基础,剧本工作室、发行制作公司等线上和线下机构陆续成立。与此同时,一些行业问题和弊端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1.文化属性。近年来,关于“剧本杀”的研究重点逐渐从剧本创作和商业模式转向了文化意义和流行本质。有学者对“剧本杀”的剧本性质进行了探究,表示其作为一种新生的文体形式,既汲取了推理小说、戏剧剧本等传统文体类型的叙事特征和相关元素,又在新媒介技术的支持下呈现出新的叙事样态和表现方式。[1]作为一种如今正在广泛发生的青年的集体行为,“剧本杀”是一种进入当代青年的精神生活领域、构造一种可能的青年文化的重要形式”[2]。综合来看,学界和业界对“剧本杀”的文化价值尤其是剧本所传递的精神内涵都给予了一定的肯定。“剧本杀”作为一个传播文化的窗口,正在呈现出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相互靠近的态势。
2.商业属性。随着消费人气的不断积累,“剧本杀”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投资风口。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2020年中国“剧本杀”行业市场运营格局及前景战略分析报告》,截至2020年底,中国的“剧本杀”市场规模为117.4亿元,同比增长7.02%,预计2022年“剧本杀”行业市场规模将达238.9亿元,较2020年翻一番。[3]同时,“剧本杀”行业中存在的内容监管缺失、版权保护滞后和未建立未成年人保护管理机制等问题也显现出来。[4]从流程优化的角度,编剧可以将自己的剧本交给监制打磨修改,并委托业内公司执行发行。发行公司为剧本添加美术设计、配套音频视频、进行宣发包装后,再销售给下游的店家。[5]值得关注的是,“剧本杀”的商业实践正在逐步向“剧本杀+”过渡。一些传统的经济形态主动与“剧本杀”对接,也是“剧本杀”发展的有益探索。比如:“剧本杀”与小镇融合,以情节融入文创作品主题,是促进消费、推动景区收入增长和满足游客体验需要的重要模式[6];“剧本杀”跨界到博物馆领域,可以打造全沉浸体验的“剧本游”[7]。
3.产业属性。“剧本杀”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种新业态,存在被应用到文化教育领域的现实基础。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进,一些机构进行了“兴趣教育剧本杀”的探索。例如:“欢乐小农场”引导儿童通过种植和养殖体验农业生活,“历史人物历史时刻演绎”引导青少年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历史文化。一些书店也开始尝试引入“剧本杀”,并与红色主题教育有机结合,取得了显著效果。上海1925书局将“剧本杀”与红色文化相结合,丰富了实体书店发展的商业逻辑。[8]在文化旅游领域,“剧本杀”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有学者认为以沉浸式实景演艺为代表的“剧本杀”3.0时代已经到来。上海、成都、长沙、北京等地都出现了“剧本杀”与民宿、景区等旅游场景结合的长时段体验项目,有望成为重要的文旅新业态。[9]在博物馆领域中,岭南金融博物馆根据自身特色开发出与馆藏主题相似的实景解密游戏,以爱国华侨的笔记与密码盒作为开场悬念,通关线索全部设计在博物馆内,很有启发意义。综上所述,“剧本杀”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和可行的案例。从单一的“剧本杀”到越来越多的“剧本杀+”,体现了“剧本杀”开放包容的产业形态和融合发展的产业态势。
在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和红色文化宣传日益突出生动化和创新化的背景下,依托高校和博物馆的“红色剧本杀”项目符合社会趋势和时代要求,市场价值和文化价值都有较大提升空间。以“剧本杀”为纽带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契合年轻人的消费心理和消费偏好;在消费和教育的双重层面,年轻人的体验都最终取决于红色文化主题“剧本杀”的内容。与其他社会化运营的线下“剧本杀”实体店不同,高校与博物馆合作开发的“剧本杀”项目在场地空间与道具运用上具有先天优势,前期运维资金压力较小,成本压力不大;在组织运营上紧密依托驻地高校,采取团体参与线下活动的方式,注重实际情境下的同辈互动体验,并不断通过群体反馈进行有效改进。高校通过倡导学以致用原则,组织不同专业的学生参与到剧本创作和情境构建中,可以体现出创作者、参与者、传播者和受教育者等多维角色的复合优势,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作用。
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前期投入低,准入门槛低,这一模式易引发业内模仿,造成同质化竞争。而剧本创作又要以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和事件为依据,按照市场上一个完整剧本创作和试发行的时间进行估计,少则3~4个月,多则一年半载,需要大量的前期积累,周期较长。对学生创新团队来说,招募编剧和市场推广都存在一定的资金压力。“剧本杀”作为当代年轻人喜好的新型社交方式,娱乐性更受关注,也因此使得不少人对其教育意义信心不足。“剧本杀”行业自身也正在经历淘汰周期。同质化竞争严重、剧本质量良莠不齐、盗版猖狂和市场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不断显露出来。玩法相对单一、游戏时间过长等问题也影响了“剧本杀”的游戏体验感。
“剧本杀”契合了当代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和兴趣指向,正在成为“95后”女生的线下社交新宠。[10]以“剧本杀”为代表的沉浸产业蕴藏着不可小觑的市场机遇和商业能量,正呈爆发式增长趋势。[11]随着“剧本杀”行业发展迈入3.0时代,各种沉浸式体验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12]诸如成都“安仁古镇”实景“剧本杀”、长沙博物馆《法门梦影》“剧本杀”以及江门市博物馆《华埠风云》“剧本杀”等,均以旅游景区或博物馆为依托。此类案例抓住了“剧本杀”行业发展的风口,不断探索场景和情境的改变。近年来,各地的文化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都表现出主动挖掘红色主题的时代自觉,“剧本杀”也进入了红色题材创作的高峰时期。
博物馆是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的常规场所之一。高校大多会在此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包括重温誓词、经典诵读、红歌传唱、歌舞快闪、文艺汇演、书画展览、党史宣讲、红色寻访等。面对“00后”群体,这些形式与青年亚文化的衔接能力亟待进一步提升。尤其是那些知名度相对不高的地方性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更是亟需通过创新传播形式以吸引广大青少年的关注。课题组基于对“剧本杀”文化教育价值的考量,提出通过进行实景搭建,充分利用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的开阔场地和文化资源,高度还原故事场景,增强故事的感染力。这一由高校主创的、依托博物馆开展的“红色文化剧本杀”体验项目,面向大学生群体,主打情感路线,深入挖掘尚未充分开发的细分市场,具有一定的市场先发优势。
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是亚洲唯一的一战遗址,也是国内唯一的一所全面展现一战对中国命运影响的主题博物馆。博物馆围绕“还我青岛”的主题,设计了“德占青岛”“日德战争”和“苦难归程”三个部分,通过1800多份珍贵文物再现了自青岛建置到主权回归的历程。立足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具有先天的资源优势,可以增加受众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社会基础和历史背景的的认识,深化对一战中中国遭受的打击和中国对世界的贡献的理解。现有讲解途径包括讲解员、讲解器和二维码等,技术手段以实景还原和虚拟现实技术为主。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充分挖掘其文化资源,创新运营和推广方式,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体验感,增强其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空间。以“剧本杀”为纽带构建深层次、长时效的闭环教育模式,有助于促进红色文化教育更加入脑入心。
“剧本杀”以其推理性满足了玩家的推理爱好和表演欲望,也为有社交需求的玩家提供了交流平台。尽管这一行业的市场处于渐进饱和式的发展状态,但是以高校、博物馆和“剧本杀”为元素的细分市场潜力很大,其沉浸式的教育功能和创新创业价值都亟待释放。高校和博物馆均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传播和社会教育功能。不同之处在于,高校以人才培养为基本目标,以人才汇聚见长,青年亚文化具有一定的影响;博物馆以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追求为立足点,以展品丰富著称,社会服务功能更加突出。二者的功能互有交叉,资源优势互补,完全可以彼此成就。受多种因素影响,高校与博物馆的互动更多处于参观(高校组织学生或学生自主参观博物馆)和宣传(博物馆面向高校开展宣传)的层面,深度融合的发展态势不足。
鉴于此,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课题组提出以“剧本杀”为纽带,连接博物馆和高校的供需两端,充分挖掘青岛一战博物馆的文化资源,突出沉浸式的时代体验和历史重现。与此同时,立足“剧本杀”的新产业形态,发挥高校的智力优势,以高校学子为创作主体和内容担当,同时身兼教育对象和服务主体的双重角色,引进市场机制,探索实现涵盖“剧本杀”、博物馆和高校等元素的闭环模式,满足多元需求,推动博物馆社会服务和高校立德树人的同向提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见图1)。
图1 沉浸闭环模式运营发展图
具体而言,项目依托驻青高校的智力资源,由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初创团队,全程参与红色文化主题“剧本杀”创作,并开展道具服装设计、场地联络、运营维护和宣传推广等工作,充分发挥不同背景学生的专业技能。以“沉浸式剧本杀”融合“红色文旅”,以“红色文旅”助力“红色文化”传播与“红色经济”发展,即在发挥“剧本杀”社交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其文化传播功能,促进区域性红色文化通过“剧本杀”这一新兴业态实现经济收益与文化效益的双转化。
打造闭环模式的关键在于建立“高校合伙人”模式。在运营的初始阶段,以公益性、非营利方式主动联系高校进行试点,打造初创品牌。在品牌具备一定知名度后,继续扩展受众定位,以年轻人聚集的组织机构为突破口,着力实现运营的稳定发展。同时,持续优化最小单元用户体验,借助实物景观、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等多种手段,高度还原历史环境或故事情节中的景观与形象[13];强调红色主题的多重洗礼,以一战背景下的青岛社会历史发展和国家民族命运变化为背景线索,增强用户角色转换与体验的粘性。
高校与博物馆在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方面的合作目标是一致的,优势可以互补,资源可以共享。学生作为文化教育的创作主体和智力担当,深度融入“剧本杀”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够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有效参与全产业链条的运营;作为红色文化传承和红色主题教育的客体,他们身在其中,更了解同辈群体的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能够更好地推动项目的“落地生根”。围绕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依托博物馆的文化资源,引入高校的智力支持,着力开发以“剧本杀”为核心的新型产业形态,促进高校学生创作主体、消费主体和教育对象多重角色的融合,打造“剧本杀”运营的闭环创新模式,能够在传递知识、提升素养、培养价值、厚植文化等多个方面为青年学生赋能,引导他们切实感受到红色基因传承的力量,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注释:
①即桌上游戏。桌上游戏发源于德国,在欧美地区已经风行了几十年,具有社交属性,内容涉及战争、贸易、文化、艺术、城市建设、历史等多个方面,大多使用纸质材料,辅以精美的模型。
②“狼人杀”是一款多人参与的、通过语言描述推动、较量口才和分析判断能力的策略类桌上游戏。
③“三国杀”是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游戏专业学生设计、北京游卡桌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版发行的一款桌上游戏,并在2009年延伸出网络游戏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