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话语下的泰山世界遗产地社会价值探析

2022-08-31 03:01张柔然杨昕宇何昉
风景园林 2022年8期
关键词:遗产地世界遗产泰山

张柔然 杨昕宇 何昉

中国一直是《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坚定拥护者和积极践行者。截至2021年,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达56处,居世界第二位。丰富的世界遗产资源,更加体现了在中国开展遗产保护等工作的重要性。世界遗产的保护利用不仅需要先进技术和专业人员的支持,还需要提高民众的遗产保护意识和参与度[1]。

2015年修订的《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以下简称《准则》)根据30多年来的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前瞻性地提出了社会价值概念,指出社会价值是文物古迹在知识的记录和传播、文化精神的传承、社会凝聚力的产生等方面具有的社会效益和价值[2]。这对于以“物”为中心的《公约》是很好的补充。《准则》的颁布说明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更注重“人”,这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于2017年出台的《德里宣言》不谋而合[3]。关注社会价值有利于保护民族多样性,中国元阳哈尼梯田的申遗成功就反映出中国传统的人地关系,鼓浪屿申遗的亮点也是其多元化的国际社区所孕育出的海洋文化。但是,对于民众是如何理解世界遗产价值、民众的价值理解对于世界遗产申报和管理有怎样的作用却很少有研究进行探讨[4]。泰山是中国第一处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类别的风景名胜区,一直以来都在中国民众心中有着独特的地位。本研究以泰山为例,旨在分析中国民众如何通过个人的经历、记忆和情感认知泰山的社会价值。

1 相关理论研究

1.1 世界遗产话语权研究

世界遗产话语权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有西方学者认为,以《公约》为指导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项目深受西方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评定过程中[5-8]。评定“突出普遍价值”的标准是以物质为导向的价值观[9-13],以该标准定义遗产的同时,还将这一思想通过教育、科普等方式传播给大众。1972年,《公约》的颁布标志着西方以物质为基础的价值导向制度化。在世界遗产的评定过程中,《公约》将遗产分为自然和文化2个大类,没有特别强调这两类遗产的关系[14]。《公约》各缔约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是否具有“突出普遍价值”,是由世界遗产委员会、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onuments and Sites, ICOMOS)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共同决定的[15]。在这样的世界遗产评定标准下,全世界范围内接近50%的世界文化遗产都位于欧洲国家[16]。虽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试图平衡全球世界遗产的地理分布,但是目前遗产的分布依然是以欧洲特别是西欧国家为中心。

劳拉简·史密斯(Laurajane Smith)[7]提出,以《公约》为核心的由国际专家主导的世界遗产项目评定,可称之为“权威化遗产话语”(authorized heritage discourse)。“权威化遗产话语”的观点一方面认为遗产是脆弱的、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国际专家能够全面概括遗产的价值,从而成为遗产保护和管理的主导者;另一方面建构了一种权威化思维,并在遗产管理的过程中向其他遗产利益相关者传播这种思维[17]。尽管“权威化遗产话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断有新的国际文件出台,来推动国际间遗产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18],但是定义遗产价值的规范标准仍由代表官方的专家学者制定[19]。“民众话语”(public discourse)是与“权威化遗产话语”相对应的概念[20],其本质是在文化与自然遗产实践过程中关注不具备话语权的群体,如当地居民、游客、少数族裔等,并试图从新的视角阐释遗产的社会价值。与“权威化遗产话语”所强调的普世价值不同,不同地区的民众话语对当地的遗产有着多样化的理解和解读思路[20-21]。因此探索民众话语对于构建遗产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至关重要。

1.2 世界遗产的社会价值研究

遗产的社会价值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代表遗产地对当代社区的意义,包括人们的认同感、归属感等[22]。劳拉简·史密斯认为遗产的本质是一个文化与社会过程,其社会价值由所有遗产利益相关者创造[7,20]。因此,遗产的社会价值一方面在官方的保护和管理过程中产生,另一方面在非官方的民众对于遗产的利用过程中产生。正如西恩·琼斯(Siân Jones)[23]研究中所指出的,传统的以专家为主导的管理和评估方法,难以评估民众视角中的动态的遗产社会价值,并提出应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例如焦点小组、定性访谈和参与式观察探究动态的民众社会价值。本研究正是基于以上研究背景,采用定性访谈的方式从民众视角探索泰山的社会价值。

1.3 泰山的遗产价值研究

泰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1984年,以谢凝高教授为代表的北京大学地理系,组织多学科专家围绕泰山的科学、美学和历史文化价值进行深入探索,完成了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而且编制了泰山世界遗产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申遗文本[24],这也使得泰山于1987年成为中国首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6处遗产之一,并且是全世界范围内符合文化遗产评定的全部6条标准的3个遗产地之一(另2处是敦煌莫高窟和意大利威尼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根据6条文化遗产价值标准和1条自然遗产价值标准,批准泰山为世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25]。评价文本从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思想和自然美学价值2个方面阐述了泰山的文化与自然价值。

自泰山被评定为世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后,关于泰山遗产价值的研究分为4类,第一类是对泰山整体价值的研究,如李继生[26]将泰山的价值分为地质科学价值、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和风格独特的美学价值3种;第二类是针对泰山文化价值的研究,既包括对泰山某一种文化要素的研究,如李岳[27]对泰山石刻的价值进行剖析,又包括对泰山整体文化的讨论,如张佳美[28]从泰山文化的时代价值出发,提出了对泰山文化建设和保护的建议;第三类是针对泰山自然价值即生态价值的研究,如邢一明等[29]通过模型运算,对泰山生态价值进行定量化地测算;第四类则是针对泰山体现出的自然与文化价值的研究,如李清扬等[30]从景观特色与文化价值两方面对泰山登山中路的古树价值进行探讨,张婧雅等[31]从历时性角度对泰山的文化景观价值演变进行剖析,提出泰山文化景观价值经历了山岳崇拜的自然价值、君权神授的政治价值、佛道信仰的宗教价值、祭祀游居的民俗价值及保护利用的综合价值5个阶段。

但是,无论是申遗文本还是有关泰山遗产价值的研究都是从官方和专家的视角,即从“权威化遗产话语”视角进行的阐释,而涉及民众的研究,多是从居民作为利益相关者的角度,研究居民在泰山旅游发展中的参与情况[32],或是旅游发展对居民的影响[33]。尚未有研究从中国民众的视角出发,探索如何通过个人的经历、记忆和情感构建对泰山的社会价值认知。

2 研究方法

2.1 批判话语分析

本研究采用英国学者诺曼·费尔克拉夫(Norman Fairclough)[34]所提出的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作为研究的理论框架,批评话语分析在研究方法上和受后现代思潮影响的质性研究方法相吻合,主要用于分析具体的社会问题,探讨话语实践、事件和语篇与更广阔的社会文化结构、关系和过程之间的因果关系。批评话语分析关注个人话语,即个体间发生的正式或非正式的话语[35]。批评话语分析从21世纪初期开始被运用于遗产研究中,例如劳拉简·史密斯[36]以澳大利亚墨尔本移民博物馆和墨尔本旧监狱遗址为例,通过半结构访谈分析游客对遗产地的理解与官方的话语的异同。

批评话语分析体系,旨在解释研究现象,提出有价值的理论,并不规定具体研究的样本数量。从2000年以后,从事遗产思辨研究(critical heritage studies)的学者就采用批评话语分析方法研究遗产问题,研究案例的规模为10~60人不等[22]。例如,Zhang等[37]以荔波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为例,通过对55名当地居民自由访谈,指出当地政府申遗前后的管理政策不到位是造成世界遗产核心区居民满意度低的重要原因。屈册等[21]通过对31名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利益相关者的自由访谈,认为哈尼居民的话语具有多样性,鼓励采用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探究社区居民价值。在批评话语分析体系下,访谈样本的数量取决于访谈内容能否解释研究对象,并不要求访谈样本的多次重复,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通过话语分析提出新的理论,但还需要其他后续的量化研究验证其在统计上的意义[38]。

2.2 样本收集

笔者于2019年11月选取泰山南天门至岱顶段为主要的访谈地点,随机选取中国民众(包括当地居民和游客)就泰山价值的理解进行半结构访谈。具体方式是先预设部分问题,获取受访者对于泰山价值的理解,再就受访者提及的其他内容进行自由交谈。访谈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泰山的什么因素吸引您来到这里?您认为泰山的什么景点(或价值)最吸引您?您在泰山的旅游经历如何?访谈时长分别为10~30 min不等。

作为采访者和观察者,笔者充分记录受访者在采访过程中的语言、情感及肢体表达,因此访谈资料真实可靠[39]。当受访者所表达的内容完全包含在已收集到的访谈文本,并围绕部分主题多次重复时,笔者结束样本收集过程。全程共访谈民众55人(编码为N1~N55),男性44人,女性11人,年龄分布在18~65岁,包括当地(泰安)居民14人,来自全国17个省市的游客41人。

2.3 样本分析

为减少个人主观性对分析过程的影响,批判话语分析以ROST-CM6软件作为辅助工具,该软件可用于内容挖掘和文本分析。笔者先将收集到的访谈录音进行整理,转换为5万字左右的文档,随后建立用于分词的自定义词表,将访谈文本的分词转化为更小的语料库,最后进行词频统计和语义网络分析,得到受访者的话语语义网络图①。受限于篇幅,本研究统计了访谈文本中的前80个高频词,构成语义网络图。随后,笔者根据语义网络图进一步分析当地居民和游客的访谈话语,总结受访民众所认知的泰山世界遗产社会价值。语义网络分析与半结构访谈结合的方法是近年遗产研究中新兴的研究方法,例如Zhang等[40]以拙政园为例,采用该方法探究游客对于遗产价值的感知。

3 当地居民视角的泰山遗产价值

对于当地居民而言,泰山位于其生活的环境之中,自幼的耳濡目染以及便利的观光条件,都使其对泰山的价值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当地居民的话语网络图有3个较为核心的词汇,分别是“文化”“地方”“泰山”,其中,与“泰山”相关联的词汇主要分为2个方面,一是“石头”“景色”等自然类词汇,二是“祭祀”“传说”等文化类词汇。话语网络图中的3个核心词汇也正代表了当地居民视角下的泰山遗产价值,体现在对泰山的文化认同、泰山对当地的影响以及泰山精神与物质的双重价值3个方面(图1)。

1 当地居民话语网络图Schematic diagram of discourse network for local residents

3.1 神圣之感——体现信仰的文化

当地居民话语网络图中“文化”是与其他高频词联系最多的词语。“中国”“中国人”“中华”“国家”等体现了当地居民对泰山的民族自豪感和泰山在国人心中的地位;而“历代帝王”“皇帝”“祭祀”等体现了居民对于泰山历史文化的了解;“传说”“石头”等是居民对泰山民俗文化和“石文化”的认同。当地居民认为,人们对山岳的原始崇拜慢慢转化为信仰,从而产生并发展出一系列有关泰山的文化。

古时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后,人们对自然有着畏惧和崇拜的心理。“整个山东地区的东夷文化,就是由于人们崇拜大山,将人的思想、信仰融入大山而形成的。”(N42)再加之泰山独特的地理条件,古人认为日出东方,东方象征着光明;在阴阳五行学说中,“东方木,草木旺盛主生,则泰山亦主生”,因而历代帝王选择在这里举行封禅这一规模极其盛大的祭祀典礼[41]。封禅是封建帝王向天述职、向地歌功的重要活动,是其展现统治正统性的重要方式。“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封建统治下的社会环境奠定了儒释道三教发展的基础,三教在斗争之中融合,最终使泰山成为三教合一的宗教圣山[42]。

“泰山自古以来比较特殊,是儒教、道教、佛教融合之地,孔子登临处是儒教,山上的碧霞祠是道教,经石峪②的金刚经是佛教。”(N5)在居民眼中,三教合一的泰山代表着信仰,许多游客正是由于泰山的朝圣价值才慕名而来。“游客一般比较关注两方面文化,一是泰山自身的文化;二是香客文化。”(N7)信仰泰山文化的游客纷至沓来,于他们而言,登山不仅可以重踏古人之路,更能体现内心的虔诚,同时表达一份对于美好的期盼。

一些民众更关注泰山带来的文化自豪感。“研学旅行的小孩子会到泰山来识字,找寻汉字的起源。研究书法的人会拿着字帖,对着汉碑临摹学习。”(N42)很多人怀着对于文化的热爱来到泰山,在此找寻许多中华文化的起源,遗产的价值就以这样的形式被感知和传承。

3.2 生活环境——提升泰安人的幸福感

“地方”一词也是居民对泰山价值认知的基础元素。“地方”与“泰山”“泰安”“发展”“旅游”等词语的组合,明显体现出泰山已经成为泰安市最生动的名片。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带动了当地的经济,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也提升了泰安本地居民的幸福感和主人翁意识。例如一位当地的退休工人在游览泰山的过程中,自愿和游客交谈,为游客讲解泰山的历史。“泰山是一座灵山,登山的路实际上是每个人磨炼心智的修行,每一处景观都让游客沉浸在历史中,感受到心灵的洗礼。”(N19)

同样也有另一种类型的居民,他们认同泰山的价值,肯定泰山的地位,可对于具体的内容却只能笼统地表达。“我们在本地耳濡目染,我不太会讲,也讲不好。它的文化太深奥,三言两语说不清楚。”(N41)“对于我们本地人来说,因为长时间待在这里,泰山就是一座山。”(N7)但当触及他们愿意表达或者说可以表达的领域,比如对于泰山管理的看法或者谈一谈旅游对泰山的影响等,他们就会以当地人的视角具体而论。“索道存在争论,在山的阳面、风景最好的地方建索道,虽然方便游客上下山,但也破坏了山体的植被和风景的原貌。”(N11)可见,尽管居民的表达水平不一,但因为泰山是他们生活的环境,所以他们在用居民的身份和视角审视泰山的价值。泰山与泰安形成了山城一体的独特文化,不仅泰安的城市建设受到泰山的影响[43],而且泰安人也沉浸在泰山的文化中,感受着泰山带给他们的幸福感。

3.3 自然中的文化符号——体现精神与物质双重价值

“文化”与“自然”相关的词汇是当地居民话语网络图的高频词,二者共同指向“泰山”,构成了泰山独特的文化与自然价值。由于泰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质变化,才有了泰山文化,文化的不断发展又影响和改变了泰山的自然风貌。中华文化历经5 000余年的发展,内涵在不断扩充,其表现的形式也在发生变化,泰山文化亦是如此。在当代,泰山已经不仅是一座自然山岳,还是人民心中的国山、神山、圣山。泰山甚至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融入了国人的生活和思想之中。

泰山在华北平原拔地而起,视觉观感极其雄伟,“泰山面积426 km2,游客在山顶能浏览的范围只有0.6 km2。”(N48)登上泰山,人的渺小与天地的广阔形成强烈对比,因此中国人把最稳重的情感寄托于泰山之上。“稳如泰山、重于泰山、有眼不识泰山;人心齐、泰山移,泰山压顶不弯腰。”(N48)。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泰山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早已成为汉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及泰山,人们都能脱口而出一些词语,想到珍爱生命,会表达“生命重于泰山”;想到遇事镇定,会表达“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泰山的许多要素也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尤其是泰山石,这在居民的表述中也有所体现。“我就知道泰山石很有名。泰山石的种类很多,最好的一种是天元石。”(N33)“稳如泰山、石来运转、泰山石敢当,也很有名。”(N55)“经石峪石刻上的经文,传说就是《西游记》里唐僧晒经而形成的。”(N5)

4 游客视角的泰山遗产价值

相较于当地游客,游客往往出于不同的目的登临泰山,如登山、观景、欣赏石刻等。因此对于泰山价值的表达更为多样,有“文化”“泰山”“自然”“名气”“石刻”“登山”等多个核心词汇(图2)。其中,“名气”与“石刻”2个核心词与其关联词语,体现出不同游客对于泰山的遗产价值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总体来说,可将游客对于泰山的遗产价值认知分为4个方面,即对泰山名气的向往、对于泰山石刻的欣赏、登山的精神追求、文化与自然价值融合。

2 游客话语网络图Schematic diagram of discourse network for tourists

4.1 五岳之首——名山代表

“名气”“好看”这类形容词正表达了游客来到泰山的原因。在中国的众多山岳中,五岳③是当之无愧的五大名山,自古有着“五岳归来不看山”的说法。而被称为五岳之首的泰山,更是登山游中不可错过的对象。“我们中国人如果没有来过泰山,那是说不过去的。五岳之中泰山的名气是最大的。”(N3)当被问及对泰山的价值认知,众多访谈对象都会提及“五岳之首”或“五岳独尊”(图3),这体现了游客对于泰山在中国名山中地位的认同。历代帝王的封禅活动和文人墨客的吟咏赞颂,给泰山带来了超越其他山岳的名气。“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他山岳就没有泰山这种融合了中华文化而体现出的气度。”(N34)泰山是中华文化的局部缩影,游客在这里既能感受到泰山的雄伟,也能使自己沉浸在文化的氛围之中,感受千年文明的魅力。

3“五岳独尊”石刻“Most Revered of the Five Sacred Mountains” stone inscriptions

4.2 摩崖石刻——生动的书法博物馆

在泰山的诸多文化价值中,石刻具有极高的地位。泰山石刻的种类繁多,从形制上大致可分为摩崖石刻、碑刻、石碣、石阙、墓志、经幢、造像记及石造像、画像石、题名题诗题记9种[44]。其中现存最早的石刻为秦《泰山刻石》,相传为秦代名相李斯篆书,由于年代久远、风雨剥蚀及人为破坏等原因,现仅存10个残字,保存在岱庙之中,是书法界的珍宝。众多石刻中,数量最多的是摩崖石刻,尤以“纪泰山铭”和“经石峪金刚经”摩崖石刻最为著名,遍布泰山的摩崖石刻给游客的登山旅途带来了别样的景观。

“石头”“岩石”“涂鸦”等词语在游客话语网络图中被多次提及,多位受访游客均表示,石刻的内容伴随着登山高度的增加有所不同,观看石刻仿佛在与古人对话,令人沉醉。对于摩崖石刻,受访者的话语中也体现了“中国审美”“记载历史”等词语,表现出其对于石刻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例如一位来自广东的游客(N4)表示:“‘纪泰山铭’所带给人们的冲击与震撼,若不是身临其境,永远都体会不到。站在这历史的照壁上,透过那一笔笔深刻入石间的起笔回锋,千年的历史恍如眼前再现……此刻,荡漾在我心中的历史自豪感油然而生,便正如这摩崖般,令人豪情万纵,荡气回肠!”摩崖石刻带给游客的震撼和自豪感是历经数千年沉淀而形成的,这种融入了历史、艺术、情感的石头,已经不单是一块自然山石,而是文化与自然完美融合的体现,是前人在追求“天人合一”境界时的实践。游客将摩崖石刻写入旅行的经历中,也体现出其对泰山文化与自然融合价值的认同。

还有一些游客将现代生活的内容、情感、体验融入对遗产价值的认知中。例如一位来自香港的游客(N3)将石刻和当代的涂鸦艺术联系起来:“我们一路攀登泰山,感觉泰山石刻与国外流行的涂鸦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将前人的文化保留了下来,只不过泰山石刻的载体是石头。”

4.3 朝圣之路——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考验

对来到泰山登山的游客,登山的路途感受也构成了他们对泰山价值的理解。在民间传说中,泰安市有着“地府、人间、天庭”三重空间的划分,分别是阴曹地府(蒿里山)、人间闹市(泰安城)、天上仙境(泰山)。因此,泰山的登山路途就被视为“升仙”的朝圣之路。在步步朝天的神圣气氛中,游客跨越6 000余级台阶,完成从“人间到天界”的蜕变。台阶依山势而上,其中,十八盘连接了升仙坊和南天门②,是登山路途中最重要、也是最艰难的一段路(图4)。在游客的话语网络图中,也可以看到“台阶”“楼梯”等词语。“从山底到山顶,重走古人封禅的道路,虽然走到十八盘的时候非常疲惫,但是坚持登上山顶后,真的有一种突破极限、脱胎换骨的‘升仙’之感。”(N13)

4 泰山十八盘Eighteen Turns of Mount Taishan

此外,在游客的话语中,登泰山不仅包含对身体素质的考验,而且也会激发对人生的思考。“登山过程中,我充分感觉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N35)“登山的感觉就像面对人生困境一样,学会坚持就是胜利。面对困难想放弃,但是只要坚持了下来,就能收获更美的风景。”(N8)“对人生来说,不管遇到什么事情,要学会不抛弃不放弃,就像登临山顶之后收获的风景。”(N51)显然,这条朝圣之路,在游客的登山体验中已然演变为自身精神价值的实现路径。

4.4 天人合一——文化与自然价值融合

结合访谈文本,笔者发现一些游客会从历史与自然的角度解读对泰山文化与自然的感受,他们的话语能够体现中华文明史与泰山自然环境的联系。“在大禹治水时,整个华北平原还是一片洪水泛滥区,甚至到春秋战国时期,华北平原上还有大片的无人区,那时平原地带并不完全适合部落文明的生存和繁衍。但作为山东丘陵的制高点——泰山,西面和北面都是平坦的冲积平原,东面是连绵不绝的丘陵地带。就算黄河泛滥,泰山也能岿然不动,抵御洪水,所以说,泰山会被人们崇拜。”(N20)“泰山极为壮阔,是中国最古老的地层,东临大海,西傍黄河。《诗经》中就有关于泰山的描写,‘泰山岩岩,鲁邦所瞻’。”(N49)

此外,一些游客能够从自身的知识储备出发,以更宏观的区域视角或全球视角感知泰山的文化与自然融合价值。“历史上,国家以儒家文化为治国根基,因此绝大部分朝代都将泰山视为礼仪祭拜的最佳地点。泰山所在的齐鲁大地,在2 000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中,多次承担着经济或政治中心的位置,因此泰山是历代帝王前来封禅的名山。”(N12)“有一篇欧洲童话故事,提到国王建了一座特别高的塔,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当然,地球是球体,这种塔是不存在的,但就华北地区来说,泰山就是这样的一座‘塔’。”(N35)

5 结果与讨论

5.1 研究结果

本研究以泰山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中国民众对于遗产地社会价值的话语表达有鲜明的特点。首先,权威化遗产话语中的文化价值是基于史实的叙述,而中国民众更关注泰山带来的历史感和文化自豪感,这种关注更多是情感上的共鸣[22,39,45]。其次,中国民众对于遗产价值的解读会随时代改变,并将现代的生活体验融入对古代遗产价值的解读,因此遗产的内涵也会随时代的发展而丰富[39,46]。

此外,不同身份的民众对于遗产地的价值认知存在差异。当地居民成长于泰山的文化氛围之中,他们为自己的身份而自豪,关注并认同泰山的文化与自然价值,主要从泰山神圣感和信仰文化、泰安人幸福感的提升、自然中的文化性3个方面展开阐述;游客主要从泰山五岳之首的盛名、对摩崖石刻的体验、登山途中身体和精神的体验、对文化与自然融合价值的感受4个方面展开阐述。此外,游客群体不同的游览目的,导致不同的遗产地价值认知水平,仅因为泰山“五岳独尊”名声而来的游客,其情感表达及价值认知较少;专程为某一种或几种文化要素而来的游客,对泰山文化与自然价值的解读甚至深于当地居民,这样的民众是泰山文化研究与传承的重要力量。

泰山这样一座自然山岳,在漫长的岁月中与中华文化相互融合促进,成为体现民众信仰、提升居民幸福、表达民族自豪、记录中华历史的文化符号和休闲场所,山岳本身的意义已远超物质范畴,更多的是社会价值的体现,这种价值会随着中华民族的传承而不断延续。

5.2 讨论

本研究认为世界遗产的价值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专家和遗产地管理者在世界遗产申报和管理过程中确定了不同层级的遗产价值,并根据这些价值制定相应的保护和发展策略。民众在遗产地参观过程中的经历和感受,从个人层面认知遗产的社会价值。理解民众对遗产地社会价值的感知和认同,对该地长期的保护和管理起到积极作用。虽然,让民众直接参与到世界遗产的申报和管理过程中并不现实,但是,在申报和管理世界遗产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访谈、座谈、参与观察、问卷调查,以及大数据量化收集等方式,记录民众对于遗产价值的理解和情感表达,提炼出民众所认知的遗产地社会价值,这符合ICOMOS《德里宣言》中强调民众对构建世界遗产价值的核心思想,同时也符合《准则》中对于社会价值的重视。

在世界遗产的管理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采用系统性的方法包括调查问卷、信息共享机制和社区咨询机制等促进民众参与到遗产的管理之中;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大数据的方式,通过微博、携程等社交媒体收集中国民众对于遗产地保护与管理的相关评论并及时更新,应用于遗产地的管理和监测。中国民众的声音是全面体现核心传统文化价值的重要传播途径。因此,各级政府、学者和从业人员应重视民众对中国世界遗产价值的理解,从中国民众的话语考虑世界遗产的整体性和文化多样性;同时,民众的参与也能激发他们对世界遗产地的主人翁意识,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本研究的局限在于仅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缺乏量化研究方法以完善统计上的意义。后续的研究不仅应对中国更多类型的遗产地采用相似的定性研究方法探究游客的情感表达,还应该采用定量研究方法,进一步对比不同性别、年龄阶段和教育背景的遗产地居民与游客的情感表达在统计意义上的表征性的异同。

注释(Notes):

① 语义网络图是一个有向图,能够将不同概念之间的语义关系进行可视化展示。

② 经石峪、十八盘、升仙坊、南天门均是泰山景点名。

③ 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图片来源(Sources of Figures):

文中图片均由作者绘制和拍摄。

猜你喜欢
遗产地世界遗产泰山
中国七地入选全球首批地质遗产地名录
中国的世界遗产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玉出泰山 国泰民安
什么是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
申遗重要俦;じ重要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 2020年将在福州举行
泰山崩于前,你瞟一眼
泰山天下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