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东
(山东浩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烟台,264100)
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共识。我国从“十二五”时期开始,便重视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关键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攻关,其中一些技术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现阶段,以纯电动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规模在不断增长,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已步入快车道。其中,电动商用车的应用领域和市场规模迅速拓展,并出口到海外,走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道路。
在电动商用车(包括客车、卡车、专用汽车)方面,其发展应用规模往往会被制造成本、动力电池等因素所影响,因此应从系统工程这一角度做好它的规划应用。在其技术体系内,主要涉及电动商用车平台、实时运营监管系统和充换电基础设施,它们互相支撑,可以将电动汽车在充电时间、续航里程等方面的需求顺利解决。
纯电动汽车较早在城市公交领域得到大规模示范应用,纯电动城市客车的 发展即体现了这一技术体系的概念。图1为目前在我国普遍应用的纯电动城市客车,通过“零排放”形式,体现了人文、科技和绿色的理念。在相关企业、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快速、智能的充换电站建设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整车的设计理论、核心技术等也实现了系统创新。如今,纯电动汽车也开始在环卫、工程等领域有所应用,其技术体系也获得了发展与完善。
图1 目前已经在公交领域普遍应用的纯电动城市客车
在这一系统工程内,关键技术的应用会涉及电动商用车平台技术、实时运营监管系统和充换电的基础设施等内容,具体如下。
在电动商用车的系统体系内,此类技术属于关键的子系统,经过长期研究及发展,已经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技术链条,其中主要涉及整车系统集成等技术,打破了以往主要做改装设计的思路,开发了能对电池箱即时更换的技术,促进了动力传动、冷暖空调等技术的一体化,也顺利解决了整车轻量化方面研究比较停滞等问题,促进了自主电动车的创新发展。此外,在数字化技术支持下,传统技术中共享数据、车辆协调及控制等问题也被有效解决,当下可以实时自动完成整车故障、隐患监控诊断,保障了整车安全。而在电池成组技术中,应用模块化封装等技术,使得操作人员能在电池箱内对动力线等快速更换,实现了对线的同步、自动插接,顺利解决了电动商用车内的长期问题,提高了成组电池的实际使用寿命。图2为一种电池模块化装置的制作方法。最后,在冷暖系统的控制等方面,当下也超越了传统技术,解决了整车空调制冷剂泄漏等问题,保障了空调效果,也落实了节能观念。
图2 一种电池模块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在新能源类型汽车技术发展下,一些相关的技术理念也不断成熟,并被投入使用。在电动商用车系统内,其监管系统同样在不断成熟,以政府、企业等为监控主要模式的监管技术,变成了商用车系统内比较重要的子技术,可以有效检测车辆运行的安全,及运行的规范性,实现对消耗、车辆里程等的实时检测,在其检测系统内,各检测主体也要负责检测不同内容,检测活动的侧重点同样存在差异,这能共同地维护车辆的安全使用。
在电动车的研究和发展中,充电时间较长、利用效率低下、有安全隐患等,都属于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而充换电的基础设施技术,便能将上述问题顺利解决。在传统电池方面问题处理中,主要是利用快速充电、电池箱的快速自动更换等方法。在快速更换类型方案中,一般是在快速更换区内,以自动更换的机械快速更换电池,常用方法是分箱组合方法,更换电池只需5 min。在换电模式内,规划建设比较重要,此外,互联共享等技术内容,也属于此项技术内比较关键的内容,会和其可行性等有密切联系。现阶段的很多企业都在研究、实施大功率式充电技术,在一些跨国大型车企内,也提出大功率的充电需求,如1 000 V等,电动商用车用户会对此类需求更为需要,而此类需求会源自用车习惯等要求。在现阶段,国内对大功率充电模式方面的研究比较重视,这和电网运行、行车安全都联系密切。但大功率式充电模式会影响成本控制,和当下成本预估相比,其成本预估会成倍增加,而这和大功率式充电中电控单元、电池系统等有联系。虽然此类充电模式容易增加成本,但它也有充电安全、整车效益高等优势,这远非传统充电能比,所以它也属于必然、可行的一类发展趋势。图3为大功率充电桩示意图。
图3 大功率充电桩示意图
首先,应该提高整车智能化水平,并对智能驾驶、整车控制等技术进行研究。在电动汽车的未来发展中,智能化将是其发展的关键技术,这也是提高整车性能的技术抓手,关键技术包括整车的智能化辅助驾驶、网联整车的控制器等。对相关技术重新设计以及开发,让整车可以变得更为安全、可靠。
其次,提升整车的动力性。对电驱动的高效系统进行研发,进一步提高整车的动力性能,并降低能耗,对电机及其控制器等会有较高要求。其中的关键技术包括高密度的电机、控制器等,高集成度、高效的电驱动分布式系统,也变成可行的一类技术方案。
再次,突破低温禁区,对高效的热泵空调技术进行研究。在夏季、冬季,电动车内的空调系统属于耗能的主要部件;而使得空调系统提升制热、制冷的效率,属于促进整车节能、提高续驶里程的有效举措。在现阶段,低温增焓的技术具备节能、高效的明显优势,在严寒的条件下也能提高汽车性能,属于升级电动商用车的关键技术。而通过相关技术支持,低温增焓式的空调在低温制热方面的能效,会比预期效果更好,在-15 ℃条件下,制热能力能够得到提高,即使在-25 ℃同样能正常运转,可以满足严寒时使用汽车的供暖要求。
最后,应该对全气候类型动力电池等技术进行研究,提高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以及降低成本都十分重要。在低温环境中,锂离子类的动力电池会有能量密度降低的状况,它在低温时的应用会受严重限制。而全气候类动力电池属于电池的新型技术,它能将低温中电池在性能上的局限突破。在此类电池内,会有一片镍片,能以更少的电能在零下环境中完成电池的自加热,在电池的温度有所上升后,它也会自动停止加热,不会损失更多能量。此技术可以大大提升传统电池在严寒工况下的功率,也不会使得电池减弱常温中的寿命和性能。
综上所述,电动商用车系统工程技术体系属于复杂概念,在新能源等理念发展下,此系统也会获得不断发展,整车也能提高智能化的水平,车辆的综合性能也能获得提升。本文主要分析了它的技术体系及关键技术,关键技术主要有电动商用车平台技术、实时运营监管系统和充换电的基础设施等方面,期望共促这方面的技术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