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对策

2022-08-30 12:58刘文心
四川建材 2022年8期
关键词:集料原材料模板

刘文心

(江苏射阳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总公司,江苏 盐城 224300)

1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常见的质量问题

1.1 蜂 窝

主要表现为混凝土的某些局部结构出现了疏松现象,骨料之间形成了孔隙,类似蜂窝状,如图1所示。产生该情况的主要因素在于,前期混凝土原材料配比的过程中,砂石以及水泥等材料的计量不够精准,导致石子较多,砂浆较少;搅拌时间控制的不够合理,未能充分搅拌,同时振捣不够密实;在下料过程中存在下料过高或者下料不当等错误操作,石子和砂浆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离析;模板安装过程中存在缝隙,导致水泥浆流失,降低了混凝土结构的含水量。

1.2 麻 面

主要表现为混凝土局部结构出现较多的凹坑麻点,形成了较为严重的粗糙面(见图2),但是内部钢筋不会裸露。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模板表面较为粗糙,在浇筑的过程中,带着较多的杂物,同时拆模的过程中不按规范进行,对混凝土表面造成了损坏;模板拼接不够密实,存在缝隙,导致局部漏浆;振捣过程中,气泡未合理排除,在模板的表面形成了空隙,最后造成麻面。

图1 混凝土蜂窝问题

图2 混凝土结构麻面问题

1.3 孔 洞

主要表现为混凝土结构中有着较大的空隙,局部蜂窝发育较为严重,钢筋局部裸露或者全部裸露在外。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在于,钢筋密实的位置未能合理地进行振捣,浇筑不够连续;集料的粒径与实际不符,浇筑过程中存在石子堆积以及跑浆等情况;浇筑过程中坍落度的控制不够合理,一次下料过多导致孔洞的形成,在后期外界荷载压力的影响下,孔洞逐步发育成裂缝。

1.4 缝隙及夹层

主要表现为大结构的混凝土内部出现了垂直或者水平的松散夹层。导致该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在于,前期施工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浇筑未能进行质量控制,施工缝以及接缝处理不当,表面存在大量松动的杂物,软弱混凝土层未经充分湿润便继续进行浇筑,导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隔层;在浇筑过程中,坍落度的控制不够合理,存在混凝土离析情况;振捣不够均匀,期间存在较多气泡。

1.5 缺棱掉角

主要表现为在后期使用过程中,部分混凝土结构的边角处存在局部掉落现象,呈现不规则的缺口,棱角缺陷较为严重。导致该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前期浇筑期间模板未经充分湿润,另外在后期混凝土凝固过程中,养护不合理,导致混凝土局部脱水较为严重,强度降低;过早拆除模板,导致局部受损;模板内部未及时地涂刷隔离层,导致与混凝土结构之间的粘着力增加,拆除过程中提升了其损害程度。

2 增强混凝土质量的施工技术体系

2.1 严格落实配比控制

混凝土配比的过程中涉及到了水泥、水、集料以及部分外加剂。在前期配比的过程中,这些原材料的比重必须要结合实际需求进行控制,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混凝土的性能。首先,相关施工人员必须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要求,考虑施工成本,在兼并合理性以及经济性的前提下,利用科学的计算方法进行配合比的计算。另外,从实际情况来讲,在混凝土集料中含水量的实际情况往往和理论值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作业前期相关人员必须落实好集料含水量检测,并且以其挥发度和储水性能作为依据,合理地调整水的比重,由此提升配合比的合理性,从而提升混凝土的实际性能和强度。

2.2 严格控制搅拌

混凝土搅拌作业需要在配合比确定之后展开,要结合实际的施工需求定量地进行搅拌,搅拌时间必须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集料的用量误差需要控制在2%左右,水用量的误差需要控制在1%左右,水泥以及其他外加剂的用量误差需要控制在1%左右。在此基础上,相关人员在拌和过程中,还要控制好原材料的投入质量,要建立在化学反应的基础上,进行性能检测,这样才可以提升拌合料的强度。从拌和时间控制角度来讲,冬季的拌和作业应该控制在3 min以上,其他季节的拌和作业应该控制在2 min左右,可以结合实际的温度以及湿度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在混凝土拌和结束之后,需要快速地运往施工场地进行浇筑,期间做好保温及保湿作业,避免混凝土离析以及过早初凝情况的出现。

2.3 基础的浇筑方法

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结合不同构件的实际参数,合理地安装浇筑作业,要严格地控制施工缝,做好缝隙填补,避免出现漏浆。模板内需要涂刷隔离层,以避免后续拆模过程中对混凝土产生质量影响。检查钢筋绑扎情况,确保钢筋的尺寸以及型号符合实际的施工需求。结合钢筋的具体情况,合理地进行混凝土浇筑,需要注意的是,浇筑的坍落度需要控制在2 m左右,防止混凝土坍落以及离析情况的出现,另外要一次性浇筑完成,来保证混凝土整体性,同时也可以有效缩短时间[1]。

2.4 振捣作业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要及时进行振捣作业,良好的振捣技术可以进一步增强混凝土结构的密实程度,将结构中的空气排除,避免出现软弱层以及麻点。在振捣的过程中要以不过振、不漏振、振捣到位的标准进行。以混凝土下沉,逐渐变慢,气泡产生速度降低,最终无气泡产生为准。另外也可以结合实际的施工需求,选择人工振捣以及机械振捣的方式,振捣位置的选择必须符合结构密实程度的需求,同时要强化上下结构的融合程度,避免深层裂缝的出现。振捣的时间需要控制在20 s左右,可以结合混凝土的方量以及振捣的强度进行适当调整,确保边角部位振捣到位。

2.5 养护方法

混凝土凝固且脱模之后,必须要及时进行混凝土养护,在维持混凝土原有质量的同时,在12 h的时间内快速进行养护作业,可以结合具体的施工环境、温度和湿度调整养护作业中保温和保湿的参数,定期进行表面洒水,而针对塑性较低的混凝土结构,可以利用喷雾养护的方法进行持续养护。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哪种养护方式,都必须维持持续性作业的特点,养护时间需要控制在7 d以上,必要条件下需要控制在14 d以上[3]。在养护期间利用智能化设备及时地监测混凝土结构的强度以及性能,适当地调整养护方案,以此降低成本,提升质量。

3 建筑工程混凝土的质量管理对策

3.1 原材料质量管理

为了进一步提升混凝土结构的实际质量,增强性能,需要结合整体施工环节落实具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首先,落实好原材料质量控制是前提条件,在选择原材料的过程中,必须严格落实好对选购环节的把关,做好评估调查,结合生产厂商的资质以及产品质量进行审核,确保原材料的质量能够得到保障;其次,在混凝土原材料的运输以及储存过程中,必须结合不同原材料的性能和需求,合理地制定运输方案以及储存环境,避免外界因素对原材料产生影响;原材料进场之前必须经过完善的质量检测,针对不合格的产品落实批量检测并且及时退回,切勿使用;再次,在混凝土配制环节,必须落实好相关参数控制,及时分析质量问题,并且进行动态元素调控,将所有的质量问题扼杀在初期阶段,这样才可以为后续的混凝土施工奠定基础。

3.2 落实好配比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原材料的配比阶段,为了进一步提升后期的结构质量,必须严格将质量管控放在首位,可以通过精细化质控的方法计算配比的比重,利用前期工程试验的方式来分析不同比重下混凝土的实际质量以及结构强度,在满足施工标准的同时,也要结合不同工程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选择性价比高且质量优的配比方法,这样才可以确保为实际的工程需求而服务。同时严格控制水泥、集料、外加剂等材料的质量,例如集料的粒径、水泥的型号、外加剂的性能等,在满足质量控制需求的同时,也要秉承绿色发展的原则,避免原材料的添加对外界环境产生影响[3]。

3.3 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施工现场必须落实好现场管理,价值工程理念、全寿命周期管理以及动态性精细化管理是现场管理的主要方案,需要建立在人工综合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落实全方位管控,确保实现施工现场的细节把控,着重针对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落实质量监测以及验收。与此同时,需要针对施工团队、技术体系、运行设备等重点的施工元素进行管控,及时地落实好施工团队的技术交底以及技能培训,通过信息化设备分析技术体系的应用是否具有可行性,了解相关设备的运行性能,避免高负荷运行,影响混凝土施工的质量。

4 结束语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必须要得到控制,并且要结合具体的施工技术体系落实创新,落实好原材料的采购环节控制,提升配比合理性,加强施工工艺的应用价值,并且落实施工现场质量管控,坚持将细微的安全隐患扼杀在苗头阶段,并且落实好施工现场的动态性管理,这样才可以有效杜绝混凝土结构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能够强化混凝土施工工艺的创新和发展。

[ID:013562]

猜你喜欢
集料原材料模板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高层建筑中铝模板系统组成与应用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运用分析
基于三维扫描与数值技术的粗集料形状特征与级配研究
水利工程原材料质量检测控制探讨
掺铁尾矿砂细集料的水泥混凝土性能分析
研磨功对再生集料性能改善的量化评价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