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阿莉,金菊琴
(甘肃省甘谷县农业农村局农业产业服务中心,甘肃 甘谷 741200)
甘谷素称“辣椒之乡”,是全国最早栽培辣椒的县之一,早在明朝天启年间就有栽培,距今已有近400 年的栽培历史[1]。甘谷独特的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辣椒的生长发育和辣椒红素、Vc 与芳香物质的积累。目前全县辣椒种植面积达0.28 万hm2,总产量10.55 万t,总产值3.2 亿元,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但由于种植品种退化和连作栽培等因素,导致土地肥力降低和病虫害发生严重,加之传统的育苗方式,使品种混杂、种苗质量差,成为制约蔬菜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甘谷县农业产业服务中心围绕科技园区建设,积极引进辣椒新品种,通过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宜在当地栽培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的品种,以期为推广提供种植依据[2],为甘谷县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特色蔬菜产业奠定基础。
试验地块选择在甘谷县现代农业科技园磐安镇裴家坪村进行。甘谷县现代农业科技园是天水市重点建设的八大园区之一,2015 年9 月被定为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园区以蔬菜生产为主,设施蔬菜种植为主要特色,采用一年三茬“春萝卜套果菜套菜花(甘蓝)”的种植模式,特色菜种包括春萝卜、辣椒、番茄、甘蓝、菜花等。2021 年4—8 月选择在甘谷县现代农业科技园磐安镇裴家坪村河滩地的钢架大棚内进行试验。试验大棚前茬作物为春萝卜,0~10 cm 耕地土壤成分:水分0.16、pH 值8.22、全氮1.23 g/kg、有机质12.84 g/kg、全磷0.34 g/kg。
1.2.1 供试品种 共引进8 个辣椒品种,分别是天椒16 号、天椒20 号、天椒2151、航椒8 号、航椒9号、捷椒1 号、捷椒4 号、捷椒5 号,以当地种植的甘科4 号为对照。
1.2.2 品种育苗
1.2.2.1 育苗时间。各试验品种于2021 年1 月20日在统一条件下播种育苗。
1.2.2.2 育苗设施。在甘谷现代农业示范园十一连体的育苗床上采用72 孔穴盘育苗,覆膜提高棚内温度,可有效抵御低温,保证幼苗正常生长。
1.2.2.3 育苗基质。自配有机育苗基质,选用园区内无病虫源的田园土、腐熟农家肥、草炭、复合肥等,按一定比例配制基质,孔隙度约60%,pH 值6~7,速效磷100 mg/kg 以上,速效钾100 mg/kg 以上,速效氮150 mg/kg,保障基质疏松、保肥、保水,营养完全。
1.2.2.4 温度管理。采用“三高三低”,即出苗前温度高,地温25~30 ℃,气温28~32 ℃;出苗后温度低,白天25~28 ℃,夜间10~13 ℃;心叶展开后温度高,白天28~30 ℃,夜间13~15 ℃;分苗前温度低,白天25~26 ℃,夜间10~13 ℃;分苗后温度高,白天28~30 ℃,夜间15~20 ℃;定植前温度低,低温练苗,白天23~25 ℃,夜间10 ℃。当有60%~70%苗出土时揭去地膜。中午温度升高时注意放风降温,防止烧苗。
1.2.2.5 水分管理。苗床应有充足的水分,但又不能过湿。播种时浇足底水,一般到分苗时不会缺水。
1.2.2.6 炼苗。在定植前15 d(4 月中旬)放风炼苗,使幼苗逐步适应外部环境,提高移栽成活率。炼苗时应当按照“阴天少通风,晴天多通风,雨天不通风”的原则,做到苗子健壮、整齐、不徒长。炼苗方法应根据苗子长势而定,长势好、气温高要多通风。
1.2.2.7 壮苗指标。健壮的辣椒苗一般株高18~25 cm,茎杆粗壮,茎秆下基部1/3 木质化,节间短,茎粗0.3~0.5 cm,有真叶8~14 片,子叶完好,真叶叶色深绿,叶片大而厚,有70%~80%植株带大蕾,无病虫斑痕,根系发达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定植前经过10~15 d 炼苗[3],起苗前1 d 浇透水,起苗时尽量多带宿根士,运送过程中要避免弄伤苗叶根。
本试验共设9 个处理,即每一个品种为1 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处理重复3 次,共27 个小区,小区面积10 m2,平覆膜栽培,行穴距60 cm×50 cm,每小区种植30 穴,每穴定值2 株,田间管理一致。每个小区分品种观察其生物性状及经济性状。
1.4.1 整地施肥 前茬作物为春萝卜,春萝卜采收后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施农家肥75 000 kg/hm2、磷酸二铵750 kg/hm2,深翻耱平,起垄覆膜,垄面宽70 cm,垄高25 cm,垄间距40 cm。
1.4.2 定植 各试验品种的辣椒苗苗龄90 d,于4月21 日15 时以后进行移栽,辣椒苗在垄面上双行呈三角形状、按行穴距60 cm×50 cm 双株定植移栽,辣椒定植不宜过深,以与叶节平齐为标准,定植后要浇足稳苗水。
1.4.3 水肥管理 辣椒对水质要求较高,要采用无污染的水源,在8—9 时以前浇灌。定植后5~6 d 浇1 次缓苗水,缓苗后与始果前期要适当控水,进行蹲苗。门椒坐果后要结合浇水追肥1 次,施磷酸二铵450 kg/hm2、尿素300 kg/hm2,同时在每次浇水时加入硫酸铜30~45 kg/hm2,以预防辣椒疫病发生。
1.4.4 病虫害防治 软腐病、疮痂病可用72%农用链霉素4 000 倍液,或波尔多液防治;炭疽病选用75%白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 倍液,或50%多菌灵600~800 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防治;疫病在定植前用25%瑞毒霉或75%甲霜灵800 倍液灌根,定植后发病前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喷洒叶面、茎基部和地面,预防病害初侵染,发病初期棚室栽培可用烟熏法、粉尘法防治,即用45%百菌清烟雾剂每次3.75 kg/hm2,或5%百菌清粉尘剂每次15 kg/hm2,每隔7~10 天1 次,连续2~3 次。喷洒药剂可选25%瑞毒霉600 倍液,每隔7~10 天1 次,并结合灌根,连续防治2~3 次。
1.4.5 采收 辣椒的门椒要早采,对生长瘦弱的植株也要早采,以促进植株旺盛生长,对能摘的辣椒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应适时早摘,盛产期可4~5 d 采摘1 次,适时早摘有利于提高辣椒的品质、产量和经济效益。
从表1 可以看出,株高以天椒16 号最高,为105.3 cm,较对照甘科4 号株高98.5 cm 高6.8 cm;捷椒4 号株高次之,为102.2 cm,较对照甘科4 号高3.7 cm;航椒9 号最矮,只有76.9 cm,比对照甘科4号低21.6 cm。株幅以天椒16 号最大,为80.4 cm,较对照甘科4 号株幅74.2 cm 大6.2 cm;航椒8 号次之,为75.3 cm,较对照甘科4 号株幅大1.1 cm;捷椒4 号株幅最小,只有55.8 cm,比对照甘科4 号株幅小18.4 cm。航椒9 号、捷椒1 号植株生长势为中等,其他品种植株生长势均强。抗病性以航椒9 号最弱,航椒8 号、捷椒1 号抗病性中等,其他品种抗病性均强。
从表2 可以看出,平均单株结果数19.5~26.2个,其中,捷椒4 号平均单株结果数26.2 个,航椒8号平均单株结果数24.7 个,天椒20 号平均单株结果数24.2 个,较对照甘科4 号平均单株结果数23.1 个分别多3.1 个、1.6 个、1.1 个;平均单株结果数以航椒9 号最少,为19.5 个,较对照甘科4 号平均单株结果数少3.6 个,其他品种的平均单株结果数均为19.7~22.3 个。
表2 不同辣椒品种的单株结果数观察记载
从表3 可以看出,平均果长为20.33~34.33 cm,以天椒2151 最长,为34.33 cm,较对照甘科4 号果长24.07 cm 长10.26 cm;捷椒5 号次之,为29.07 cm,较对照甘科4 号果长长5 cm;捷椒4 号最短,为20.33 cm,较对照甘科4 号果长短3.74 cm。平均果肩宽为1.38~3.82 cm,天椒20 号、捷椒4 号最宽,均为3.82 cm,比对照甘科4 号3.23 cm 宽0.59 cm;天椒16 号最细,为1.38 cm,比对照甘科4 号窄1.85 cm;其他品种平均果肩宽为2.24~3.75 cm。
表1 不同辣椒品种的株高和株幅观察记载
表3 不同辣椒品种果实性状观察记载
从表4 可以看出,航椒9 号平均单果重最重,为62.50 g,比对照甘科4 号51.36 g 重11.14 g,与其他品种的单果重差异显著;捷椒1 号、天椒20 号、航椒8 号、天椒16 号、甘科4 号、捷椒5 号的平均单果重依次降低,且差异不显著;天椒2151 和捷椒4号平均单果重最低,分别是41.79 g、42.27 g,比对照甘科4 号分别轻9.57 g、9.09 g,且与其他品种间平均单果重差异显著。
表4 不同辣椒品种平均单果重比较
从表5 可以看出,航椒8 号、航椒9 号、天椒20号的单株平均产量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甘科4 号,而天椒2151、捷椒1 号、捷椒4 号、捷椒5 号、天椒16号的单株平均产量均低于对照甘科4 号。天椒20 号单株平均产量最高,为1 335.89 g,显著高于航椒9号、捷椒1 号、捷椒4 号、捷椒5 号、天椒16 号、甘科4 号、天椒2151 的单株平均产量,但与航椒8 号单株平均产量1 291.83 g 差异不显著;对照甘科4 号的单株平均产量1 186.39 g 与航椒9 号、捷椒1号、捷椒4 号的单株平均产量差异不显著,但航椒9号的单株平均产量1 218.78 g 与捷椒1 号、捷椒4号的单株平均产量差异显著;捷椒1 号、捷椒4 号、捷椒5 号、天椒16 号的单株平均产量两两差异不显著;天椒2151 的单株平均产量最低,为931.94 g,与其他品种的单株平均产量差异都显著。
表5 不同辣椒品种单株产量
从表6 可以看出,天椒20 号、航椒8 号、航椒9号的小区平均产量均高于对照甘科4 号,小区平均产量分别是80.15 kg、77.51 kg、73.13 kg,折合产量分别是89 060.45 kg/hm2、86 124.97 kg/hm2、81 254.06 kg/hm2,较对照甘科4 号分别增产12.59%、8.88%、2.73%,捷椒1 号、捷椒4 号、捷椒5号、天椒16 号、天椒2151 的小区平均产量分别是66.49 kg、66.45 kg、64.31 kg、62.97 kg、55.92 kg,折合产量分别是73 878.69 kg/hm2、73 835.29 kg/hm2、71 460.24 kg/hm2、69 970.83 kg/hm2、62 130.91 kg/hm2,较对照甘科4 号分别减产6.60%、6.65%、9.66%、11.54%、21.45%。
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引进的8 个辣椒品种在抗病性、生长情况等方面都有所不同,航椒9 号平均单果重最重,从生长势、单株结果数、果形、单株产量、小区产量综合考虑,天椒20、航椒8 号这2 个辣椒品种都优于其他品种,但航椒8 号抗病性一般。综合考虑,天椒20 号为本次试验选出的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但由于试验实施期限短,需进一步试验[4],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为当地选择出优良的辣椒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