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恩
组件迎来新的入局者,这有什么影响?
近年来硅料龙头布局一体化并不是秘密,只是这次中标进程比市场预期的要快,尤其是看到价格比传统龙头单瓦低了8分,让市场觉得价格战提前来了。但真的会不会来?持续时间和降价幅度都不确定,需要跟踪。中期看,公司明年规划的产能不及整体装机量的10%。只能说短期涨幅大了之后,会放大所谓的利空。短期会对估值预期有所扰动,但和逻辑破了关系不大,从技术上看可以等短期企稳之后再看。
对于组件价格,一直受上游价格和下游需求影响,反复博弈,即使没有新公司参与竞标,在面对集中式大型电力企业时,组件企业的议价能力也不强,通常是不亏或者微利就干,盈利相对多的看分布式和海外,这个逻辑多次强调,所以后两者只要有优势或者高景气,对相关组件公司来说中期依旧可以期待,尤其是调整下来后。
能不能理解为核心不是某个企业入局,而是商业模式?
是的,很早就说过:光伏行业技术含量不高,一直很卷,不要因为景气度高就觉得具备科技属性,甚至护城河很高,尤其是对化工产品,不要犯了锂电中游材料的错误。卷是行业的主要特点,只是在高景气下,内部机会很多,也是这两年重点,细分受益赛道会变,要动态跟踪。
组件虽然技术门槛不高,内部各种卷,但分布式是个例外,因为是ToC 模式,客户是单独的个体,产品力不是最关键的,反而是让客户知道你的品牌、能看到你的产品、顺利卖到客户手中很关键。换言之,产品差别可能不大,但品牌渠道有优势,更能得到市场认可。新入局的企业,搭建这个销售网络是需要时间的。
不仅是组件,类似逆变器、储能等,只要是ToB 面对大客户,话语权都不是很大,这不是公司的问题,主要是商业模式和竞争格局决定了。比如近期某大型国企招标的逆变器项目,多家上市公司入围,其中一家创下了逆变器价格新低,这既说明了面对大型企业话语权低,也说明了行业的内卷。考虑发电企业回款周期比较长,投标企业不仅盈利水平较差,还要承担资金成本。
这些方向从短期炒作或者预期提升上看没有问题,但中长期并非都会受益,或者说落实到业绩上需要很长时间,所以短期参与可以,但要分清预期,尤其是知道自己参与的公司质地如何!比如,短期确实跟随板块上涨,但公司分布式或者海外业务占比比较小,主要客户都在集中式电站上,这种只能按照情绪参与,技术破了就别幻想太多了。
动力电池龙头中报公布了,结果如何?
二季度毫无悬念的环比改善,几个关键点如二季度扣非60亿,毛利将近22%,这比一季度扣非不到10亿毛利不足15%改善很多,这说明二季度涨价传导更顺利。这点之前市场预期的比较充分,至于高开低走也没必要解读为利好兑现等,短期调整与近期連续上涨以及盘面整体调整有关,需要知道的是整电池企业下半年理论上环比还会改善即可。
整体看,电池产业链目前逻辑最好的只有整电池厂商,潜在弹性方向是新技术,这需要看当时的催化剂,以波段为主。除此之外,其他细分领域中长期跟踪价值不大,因为景气度和预期相较前两年不同,这个观点从今年初就已经强调。
今年除了碳酸锂,其他如六氟、电解液等材料价格走低,铜箔加工费也是下降的,这些都说明随着产能的释放,价格必然下降,壁垒没有那么高,这些属于逻辑坏了,不要认为跌多了就是机会,最多就是阶段性超跌反弹,但大方向是向下的。
盘面氛围什么时候可以转好?
转好需要指数企稳,对于指数企稳信号之前说过,在一根光头的大阴线后,需要先出现下影线,之后再用中阳线或者连续小阳线确认。在观察指数的同时,也要看盘面个股的涨跌家数,这也意味着氛围如何。
至于是风格切换还是老热点依旧,需要看资金选择。如果一个方向想成为市场的主线,要有大市值机构主导的趋势个股,同时也要有游资的连板龙头出现,之前新能源和半导体都是这样的。如果没有这种信号,要么都弱,要么还是老热点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