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研究

2022-08-29 08:38徐着华卢会秦许丽萍刘辉鸿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17期
关键词:翼状胬肉泪膜

徐着华 卢会秦 许丽萍 刘辉鸿

翼状胬肉作为临床中的常见疾病,随着疾病的发生,患者将会出现视线模糊、异物感以及红眼等症状,若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导致角膜炎以及视物范围缩小等情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该疾病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和身体因素、遗传因素、营养缺乏、泪液分泌不足等具有一定联系[1]。在相关研究中显示[2],翼状胬肉的发生与自身的免疫机制具有一定联系,经过组织学检查后发现翼状胬肉的基质中存在浆细胞以及淋巴细胞浸润。也有研究认为结膜组织的增殖变性、弹力纤维发育异常也会引发翼状胬肉的发生。环境因素方面,在风沙、烟尘、日光以及花粉等刺激下,也会促进角膜缘部结膜血管、结膜上皮组织发生非感染性慢性炎症,从而导致疾病发生[3]。在临床中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传统切除术作为广泛使用的治疗方法,尽管可以发挥一定的效果,但是在经过治疗后依旧存在较大的复发风险。因此如何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的降低复发是当下的研究重点。故本文选择本院2020 年12 月~2021 年7 月间收治的60 例翼状胬肉患者纳入研究,分析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对翼状胬肉的治疗效果以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20 年12 月~2021 年7 月间收治的60 例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其中,对照 组患者男17 例,女13 例;年龄20~78 岁,平均年龄(53.24±11.14)岁;病程1~15 年,平均病程(8.16±2.44)年。观察组患者男16 例,女14 例;年龄19~72 岁,平均年龄(53.31±11.46)岁;病程1~15 年,平均病程(8.24±2.46)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n,)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n,)

注:两组对比,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患者的疾病位置于鼻侧,均为单侧;②符合手术治疗指征。

1.2.2 排除标准 ①既往有眼外伤史;②有眼外科手术史;③合并角膜瘢痕、角膜炎患者等非本病外的眼表病变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实施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使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辅助显微镜和开睑器,消毒完成后,选择齿钳固定胬肉,施术者选择刀片于前缘角膜位置进行切除,对胬肉的头颈、巩膜进行切除处理,延伸至角膜缘停止,选择胬肉球结膜作一切口,剥离胬肉体部、球结膜部,延伸半月皱襞,对翼状胬肉和邻近组织行整体切除,并对局部切口进行缝合处理。

1.3.2 观察组 实施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将病变位置的颞上方选择结膜上皮组织角膜缘干细胞作为移植片,要求移植片的面积可覆盖切除后的巩膜,选择浅表巩膜为移植片固定位置,以巩膜厚度的1/3 为宜,手术完成后,选择抗生素眼膏行包扎处理,术后7 d 可拆线,后续对患者的疾病情况实施随访工作。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后,翼状胬肉完全消失,施术区域光滑、结膜平整、无充血症状,为显效;经过治疗后,翼状胬肉面积缩小,结膜基本恢复平整,症状基本改善,为有效;经过治疗后,结膜存在充血症状,翼状胬肉存在增生情况,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免疫学指标水平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gA、IgM、IgG 进行检验。

1.4.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EGF、Endostatin水平 使用ELISA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EGF、Endostatin 进行检验。

1.4.4 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 统计两组患者的眼球刺激症状缓解时间以及结膜上皮恢复时间。

1.4.5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泪膜功能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泪液分泌试验滤纸湿长、泪膜破裂时间。

1.4.6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质量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屈光度,以YT2A 手动角膜曲率仪得出角膜散光度。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免疫学指标水平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gA、IgM、IgG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gA、IgM、IgG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免疫学指标水平对比(,g/L)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免疫学指标水平对比(,g/L)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a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EGF、Endostatin 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EGF、Endostatin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EGF 低于对照组、Endostatin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EGF、Endostatin 水平对比()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EGF、Endostatin 水平对比()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aP<0.05

2.4 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眼球刺激症状缓解时间、结膜上皮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对比(,d)

表5 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对比(,d)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泪膜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泪液分泌试验滤纸湿长、泪膜破裂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泪液分泌试验滤纸湿长、泪膜破裂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泪膜功能指标对比()

表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泪膜功能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aP<0.05

2.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质量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屈光度、角膜散光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屈光度、角膜散光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7。

表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质量指标对比(,D)

表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质量指标对比(,D)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aP<0.05

3 讨论

翼状胬肉作为临床中的常见疾病,会导致眼刺激征、外观缺陷,也会不同程度对患者的视力造成影响。当下针对翼状胬肉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效果一般。有关于翼状胬肉的发生机制包括遗传因素、营养缺乏、泪液分泌不足、过敏反应以及解剖因素等[4]。在相关研究方面,看法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研究认为因为泪膜异常、泪液分泌不足所导致角膜、结膜局部干燥引起组织增生。也有研究发现,通过免疫荧光法发现翼状胬肉的组织中存在免疫球蛋白E(IgE)和IgG,怀疑IgE 的存在和Ⅰ型过敏具有一定联系,指出翼状胬肉的发生和患者的免疫学指标具有密切联系[5]。

针对翼状胬肉的治疗有多种方式,包括单纯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行遮盖法[6]。单纯的胬肉切除术在临床中已经较少单独使用,因为具有较高的复发率。但是需要了解的是,单纯胬肉切除术是所有改良手术以及辅助治疗的基础,在治疗当中,应当注意角膜和巩膜表面的纤维血管组织,应尽量清除干净,否则可能导致复发;胬肉在向后分离的过程中不可太过,否则会误伤直肌和肌鞘;分离结膜以及结膜下组织不可过后,否则易损伤节制韧带;若翼状胬肉已经破坏前弹力层,对基质层造成损伤,不可切入太深;尽量避免灼烧止血,确保局部血液供应,预防巩膜溶解的发生[7]。在相关研究中显示,传统治疗方式要求通过刀片分离胬肉的头部、外缘,促使角膜暴露,尽管可以较为彻底的清除胬肉,但是在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复发率较高,往往需要进行二次手术治疗,不仅提高了患者所承受的痛苦,也会增加医疗花销[8]。而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是利用患者向心性移行效应,通过移植片重塑角膜缘损伤部分表层以及角膜缘屏障,以此方式发挥加快患者眼表结构以及功能的恢复作用,同时也避免患者结膜上皮等因素的影响,保证治疗效果,抑制疾病复发。该手术方式可以加快创面恢复速度,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无排斥反应,确保病变组织能够彻底清除,控制复发的风险[9,10]。结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眼球刺激症状缓解时间以及结膜上皮恢复时间得到了有效缩短,同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免疫学指标在机体中发挥了防御的作用,可以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和影响,随着指标的降低,证明患者具备更快的恢复速度以及理想的恢复效果,结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的IgA、IgM、IgG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同时在相关研究中显示,翼状胬肉组织中的VEGF 较之正常水平更高、Endostatin 水平更低,由此说明翼状胬肉的发生可能和上述两个指标的变化具有一定联系,主要原因在于指标的平衡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疾病发生[11-14]。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VEGF 水平低于对照组,Endostatin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由此说明,采用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可以改善免疫学指标,并促使VEGF、Endostatin 趋向正常,保证病变组织的清除效果,预防新生血管影响角膜,有利于创面的恢复,进一步降低复发风险。在视觉质量和泪膜功能方面,在相关研究中显示,角膜缘干细胞缺乏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联系,而随着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的应用,可以采用健康的上皮,改善角膜缘干细胞的再生功能,以此方式发挥角膜上皮组织重建、修复的作用,在改善眼表功能的同时,还能控制异常上皮细胞,在切除细胞中起到了辅助作用[15,16]。因为眼部组织被胬肉影响,外界光线受到了遮蔽,角膜形状也会因此发生变化,促使患者的视觉功能降低[17,18]。结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泪液分泌试验滤纸湿长、泪膜破裂时间均长于对照组,角膜散光度、屈光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由此说明,该治疗措施能加快眼表结构的恢复,促进黏液分泌,缓解泪膜功能,防止散光的进一步发展[19,20]。

综上所述,在翼状胬肉的治疗中,采用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免疫学指标,促使VEGF 以及Endostatin 水平恢复正常,缩短症状缓解时间,改善泪膜功能和视觉质量,值得研究和借鉴。

猜你喜欢
翼状胬肉泪膜
泪液成分异常与不同泪膜破裂方式的研究进展
干眼患者泪膜破裂形态的临床研究
基于泪膜破裂方式的干眼诊断新思路
刨根问底之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的治疗及其并发症
眼睛长胬肉要不要治
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改良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对泪膜的影响研究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
眼翼状胬肉治疗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