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天胜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
课堂纪律是一件“大事”,它关乎着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否顺利实施,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效果与学习目标的达成。同时,课堂纪律又是音乐课堂的一件“难事”,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艺术新课标》)明确指出“强调艺术课程的实践导向,使学生在以艺术体验为核心的多样化实践中,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
可见,音乐课上的好纪律不能以“静”为尊,更不能一味地追求整齐划一,而是让学生在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中有“动”有“静”。“动”则有序,“静”则深思,从而让学生获得多样的审美体验,激发其创新创造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打造音乐课堂上的好纪律呢?已有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两种不同的途径:外在控制和内在养成。
外在控制的核心举措是“管”,主要特征是“强制性”,即通过教师自上而下的管理,让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实现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内在养成的核心举措是“塑”,主要特征是“民主性”,即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生平等对话等方式,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与控制。以上两种途径各有其独特作用,但是也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教师如果过于强调对课堂纪律的“管”,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进而破坏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与迁移。此外,由于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小学生自控力弱、随意性强,容易受外界的干扰而分散注意力,这时教师如果过于强调对课堂纪律的“塑”,则会使音乐教学因纪律规则的缺失而影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学习效果与审美体验。
优化小学音乐课堂纪律,不仅要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外在约束,也要靠学生内在的自我管理。实践中,我从“做好行为记录”“精心设计教学”“做好课前准备”等方面入手,探寻小学音乐课堂纪律难题的纾困之策。
纪律是为维护集体利益而出现的,其最终目标是从他律到自律,从外在约束到自我控制。小学音乐课一周只有两节,每位音乐教师要执教多个班级。(笔者所在地区音乐教师人均带8 个班级)因此,音乐教师很难掌握每个学生的行为表现,更别说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了。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笔者设计了一张《音乐课堂记录表》,将学生在课堂中背唱歌曲、演唱歌谱、回答问题(针对难点问题)、违纪等课堂表现记录在表格中。通过对教育细节的关注,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纪律意识(见表1)。
表1 音乐课堂记录表
《音乐课堂记录表》的使用,可以较为全面地反应出学生在音乐课上的行为表现,方便教师清晰掌握每个班级中应当多加关注的“违纪对象”,从而通过调整座位、岗位激励、眼神提醒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除此之外,记录表还能为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提供重要参考,契合《艺术新课标》中“评价涉及学习态度、过程表现、学习成就等内容,贯穿于艺术学习全过程和艺术教学的各个环节”的评价要求。
课堂纪律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前提。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与恰当性直接影响到课堂纪律的好坏。这就需要教师审视并优化自身的教学,提高课堂学习的价值和吸引力,从而优化课堂纪律。
作为教学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教学导入”对整节课的纪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好的教学导入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入戏”,让学生自觉进入到音乐学习之中。
问答导入,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中;回顾导入,可以链接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猜谜导入,可以引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习的兴趣;图片导入,可以通过直观的图像呈现,带给学生具象的视觉体验,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当然,教师也可以综合应用多种导入手段,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优化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课堂纪律。
如在苏少版音乐教材三年级上册《打枣》一课中,我在导入环节把主奏乐器唢呐带进了课堂,通过观察、聆听与问答等导入活动的设计,让学生以积极的状态参与到本课的学习中。
一般来说,课堂纪律不好的音乐课,往往不是因为教师“说”得少,而是因为“说”得太多。音乐是一种时间的艺术,必须在时间的递进中才能完整的呈现,它具有严密的律动性与节奏性。因此,如果在学生聆听与演唱的过程中,教师给予了过多的语言解释与提示,那么势必会破坏音乐的完整性,不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形象的整体建构,从而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干扰课堂纪律。
《山村来了售货员》是苏少版音乐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首欣赏乐曲,它是一首标题音乐,表现了售货员肩挑着货物到山村售货的场景。为了让学生能听懂这些音乐场景,许多教师通常会把乐曲的音频裁剪成5 个音乐片段,然后逐段聆听,让学生猜一猜这些音乐片段分别表现了怎样的场景,最后串联起来让学生了解整首乐曲里的音乐故事。从“教”的角度看,这样的设计完成了教材中的任务,但若从“学”的角度看,却给学生制造了诸多难题,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规律。
有教师执教本课时,首先引导学生了解了生活中与乐曲中“售货员”的异同,随即通过完整聆听,请学生讲一讲售货员在售货过程中都发生了哪些故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确定了五个音乐主题的聆听顺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整节课学生热情高涨,秩序井然。
不同版本的音乐教材,都有配套的教学资源,包含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频、视频、谱例等。这些教学资源不仅有助于增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还能引发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联觉反应,从而优化课堂纪律,提高学习效率。笔者有一次在教学《金孔雀轻轻跳》一课时,有几名学生一直在讲话。课堂最后,我播放了“孔雀舞”教学视频,没想到这几名学生一下子就安静了,他们被视频内容深深吸引,这对我启发很大,与其想尽办法禁止学生乱讲话,还不如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来,让他们从内心喜欢上音乐课,培养他们认真倾听、踊跃回答的好习惯。教学资源的巧妙使用,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课堂的魅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若想抓好音乐课的纪律,必须从“课前一分钟”开始。如果等上课铃声响起后,教师才抵达学生所在的教室,会让学生由于等待太久而产生负面情绪。此时的教师,要打开电脑、打开课件、连接好电子琴等设备,这些准备工作,至少要占用两分钟的时间。在这一段时间里,学生一直处在“无指令”的状态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想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难度自然就增加了许多。
那么在“课前一分钟”环节之中,教师要做哪些事情呢?首先,提醒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同学们,下一节课是音乐课,请大家把桌面收拾干净,只留下一本音乐书和一支笔,已经收拾好的同学请坐端正,让老师看到你已经准备好了。”对于每次收拾较慢的同学,教师还可以适时提醒,“老师好像看到,还是那位同学收拾得最慢,希望你要向其他同学学习”;其次,教师要事先准备好教学设备和教学用具,确保铃声响起时,音乐教学活动能正式开始。在课前准备时,教师要秉持“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学生”的原则,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音乐课堂纪律更有保障。
马卡连柯认为,纪律首先是教育的结果,其次才是教育的手段。优化课堂纪律的研究,出发点与落脚点均应指向“育人”。解决小学音乐课堂中的纪律难题,不能靠“打压”,要靠正面引导;不仅要靠“罚”的督促,更要靠“奖”的激励;不仅要树立规矩,更要从提升课堂魅力着手。通过外在控制与内在管理的双向联动,让音乐课堂严宽有度、动静结合,让学生以“本位”的视角,提升素养、温润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