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对企业成长性和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2022-08-29 05:43周江华张可欣
关键词:成长性企业

周江华,顾 柠,张可欣

北京师范大学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北京 100875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制度型开放,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投资,推动重大外资项目加快落地(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人民日报》,2021年12月11日,第1版。。在此背景下,作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外商投资为切入点,通过实证检验,探索外商投资对企业创新与成长的异质性影响,为新发展格局下企业利用好、管理好外商投资和提高创新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启示。具体而言,主要区分两种不同的企业绩效,即成长性和创新绩效,对外商投资与这二者之间的不同关系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同时,由于企业的知识获取模式是增强外商投资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2)S.Thornhill,“Knowledge,Innov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High-and Low-Technology Regimes”,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5,21(5),pp.687-703.,因此,本文选择知识获取模式作为边界条件,并区分内部研发和外部引进两种不同的方式,探讨其对外商投资与企业成长和创新的权变机制。

一、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企业成长性和创新绩效:理论逻辑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通过吸引外商投资,驱动中国企业更快成长并取得良好的创新绩效。外商投资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更充足的资源和异质性知识,有助于企业赢得市场,获得更高的成长性。同时,外商投资带来的丰富资源有利于缓解企业创新面临的资源约束(3)刘洋、臧日宏:《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创新——基于沪港通的经验数据》,《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知识和经验的转移也能够帮助企业掌握前沿技术,促进创新绩效的提高。但是随着外商投资的增加,本土企业和外商投资者之间的分歧也会变大,并且面临外资技术难以本土化的问题,导致创新绩效降低。因此,外商投资将促进企业提高成长性,但对创新绩效具有双刃剑影响。外商投资保持在适度范围内会促进企业提高创新绩效,一旦超过某个阈值,将削弱企业的创新产出。

(一)外商投资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

从表现形式来看,规模扩大是企业成长的明显特征,代表企业各种资源的积累(4)刘曜、干胜道:《企业成长:定义及测度》,《软科学》,2011年第2期。,表现为销售额增加、生产规模扩大和盈利增长等,本文所涉及的企业成长主要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成果。

首先,从资源角度看,与内资企业相比,吸收外资的企业通常掌握了更多资金、更为先进的技术,并且向外传递了良好的信号,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更大(5)袁鹏、徐媛、刘海洋:《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成长符合Gibrat法则吗?》,《产业经济研究》,2017年第6期。,因此外资参与有利于企业进行各种资源的积累,尤其是小规模的企业更依赖外资提供的资金、技术、人力和市场渠道等资源,通常会获得较高的成长性。外商投资者实行市场换技术的战略,会向本土企业直接输出现成的产品,用于本土市场的占领与开拓,因此有助于企业获得更高的市场绩效,提升企业的成长性。

其次,外资进入也为企业带来了异质性知识,有利于企业取得显著的经营成果。外商投资不仅将新设备、新产品或者新的加工方法引入国内市场,还带来了包括销售策略、管理方法、产品设计等非物化技术,企业的经营方式和机制得到转换和优化(6)夏友富:《正确对待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控股问题》,《管理世界》,1997年第6期。,使产品更有竞争力,能够在市场上占据更大的份额,增强了企业的成长性。

再次,企业成长通常不涉及敏感的知识和技术,实现成长是本土企业和外资方的共同目标。目标的一致性有利于双方加深合作,将外商投资资源直接用于开拓市场,推动企业快速增长。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外商投资对企业成长性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二)外商投资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在开放经济的背景下,外商投资带来的资源和知识已成为本土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推动力,但外商投资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却更为复杂。首先,外商投资直接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了充裕的资金(7)S.Girma,Y.Gong and H.Görg,“What Determines Innovation Activity in Chines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 Rol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World Development,2009,37(4),pp.866-873.,减少企业财务约束,使其在应对外界环境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中更具灵活性(8)T.K.Das and B.S.Teng,“A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Strategic Alliances”,Journal of Management,2000,26(1),pp.31-61.。在资源缓冲作用下,企业有更多机会和时间进行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的开发。其次,外商投资可能还伴随着先进知识、技术和经验的转移,尤其是在全球网络中获得隐性知识,包括产品和技术的全球趋势(9)V.Z.Chen,J.Li,D.M.Shapiro,et al.,“Ownership Structure and Innovation:An Emerging Market Perspective”,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2014,31(1),pp.1-24.。企业可以借此学习国外技术和改进现有技术,并且有效了解全球市场上的前沿技术,掌握创新方向。再次,外资方的经验可以带来示范作用,降低企业在创新活动中的试错成本,从而激发企业内部研发人员的创造性思维和提高新产品开发的效率(10)范承泽、胡一帆、郑红亮:《FDI对国内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8年第1期。,帮助本土企业建立起具有国际化特征的高效创新体系(11)X.Fu,“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Absorptive Capacity and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ies:Evidence from China”,Oxford Development Studies,2008,36(1),pp.89-110.,促进创新绩效的提升。

但是,由于创新涉及的问题更加复杂,外商投资也会对创新产生负面影响。从知识角度看,创新涉及很多敏感的隐性知识和受到保护的核心技术,外商投资越多意味着其拥有越大的话语权,打破了资本之间的平衡,本土企业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可能倾向于技术保护,有碍创新知识的分享与交流。同时,外资方与本土企业在目标上的分歧也不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企业希望改造现有技术和开发新技术,从而将技术转化为可盈利的新产品,但是外商更愿意企业使用自己现成的设备、工艺、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以获得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12)陈业宏、肖蓓:《外商控股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负面效应及其法律对策》,《科学学研究》,2009年第3期。。外商投资者将投资的中国企业作为占领市场的前沿,而不是进行创新的基地(13)周宏、万威武:《“三资”企业技术创新的扩散、障碍及对策》,《科学学研究》,1993年第3期。,因此他们可能会要求企业管理者更关注成长性而非创新绩效。目标的分歧也不利于企业内部创新环境的稳定,因此阻碍创新绩效的提高。此外,外资进入可能面临本土化的问题,本土企业无法良好吸收和消化其带来的知识和技术。外商投资者进入中国是为了开拓市场,但是他们本身对于中国的市场环境并不熟悉(14)J.Child,Management in China during the Age of Refor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加之中国市场竞争激烈且环境变化快(15)J.Tan and M.W.Peng,“Organizational Slack and Firm Performance during Economic Transitions:Two Studies from an Emerging Economy”,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3,24(13),pp.1249-1263.,因此投资者决策难度大(16)李显君、王巍、刘文超等:《中国上市汽车公司所有权属性、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联研究》,《管理评论》,2018年第2期。,本土化问题突出,对创新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当外商投资强度较小时,其转移的知识、资源优势凸显,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并且,尽管外商投资者与本土企业的经营目标不一致,但是当外商投资比重较低时其话语权较弱,需要放弃一些利益来换取市场,因而对创新活动不会产生显著的阻碍,企业管理者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展创新活动,并且此时难以适应本土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小。但当外资超过一定程度,目标不一致和知识、技术本土化的问题更加突出,同时外资又掌握较大的话语权,资本的竞争性减弱了本土企业交流分享的意愿,因此有碍外商知识的本土化,从而对创新产生阻碍作用。

基于上述逻辑,本文认为:外商投资对企业创新绩效有倒“U”型影响。

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企业成长性和创新绩效:实证策略

(一)样本与数据

本研究使用科技部收集并整理的“全国高新区科技型高成长企业数据库”中的数据。该数据库共包括5076家高成长型的中小型企业连续四年的数据(2010—2013年)。

出于以下几点原因,使用2010—2013年全国高成长企业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首先,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加剧了贸易摩擦,深刻影响了海外投资者的投资意向。为了排除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其滞后效应,我们未将2008—2009年的样本数据包含在内。其次,2010年4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一系列进一步积极利用外资的重要政策措施,特别强调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根据商务部2010年发布的数据,随着中国投资环境的不断完善,2010年中国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双创历史新高,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较2009年有较快增长,表明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落实。自2010年开始,外商投资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新态势。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获得了较以往更多的外商投资金额,有利于识别外商投资对企业成长和创新的异质性影响。再者,2014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修订稿,作为中国政府外商直接投资管制的核心文件,会对外商投资产生直接冲击,因此排除了2014年之后的企业样本数据。

为检验前述研究模型,本研究删除了一些在重要变量上存在严重缺失的样本数据,共获得5070家企业的数据。考虑到外商投资可能不会在短期内有显著的产出,因此,本文对因变量——创新绩效和成长性进行了一年期滞后。

(二)变量定义与测度

本文所使用的各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定义

本文以企业成长性和创新绩效为因变量。在成长性的测量上,Delmar 和 Davidsson认为销售额增长是测度企业成长的主流方法,因为成长过程具有的特性决定了销售收入是自然而然的选择(17)F.Delmar and P.Davidsson,“A Taxonomy of High-growth Firms”,In Babson College-Kauffman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Conference,1998,Massachusetts,USA,pp.1-13.,刘曜等学者也认为企业中关注成长性指标的利益相关者,普遍都接受销售收入指标(18)刘曜、干胜道:《企业成长:定义及测度》,《软科学》,2011年第2期。。同样考虑滞后性,本文使用销售收入增长额滞后一年测度成长性。高新技术产品的销售情况能够很好地体现企业创新成果转化的创新收益(19)S.Thornhill,“Knowledge,Innov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High-and Low-Technology Regimes”,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5,21(5),pp.687-703.,即创新绩效。考虑到外商投资的投入转化为创新成果的产出可能存在滞后性,因此我们采用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滞后一年作为测度指标。而在自变量的测度上,作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替代性测度,本文使用了企业所报告的外国投资者实际投资的资本金指标。

在对权变机制的测度上,分别用企业报告的“全部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和“引进国外技术经费支出”来测度内部研发和技术引进。为了避免外商投资与技术引进存在的高度相关性所造成的误差,本文也计算并发现外商投资和技术引进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小,表明二者之间相关性较小,预期不会对回归结果产生显著影响。此外,考虑到还有许多企业自身因素对成长性和创新绩效造成的影响,并借鉴已有研究(20)夏业良、程磊:《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的溢出效应研究——基于2002—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第7期;毛日昇、魏浩:《所有权特征、技术密集度与FDI技术效率外溢》,《管理世界》,2007年第10期;许玲玲:《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治关联与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评论》,2017年第9期。,加入了企业规模、成立年限、所处行业、所有权特征以及是否经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这五项控制变量。

三、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企业成长性和创新绩效:实证结果分析

首先,根据面板数据计量模型的要求,我们进行了Hausman检验,得到检验结果(Prob>chi2=0.000),本文选取的数据更适合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基于此,我们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文中提出的命题进行实证检验,采用数据标准化后的回归结果,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其中表2显示了因变量为成长性的回归结果(模型1-4),表3显示了因变量为创新绩效的回归结果(模型5-8)。

表2 模型1-4回归结果

如表2所示,模型1-4显示了因变量为成长性的回归结果。模型1对全体控制变量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国有产权对成长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规模对成长性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模型2的结果表明,外商投资对企业成长性具有正向影响。在模型5-8中,模型5对全体控制变量进行检验。回归结果表明,企业规模与企业成立年限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模型6中的结果显示,外商投资平方项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系数负向显著,而外商投资变量本身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系数正向显著正,表明外商投资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呈倒“U”型。这意味着当外商投资低于某一临界值时,可以促进企业的创新绩效;但外商投资超过临界值时,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抑制效应开始显现。这一结果表明,外商投资有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好生存,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创新。但是过度依赖外商投资会削弱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阻碍企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基于知识基础观、资源基础观和外商投资者与本土企业之间的关系等角度,探究了外商投资对企业绩效的内在影响机制。主效应的结果表明,外商投资对企业成长和创新将产生异质性影响。研究对象的进一步细化对已有研究中看似矛盾的结论提供了更详细和有力的解释,丰富了已有研究。同时,本文提出外商投资对创新绩效的双刃剑作用,为外商投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果这一问题提供更为综合的研究视角。外商投资可以通过知识溢出促进企业提高创新能力(21)吴波:《FDI知识溢出与本土集群企业成长——基于嘉善木业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08年第10期。,但随之而来的本土化和目标分歧等问题也不容忽视(22)周宏、万威武:《“三资”企业技术创新的扩散、障碍及对策》,《科学学研究》,1993年第3期。。对企业而言,适度引进外资为最优选择。从现实角度看,在引进外资时要慎重控制比重,既要考虑到其提供的知识、技术、资金等优质资源所带来的优势和竞争力,又不能忽视目标分歧、大权旁落等问题造成的负面影响,在适度引进外资的同时保持自身的控制权和话语权。

表3 模型5-8回归结果

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企业成长性和创新绩效:权变机制

已有研究指出,企业的知识获取模式将对企业增强外商投资溢出水平产生重要影响(23)S.Thornhill,“Knowledge,Innov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High-and Low-Technology Regimes”,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5,21(5),pp.687-703.,本文主要关注内部研发和技术引进两种知识获取模式,阐述理论逻辑并进行实证检验。

首先,内部研发增加有利于增强外商投资对企业成长性的正向影响。开展内部研发活动的企业有能力识别和改进现有产品、技术的缺陷,使之更加符合市场需要(24)A.Griffin and J.R.Hauser,“Integrating R&D and Marketing:A Review and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The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1996,13(3),pp.191-215.,进一步扩大现有市场的份额和开拓新市场。内部研发能够提高企业的知识搜索能力,审查、发现和获得有价值的外部信息(25)王文华、张卓、孙杨:《外部技术相对异质性影响企业绩效研究——二元内部研发的调节作用》,《研究与发展管理》,2017年第3期。,帮助企业识别市场中的新机遇,预测市场趋势(26)W.M.Cohen and D.A.Levinthal,“Fortune Favors the Prepared Firm”,Management Science,1994,40(2),pp.227-251.,创造新产品和新的市场机会。并且,内部研发投入增加提高了企业的学习和吸收能力,有助于企业更快消化和吸收外资转移的知识,用于产品的改善、开发和销售,更好地实现产品的市场化,并提高生产效率,取得更好的经营成果,增强企业的成长性。

其次,内部研发增加能够改善外商投资对创新绩效的负效应,显著强化外商投资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内部研发投入增加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学习能力,理解和吸收外商投资带来的异质性知识并使其内部化,并能有效分配企业吸收的外商资金,能够更好地将创新知识转化为创新成果。增加内部研发投入增强了企业自身实力,改善本土企业话语权弱、外商投资者本土化有难度问题,在技术创新上减少对外资的依赖程度,促使其在创新上进行平等和开放的交流与分享。企业实力增强也能帮助外商投资者更好地实现本土化,削弱了外资对创新的负面影响。

再次,技术引进有助于增强外商投资与企业成长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一方面,外部技术引进增多,意味着企业用于创新活动的资源减少,因此可以将更多的外商资源用于市场活动中,如营销、市场开发等,有助于产品更好实现市场化或延伸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领域,因而推动外商投资获得更多市场绩效,加快企业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从竞争优势理论出发,技术引进带来的显性知识可以直接用于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帮助企业节省时间,有助于企业获得先行者优势,提高产品的销售收入和市场占有率(27)甄丽明、唐清泉:《技术引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其中介因素的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管理评论》,2010年第9期。,加快发展速度,有利于实现双方的共同利益,加强双方的联系和合作,对外商投资与企业成长性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最后,当企业增加外部技术引进时,外商投资对创新绩效的负向影响也随之增强。外部技术引进越多,意味着企业对外资带来的创新知识依赖越低,引进技术对外资技术的替代作用越大,削弱了企业利用外资的知识、资源进行创新活动的动机和需求。同时,引进的技术是已经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的技术,可以获得良好的市场绩效,过于关注外部技术会导致组织短视(28)徐欣:《企业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的协同—平衡效应——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经济管理》,2013年第7期。,忽视未来的创新趋势。技术引进只能获得创新成果而非创新过程(29)宋宝香、彭纪生:《外部技术获取模式与技术能力的关系:技术学习过程的中介作用》,《管理学报》,2010年第10期。,损害内部知识的积累和创造(30)徐欣:《企业技术引进、产权与倒U型绩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科研管理》,2015年第9期。,阻碍竞争优势和核心能力的形成,因此企业无法更好地管理外商投资,并且也不利于帮助外资更好地实现本土化。

为了检验上述理论逻辑,我们将内部研发投入和技术引进分别与自变量进行交互,探讨它们对主效应产生的作用。表2中模型3-4的结果显示,内部研发和外商投资的交互项对成长性的影响系数正向显著,技术引进和外商投资的交互项对成长性的影响系数正向显著。简单斜率分析结果表明(如图1、图2),内部研发和技术引进均增强了外商投资对企业成长性的积极影响。

图1 企业内部研发和外商投资的交互作用分析

图2 企业技术引进和外商投资的交互作用分析

表3中模型7的结果显示,当引入内部研发投入之后,内部研发和外商投资平方的交互项系数正向显著,内部研发与外商投资的交互项的影响系数为负向不显著。模型8的结果显示,技术引进和外商投资平方的交互项系数为负向显著,内部研发与外商投资的交互项的影响系数为正向显著。为了进一步证明结论,我们进行了简单斜率分析。如图3、图4所示,内部研发投入水平越高,外商投资与创新绩效之间的负效应越能得到改善,正向影响更加强化。当技术引进程度处于较高水平时,外商投资对创新绩效的负向影响更强。这一结果表明,技术引进能为企业的成长和创新带来好处,但想以引进方式获得“跟跑”之中的尖端技术,难度愈来愈大。企业要不断加强内部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图3 企业内部研发和外商投资的交互作用分析

图4 企业技术引进和外商投资的交互作用分析

五、政策建议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外商投资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带动我国产业广泛加入全球产业链之中。构建新发展格局对于企业利用外商投资提出了新要求,外商投资应该在企业成长和创新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企业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管理和利用好外商投资,是值得每个企业都认真思考的重要议题。对此,本研究提出以下五点政策建议:

第一,从历史经验来看,外商投资增多,是中国对外开放、积极参加生产投资全球化的结果,外商投资在推动中国企业创新成长方面功不可没。我国企业吸收外资,除了获取资金缓解约束外,更重要的在于获取随资金流入的各种竞争要素,如技术、知识、经营理念、全球网络等,这些都是中国企业成长和创新的重要驱动力(31)江小涓、孟丽君:《内循环为主、外循环赋能与更高水平双循环——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管理世界》,2021年第1期。。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外商投资对企业创新具有双刃剑效应。随着外商投资数额不断增加,企业将面临目标分歧、大权旁落等问题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企业在吸收外资时要慎重控制比重、优化结构,在适度引进外资的同时保持自身的控制权和话语权,不能只求引入外资的数量,更要注重外资的质量。同时,在扩大高水平开放的背景下,高新技术企业更应该兼顾生存问题和高质量发展,避免一味追求增长速度而忽视创新能力。

第二,在以更高水平开放筑牢新发展格局的要求下,企业选择不同的知识获取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技术引进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尤其是对于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而言,一定程度的技术引进能保障其生存和良好成长。通过外部技术获取的途径有助于这些企业有效缩短研究周期,降低成本与风险,并推动产品更好地走向市场,从而能够在短时期内增加绩效,促进企业成长。企业需要积极扩展技术引进渠道,加强技术交流,了解全球技术和市场的动态发展趋势。还需要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更好地利用和扩大技术溢出效应。

第三,过度依赖技术引进将损害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不能仅仅依靠外商投资的技术外溢来发展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增强企业的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内部研发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学习能力和吸收能力,企业需要依靠自主创新,不能一味地依赖外国的技术供给,而是应该不断突破卡脖子技术。自主创新并非关起门来封闭创新,而是应在更高水平开放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32)桑百川、鲁雁南、史瑞祯:《以更高水平开放筑牢新发展格局的思考》,《国际贸易》,2021年第6期。。不同知识获取模式对企业生存和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同,企业应该根据发展阶段和实际能力选择合适的方式,权衡不同知识获取方式的利弊,兼顾生存问题和高质量发展。企业需要通过多种知识获取模式追踪全球先进技术变革的方向,广泛利用全球技术资源,更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第四,应制定相应的宏观政策加快塑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健全外商投资管理体制(33)金瑞庭、原倩:《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思路和政策取向》,《宏观经济研究》,2021年第8期。,促进国内规则与国际规则的有效衔接,注重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要继续压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鼓励外资目录范围,提升监管水平,加强外资服务,激活发展动力,吸引更多外商投资者投资中国企业,推动重大外资项目加快落地,最终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有效提升我国对外开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第五,微观政策要鼓励技术创新,构建强大的内循环体系,努力摆脱发达国家技术封锁,推动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投入支持原创性研究,为技术创新提供源泉,培育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尤其是要帮助中小微企业减负纾困,运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通过上述举措,我国将进一步构建新的产业链供应链技术链,强化现有产业链,补齐供应链短板,有效应对外部风险,实现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成长性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2018上海成长性企业50强
分析师一致预期最具成长性个股
分析师一致预期最具成长性个股
分析师一致预期最具成长性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