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化北塔壁画调查简报

2022-08-29 10:32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四川文物 2022年4期
关键词:新化长约壁画

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新化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新化北塔位于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上梅镇北塔村资水之滨,旁依雪峰山东南麓,地理坐标为北纬27°40′51.1″,东经111°18′13.63″(图一)。新化北塔是清朝中晚期楼阁式砖塔,始建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为填补地势[1]、兴文风而建造[2],初为考棚[3],坐西北朝东南。塔高七层,每层原供观音像,平面为八边形,现存地面高度约48米,占地面积190.33平方米,建筑面积685.55平方米。塔基铺巨石,置石栏杆,塔体下大上小,逐层收缩。上下部分协调对称,造型稳重严谨。2013年,新化北塔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壁画面积达1110.72平方米;题材多达十类以上,涉及吉祥图案、道教故事、弈棋、论道、戏剧等内容。为配合《新化北塔壁画保护修复方案》《新化北塔保护规划》编制工作,2019年4—6月,新化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原新化县文物管理所)等单位对新化北塔进行了全面调查。现将新化北塔的建筑形制及壁画情况简报如下。

图一 新化北塔位置示意图

一 新化北塔建筑形制

(一)形制结构

新化北塔通高约48米,分七层,各层出檐飞檐翘角,并逐层向内收缩,为典型明清楼阁式砖塔。整个塔体呈正八边形,一层基座单边长度1.6米,塔顶单边长度0.43米(图二、图三)。

图三 新化北塔剖视图

新化北塔主要由塔基、塔座、塔身、塔顶四部分组成。

塔基:目前塔基深入地表,但《新化县志》载:“辛未正月十四日,立脚底石,仿古法,中镇金龟,四角安藏珠玉,纵横各五丈六尺,尽铺巨石,缝灌灰浆,层累而上,计二十四层。平土入地三丈六尺,面广四丈八尺,出土高一丈,中无片隙寸土,遂以十八年癸酉四月二十四日安门合口,七面珨珑,围护如式。”[4]即深11.52、面广15.36米;地面部分原高一丈,约3.2米。

塔座(图四):单层,后做水泥地面抬高室外水平面,覆盖塔基须弥座,后加石质栏杆。台明石板表层风化,局部后经水泥修补。上围置石栏杆、石台阶,门两旁立石狮2只(已毁)。

图四 塔座平面图

塔身:七层,每层地面及墙体均由青砖砌筑,层层出短檐,屋面翼角嵌脊饰,造型为龙头、鱼尾。塔身各层均洞开小窗。一层塔身底边长5.29米,层高5.905、顶高2.315米;二层塔身底边长4.929米,层高5.75、顶高2.025米;三层塔身底边长4.66米,层高5.08、顶高1.88米;四层塔身底边长4.377米,层高4.965、顶高1.8米;五层塔身底边长4.022米,层高4.99、顶高1.8米;六层塔身底边长3.629米,层高4.43、顶高1.465米;七层塔身底边长3.397米,层高3.89、顶高1.085米。塔内三层以上设坐凳供人小憩,塔身七层有碑刻数通,详细记载了北塔的修建过程和捐银情况。塔门东南面开,拱形,四柱三门三楼牌坊,木门松动,石拱正中高浮雕“钱”“珠”二字,两侧对称雕饰鱼、龙、凤、蝙蝠、瓶花、莲花座。正门两侧有时任县令林联桂题石刻楹联,阴刻,上联“正欲凭栏舒远目”,高1.75、宽0.28米;下联“直须循级上高头”,高1.75、宽0.28米;横额刻“北门锁钥”四字,高0.49、宽1.575米,上款“道光十三年春”,下款“知县林联桂题”。四柱石墩分别雕刻“丹凤朝阳”“表永根”“双狮戏球”“镇塔宝剑”。一层神龛为四柱三门式牌楼灰雕,龛内壁画、神像不存;二层神龛题“蔚起题名”匾额,绘麒麟花鸟壁画;三层神龛题对联“屏列梅南千嶂,珠联斗北六□”,“三能色齐”匾额,绘麒麟壁画;四层题“四美并臻”匾额,立两根盘龙柱,神像不存;五层题“五云捧日”匾额,绘麒麟花草壁画;六层对联仅存下联“八种露槃缘觉喜成辟支佛”,龛内匾额、壁画不存;七层龛内对联、壁画不存,仅存匾额“七层摩苍穹”。

塔顶:塔盖以石板对铺而成,塔刹以铸铁制成,呈葫芦状。

(二)建筑技术及建筑特色

新化北塔系民间工匠历经27年建成,主要采用砖石材料砌筑。其中塔基采用巨石砌筑;塔身由青砖逐级砌筑,在塔座和塔门部位采用条石盘砌,并饰以雕花,在加强稳定性的同时提升艺术美感;塔檐各层出短檐,但错落有致,底瓦为铁质瓦铺就,盖瓦为青瓦铺就,形成有效滴水承雨塔檐;塔顶以石板镶铁榫连接铺就而成。

塔内各层均设神龛,供奉八方神仙,位置旋转布局。自一层西北向起,其余各层依次顺时针旋转,即二层北向、三层东北向、四层东向、五层南向、六层西向、七层西北向。

塔内楼梯起止方向旋转布局。一、二层青砖楼梯起止方向一致,左右两处砖梯分别自东北、西南顺时针旋转而上至西北、东南(图五、图七);三、四层青砖楼梯起止方向一致,左右两处砖梯分别自北、南顺时针旋转而上至西、东(图一一、图一四);五层左右青砖楼梯分别自西、东顺时针旋转而上至南、北(图一七);六层左右青砖楼梯分别自北、南顺时针旋转而上至西、东(图二〇);七层青砖楼梯自东北顺时针旋转而上至东向(图二三)。

故此新化北塔建筑风格方面,从其八边形外观设计、顶部铸铁葫芦状塔刹及塔内神龛布局到楼梯起止方向布局,均显示出新化北塔严格遵循道家八卦阵列状等传统风水思想,是南方地区传统楼阁式风水塔的典型代表。

二 新化北塔壁画

新化北塔现存壁画面积1110.72平方米,塔外壁画主要分布在一至四层塔檐,塔内壁画主要分布在一至七层塔心室、过道以及耳室顶部;二至六层保存较好,一、七层破坏严重。壁画结构为青砖墙支撑体、石灰地仗层、颜料层,颜料层较薄,设色主要为红、绿、蓝、黄、黑等。北塔壁画布局精巧,分布有序,每个耳室的主题、结构各不相同,塔心室壁画呈八方布阵状分布在塔顶内侧8个墙面上。壁画构图方式多样,梯形、长方形、圆形构图多见。壁画间存在两种主题关联方式,一是对称关联,二是相邻关联。每层壁画风格不一,主设色均有不同,水平参差不齐,多世俗审美乐趣。据当地老人介绍,北塔壁画绘制者为民间画工,具体待考。下面按照一至七层壁画的塔心室(结合平面图编号,以神龛为起点,自下而上、顺时针)、耳室、耳室与塔心室连接处、塔檐次序详细介绍北塔壁画。

(一)一层壁画

一层壁画面积共180.7平方米(图五),其中,塔内壁画68.77平方米,单幅壁画(不包含边饰纹样)长约1.8、高约0.5米;塔外壁画111.93平方米,单面壁画长约5.29、总高约2.6米[5]。

图五 一层平面图

塔心室壁画共一层8幅,顶部呈金字塔阶梯状上缩,正中为太极图案(1009)[6],壁画依托墙面呈八方布阵状分布。因1996年洪水淹没,大部分壁画破坏严重。神龛位于西北向,上方绘1006壁画,壁画正中祥龙腾飞,头部、尾部及部分身体清晰可辨,右侧天官手执官帽,左侧天官手执物,可大致辨别身形,衣着、手中物品等细节处模糊不清(图六∶1)。神龛对立面1002壁画中,右侧绘肥鱼,左侧无法辨别。1001、1003、1004、1005、1008(图六∶2)均绘山水,仅可辨识大致山势走向。

图六 一层部分壁画

东南向一层大门两侧1011、1010壁画均绘山水,梯形构图。

塔檐壁画1012~1018绘边饰纹样,自上而下依次为卷草纹、丁字纹、卷草纹,底层卷草纹仅局部可 辨识。

(二)二层壁画

二层壁画共计217.36平方米(图七),其中,塔内140.27平方米,塔外77.09平方米,单面壁画长约4.929、总高约1.9米。

图七 二层平面图及壁画分布示意图

塔心室共三层,顶部呈金字塔阶梯状上缩(图八),正中2001为太极图案。自下而上第一层壁画中,方形壁画2019、2013、2007、2025总长约1.2、高约1.4米,长方形壁画2010、2004、2022总长约1.7、高约0.8米。神龛壁画2016位于北向,长1.15、高1.15米,绘麒麟;2013绘背仙桃仙人;2010绘植物;2007绘山水人物图;2004绘送夫赴京赶考图;2025绘山水人物图;2022绘植物;2019绘铁拐李(图九∶1)。自下而上第二层壁画中,每幅壁画总长约1.7、高约0.5米。2015绘“四喜和局”图(图九∶2);2012绘“高官厚禄”图;2009绘着戏剧服装的夫妇;2006绘仙鹤翱翔图;2003绘太阳宝物图(封三∶1);2024绘仙鹤翱翔图;2021绘着戏剧服装的夫妇(封三∶3);2018绘“高官厚禄”图。自下而上第三层壁画中,每幅壁画总长约0.9、高约0.3米。2014绘“南极仙翁”图(封三∶2);2011、2008均绘八仙之二;2005绘人物和动物,人物戴垂翅戏帽,着交领上衣、下裤,手执长条物,前后分别有奔跑状的老虎和羊;2002绘幼童及妇人,幼童手执如意面向妇人,妇人坐于高椅,膝上一宠物,作迎幼童状;2023绘人物两位,左人物头戴长翅官帽,着圆领宽袖红官袍,腰间系笏头带,执折扇,手指太阳宝物图上方,或有“指日高升”寓意,右人物戴戏帽,着交领宽袖蓝袍,背手摇折扇,腰系白色飘带;2020、2017均绘八仙之二,“南极仙翁”图与4幅八仙图组合,应是表达“八仙祝寿”主题。

图九 二层部分壁画

图八 二层塔室整体壁画图(自下而上)

西耳室有扇形匾额,为“鹏程、云齐、同升、頫听”,壁画长0.75、高1.2米。“鹏程”面(2027)左绘张果老,右面无法辨识,推测为八仙之一;“云齐”面右绘麒麟凤鸟图,左面无法辨识;“同升”面绘铁拐李、何仙姑大战虾兵蟹将图;“頫听”面绘“太狮少狮”图及与之对应的大小老虎图。

东耳室有扇形匾额,为“下窥、上达、日近、鹄志”,壁画长1.7、高0.5米。“下窥”面(2032)两侧绘肥鱼,右下绘一完整龙头;“上达”面两侧绘渔夫垂钓图与渔夫捕捞图;“日近”面两侧绘鱼虾;“鹄志”面两侧绘渔夫捕猎图(图一〇)。南面耳室壁画长方形构图,绘花草。

图一〇 二层东耳室题字

塔檐每个方位绘3幅壁画,共计24幅,其中可辨识的有人物图、山水画、仙女图、双鱼图、牧牛图,壁画下方环绕塔檐一周绘卷草纹。

(三)三层壁画

三层壁画共200.98平方米(图一一),其中,塔内126.1平方米,塔外74.88平方米,单面壁画长约4.66、总高约2米。

图一一 三层平面图及壁画分布示意图

塔心室壁画共三层(图一二),顶部正中为太极图案(3001)。自下而上第一层中,方形壁画3007、3019、3022、3004总长约1.7、高约1米,长方形壁画总长约1.7、高约0.4米。神龛壁画3013位于东北向,长约0.9、高约0.98米,绘麒麟(图一三∶1);3010绘博古图;3007绘骑狮图;3004绘着寿字纹人物,执杖,背有一动物;3025绘博古图;3022绘一女性人物手拿草叶喂鹿;3019绘骑牛图;3016绘博古图。自下而上第二层中,每幅壁画总长约1.6、高约0.78米。3012绘围棋对弈图,两人盘腿对坐,低头沉思下围棋,中间一人观战(图一三∶2);3009绘一仙人戴长翅官帽,着圆领宽袖带补子蓝袍,腰系带,脚着翘头履,执笏板,左侧绘展翅仙鹤(图一三∶3);3006绘象棋对弈图,二人坐于高椅,右侧人物着黄帽黄袍,袍角滚波浪纹,左侧人物着黑帽蓝袍,留须,左手握棋子;3003壁画中部漫漶不清,根据残留部分可判断基本与其对立面壁画3015一致,仙人留须,白袍,与3015不同的是,与人物呼应的非仙鹤,而是放置在近长方体物件上的高口宝瓶;3024绘对饮图,二人均坐高椅,举杯摇扇,作碰杯状,杯具置于桌面隐约可见;3021中部漫漶不清,根据残留部分推断基本与其对立面壁画3009一致,仙人着蓝色长袍,不同之处在于,与人物呼应的非仙鹤,而是放置在近长方体物件上的高口宝瓶;3018绘“仙人腾云”图,图中有二仙人,右仙人戴乌纱帽,着圆领长袍,腰间系带,执扇回眸,左仙人头佩巾,上衣下裤,双手高举作揖;3015绘仙人留须,白袍,右侧绘一回眸鹿。自下而上第三层,8幅壁画,长0.8、高0.5米。其中3011、3005、3023、3017为戏剧人物,骑马持矛射箭;3008、3002、3020、3014绘花草图案,分别错开排列。

图一二 三层塔室整体壁画图(自下而上)

图一三 三层部分壁画

三层共两耳室,分别位于东北、西南向。东北耳室壁画两层,上层壁画8幅,梯形构图,底边长0.55、高0.42米。4幅绘手持法器的腾云仙人;4幅绘山水画。二层均为长方形构图,绘花草。西南耳室壁画布局与东北耳室一致,上层4幅女子壁画与植物花草壁画相间隔,女子壁画顺时针依次绘制,分别为双手握竹杆跪姿女子(3033)、背伞低眸女子、裸体女子、着上衣下裤斜挎包袱女子,长0.68、高0.55米;下层8幅壁画均绘制缠丝带宝物,有牛角、芭蕉叶、唢 呐等。

塔檐环绕一周绘卷草纹,窗檐绘放牛图、山水画。

(四)四层壁画

四层壁画共203.32平方米(图一四),其中,塔内133.25平方米,塔外70.07平方米,单面壁画长约4.377、总高约2米。

图一四 四层平面图及壁画分布示意图

塔心室共三层(图一五),顶部正中壁画4001图案漫漶不清。神龛位于东向,无壁画,两侧为“忠”“孝”题刻,题刻长1.55、高1.65米。自下而上第一层壁画中,方形壁画4022、4016长约1.5、高约1.26米,长方形壁画4004、4019、4013长约1.5、高约0.62米。“忠”字题刻一侧4004壁画绘腾跃状鲤鱼,鱼身纹络细致,鱼鳞、鱼腮、鱼尾等清晰可见,圆环绕鲤鱼,寓意“鲤鱼跃龙门”;4022绘人物左倚树下象棋,两名棋手穿着一致,其中一名手拿拂尘,童子上呈果物;4019绘博古图,共7件器物;4016绘长者与两名孩童下象棋,长者右倚老树,气定神闲,坐石墩,上插拂尘,裹巾子,大袖长衣,脚蹬青帮白底圆头鞋,平视孩童,右手微举欲落子;4013为蝙蝠浮雕。自下而上第二层,每幅壁画总长约1.5、高约0.7米。4008绘“指日东升”图,图中左侧人物手指太阳,右侧人物为天官,立于高台,左手举官帽,右手执笏板;4006绘主仆二人,官员戴乌纱帽骑马,仆人举伞随从;4003绘骑马武将,头戴雉鸡翎,持矛;4021绘凤鸟;4018绘体型庞大的鲤鱼,四周绘波浪;4015绘凤鸟;4012绘骑马武将,头戴冠帽绒球,执刀;4010绘“福禄寿喜”图,前一老者为寿星,着寿字纹服装,拄拐,左手托一物,中心人物为梳总角幼童,一束发男子双手环在幼童腰部,左侧为天官,戴官帽,手执笏板。自下而上第三层,每幅壁画总长约0.8、高约0.6米。4007绘“一团和气”图,主人公程颢眉弯嘴咧,慈眉善目,双手捧物,盘腿而坐(图一六∶1);4005绘两人,均抬头举手向程颢示意(图一六∶2);4002绘山水,少彩绘;4020绘一老者,翘腿,双手交叉置于膝,坐马蹄凳,右侧马蹄桌放置香炉、置物瓶;4017绘山水;4014绘三人,年长妇人挥剑,另一妇人欲阻拦,男子跪地,双手置于脑后(图一六∶3),当为教子主题;4011绘山水;4009绘三人,围方桌而立,桌上摆笔架、书籍等,核心人物摇扇坐于跷角高椅,右侧人物后立,戴乌纱帽,着官服,腹部有补子,下摆有海水江崖纹,服饰特征推测为明代,左侧人物着交领宽袖袍服,腰系带,手 执笏。

图一六 四层部分壁画

图一五 四层塔室整体壁画图(自下而上)

北耳室4幅壁画,长方形构图,东西向绘两两成组的山水画(4034、4035),南北向绘单体花草(4033、4036)。北耳室外2幅壁画(4037、4038),1幅绘两两成组的花草,1幅不可辨识。北耳室连接处为2幅两两成组的山水画。

南耳室4幅,方形构图,墨色为主,长约1、高约0.4米。其中,东西向绘渔樵耕读,东向壁画4027为“农夫书生”图,农夫赤脚、背农具、戴草帽,欲引牛前行耕作,书生则着鞋履,穿戴略讲究,坐高凳执扇捧书;西向壁画4026为“捕鸟图”,画中部鸟正吃诱饵,两侧人物背竹篓,戴草帽,赤脚,欲捉鸟;南北向绘鱼虾,绘制十分写实。南耳室连接处2幅,长约1.4、高约0.55米。第1幅壁画4023左绘一担柴端放于桥上,右绘一赤脚妇人怀抱婴孩;第2幅壁画4024左绘戴草帽、赤脚人物垂钓,中绘戴草帽人物划船,右绘戴花帽摇扇人物迎江挥手示意。

西耳室壁画4幅,不可辨识。

塔檐绘卷草、波浪,窗檐绘花鸟。

(五)五层壁画

五层壁画集中在塔内,共计112.45平方米(图一七)。

图一七 五层平面图及壁画分布示意图

塔心室壁画共三层(图一八),塔顶正中壁画5001图案漫漶不清,神龛5004位于南向,无壁画,上方为“五云捧日”石刻。自下而上第一层,5007、5025、5013、5019壁画长约1、高约0.6米,5010、5016、5022壁画长约1.4、高约0.4米。5025绘人物两个,光头大耳,部分五官描绘夸张,右人物捧物站立,左人物盘腿而坐(图一九∶2);5022绘俯视鲶鱼;5019绘两人物,立于峭壁,右侧人物匍地,左侧人物双手比划,一脚置于峭壁外(图一九∶1),疑为比武;5016绘博古图,器物宽口,细颈,折角腹,瓶身绘花草纹,腹部纹饰类寿字纹;5013绘人物立于峭壁,右侧着长袍留须老者叉腰站立,衣摆飘动,左侧梳总角人物身体比例大于老者,着上衣下裤,大耳,左手高挥拂尘,有明显绘制修改痕迹;5010绘仰视鲶鱼;5007绘一人,着上衣下裤。其中,5025、5019、5013、5007壁画构图讲究,一方面,基于墙面方形构图;另一方面,壁画主体均置于墨线圆环中。自下而上第二层,壁画长约1.2、高约0.6米。5003绘祥龙图,黄龙于云层间盘曲飞腾;5024绘人物图,左人物举书阅读,右人物斜卧与之交谈;5021绘山水;5018绘人物,均斜卧于连体船型座椅(或假山)上,左人物举书阅读,右人物与之交谈;5015绘肥鱼图,鱼背带刺,作翻转泳游状;5012绘人物,均坐于连体船型座椅(或假山)上,左人物斜靠后视,右人物低头端坐;5009绘山水;5006绘人物,均斜卧于船型座椅(或假山)上。自下而上第三层,壁画长约0.7、高约0.5米。5002绘三人对坐;5023绘山水;5020绘人物,右人物抱长条物盘腿坐,左人物呈行走状;5017绘山水;5014绘二人盘膝而坐;5011绘山水;5008绘人物,右人物抱琴曲膝坐,左人物与其背向而坐;5005绘山水。

图一九 五层部分壁画

图一八 五层塔室整体壁画图(自下而上)

东耳室壁画两层,上数第一层共8幅,梯形构图,绿色为主,其中位于过道上方的4幅壁画绘山水图,长约0.8、高约0.35米;其余4幅绘博古图,长约0.35、高约0.3米,瓶身绘寿字纹,瓶中插植物。第二层壁画位于过道转角处及南北过道口上方,转角处壁画共4幅,长约0.9、高约0.55米,方条状,绘山水画,保存状况不佳;过道口上方壁画绘人物,均为拄拐老人与幼童。

西耳室壁画一层,共8幅,4幅位于过道口上方,长约1.3、高约0.45米,多为边饰纹样;4幅位于过道转角处,均为博古图,长约1.3、高约0.5米,造型一致,为葫芦形瓷瓶。

北耳室外绘山水画,东、西耳室外绘花草。塔与北耳连接处壁画两层,上绘博古图,共13件器物;下绘花草。塔与东耳、西耳连接处绘花草、芭蕉叶等。上述壁画均为长方形构图,器物或花草两两一组。

(六)六层壁画

六层壁画集中在塔内,共计92.69平方米(图二〇)。

图二〇 六层平面图及壁画分布示意图

塔心室壁画共两层,16幅(图二一),顶部中心壁画6001图案为寿字纹。自下而上第一层,方形壁画6013、6005、6009、6017长约1.1、高约0.97米;6003、6006、6011长约1、高约0.5米左右。6015为西向神龛,无壁画;6013绘山水画;6011绘二人骑狮,服装特征非中国传统服饰;6009绘山水;6006绘站立人物两位,尖角高帽,高靴过膝,手拿如意、木棍状物等;6005绘山水;6003绘人物两位,尖角高帽,高靴过膝,身侧有一犬,高过膝;6017绘山水。自下而上第二层,共8幅,圆形、梯形壁画相间隔,长约1.1、高约0.68米。梯形壁画6014、6010、6007、6002绘人物;圆形壁画6012、6008、6004、6016均绘山水。6014绘四人,围桌而坐,桌摆杯具;6010绘人物坐鼓凳,一人手拿蒲扇,抬头远望,另一人与之对坐(图二二∶1);6007绘人物两位,席地而坐,一人衣着黄色,左手撑地,右手指向高空,另一人黄色尖角发髻,着褐色衣,双手交叉置于膝上,目光望向前人所指方向(图二二∶2);6002绘人物对饮图,一人正面,右手捧杯,一人背向,身侧放置长圆物品,上置杯或瓶。

图二一 六层塔室整体壁画图(自下而上)

图二二 六层部分壁画

北耳室外2幅,均为花草。东北耳室13幅,中心壁画半径0.75米,上数第一层共8幅,其中4幅为人物图,长约0.65、高约0.3米,均绘长者、童子,另4幅漫漶;第二层漫漶。北耳室与东耳室间的东北连接处共8幅,上层4幅均为花草飞鸟;下层4幅漫漶。东北与东连接处共8幅,上层4幅绘凤鸟、花草、竹子;下层4幅漫漶。东耳室共9幅,穹顶整体绘云纹,下数二、三层8幅壁画漫漶。东耳室、塔北连接处及塔与东耳连接处共绘6幅花鸟壁画,长约0.8、宽约0.45米。

(七)七层壁画

七层壁画集中在塔内,共计103.22平方米(图二三),因塔顶渗水,破坏严重。

图二三 七层平面图

神龛位于西北向,无壁画,塔顶正中图案漫漶(7001)。塔心室壁画两层,各8幅,除上数第二层北向、东北向壁画可辨识为山水画外(图二四),其他基本无法辨识;上数第一层北向壁画核心部分为圆形构图。西南耳室3幅壁画 漫漶。自下而上第一层壁画长约1、高约0.85米,第二层壁画长约0.5、高约0.6米。

图二四 七层部分壁画

三 结语

关于新化北塔的建造年代,据记载,清雍正九年(1731年),始修木塔。乾隆十五年(1750年),木阁倾圮。至嘉庆年间,因年久失修,“基皆剥落”“塔已倾颓”。嘉庆十二年(1807年),拟修石塔,祭神动工打地基。嘉庆十三年(1808年)动员当地百姓捐资。嘉庆十五年(1810年)九月起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正月,在塔底脚“中镇金龟,四角安藏珠宝”,纵横各五六尺,层垒而上,计24层。道光十二年(1832年),又合力复修。道光十四年(1834年)落成,历时24年[7]。此后,看护、使用一直由民间管理。因资金不足,多次停工,除一层由县府出资修建外,其他六层分别由应试秀才、晏氏家族、张氏家族、袁氏家族、欧阳家族、曾氏家族捐赠修建[8]。

从壁画内容来看,北塔壁画题材众多,有吉祥图案、道教故事、弈棋、文人、戏剧、植物、渔樵耕读、边饰纹样、教化主题、山水画等十多类。其中,写实性题材多为当地常见植物、动物等,吉祥图案、道教故事、戏剧人物等多为寻常百姓喜闻乐见的图案或人物故事。

从表现技法和壁画布局来说,线描和平涂结合,壁画绘制手法虽粗犷,但画工缜密的布局思维以及非凡的表现技法令人称赞;壁画布局巧妙,构图精巧,色彩浓淡相宜。每层壁画风格各异,每幅壁画单幅独立又关联紧密。一至四层色彩艳丽,五至七层清新淡雅。

关于新化北塔壁画的作画年代,当时新砌砖墙水分多,绘制壁画前需在砖墙面抹白灰打底,而砖墙、白灰打底层也需要一段时间干燥,因此,壁画定是在1834年北塔落成之后绘制而成,年代上限为1834年。颜料根据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可知,红色为朱砂,黄色为密陀僧,蓝色为群青,绿色为氯铜矿,白色为碳酸钙,黑色为炭黑。颜料层经镜检可见明显大小不均的矿物颗粒,由此推断壁画是采用矿物颜料绘制而成,这正是古代壁画的原料特征,但具体时代待考证。此外,新化北塔壁画表面普遍存在白色覆盖现象,经采样检测分析,其主要成分为白灰,说明在历史上曾用石灰水进行过粉刷,近代多次补 色[9]。综上,新化北塔壁画的绘制时代当为晚于1834年的清代中晚期。

保存良好的新化北塔壁画是潇湘地区乃至全国清代中晚期的风水塔代表性壁画,也是我国唯一一处壁画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风水塔壁画。它表达了百姓对母慈子孝的家庭生活、丰衣足食的经济水平、和谐友善的公共社会的向往。总之,新化北塔壁画不仅记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例如百姓的娱乐爱好、民间的现实生活,也记录了多样的艺术表达形式,例如戏剧的表演形式、壁画的多样构图与设色等,对研究湘中地区文化发展变迁以及风水古塔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与艺术文化研究价值。

调查:刘 梦 邓智前 周伟强 吴 安 何 静

摄影:邓智前

绘图:吴 安 刘 梦 周伟强

执笔:刘 梦 周伟强

注释:

[1]a.〔清〕关培钧主修、甘启运创修,〔清〕刘洪泽等纂:《(同治)新化县志》卷三《舆地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第58册,第128页,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

b.笔者释读了新化北塔塔内保存的〔清〕黄庆凤《(嘉庆)北墖始基记》碑刻,其记载内容为“县 治西南高而东北陷,需建阁以镇之”。于是新化建 木塔,为北塔前身。

[2]〔清〕林联桂纂修:《(道光)新化县志》卷三一《艺文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第57册,第346页,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

[3]经笔者释读,发现新化北塔塔内保存的《新化县修建文塔考棚记》《新化县阁邑修建考棚北塔所捐费》《河东十二邨文昌宫公修第四层外捐考棚银七十两》等现存碑刻均有记载。

[4]〔清〕关培钧主修、甘启运创修,〔清〕刘洪泽等纂:《(同治)新化县志》卷三《舆地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第58册,第128页。

[5]每层平面图均标注立面壁画位置。

[6]为避免累述,仅部分壁画于文中标出编号。

[7]〔清〕关培钧主修、甘启运创修,〔清〕刘洪泽等纂:《(同治)新化县志》卷三《舆地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第58册,第128页。

[8]张强勇:《透过一座塔的历史》,《湖南地税》2009年第2期。

[9]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新化北塔壁画保护方案》,第29页,内部资料,2019年。

猜你喜欢
新化长约壁画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新化三合汤
新化山歌的传承与开发初探
撒哈拉沙漠壁画之秘
边走边看
树枝变虫虫
厘米和米的争吵
“飞蛾”修复壁画忙
戈新化:让农村变成吸引人才的“凤凰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