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苗 张文令 王 雷 李 强
扩大颅中窝入路是一种多功能颅底入路方式,适用于累及颅中窝和/或颅后窝的病变。保留耳囊(囊前)的扩大颅中窝入路为听力和面神经保护提供了机会,同时允许进入颅中窝和颅后窝区域。经颧骨-颅中窝入路,术中去除颧骨,使手术窗可延伸至颅中窝底部,减轻颞叶牵拉,拓宽手术通道,可以更好地观察颅底病变。2016 年3 月至2021 年1 月经颧骨-颅中窝入路手术切除颅底肿瘤16 例,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16 例中,男5 例,女11 例;年龄20~72岁,平均(45.4±15.5)岁。脑膜瘤7例,软骨肉瘤4例,骨肉瘤、浆细胞瘤、听神经瘤、三叉神经鞘瘤、血管外皮细胞瘤各1例。
1.2 临床表现 面部麻木6 例,面部疼痛6 例,复视5例,头痛3 例,面肌痉挛2 例,失语2 例,癫痫1 例。
1.3 影像学检查 术前均行CT 和MRI 检查。肿瘤最大径3.1~7.3 cm,平均(5.49±1.2)cm。7 例病灶仅局限于颅中窝内,9例肿瘤扩展至颅后窝。5例肿瘤扩展至海绵窦,12例扩展至Meckle腔,9例扩展至桥脑小脑角区,3例扩展至颞下窝,2例扩展至眶尖。
1.4 手术方法 均采取颧骨-颅中窝入路手术。术前置腰大池引流。取颞下“C 形”切口,将颞肌筋膜深层从颞肌表面掀起,使其与额部骨膜层保持延续性而一起翻开,暴露颧弓。保留面神经颞支,然后去除颧弓。广泛暴露外侧蝶骨和颞骨鳞状部分,去除部分颞骨,直到其与颅中窝齐平,尽量暴露病变,注意不要损伤外耳道内侧的被盖。如有必要,切除岩骨前部,以进入颅后窝。自岩嵴开始抬高硬膜,识别弓状隆起、岩浅大神经和岩嵴前部。从海绵窦侧壁提起硬脑膜内层,可暴露三叉神经。尽可能使用自体材料,包括腹部脂肪、颞肌、颞筋膜和分离颅骨移植进行颅底重建。
1.5 术后随访 术后48 h 复查MRI 评估肿瘤切除程度。术后6 个月,以KPS 评分和改良Rankin 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评估疗效。
2.1 手术效果 肿瘤全切除9例(56.2%;2例脑膜瘤,4例软骨肉瘤,1例骨肉瘤,1例三叉神经鞘瘤,1例血管外皮细胞瘤),次全切除7 例(43.7%;1 例听神经瘤,1例浆细胞瘤,5例脑膜瘤;图1)。术中外展神经离断4例,滑车神经离断2例。7例次全切除接受辅助放疗。
图1 右侧大型蝶骨嵴脑膜瘤经颧骨-颅中窝入路手术治疗前后MRI表现
2.2 术后并发症5例新发颅神经损伤,1例偏瘫,1例小脑上动脉区域梗死。无脑脊液漏和脑膜炎。
2.3 随访结果 平均随访(36.3±26.9)个月。MRI 复查未出现残留肿瘤再生长或复发。术后6 个月KPS评分(75.5±12.4)分,mRS 评分0~2 分16 例。末次随访,15 例面神经功能为House-Brackmann 分级1 级,2级1例。
3.1 颧骨-颅中窝入路的优势 扩大颅中窝入路为复杂颅底病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术途径。经岩骨前部分离,可有效暴露桥脑小脑前角区域;进一步分开小脑幕,可暴露大型前脑池病变。这种方法对于主要位于颅中窝区域的肿瘤提供了良好的手术视角。而对于向颅后窝扩展的病变,切除岩骨前部可以提供进入桥脑小脑前角的途径。与扩大内镜下经鼻后入路相比,颧骨-颅中窝入路可实现最佳暴露、与颅神经保护的平衡。颧骨-颅中窝入路适用于大型复杂肿瘤的切除,可充分地暴露肿瘤,并减少颞叶的回缩。此外,当脑膜瘤或其他病变累及颞下窝或侵犯眶尖和眶外侧壁时,颧骨-颅中窝入路亦有助于实现跨颅中窝底病变的暴露。
3.2 术后并发症 本文多数病例围手术期结果是较为理想的,无脑脊液漏、脑膜炎、颅内血肿、癫痫或死亡病例;2例偏瘫康复治疗后,能够独立行走;新发颅神经病变发生率为31.2%。这与文献报道相似。此外,本文除1 例短暂性面神经麻痹(House-Brackmann 分级3 级,术后6 个月恢复到2 级)外,其余病例面神经功能均正常。
总之,颧骨-颅中窝入路可为累及颅中窝和/或颅后窝的颅底肿瘤提供良好的肿瘤暴露。术中切除岩骨前部,在保留听力和面神经功能的同时,可为桥脑小脑角腹外侧的病变提供足够的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