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美兰
脑梗塞为常见颅脑疾病,又称为脑梗死,临床特点为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且病情发作紧急,临床表现为神经功能缺损或障碍,且多数伴认知障碍,积极治疗后极易诱发其他心脑血管事件,导致不同程度的不可逆性颅脑损伤。脑梗塞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脑动脉血管病变,致脑组织供血不足,诱导神经功能缺损,降低生活自理能力。为此,做好脑梗塞早起干预护理尤为重要。传统护理模式多以医嘱内容执行为主,护士缺乏主观性且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当前患者和临床实际所需,进而导致其应用受限。相关文献报道脑梗塞患者治疗期间增加康复训练可促肢体功能康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基于此,为进一步了解其效用,本研究在脑梗塞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施行早期综合锻炼,并分析对比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收集2020年2月至12月时间段于本院诊治的脑梗塞患者102例,随机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1例。研究组中男29例、女22例,男女比例1.32:1,年龄61-86岁、平均(73.57±6.42)岁,病程1-28h、平均病程(14.51±1.08)h,小学/初中16例,高中/中专28例,大专及以上7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21例,男女比例1.43:1,年龄61-86岁、平均(73.57±6.42)岁,病程1-30h、平均病程(14.83±1.15)h,小学/初中18例、高中/中专27例、大专及以上6例。比对两组平均年龄、性别比例和文化程度等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②均经颅脑CT或MRI确诊为脑梗塞;③均为首次发病,救治后神经功能障碍未进展,疾病进入康复期;④家属对研究知情并签署通归属;⑤住院时间≥2周。排除标准:①合并存在意识障碍,生命体征指标不稳定;②伴精神类疾病或认知障碍;③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等脏器病症;④临床基础资料缺失或出院后失联;⑤合并凝血功能异常或其他重大传染性疾病者。
(1)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干预。方案如下:①心理疏导。进入康复期后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并问询康复情况,期间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给予一定的鼓励及安慰促使其倾诉自己的内心,宣泄情绪,而护理人员需具备一定的耐心,并在适当时机给予一定的安全及理解。解答患者的众多疑惑,缓解患者的心理情绪,以此增加去自信心。②健康宣教。采用电视、讲座等方式将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健康知识加以讲解,并将复发因素、复发征兆及进行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向患者一一告知,以提升其对自身疾病的理解,促使患者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后期的治疗及护理中。③改善不良方式。询问患者入院前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等,针对生活方式中的不良行为及复发性危险因素加以纠正。叮嘱患者正常作息、戒烟限酒,并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主要以富含蛋白、纤维和维生素及易消化等食物为主,促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④用药指导。严格遵照医嘱用药,并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如若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其他病症,需即刻告知主治医师,后给予针对性治疗或处理。
(2)研究组:基于对照组施以早期综合锻炼。护理人员与家属共同担负护理工作,并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早期康复锻炼计划。方案如下:①床边训练。护士协助患者行被动或主动训练,如床上翻身、踝泵运动、握手操、桥式运动等,偏瘫患侧肢体行分离运动,20min/次,2次/d,并定期进行物理疗法,如电疗刺激,30min/次,2次/d。②语言训练。训练前告知患者,并向患者提问简单易懂让其回答,定期播放收音机刺激感觉语言中枢,促使其语言功能恢复。③肢体训练。直立于床边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锻炼,促使其偏瘫患侧下肢恢复,当患侧下肢重力值达3级时,使用步态纠正器械进行行走练习。④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护士指导训练患者的进食、洗澡、穿衣、床-轮椅转换及打电话、购物等日常生活,强度据患者耐受度调整,同时教会家属或其他护工等辅助其训练,争取及早康复。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3个月干预指导。
(1)比对两组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其中,生活自理能力以Barthel指数评价,共包含10项,即洗澡、穿衣、修饰、进食、如厕、小便、大便、上下楼梯、步行活动及床-椅转移,得分越高表示能力越好。生活质量以中文版SF-36生活质量(QOL)评分量表评价,即生理状态、心理疏导、角色功能和社会功能4个维度,36个条目,总分100分制。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2)比对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总分为100分。评价标准:非常满意≥90分、满意75-89分、基本满意65-74分、不满意<65分。(每组例数-不满意例数)/每组例数×100%=护理满意度。
(3)比较两组认知能力和神经功能。分别于干预前后1d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价两组神经功能,包括15个条目合计42分,得分越低表示神经功能恢复越好。同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两组认知能力进行评估,共计8项,总分30分,得分越高表示认知能力越好。
(4)依从性评价。采用院内自制依从性量表对两组干预后遵医行为进行评价,包括用药、运动、休息和饮食等。总分100分,将得分>90分表示完全依从,>85分为依从,>70分为一般依从,<70分为不依从。
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对两组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n=51,分,±s)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6.08%高于对照组8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对两组护理满意度(例,%)
干预前,两组NIHSS、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较干预前降低而MOCA升高(P<0.05),研究组干预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神经功能和认知能力评分比较(n=51,分,±s)
研究组干预后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依从性比较(例,%)
脑梗塞发病机制为外部因素或患者自身情况诱发脑动脉血管不同程度阻塞,阻断脑组织血液循环,从而导致脑部织缺血缺氧或坏死,继而产生神经功能性障碍的综合类病症,临床表现为感觉、运动障碍、人格异常性改变及认知功能降低等。相关文献报道,脑梗塞早期临床表现为髓鞘及轴突崩解、神经元坏死等,发作2d内会出现水肿及炎性反应等,4-5d周围组织修复,但会形成瘢痕。因此,脑梗塞治疗原则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期限。部分专家认为脑梗塞患者住院治疗后康复期给予全面、系统、综合的护理,可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本研究在脑梗塞患者治疗后的康复期施行早期综合锻炼,训练一段时间后调查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早期康复锻炼可显著改善患者肢体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还可缓和护患关系。分析原因发现,早期实施功能性锻炼并结合常规生活照护,可以促进康复,缩短康复周期,减少医疗成本支出,进而提高患者和家属满意度、生活质量。依从性变化和患者主观思想相关,正确的宣教和心理支持可以提高其遵医行为。而分析二者认知能力和神经功能发现,研究组干预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早期实施综合锻炼还能够显著促进神经功能和认知能力恢复。究其原因发现,常规护理的心理疏导、健康宣教、改善不良方式及用药指导联合康复期的床边训练、语言训练、肢体训练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可大大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加之后续综合性康复训练,可改善预后生活自理能力,在临床护理中具显著价值,既往周小燕在研究中发现,在脑梗死病人中应用系统化康复护理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其结果和本次报道基本一致,证实康复指导在脑梗塞患者中具有良好效果。而分析二者依从率发现,研究组依从率96.08%高于对照组80.39%(P<0.05),提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起综合锻炼可以提高患者遵医行为。究其原因可知,患者依从性的提高和多种因素相关,包括预后改善、护士服务水平和态度等,综合锻炼不仅能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身体健康,还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成本支出,进而符合患者当前需要,其依从性显著提升。席贻慧在研究中指出,加强脑梗塞患者锻炼,帮助树立康复意识可以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和运动能力。由此可见,综合性锻炼在脑梗塞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以辅助患者康复,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脑梗塞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施行早期综合锻炼,可显著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护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