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立
众所周知,在航空领域,安全是航空产品的立足点,适航是对航空产品的最低安全要求。只有持续满足适航技术要求的航空产品,才能走向市场赢得客户信任,才能促进航空产业发展,才能助力实现航空强国。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作为我国为国防安全和交通运输提供先进军民用航空装备的主体力量,更是对航空产品的设计、制造、适航等有着深刻的理解。集团公司认为,适航不仅是政府对民机产业监管的法律法规,它更是一个国家发展航空产业的雄心。尽管我国民用航空起步晚,底子薄,但40 年来,集团公司在不断学习、探索和实践,通过发布集团适航文化手册、构建适航工作体系、建设适航人员队伍、制定适航工作制度和标准、打造适航数字化平台等措施,有力地支撑了航空工业航空产品的研制和发展。
航空工业适航工程应用技术中心主任、航空工业综合所副所长 李勇
今年1 月14 日,航空工业成立了适航工程应用技术中心。对此,本刊采访了该中心主任李勇,请他介绍了成立的背景、中心的组织架构以及未来发展规划。
AME:今年1月14日,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立了适航工程应用技术中心,请您介绍一下这是在怎样的背景下,集团公司做出这一决策的?
航空工业适航发展大事记
适航的概念从70年代起步于美国,其本质是保障航空器在其全寿命周期内的安全,适航是民用航空产业的“身份证”和“护身符”,也是民用飞机飞行的“通行证”,适航是一个国家航空产业的技术和管理的体系能力。在国际民航组织领导下,目前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适航体系,构建了满足适航规章要求的完整航空产业链和生态圈。通过适航工作,有力地推动技术协同发展、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航空全产业链贯通,不仅为壮大航空产业和建设航空强国提供有力支撑,还辐射带动了国民经济各产业持续增长,提高了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在民机适航工作基础上,目前全球40多个国家已开展军机适航工作,各国分别成立了军机适航局,通过颁发军用适航证和实施全寿命周期适航管理,在降低军机事故率和提升使用安全方面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目前伴随着航空装备使用安全需求的提升,国内各军兵种已明确提出各型号要开展军机适航工作的要求。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制造强国、交通强国、世界一流军队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任务。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 《交通强国纲要》要求推动国产航空器的研制。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70周年时提出“大力弘扬航空报国精神,构建航空产业发展新格局”等要求。安全是民用航空产业的根基,适航作为提升用航空器安全水平的最有力手段,是助力交通强国、航空强国、制造强国的重要一环,也是推动民机产业管理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力推手。
适航是保证航空器具备可接受的安全水平的强制要求和必须手段,是航空器技术研发、试验和集成制造等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航空器适航性深化了对航空安全规律的认识,是从整机、系统、设备到原器件和材料全航空产业链发展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是航空器科学、安全和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面向“十四五”规划的要求和未来航空高质量、军民融合及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发展需求,为解决现有适航性基础研究力量分散、适航急需标准和关键技术等资源无法充分形成合力、各型号适航性设计与验证经验和资源很难充分共享利用等问题。2021年初,集团公司发布《关于践行集团战略加快构建新时代航空强国“领先创新力”的决定》,在加快实施航空科技创新行动中明确提出,要持续补强关键技术短板,增强产品创新能力,新建集团公司适航工程应用技术中心(简称适航中心),提升航空装备安全设计与符合性验证能力。
为积极承接、落实航空党组要求,按照集团公司构建“领先创新力”任务的统一安排,在集团质量安全部和航空研究院领导下,航空工业综合所使命担当,牵头积极策划适航中心论证工作,先后邀请集团公司主要军、民机适航主机厂所和机载单位代表参与论证和评审,开展了行业和集团适航性工作现状调研,聚焦集团和型号需求进行了国内外差距对比分析,并最终形成了《适航工程应用技术中心建设方案》。2021年12月21日,经集团公司领导批准,正式下文设立“航空工业集团适航工程应用技术中心”。2022年1月14日,集团公司总经理将“航空工业集团适航工程应用技术中心”正式授牌航空工业综合所。
AME:适航工程应用技术中心目前的组织架构是什么样的?具有哪些功能或者将要发挥哪些作用?
适航中心依托航空工业综合所设立,按照“小核心+大协作”运行机制,参照国际行业协会运作机制,综合所作为牵头单位负责中心能力总体策划和业务牵总,集约集团优势资源,负责适航管理、适航技术体系规划、适航顶层策划要求制定、中心成员单位与协作单位沟通协调以及适航专家组织管理工作。另外综合所还联合小核心相关单位,共同开展型号研制急需的适航关键技术攻关、集团适航管理体系构建、适航标准体系构建以及适航基础数据库以及平台研发等工作,按照“物理完整、气动正确、动力有效、系统安全、环境友好”原则,整合行业优势资源,下设专业技术部,将中心专业挂靠在“小核心”中具备优势的单位,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AME:在适航工程应用技术中心的成立大会上,集团公司指示中心要加快建设运行,加速形成领先创新力,请问成立近半年来,中心都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成就?
中心成立近半年以来,首先开展适航中心运行机制方案策划和编制工作,集中组织集团、研究院以及“小核心”单位气动院、强度所、合肥航太开展多次研讨,形成了《航空工业集团适航工程应用技术中心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方案》,方案中明确了适航中心组织架构、岗位设置、岗位职责、业务架构等内容。然后综合集团以及其他渠道适航相关的任务需求,围绕运行机制建立、适航基础技术、适航工程服务、适航试验验证、适航人员能力提升等方面制定了适航中心2022年度工作计划,形成29项任务和87项任务行动项,各个分部根据中心总体工作计划,制定了各个分部年度工作计划。3月,适航中心在2022年度集团民机工作会做了《加强适航体系和能力建设 推动民机高质量发展》专题汇报,初步明确了适航体系和能力建设目标以及主要建设内容;为了进一步了解集团主机、机载以及配套单位适航体系和能力建设和应用情况,适航中心编制了《适航体系和能力发展规划方案》以及《适航体系和能力规划调研工作计划》,初步梳理了集团适航试验验证资源,分析了满足适航要求所需要开展的适航试验验证项目、验证条件,形成集团适航试验验证能力清单1.0版本。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适航战略
为更好发挥集团适航中心工程服务职责,中心结合民机型号需求,重点针对民 机AG600、MA700、AC352型号适航取证,组织策划取证过程中技术问题征集。适航中心正在组织行业力量对型号适航问题进行研判和分析,提炼型号研制过程中的共性基础问题,提供专业化的技术解决方案,其中,针对AG600、MA700、AC352面临的共性问题——国产基础产品适航符合性验证问题,进一步分析行业需求,提出了《关于推动军用航空基础产品的民机国产化应用工作的建议》,以专题简报形式报送集团以及集团相关民机单位,并积极争取经费支持。
适航中心联合集团主机厂所、审定中心、高校等家参研单位,开展民机适航符合性设计与验证体系构建以及适航专项技术攻关工作。目前已经构建了民机适航符合性设计和验证体系架构,从适航符合性设计和验证、生产和运行3个维度,按照材料和基础件、关键机载系统和设备、飞机设计集成等三个层面对适航符合性设计和验证技术进行分解梳理,最终形成支持民机适航符合性设计、验证、生产和运行的标准规范、方法指南和基础数据。
适航中心支撑集团开展适航管理体系监督与评价工作,2022年第一季度,组织召开了“集团公司适航管理体系监督评价工作研讨会”,督促低于平均分单位开展不符合项整改;全面修订适航管理体系设计、生产、运行三大量化评估模型,突出领导主责,强化重点流程监管,加快弱项补齐,不断提升适航管理体系评价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制定2022年度适航管理体系审核方案,全面启动2022年体系自评价工作,制定通航研制企业运行支持体系建设方案,主动提升通航研制单位客户服务保障能力。
AME: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该中心有怎样的发展规划?最终要实现怎样的目标?
适航工程应用技术中心将秉承“融合、继承、创新”建设理念和原则,采取“小核心+大协作”建设模式,承接集团适航规划和要求,制定集团适航工程整体建设及发展策略;联动集团装备故障和事故分析中心和装备质量大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行,统筹、协调和组织行业技术力量,共建集团适航体系性基础能力;结合集团标准提升工程和质量提升工程成果,充分利用和整合集团内外部条件和资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实现行业资源的充分共享和高效利用;融合军民机需求,创新构建适航数字化应用平台,为集团公司各单位提供精准化、智能化适航技术服务。
中心围绕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将未来中心发展分为中长期发展、五年规划发展和三年滚动计划发展。最终将实现从材料和零部件、机载系统和设备、飞机设计集成和生产三个层次补齐适航工程应用技术短板,统筹构建自主可控的集团公司适航基础技术、试验验证和工程服务三大能力,形成一批基于中国航空实践、符合中国航空工业特点的适航工程应用技术方法、标准规范和工具数据,建立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军民机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全业务流程国家级适航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平台,支撑集团公司实现新一代航空装备适航技术自主创新发展和企业适航管理升级与跨越式发展,保证军机型号的高安全性水平并支持民机型号顺利取证。